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鄉下第一年

(2021-12-07 10:20:14) 下一個

(一)水

女兒每次乘飛機離開舊金山,登機前會在機場接一瓶水,她的經驗是很多地方的水都不如舊金山來自雪山的水好喝。

舊金山市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在優山美地附近開辟了自己的水源,好喝的水從遠處調度到舊金山灣區,途徑幾個半島城市,這幾個城市也趁機截流,買一些來自雪山的水。

最近這些年,幹旱加上人口增加,這些水往往不太夠用,各個城市也酌情摻一些本地水庫的水,飲用水質量有下降的趨勢。

我自己倒沒有明顯感覺到水不如從前好喝了。但我弟感覺到了,他覺得城裏的水已經沒法兒喝了。

大約一年前,由於無法負擔灣區昂貴的生活,他搬往優山美地附近的一片石頭地。他的喝水品味從那時開始提升。

 

(二)鄉下有朋友

去年夏天疫情期間,朋友邀我一同去露營,營地位於某私人公園兒內,當時國家公園,州立的公園都關閉了,這家私人公園成了大家唯一的選擇。朋友的朋友在這家公園裏打工,就住在附近的石頭地裏。這位石頭地裏的朋友非常熱情,邀請我們順路去她家參觀。其實家也就是一個很老的活動房屋固定在一個簡單的地基上,房子周圍有各種品種的樹,有果樹,也有一般開花的、好看的,或者長得高的樹。

朋友告訴我,房主自己單身一人,上完班回到家還得打理院子裏的樹和草,十分辛苦,幾年前曾經把這個地產掛在市場上賣,沒賣掉。朋友自己很想買,卻下不了決心,因為她也是獨身一人,雖然退休了,但住在這麽荒遠的地方,重新開始,多少有些怵。

 

(三)動心

我一想,這房產的價錢還可以接受,我弟來美國沒幾年,一直很難適應灣區的生活,或者說他其實看不到前途。在灣區他工作挺忙,收入卻很低,勉強維持租房住的生活,事實上他隻能維持跟人合租的生活,談不上生活質量,也不知道未來會怎麽樣。

他不怎麽想前途啊未來啊這些事,想也白想吧。但我特別想讓他在中穀地區的小城市買一個舊房子,然後自己慢慢修理,幾年後修好了,賣出去,存下一點兒錢,再買一個舊房子來修,他有耐心做這些修修補補的事,或者說,這是他能做好的為數不多的一些事。去石頭地看那個老房子之前,我帶他去那附近幾十英裏外的城鎮看過幾個房子,我看中的是最便宜最破舊,有修理空間的房子,他看中的,或者說他什麽也沒看中,他覺得需要提高價錢,選擇質量更好的房子。

他的經濟狀況,勉強能買下那些我看中的破舊房子,但他不知道其中的邏輯關係,以為提高價位是很簡單的事兒。他與世界有很大的距離,他自己也不知道這距離有多長。如果他按照我的思路,願意去買破房子來修,我可以支持他一點兒。如果想買不用修的房子,我很難說服自己去支持他。

 

(四)買下石頭地裏的房子

碰巧這時候我去了石頭地,看到了朋友的朋友曾經想賣掉的房子。這房子後麵還有一片空地,大約5英畝,房子自身加前麵的一片地,大約也有5英畝,加起來10英畝,可以做的事很多。我有點兒動心,就帶他去看。他看中了,不再想城鎮裏的破房子和好房子,他說石頭地裏比較有意思,好玩兒。

我本想借給他一筆錢,讓他買下這片地方,但轉念一想,借給他這筆錢,他也沒法兒還,這輩子就欠著這筆錢了。索性跟他合買,他負擔自己能償還的那部分,我順便擁有一點兒地也好。

去簽字買下這房產的路上,他突然說,有點兒害怕。他可能一直活在害怕承擔責任的狀態裏,20歲左右是這樣,一拖拖到到了50歲左右,還是如此。其實責任這東西,都是壓在身上了,才能擔起來,拒絕責任上身,那就永遠不會有承擔責任的經驗和感受,也就談不上能力了。

我解釋說,讓你買下這個地產,是希望你有個歸宿,你總會變老,不可能一直在灣區打工租房子住,房租會一直漲,你的收入卻不大能同比例增長,你的租房生涯會越來越難。現在咬牙買下自己住的地方,有壓力,但日子越久,房子或者說地越值錢,你的負擔是慢慢減輕的,老了幹不動了的時候,至少有個住的地方。

估計整個簽字過程他都在出冷汗,我當時沒有太考慮他的害怕,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邏輯感到高興,為他、也為自己高興。有地,就有希望。

 

