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CTY,韓國,日本,美國。也來匯報一下今天送孩子上CTY camp的經曆。

(2010-07-18 22:43:02) 下一個

(1)

因為是第二次去,就不那麽小心謹慎,熟門熟路的,很快到了宿舍。

本來以為選文科的亞裔孩子比較少,結果不然,兒子的室友是個韓國來的男孩兒。男孩兒的媽媽很和善,5歲的小妹妹甜得像一桶蜜。

跟小韓的媽媽聊了幾句,他們母子三人上周從韓國過來,等兒子的夏令營結束就回去。小韓在當地上美國學校,學校是美國人辦的,學生絕大多數是本地人。母子倆英文都很好,估計這個媽媽以前也在美國生活過。小妹妹英文尚不過關,隻能笑嗬嗬的。

問小韓媽媽,去年看到一大群韓國小夥兒,小韓可有同學一同來?回答說,沒有,隻他自己一人來了,誰都不認識。小韓說他還在學校學了一點兒中文,跟我說了一句:你叫什麽名字?字正腔圓,很討人喜歡。可惜他不會用漢字寫自己的名字,說明學校教的確實不多。

(2)

中午有免費的午餐,對學生和家長略表心意。坐下來吃飯,看到周圍還是亞裔孩子多,而且確實很多孩子戴眼鏡。我們一家人就聊起視力的事兒。兒子說他自己視力還保持得不錯,還沒有近視的現象。女兒說好像有人要把隱形眼鏡放進眼睛裏,說著就大驚小怪地表示不可理解。兒子說他去年在這兒的同屋就要每天帶隱形眼鏡。女兒覺得哥哥居然見過這麽大的世麵,齜牙咧嘴表示嫉妒。但是哥哥說自己也從來沒敢看同屋是如何把鏡片放進去的,一直躲著不敢看。

坐在對麵的一對中國母子聽見我們神侃,也加入了我們的聊天。她指著戴眼鏡的兒子說,平時他也戴隱形眼鏡,但是出門在外為母不放心,怕出差錯,就讓他戴上普通眼鏡。戴眼鏡的小男孩兒很可愛,虎頭虎腦,很活躍地隔著桌子問我兒子叫什麽名字,上什麽課。

其實美國的統計數據說,近視的人群已經從幾十年前的25%上升到現在的40%。近視也不是亞裔群體的專利,所有的人種利益均沾。隻是想不起來墨西哥姑娘小夥戴眼鏡的樣子,莫非真的沒有?

(3)

吃過飯去書店買書和文具。大學書店一下子像是降格成初中部,到處是半人高的小孩兒搖頭晃腦。

去年的開營儀式是所有學生家長聚集在一個禮堂舉行。今年不知是否因為人數增加,CTY不堪重負,活動分成兩組,數學組和非數學組分別舉行。非數學組包括科學工程,中世紀,寫作,聯合國模型,戲劇元素和heroes and villains。最後這門課不知道中文應該如何翻譯,屬於寫作。數學雖然也分幾個不同的組別,但同屬於數學。看來學數學的人還是最多,可以占到總人數的一半左右。

(4)

數學組人多,儀式也在先。我們就呆在宿舍裏等。

小小宿舍,聚集了兩家人,溫度有些上升。小韓一家便出去了。回來時拿著一個新買的小電扇。我問兒子要不要我們也去買一個,兒子拒絕。女兒看到了,就當著所有的人教育哥哥:他們買的電扇一開,整個房間都會受益,你應該對他們說謝謝。小韓一家人覺得好笑,我覺得要是有窗簾,我就鑽到簾子後麵去了。

(5)

對麵宿舍來了一個大人和四個孩子。他爹趕緊去套近乎,說,一個房間不能住這麽多人吧,這麽多孩子都是你的?那位媽媽自豪地說:都是我的。英雄母親抓著我問情況。他們從東灣過來,來自我女兒出生的那個城市。之前,他們已經在走廊裏見過一個荷蘭來的孩子,她很高興孩子們背景迥異,正好組成一個小聯合國。

他爹在走廊裏亂竄,發現走廊的牆壁上貼著韓文書寫的一些提示、警告,估計韓國學生的數量已經形成了勢力,再過幾年,韓文大概得被列為CTY第二官方語言了。

走廊的盡頭有一間琴房,內有鋼琴。據他爹說,已經有兩個孩子去練習了。我問小韓同學是否彈鋼琴,他說很少一點兒,然後依偎在他媽媽身旁自豪地說:她彈琴,差不多是鋼琴家。問他媽媽是否教孩子彈琴,她說不教。估計她們那一代,琴彈得好便嫁得好,嫁過去也就不發揚光大這項手藝了。我有點兒酸地想。


(6)

開營儀式後送女兒去附近的朋友家玩兒。那個朋友是日本人。就順便跟日本媽媽說,CTY夏令營有很多韓國孩子,但是沒有看到日本孩子。日本媽媽說,日本人現在都很安逸,國家也鼓勵大家不要太辛苦。學校的教科書都簡化了,課本也薄了許多。15年前,日本中學生的數學文字水平在世界上排名還不錯,現在已經落後到看不見的地方去了。

這個聽來也很讓人震驚。就這麽一二十年,變化可以這麽大。現在日本家庭平均隻有1.2個孩子,也都寶貝的不得了,送出去夏令營是不大願意的。就連結婚前搬出去住,似乎都不被接受了。東京的孩子上大學,也還是住在家裏,隻肯上東京的大學,或者媽媽隻允許上東京的大學。

這家日本人屬於生活上比較富裕的,她說的或許隻是她這個階層的或者周圍人的情況。聽起來日本也似乎沒了銳氣。日本爸爸覺得一個國家還是要靠智力中等人群所受的教育來體現這個國家的實力。畢竟無論哪個國家,最聰明的人,稍微受點兒教育就能展現某種才華。作為集體,也不能光靠那些聰明的一小撮,肚子上的一大堆最要緊。

看來韓國媽媽們,中國媽媽們,都自覺自願地努力、為保持中間群體的所受教育的強度而做著各種努力。想一想,光有強度上的保障,並不能保證所受的教育就是良好的。可是沒有更有效的方法,或者看不到更有效的方法之前,保證強度,大概也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

(7)

看到那麽多外國孩子來參加美國的初中夏令營,真為咱國家在自己的教育係統焦頭爛額的時刻還挺身成為教育出口大國而感到迷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