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21的博客

從事理工研究,卻頗好曆史,總覺得一個人曆史了解越多,理解今天的能力才越強。
正文

毛澤東識人用人,死後改變中國之命運 --- 評中共周勃葉劍英 (圖)

(2007-07-31 13:20:00) 下一個


毛澤東同誌、葉劍英參謀長在陝甘寧邊區練兵比賽大會上


周勃:中國秦末漢初名將。沛縣人。少時家貧。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跟隨劉邦起兵,三年後,被賜威武侯,繼升將軍。在隨劉邦由漢中進取關中時,參與攻打趙賁,擊敗章平,圍困章邯,屢建戰功。楚漢成皋之戰中,周勃先是留鎮嶢關(今陝西商縣西北)重地,後率軍投入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主要戰場作戰。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周勃率軍攻取泗水﹑東海兩郡(約今安徽﹑江蘇北部)。次年受封絳侯。繼因討平韓王信叛亂有功,升為太尉。後又率軍擊叛漢的趙相陳豨﹑燕王盧綰,先後平定長城以南百餘縣。劉邦病危時囑告呂後:“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史記.高祖本紀》)。呂後死後,周勃與陳平等智奪呂氏兵權,誅呂氏諸王,擁立文帝,後官至右丞相。漢文帝十一年卒。

關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一些看法

在傳統的中國用人之道上,非常崇尚一句話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事實往往並非如此,如安祿山,王莽之輩,起初無法看出對皇室有窺視之心,而就是在不懷疑的時候,放鬆了警惕,結果對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經常聽到別人舉用人不疑的例子:比如說 漢高祖劉邦當年用陳平時,有人報告陳平與其嫂子有染,且收受賄賂。這是有違倫理,道德的事情。但是高祖劉邦力排眾議仍然能夠相信陳平,這才有後來呂後死後陳平與周勃聯手奪回大漢的天下。

但是事情往往錯綜複雜,漢高祖劉邦確實深信陳平而不疑嗎?恐怕不見得。劉邦在的天下之時曾評論我劉邦可以的天下蕭河第一功而後出任第一任漢朝的宰相。但是當鯨布謀反劉邦禦駕親征之時,蕭何留於京城暫時處理國家的所有國事。蕭何盡心盡力,劉邦經常派人從戰場回來,問蕭何在做什麽及其的身體狀況和一些關心的話,蕭何更是感動。但蕭何有一客卿說皇帝之所以屢次問丞相並非是關心,因為丞相所在之位,皇帝已經不能再獎勵丞相什麽東西,皇帝說怕的實際是丞相收買天下的人心,而後會有謀反之意。蕭何聽後後怕,即從客卿的意見,擴大自己的財產,掠奪百姓的土地,以自汙。劉邦知道之後雖然口頭上批評了蕭何,但是可以對蕭何安心,才能使蕭何善終。

史書有說劉邦將軍權交與周勃。

毛澤東對軍權重要性是非常了解的:“槍杆子裏麵出政權”這經典之作出自毛澤東之手!

毛澤東將黨,政的權力交給華國鋒,而軍隊指揮權卻交給葉劍英(葉劍英第十、十一屆中共中央副主席)。

毛澤東為什麽將軍權交給了葉劍英,我們是否可以通過下例來作一些了解了!

對葉劍英--“呂端大事不糊塗”。呂端乃北宋重臣,太宗稱他“大事不糊塗”。毛借此評價葉,本意是指長征途中在巴西時,當張國燾意欲解決中央紅軍,葉及時報信,關鍵時刻挽救了紅軍。葉帥睿智和才幹往往體現在黨、軍隊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後來在粉碎江青為首的四人幫又發揮了關鍵作用,就如同漢劉邦的老臣周勃平定呂後餘黨叛亂一樣,拿下欲做當代呂後的江青,協助收拾了毛去世後的政治殘局,毛的這句話真是恰如其分,看似未卜先知,實際是對部下的深刻認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