(五)第一年

過戶後最初的日子,他的身心狀態還沒有轉過去,繼續在灣區打工,休息的日子才去那邊。他不去的日子,我就得住在那邊,因為地裏有貓有狗,有小生命需要照顧,家裏不能沒人。我不悅,我隻想著擁有地,沒想到土地是帶鎖鏈的,直接把你栓在地上,絕對沒有說走就走的自由。我也不太適應。

幾個月後,他終於下決心辭掉原來的工作,搬去鄉下住。他重新找了一份每周工作兩天的簡單工作,隻是這兩天不連著,他每周得開車回灣區兩次,長途跋涉,很是辛苦。這工作也沒多少收入,僅夠他每個月的基本花銷外加不菲的油錢。

可是農家的潛在花銷是巨大的,各種基建項目、機器設備,層出不窮。住在農舍,水是自家井裏的,燃氣是院子裏那個氣罐裏由商家送來的。加上各種設備一方麵衰老了,一方麵本身也很嬌氣常年需要維護,住在農場真是要十八般武藝,樣樣敢為,也要有些經濟基礎,機器設備都價格不菲。

轉眼一年過去了,感恩節那周我們去鄉下住了一周。原來的屋主特意回來教我醃製橄欖,她當年種下的幾棵橄欖樹,長得轟轟烈烈。醃製過程正好需要七天的時間,可惜我開始得太晚,很多橄欖都長得太熟,已經過了能被醃製的狀態。教訓是,在鄉下犯的錯,往往要等一年的時間才能糾正。

去年有水的水塘,幹了。水井,出水常常跟不上用水的速度。自己家門口的路好像需要修一修,房子裏的地毯需要換一換,房子內外也需要粉刷一下。車庫門好像工作不穩定,遙控器還勉強工作,控製鍵盤已經壽終正寢。葉子又落了一院子,為數不多的幾棵果樹、葡萄藤,需要修枝、剪叉。已經被修剪過的樹下麵,堆放著壯觀的樹枝,等待被運送到自家後院兒的回收區。

一眼望去,仍然是百廢待興。

我弟的生活有了很大的進步,或者說他跟這片地有了一定的粘合度。他每天起床就在室外忙,一會兒吹樹葉,一會兒用水泥預製架子,一會兒搭著梯子修剪樹杈,一會兒菜地裏移植新苗,還開著簡易挖掘機去水幹了的池塘挖些泥。泥沒挖多少,挖掘機又需要修理了。若是附近新發現死動物,他就去刨個坑掩埋它們。

一天忙下來,好像各方麵進展甚微。

他多吃了兩碗飯,身體似乎強健了不少。我們守著果樹吃新鮮水果,一天隻需要吃一頓火燒的飯。菜地裏各種蔬菜都不太多,拿剪刀從這兒剪一把,那兒剪一把,湊在一起炒個青菜大雜匯。菜離開土地半個小時就進了鍋,新鮮得不挑廚子,怎麽炒都好吃。

 

(六)適應

日複一日地守著這片石頭地,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更何況電話、上網的信號都似有似無,從城裏猛然遷徙過來,確實不易適應。但住在鄉下,天亮了起來掃院子種地,天黑了躺下睡覺,人會活得很自然。

門口突然間會有一頭被撞死的鹿,某隻野貓不知何故死在路上,葡萄被野火雞偷吃,人和小鳥搶樹上的櫻桃,摘了柿子後鳥們馬上憤怒地趕來,把剩下的果子搶先琢出個大洞,老鼠在狗窩裏橫行,跳進狗窩追逐老鼠的小貓被狗咬死,響尾蛇發出自鳴得意且刺耳的聲音,幸存的小貓長大,坎坷一生的大貓老去。

生命的輪回時刻發生在眼前。不太能適應城市生活的我弟,在鄉下似乎獲得了之前久違的自由和生命力。

我嚐試著想,如果讓我整年地住在鄉下,每天有被各種動物、植物等生命牽掛著,我是否會適應?我可能會不甘心做一個真正的農民。農民的生活,看日頭作息,照顧各種動植物,一天也不能休息。但我不反對、甚至很向往偶爾去鄉下住幾天,在天地之間忙起來。這種忙,比去健身房或大馬路上跑步要自然得多,心理上也舒適得多。幾乎所有的勞作,都帶有打坐養生的功能。

 

(七)勞動修身養性營

將心比心,是不是有很多我這樣表麵上向往鄉間生活,卻無法全情投入融化在鄉間的人?是不是可以給這樣的群體開一個勞動兼修身養性營?偶爾去鄉下住一兩周,勞動,吃新鮮蔬果,暫時放棄永不停息、四處流淌的網絡信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