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文化差異

(2010-01-07 13:26:49) 下一個

昨天一媽到處找number theory的教材,俺跟著看了一些數學有關的文章。當然免不了看八卦。

去年學習了中國人的優秀兒子Terry Tao的報告,覺得他的父母非常優秀,把三個兒子都培養得很好。而且Terry還得了菲爾茲獎。很多中文的報道中都強調了這個獎項多麽特殊,相當於數學領域的諾貝爾獎。而且四年才評選一次。

這些報道中,有意無意地漏掉一個重要信息,這個獎項雖然四年一次,但是一次不隻給一個人,可以多達四個人同時得獎。

對這一點,咱沒意見。這麽多年輕有為的數學家,這麽努力地攀登數學高峰,當然都需要得到肯定。

但是咱有意見的是,報道的選擇性。莫非那麽多的報告人都不知真相,不了解實情?還是說報道本身有引導的意思,讓讀者驚歎這個獎項本身多麽珍奇。

去wiki上看2006年獲獎者信息,是因為在孩子學校的網站上看到Wendelin Werner也是2006年菲爾茲獎獲得者,當然學校的網站也沒說有幾個人獲獎,也沒說多少年發一次獎,隻是說有這麽一個人獲得過這個獎。算是一句話新聞。

看到一句話新聞的時候,心裏一嘀咕,2006年獲獎者應該是咱們中國人,這新聞有沒有搞錯啊?一看,才發現,是自己搞錯了。同一年的獲獎者,除了小陶,還有兩位俄國數學家和一位法國數學家。別看這些年來俄國沒中國在地球上鬧得歡,人家也沒閑著。

順著看這位名叫Wendelin Werner的法國數學家介紹,一張照片赫然浮現,這也太帥了吧。我是說以數學家的標準來看。再一看,難怪,當數學家之前,人家是電影演員。估計他是數學家中最帥的,也是演員當中數學最好的。

然後咱就有點兒心潮澎湃,這是一種什麽文化呢?這孩子打小估計也是喜愛數學的,在他自己成長的文化裏,咋就挺不把這種先天優勢當回事兒呢,他的父母咋就允許他先去趟演電影那混水呢?

接著俺迅速想到早先一位很年輕就死了的法國數學家。據說那位數學家喜愛華麗服裝和奢華舞會,要擱中國,父母得愁死了。擱法國,他也沒讓父母省心。挺年輕的,跟另一位男子同時喜歡一位女子,於是去決鬥,估計平時鑽研數學費時太多,決鬥方麵學藝不精,戰死在決鬥場上。

晚上回家問兒子,是否知道有一位年少就去世的法國數學家,兒子回答說:對對,他死於一場決鬥。俺剛準備繼續八卦決鬥的事兒,兒子話鋒一轉,說:決鬥前,他知道自己有死亡的危險,就抓緊時間把自己知道的數學奧秘都寫了下來。

這個情節俺從未讀到過。聽兒子說話的口氣,好像是安慰俺:沒啥,這場決鬥裏,咱人類啥也沒損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