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說說open-minded 之I-Thou

(2010-08-20 13:43:02) 下一個

還是那位老校長的講話。講話是從紀念思想者Martin Buber開始的。

Martin Buber的一個著名陳述I-Thou。在維基上有這樣的解釋

• that of the I towards an It, towards an object that is separate in itself, which we either use or experience;
• and that of the \'I\' towards \'Thou\', in which we move into existence in a relationship without bounds.

校長說,他小時候,夏天父母開車帶著他們周遊美國。一種傳統的中產階級讓孩子看世界的旅行。他們開車到了Crater Lake,湖水碧藍。父親感慨喜悅。沒長大的校長,不屑一顧,說:so what?

長大後,他回憶起這段故事,說,當時父親心裏肯定恨不得把他扔進湖裏。

他當時的不屑一顧,就是把自己跟自然放在了I-it的關係上。沒有深層的感悟。

校長說,你們要open your mind,對你們不了解的東西不要馬上拒絕,去了解,去感受。你和這個世界的關係就不一樣了。這個關係就從I-it 變成了I-Thou。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俺一直覺得自己是個open-minded的人。嚐試各種新鮮事物,買各種電器、玩具,搬家選住址,俺總是熱情洋溢。特別是身邊還拖著一個隻會說No的人,別管你幹點兒啥,人家都覺得你又瘋了,瞎胡鬧。

看完校長的文章之後,俺還是想了想。那個隻會說No的人,其實過得比俺好。

俺的open-minded都停留在I-it的層次,就是經驗、經曆這個世界。Mr. No好像比較鬼,享受得比較深。

俺送孩子去跳芭蕾,肯定有包裝孩子的想法,也趁機向文藝圈兒靠攏,攢點兒八卦什麽的,娛樂自己和朋友。Mr. No覺得這種事情可做可不做,沒有芭蕾照樣活。

但是母老虎說了算。孩子還是送去了,他隻能跟著時間表去接送,不得有誤。一來二去,他也聽說了著名曲目天鵝湖。這祖祖輩輩都沒見識過的東西。

回家,他就開始在網上看天鵝湖了。把全世界各個著名芭蕾舞團的四小天鵝片斷都看了一遍又一遍。邊看邊嘮叨。這個整齊,那個隨意,那個跳動頻率高,這個舞美一般。。。如此這般,堅持數日,回味無窮。一時間,象是所有的姑娘都在為他一人跳舞,他如皇帝一般挑肥揀瘦。自己的丫頭愛跳不跳,又何妨?人家已經跟天鵝們I-Thou了。


俺要搬家進城住,為了自己上班近。也為了附庸風雅,看看芭蕾,聽聽交響。為了說服Mr. No舍近求遠,跟著搬,俺也用了好幾年的心思。每年暑假或者春假或者聖誕假,俺都處心積慮地在城裏租個旅館、公寓、或者房子,把全家弄進城,一起享受城市生活。

有一次,俺讓他在旅館帶孩子,俺去上班。大約曆時一周。到了假期結束,他已經發現城裏有一種建築十分惹人喜愛。在街上跟行人打聽,被告知,那叫維多利亞建築。這下好,Mr. No回家後破天荒地去圖書館。要知道這人幾乎沒讀過書,除了NFL裁判規則之外。這次從圖書館借來好幾本書,從維多利亞房屋曆史,到本城經典建築圖集。一頭紮進去,差點兒沒再浮出來。

過後真的搬進城住。同事都奇怪,你是如何說服家裏人放棄美好生活,搬進城每天跋涉幾十英裏上下班?說不定心裏都覺得俺以前入過黨,有鐵腕兒。

其實那個I-Thou才是真正的動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