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園

氣候宜人,多晴天,偶有薄雲轉雨,無雪。
個人資料
江城遊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侃談老武漢 - 心酸的麻木和麻木的士

(2007-03-07 20:36:35) 下一個

解放前,乃至五,六,七十年代的武漢市,其機誡化程度較低。從事體力勞動的

"馬洪亮"們較多。由於扛碼頭,蹲三輪的體力消耗非常大,加上中飯馬糊,隻有到晚飯才有時間享受一下。那時候,越窮還越生,有七,八上十個孩子不足為奇。也許是借酒澆愁,也許是為明天的繁重的工作增加能量,"馬洪亮"們都喜歡酒精,半斤八兩不再話下。酒喝高了,發酒瘋,打老婆,孩子乃家常便飯。武漢人管這幫爺們叫"麻木"。麻木們多來自武漢附近的黃陂,孝感縣。麻木們一般不會說漢腔,而是黃陂或孝感話。道是有趣,麻木們自以為他們的黃陂或孝感話乃正宗,譏笑正宗的武漢話為"漢腔碟子"

老漢口有條老火車線貫通市區。麻木們多住在鐵路外,小資,職員,幹部家庭多住鐵路內。也怪,夏天一般鐵路外有蚊子,鐵路內就沒有蚊子,也許是講究和不講究衛生的原因。

到了八十年代以後,社會進步了,扛碼頭的沒了,但國有企業一個一個也沒了,下崗的也越來越多。很多下崗工人隻好靠蹲三輪養家糊口或是一個第二職業貼補家用。這撥爺們也愛燒酒。武漢人管他們叫開麻木的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Nong 回複 悄悄話 那時在市中心、火車站等處都有人力三輪車站,相當於現在的士,大約一公裏一角錢,有時去醫院會去叫一輛到家裏來。七十年代曾出現過一種全封閉的小機動三輪車,但曇花一現。
八十年代末,鐵路外開始發展起來了,但鐵路兩側(京漢街一帶)卻一直是棚戶區,直到修京漢大道才全部拆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