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接盤---“教訓”之後續

(2011-12-26 05:13:11) 下一個




上一篇博客“教訓”通過文學城子女壇貼出之後,36小時之內,文章從壇裏刪除之前,點擊次數接近11000次。差不多是我另一篇高點擊數文章“喬不斯”的宿命數天的點擊數。這篇奇長文章的回帖並不多,還夾雜著幾條發泄和謾罵,很難看出那麽多人閱讀之後真的感受。或許最多的想法是一言難盡吧。


這篇文章寫的過程還挺慎重的。寫了第一稿之後,寄給老公閱讀了一下。老公的回饋是在電話另一端一聲歎息,說:哎,隻能當作教訓,以後小心了。過了幾天,我又修改了一下,才貼出來。以前還沒這麽認真寫過什麽,一般都是寫了看一遍,馬上就貼了。這次確實扭捏了一下。


回帖中真誠的意見讓我也感動了一下。謾罵的也讓我難過了一下。讓我著急的,是詢問孩子前途的貼。雖然我在文章裏描述、交代了孩子的家境沒問題,幾個媽媽還是忍不住為那個孩子的前途揪心了一把。都是好媽媽。


然後順著這個思路,我解釋了一下。解釋的過程,也讓我重新看了看,為什麽這件事情會發生。看的結果,我想到了“接盤”這個詞。這是最近學的新詞,類似於以前的“砸手上了”的意思。想到這個詞,其實是想起了我父母。


我父母,曾經讓我做過一次接盤的人。


他們文革前大學畢業,文革期間生孩子,文革之後丟掉了鐵飯碗,最後沒有飯碗了,便指望父母以子女貴。我不能不接這個盤,因為國家不管了,總得有下家接。其間矛盾重重,一度想花錢把這個盤買斷,然後扔出去。老公說,別浪費你的錢,有著血緣關係,你無處可扔。對某些人來說,這是血緣關係的可怕之處,對另一些人來說,這是血緣關係的可貴之處。總之,血緣關係的奇特之處在於,碰到底線時,它是一種“無奈”的存在。


父母之所以走到需要有人接盤的程度,不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更加坎坷不幸,而是因為他們不願意過遵守一般規則的生活。他們有勇氣放棄一般人不敢放棄的生活,他們也看不太清楚自己會走向哪裏。那是一種超越時代的選擇的結果。隻是後來他們沒法兒一直沿著那條路走下去,最終他們還是想過其他人的生活。超越與回歸,他們都要。


如果我不接那個盤,我的親戚們就得接。他們比我更無辜。老公跟我說,我們的責任是不能讓我父母拖累了家裏的其他親戚。


好在,現在的結局還算喜慶。感謝美國。


這次“教訓”的經曆,其實也是個接盤的事兒。雖然沒有血緣關係,還是有同胞關係在裏麵起作用。但這又不能用簡單的同胞背景來解釋這件事情的發生。因為根據一般情況來看,這也屬於未遵循一般規則生活的一個例子。


過去二十多年,在矽穀生活的中國人家一般的生活規則,或者說“潛規則”是,夫妻共同工作,生養一兩個孩子,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盡最大努力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讀書成長環境。每個人對好環境的定義不同,但基本上都會朝著好環境的目標穩步前進。


我自己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對努力在好學區安家落戶的朋友很有微詞。花那麽大的價錢,買那麽破的房子,跟自己過意不去啊。嗬嗬,這些微詞,我自己早忘了。有一次跟老公的同學一起吃飯,一同學打擊我說:你還是個努力學習知道進步的人,當初你對好學區那麽不屑一顧,等孩子大點兒了,立馬改邪歸正搬到好學區,用事實了承認錯誤。


我悄悄回顧一下,自己還真是浪子回頭的典型。從孩子出生到上小學,搬家三、四次之多,終於曲線到達了好學區。再看周圍的同學,大家早早安頓下來了,孩子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都不用著急不用忙。


當然我們這些人都還足夠幸運,夫妻倆一努力,還能在好學區安個窩。也有不那麽幸運的,怎麽著擠進好學區買房子都有困難的人,不得以,也就在差區買了房子養孩子。過後,發現怎麽想怎麽別扭,多少對不起孩子吧,也就開始另一種搬遷。我們屋後的鄰居就是一例。他們把自己的房子出租了,帖點兒錢,到好學區租了房子給孩子上學。其實他們剛搬過來的時候不是我們屋後的鄰居,他們圖便宜租了一個交通要道旁的房子,一住兩年。不堪噪音折磨,後來才搬過來。另一個鄰居是把自己的大房子買了,來好學區買了個小房子,也是為了一對兒女。


當我在“教訓”一文裏說到“古典朋友”的時候,我隻是想到住朋友家讓孩子去另一個學區上學這種方式很古典。可能是以前買房子搬家都很困難而且自己突然來到新國度人生地不數孩子卻已經半人高了的年代才會不得已地偶爾發生。或者說現在也仍然存在著這種情況,隻是我身邊年齡經曆相仿的人裏,這種情況基本消失了,對我們而言,比較古典了。


當幾個媽媽著急問,你不想出租房子給這家人了,那孩子怎麽辦的時候,我奇怪她們怎麽會有這個擔心。我從來沒想過這是個問題。倒不是說那不是我的孩子我就心冷似鐵,而是我知道他的父母完全有其他的辦法解決這件事兒。隻是他們沒有率先采用那些方法而已。


我這才意識到,這件事的背後也是有潛伏的原因的。孩子的父母選擇了跟我們大多數人不同的道路。在我們一路忙下來,安置孩子、家庭的時候,他們選擇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們選擇住在普通學區,沒有供房壓力,然後可以把錢花在生活的其他方麵,提高生活品質。這個意義上講,其實古典的,倒是我們,而不是他們。這絕對不是問題。就象我父母選擇放棄公職一樣,是自己的選擇,是對傳統和平庸的一種挑戰,應該受到尊重。


可是問題發生在他們做了這些選擇之後。路,突然不是他們喜歡的樣子了。他們需要回歸到普通人的選擇上來。可是搬道岔,不是那麽容易的。習慣了自己的選擇,再追趕隊伍的時候,腳心打泡,腳腕子崴了什麽的,都是會發生的。


我們,隻是沒太注意留神的時候,碰上了搬道岔的情況,無意中接了盤。好在,這次比上次簡單得多,沒有血緣關係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