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看了梁思成林徽因傳記紀錄片

(2010-10-22 10:06:04) 下一個

看得不是特別投入,一邊看一邊在網上翻八卦。看了不少花邊消息。

比方說,林的母親,脾氣不好,本來嫁過來的時候雖不是原配,但是原配過世了,先前也沒有孩子,她的日子應該還好過。但是生了一個女兒,沒有兒子,林父再娶,生了一串孩子,自己的位置反而顛倒了。可是生了傾國傾城的女兒,這一點,就比生多少兒子都厲害,她怎麽就不知足呢?大概傾國傾城的日子沒有來到之前,做母親的也沒信心。否則子女壇也成不了最熱絡的論壇。

其實這倒是那個年代很簡單的一個家庭故事。比較有意思的,是故事的後續。林母跟著女兒過,但是女兒51歲就過世了,林母就跟著女婿過。女婿又娶了妻子,林母又活過了女婿,便又跟著女婿後來的妻子過。足以見得,養老是多麽不容易的一件事。都說,養一個孩子要靠整個村子,養一個老人,也幾乎類似。

梁思成的父親,是一個非凡的人物。看到他給孩子們寫的信,我就知道,一個時代過去了。因為過後這麽多年,看不到那樣的父親了。不是父親們不想,而是他們不能。梁啟超是中國文化厚積薄發的一個例子。他對西方的認識,建立在自己深厚文化基礎之上,不似我們一代人,建立在對舒適豪華的向往之上。我們沒有底子,連給孩子寫信,也是虛虛的。甚至有點兒怕孩子。另一個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切磋的例子是李安大導演。他的父親,也是用中國文化澆灌孩子,李安的過人之處,大約也都是東方文化的底蘊。

梁思成那一代人,上完學回國,就開始了新的篇章,組建新的院係,開辟新的領域。那時候,有學成歸來一說。現在的時代,怎麽學,都很難成。大概隻有77級,能跟他們媲美。不同的是,77級,沒有那樣的父輩。沒有承接。沒有連貫。

說到他們所學的專業。人文的東西,那時候還是很受重視的。同時代出國留學,學習科學的大家們,我們早已熟知。因為我們成長的年代,希望的是用科學技術改變生活品質和作戰能力。人文科學方麵,被宣傳的卻很少。我們一代人,出來讀書工作,也以工匠居多,人文學科偏少。常常想,大概富二代長大了,又可以關心人文了。前段時間果然看到一個留學生的博客,是90年代從溫州出來上大學的孩子,對,就是生產紙糊鞋的那個溫州。那孩子說,同年,從溫州一起出來三個去北大上學的孩子,原本互不相識,到了大學成了朋友。後來他們各自去了英國,美國攻讀博士,各自的專業方向是考古、心理學和哲學。衣食足,便有了講究。

林徽因的女兒很可愛。她對母親的敘述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她說母親很能說,有想法。那種有想法跟父親不同。父親有想法,就悶聲不響地坐著想,別人也看不出來他都想了什麽。母親則不是,聚會的時候不停地說,邊想邊說,從她的語言裏,你能看到她思維的軌跡。這是一個非常生動到位的描述,把八卦圈裏被神化了的母親還原成一個我們理解、熟知的曆史交替中的任性女子。她的任性也是可愛的,可以被接受的,因為美麗也因為被寵愛的成長過程。所以女兒還說,她在中國運動起來之前就去世了,也有點兒恰到好處的感覺,否則,那張嘴,可怎麽熬得過後來的風風雨雨。

梁思成後來又娶了一位妻子。紀錄片的後續裏,看到了那位老人。溫婉地談論著一些有關梁思成的工作的話題。從網上的故事來看,梁思成大概很早就喜歡當時還很年輕的林洙。林徽因這樣傾國傾城的女子,用來做太太,還是有些欠缺的。太太與母親這種工作,實在是一種奉獻,怎麽做,也做不成一個明星。所以明星太太,還是比較難供奉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