144021的博客

從事理工研究,卻頗好曆史,總覺得一個人曆史了解越多,理解今天的能力才越強。
正文

最近在看湖南台的《父輩的戰爭歲月》,沒想到主持人是毛澤東外孫 (圖)

(2007-08-01 09:05:46) 下一個



毛澤東外孫孔繼寧加盟湖南衛視

8月的熒屏,最引人注目的電視主持人,是跨央視和湖南衛視的主持人孔繼寧——毛澤東之女李敏的兒子,一個在毛家的外孫輩中唯一與毛澤東有過接觸的人。

8月1日,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中央電視台和湖南衛視開始播出紀錄片《父輩的戰爭歲月》,由孔繼寧擔綱主持。比之親和自然的主持風格,人們更關注孔繼寧的“特殊主持”身份。


盛情接受《金鷹報》專訪孔繼寧很忙。接受湖南衛視邀請做《父輩的戰爭歲月》特邀主持人後,又有幾家電視台在找他。《金鷹報》記者聯係上孔繼寧的時候,他正在上海錄節目,《金鷹報》采訪提綱由其助手秦暄“見縫插針”地傳遞給了他。7月30日晚,孔繼寧和網友聊天交流,臨上飛機前,秦暄給記者發來一條短信:“孔繼寧先生很重視湖南媒體的采訪,剛才臨上飛機前認真地回答了你們采訪提綱中提出的所有問題。現在已經傳到你的郵箱,請查收。你們明天可以繼續采訪。”孔繼寧還獨家授權本報刊登其照片。記者打開郵箱,果然見到了孔繼寧先生發來的郵件。令人感動的是,記者隻提了8個問題,孔繼寧先生卻發來了近3000字的回複。

一生受外公的教誨影響

8月1日,我們再次與孔繼寧“邂逅”。

“在毛家的孫輩中,我是年齡最長的,也是外孫輩中唯一與外公有過接觸的人。盡管接觸不是很多,但他的教誨和熏陶卻一直影響著我的人生之路。” 45 歲的孔繼寧點燃一支煙,神態極像當年的毛澤東。孔繼寧說,童年時,他對外公的感受和其他老百姓一樣,覺得毛主席是口號裏呼出來的偉大領袖。

1962年10月,孔繼寧出生在中南海。因為他的生日與蘇聯“十月革命”俄曆紀念日僅相隔兩天,爺爺孔從洲將軍和外公毛澤東共同為他取名“繼寧”,意為繼承列寧的事業。當時,毛澤東高興地說:“繼寧的出世讓70歲的我‘官’升祖父級。”

繈褓裏的孔繼寧對外祖父的喜悅自是渾然不覺,後來他從母親李敏的自述《我的童年與領袖父親》中了解到:“父親工作累了,順腳就去看看小外孫,抱抱、親親、逗逗小家夥。繼寧長得虎頭虎腦,不哭不鬧,笑起來尤其可愛。父親平時就喜歡孩子,現在更像所有的老人一樣——隔代親,特別愛和繼寧玩。”

“現在讀到這些文字,我感到特別溫謦。”孔繼寧說。但在孔繼寧童年的記憶裏,他對外公毛澤東依然非常生疏——他太小了。在七八歲時,由於父母總不帶孔繼寧去見外公,他就跟他們打賭:如果他戴上了紅領巾,父母就一定要帶他去中南海。小學一年級,孔繼寧如願以償戴上了紅領巾。回到家,他興高采烈地對父母說:“我戴上紅領巾了,該帶我去見外公了吧!”這一次,父母帶著他去了中南海,可當時,毛澤東在開會,由周總理陪他們一家吃了一頓飯。外公最偉大,外婆最親 “我對外婆賀子珍有特別深厚的感情,我的童年就是在外婆身邊度過的。”

孔繼寧6個月大時,就被抱到了獨自住在上海的賀子珍身邊,給她帶去無限快樂。孔繼寧給我們看了他珍存的一些老照片,幸福地說:“隻要是我跟外婆在一起拍攝的照片,她老人家就都是笑著的。” 孔繼寧清楚地記得,他與外婆家一位工作人員的孩子同月出生,外婆就經常讓人家把孩子抱來,說:“跟咱們家寧寧一塊兒稱一稱,看誰重!”稱完如果發現他比那孩子輕,外婆就不幹了,一定會在接下來的幾天裏讓他好好吃飯,直到下次再稱時比那個孩子重了才心滿意足。長大一些孔繼寧就知道,外婆身體不好,不僅不能讓外婆為自己操心,還要盡量逗外婆開心。他很會察言觀色,隻要看見外婆不高興,他就會使出渾身解數以博外婆一笑。有一次孔繼寧發現賀子珍悶悶不樂,他就找出賀子珍從蘇聯帶回來的西服穿上,再找根綁窗簾的天鵝絨帶子係在脖子上充當領帶,扮演起西哈努克親王,還像模像樣地在外婆麵前走來走去。賀子珍猛然看見他,居然開心地哈哈大笑起來……

轉業後開始“觸電”

長大後孔繼寧參軍了,隨後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國際關係學院英語係學習。畢業後到解放軍總參謀部任職,先後被派往中國駐巴基斯坦使館和英國使館任武官助理。他說 :“1997年,因為母親身邊缺人照顧,我才轉業回北京。”

