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一年一度照相日

(2010-09-21 10:10:31) 下一個

(一)

我辦公桌上的像框裏,有兩個孩子每年在學校照的標準像。每年來了新的,就把舊的蓋在下麵,是厚厚的一摞。

去上學,哥哥的喜悅在於上課的時候坐在第一排,接老師的下茬兒。雖然有的老師也煩他,怎麽說也是精力用在了課堂上,老師也不能上綱上線。妹妹的喜悅,則跟課堂無關,那種站起來當著全班人的麵匯報一件事兒的活動,讓她不勝其煩。她的樂趣,在於跟其他孩子一起嘰嘰喳喳。

現在,她生活的重心轉向了穿什麽衣服去照相。

(二)

小時候比較容易,一件裙子,一個發式,隻要新鮮,就能讓她快樂,就可以去照相。

大了,就有了糾結。從一周前開始,就嘮叨:我該穿什麽衣服去照相?

女孩兒的衣服,分為可以穿和不可以穿的。女兒的標準很簡單,別人送的,無論新舊,好壞,是不可以穿的。要放到實在太小了,捐出去。媽媽買的,也不是都可以穿。可以穿的那部分,整天穿,舊了、破了也沒關係。不可以穿的,每個袖口、褲管兒都有毛病,每顆扣子都有可能傷害肌膚。大小姐十分珍惜生命。

當她第十遍問我:我該穿什麽衣服去照相?的時候,我說,咱們去商店吧。

(三)

商店,比自己的壁櫥更讓她失望。她手上有一張別人送的gap卡,裏麵大概有些錢。所以我們去了gap。這家店的服裝設計師,沒跟女兒這樣的孩子交流過,徹底不理解她的感受,沒有一件衣服有吸引力、夠得上學校一年一度照相日的檔次。

我們隻好去H&M。這是家裏的傳統店,比較價廉物美。在歐洲看到後,就等著他們在美國開分店。然後就有點兒依賴他們。可是信任是一種經不起揉搓、折磨的東西。當心裏的目標飄忽不定,期望又異乎尋常的高的時候,那種期待和信任,可以粉碎經年的情感。

女兒的結論,H&M還不錯,可是也不再賣往日那些令人著迷的漂亮衣服了。她忘了,隨著日月增長,她自己也不再是照片裏那個稚氣的孩子,蛻變的,未必是店裏的服裝,而更多的是她自己的心情。

(四)

她長到了需要用服裝定義自己的時候。

她看不到一見如故的衣服,其實是她看自己看得模糊。

(五)

她想起來,哥哥去了老海軍,就迅速地買到了自己喜歡的衣服。便向我建議,我們去老海軍吧。

路過N店的時候,我提醒她,你在這兒買過鞋,我們可以去看看。她問:莫非他們也賣衣服?

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多少次,在兒童服裝區的旁邊買鞋,她都沒注意到這家店也賣衣服。我的日子要是能過得像她一樣省心,該有多幸福。幸福,在這個花花世界的定義,就是簡單。

(六)

最後,打動她的是一件晚禮服。看到晚禮服的時候,沒找到10號,她的尺寸。隻看到一件7號,她去年或者前年的尺寸。她還是執意要去試。她相信,為了喜歡的衣服,自己可以收腹,緊汗毛,少呼吸,如意伸縮自己的身材。

N店的試衣間比較奢侈,麵積較大。我坐在角落裏,女兒緊身穿上晚禮服之後,還可以翩翩起舞。她試圖說服我,7號也不是不能將就。她幾乎想說,或許自己會越長越小。

我迅速地找茬兒跟她講價錢。我們要去問工作人員,沒有大號的,就不能買。萬一有大號的,買了,你得答應一個條件:跳舞的時候要微笑。這個要求有點兒苛刻,我心裏嘟囔了一句,聽著多象當年大學校園裏,逢人便被教育:你要好好學英語,專業課可學可不學。赤裸裸的實用文化,曾經那麽令我厭惡,卻這麽深入地埋藏在我的舉止裏。

(七)

萬一的事兒,也會發生。老太太高興地告訴我們,這款禮服剛到貨,尺寸齊全。

接下來的兩天裏,這套禮服被換上換下。

(八)

去照相的頭一天,她給我打電話,說,明天我不想穿禮服去照相了。

為什麽?

下課在院子裏玩兒,到處都很髒。

(九)

照相日的早晨,她讓哥哥起床的時候叫她。平時,她早上比哥哥多睡一個小時。

她的計劃是,洗澡、洗頭發,然後讓媽媽給梳頭,要梳成跟平時不一樣的樣子。

與其說是給別人一個驚喜,不如說是看著鏡子,給她自己一個驚喜。她想要的,是一個特別的形象。這個形象,如同一個符號,象中秋的月餅,承載心情的故事。

長大後,或者老了以後,某個黃昏或者下午,拿出一厚摞自己在學校的照片,回憶照相那天自己的躊躇和羞澀,感覺大概象是撫摸自己的年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