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孩子成長的過程

(2010-09-05 11:52:03) 下一個

 


這裏想要討論的是亞裔孩子在亞裔不占主流的環境中成長的困惑。


如果孩子成長在這樣的環境裏,父母的生活應該也是相對應的,也是類似的環境。父母的理解和應對方式,直接影響孩子的理解和應對方式。俺同意家庭環境是第一因素。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終歸是要困惑的。環境不同,有了進一步困惑的前提。


說說俺家孩子的情況。俺兒子是個性格很弱的孩子。從小就能看出來。兩歲的的時候,我和一朋友帶著孩子出去旅遊,朋友的兒子比我兒子小幾個月,50%中國血統,性格比較強。那一路,兩個孩子之間出了很多問題。


朋友的兒子屬於我強,你也不能弱的性格。他見不得我兒子軟弱的樣子,推你一下,你就躲著,打你一下你就哭。越是這樣,他就越要來推,打。弄得一路上兩個媽媽都很頭疼。當時兩個孩子都隻有兩歲多,矛盾已經很尖銳,應該說都是受天生性格主導。


後來我和朋友都主動不讓兩個孩子見麵,各自成長,估計都有自己的長法兒。


兒子去上幼兒園,小學,一路上也都沒改變自己的性格,哭的時候很多。雖然大人會跟他說,要堅強,不要老哭,遇到事情他還是會哭。我們也沒有特別的理由就禁止他哭。跟他談話,他也就說哭了之後心情好,他不在乎別人怎麽看。不知道這到底以內心強大還是不強大,看上去很矛盾。


小學在南灣,中國文化很濃厚的環境裏,他們當然很認可自己是中國人,說不定還有優越感。雖然上學的班上沒有中國孩子,他們並不覺得自己有多麽不一樣,那時候學校還慶祝中秋節,孔子的生日和中國新年。倒是我們大人沒有特別上心,學校的活動有時候參加,有時候就不參加了。


兒子初中開始,轉了學校。離南灣遠了,環境迅速白化。雖然還是加州,情況大不相同。新同學,新學校。他還是被改造過一番。他並不會一五一十地報告自己的想法和遭遇,但是大人還是能聽到,看到蛛絲馬跡。


有一次,他說一個同學告訴他英語罵中國人的詞(聽著像是切磋,而不是真的開罵,但是有一種忍不住非得切磋一下的潛意識)。以前大概不會有人跟他說,現在也到了年齡。另外,班上的孩子長到小學畢業還真沒跟中國孩子同學過,有好奇,也有挑戰的意思。他敘述得很平淡,我們也回答得很平淡,大致說,種族之間是會有衝突的。好比男性女性之間也有,又要結婚,又要打架一樣。


過一陣子,他又說,一個同學向他解釋,中國人(或者亞裔)為什麽眼睛都是眯縫的,就是因為家長總給孩子吃米飯,吃飯時間到了,孩子一看,又是米飯,就用兩隻手按著太陽穴的位置往後擄,好比球體被從兩端往外拉,就成了橄欖球體,天長日久,就眯縫了。這是一個笑話,但還是能感覺出孩子們之間在努力切磋彼此的差異。他回來說,大人就跟著一起笑。有時候還故意拿出來跟他說,他也就認可這是一個笑話,從而認可自己跟別人的差異。


內心強大不是某一天突然練成了,是一直在錘煉,日積月累而來。


兒子的問題還很多。他讀書好,知道得多,卻不知道收斂。老師很偏向他,同學就不會。中午吃午飯的時候,他會誇誇其談。同學會懲罰他。大約上初中之後幾個月吧,他自己終於也意識到了,回來跟我說了一句,就不肯接下去了。然後自己躺在床上想。估計成長的煩惱需要的就是這種沉默吧。


到了放假的時候,他已經變了不少。他回來說,剛開學的時候同學找他要吃的,他不給。到了放假的時候,他已經很大方地跟同學分享食物了。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互相影響。


兒子也說,班上幾個一起長大的孩子,不知道怎麽就形成了一個模式,老是有一個孩子會對另一個孩子不滿,老是欺負另一個孩子。我估計就有點兒像兒子小時候和我朋友的兒子之間那種關係。如果他們一起長大,可能就成了問題。幸好大人注意到了,把他們拉開了。


孩子需要大人,大人也要認真看待自己的被需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