轉業後,孔繼寧開始亮相媒體,但頻率並不高。他的另一職務是中國(深圳)民族精神與中國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這使他能夠對毛澤東思想進行更透徹的研究。經過歲月磨礪、專業研究,孔繼寧對毛澤東的理解更加深刻。“我尤其感慨主席晚年的生活,”孔繼寧說:“主席最悲哀的一點在於,他一生戎馬,為國為民處心積慮,但自己卻很少真正享受到溫馨的家庭生活。他也不懂得合理休息,他的休息方式就是讀書。如果他晚年生活再豐富一點,對社會上的情況有更多的了解,他也就會像其他人一樣充分享受生活。”

因為特殊的身份,現在孔繼寧成為公眾人物,對此他卻並不感到輕鬆,他感慨地說:“毛澤東外孫的身份有時對我來說是一種負擔。但同時這也是一種動力,讓我多了一份‘不能給家庭抹黑’的責任感。”

但是孔繼寧也很欣慰,因為2003年他的妹妹孔東梅曾經擔任電視片《毛澤東和他的親屬》的主持人,“毛澤東的孫輩‘觸電’”在社會上引起關注,但反響很好。而且妹妹不但在業務上支持他,也從觀念上給他帶來不少啟發。

執著“紅色經典” 全家協建毛主席紀念堂

1976年毛主席逝世,你們什麽時候開始去守靈的?孔繼寧:好像是9月18日舉行的追悼會。


之前那段時間,毛岸青一家、李訥一家,我們一家是分批去守靈的,在靈前一站就是幾個鍾頭。當時還沒有水晶棺,主席遺體上麵蓋了一個有機玻璃的框架,人們有組織地來瞻仰。

《金鷹報》:當年建設毛主席紀念堂時,全國近80萬人參加了義務勞動,您參加了嗎?

孔繼寧:紀念堂建設時,我們全家都參加了勞動。我記得我們用砂紙把一些鋼筋材料上的鏽磨掉,並把四根鋼筋捆成一個方柱體……

《金鷹報》:能否談談您的家庭生活?

孔繼寧:我現在中國(深圳)民族精神與中國發展研究中心工作;我太太名叫沈蓉,現在香港從事商務谘詢工作。我們在工作中結識並建立了感情,生活平凡而幸福。

《金鷹報》:《父輩的戰爭歲月》是您推出《我的長征》之後又一部大型紀錄片,您對它有何期待?

孔繼寧:《我的長征——重走長征路》大型電視活動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 70 周年的獻禮,而《父》是我們獻給中國人民解放軍 80 華誕的厚禮,我希望它能給予後人更多的啟迪。

《金鷹報》:《父》拍攝過程中最震撼您的事是什麽?您怎樣看待英雄父輩的“現代意義”?

孔繼寧:對我震撼最大的就是麵對衣食無著和重兵圍剿的粟裕、許光達在孤懸敵後、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仍抱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千裏追黨;尤其是許光達大將,在建國後授銜時他還主動向中央提出降銜,淡泊名利——他們是共產黨員的明鏡。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有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和生命鑄起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這一批批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閃爍著一個個平凡而光輝的名字,每一個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他們是我們的父輩,也是無愧於時代的榜樣。而榜樣就是力量,它是一種能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質的力量。英雄的父輩對我們永遠是個激勵,在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也會像父輩那樣挺身而出、為國獻身。

《金鷹報》:英雄父輩中,6位湖南大將您最熟悉的是哪位?

孔繼寧:對革命先輩基本上都有所了解,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曾見過粟裕大將。

從容應對“曆史傳聞”

《金鷹報》:現在網絡發達,人們對毛澤東的評價也很多、很雜,您如何看待這種情況?如果要您對這些人說些話,您會怎麽說?

孔繼寧:讀懂曆史,讀懂毛澤東,多讀多懂。現在很多人都很浮躁,喜歡人雲亦雲。比如我看到有人發牢騷說:“毛澤東那個時候搞得那麽貧困,看我們今天的生活多好!”我就想對他們說:我們吃到第五個饅頭的時候就覺得自己飽了,但你不能說功勞都在那第五個饅頭上,那第一個饅頭沒墊底嗎?客觀、負責地說,當時以毛澤東為首的這一批革命者,在特定曆史條件下,完成了他們的曆史使命。我們不能要求前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他們都做完了,後人幹什麽?很多東西要曆史地去看待,讀懂、讀透曆史背景才可以評價。

《金鷹報》:您為何如此不辭辛苦地通過各種形式宣傳曆史?

孔繼寧:從已有的曆史來看,真正能夠對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的人,必須是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人。我們的前輩當年離開自己的家鄉和親人,-心追求光明,-心要實現救國的抱負,他們的光榮屬於曆史,但也屬於我們現代的年輕人。今天,我們的光榮要靠自己奮爭,所以我希望人們不忘曆史,也為祖國、為美好生活真正“繼往開來”。

奮進的中國,不僅要向世界展示物質文明的豐碩成果,更要向世界展示革命前輩的優良傳統,以及奮進後輩嶄新的時代精神。

希望長續“湖南緣”

《金鷹報》:應該說您跟湖南有不解之緣?

孔繼寧:是的。韶山我就經常去。今年12月26日主席誕辰,我還要爭取再去。

《金鷹報》:最近紅色經典閃耀熒屏,由電視湘軍參與拍攝的《恰同學少年》也已紅遍全國,您對此劇怎麽看?

孔繼寧:《恰同學少年》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講述了偉人的故事,它激發了青年人的理想、抱負、追求和責任,從而引發時下年輕人對學業、生活、理想、人生目標的思考。飾演毛澤東的演員穀智鑫富有青春氣息,把毛澤東質樸、誠實的感覺演出來了。作為一部內容比較嚴肅的曆史文化劇,能達到這一水平實屬難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