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為什麽給孩子學這學那?

(2009-03-25 23:19:40) 下一個

給孩子學東西,就好比給孩子吃飯。吃飯是為了長身體,學東西是為了長身體裏的魂。吃飯可以吃南方的米飯或者北方的五穀雜糧,隻要營養夠,都能長得不錯。學東西也是一樣,不在於特別的項目,主要看這些項目裏麵是不是有“營養”,能讓孩子長。

學校提供了公認比較有用的學習科目,學習的方式是大批量,通用式。不同的學校係統提供的東西不同,也就是夥食的質量、數量都有些區別。還好,多數的教育係統給孩子留下了很大的空間,這就意味著孩子有時間和精力做其他的事,也意味著學校提供的營養或許不足。

有的學校比較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不足,就經常跟家長交流,鼓勵家長課後帶孩子去補充學校不足的那些東西。有些東西學校比較難提供,比方說長期持之以恒地深入學習一種東西,因為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有限,而目前的世界,活躍的東西太多,學校隻能概括性地提供一些教育內容和實踐項目。

孩子成長到一定的階段,就開始需要在深度上下功夫。小的時候嚐試各種活動,開闊眼界,也尋找自己合適的方向。找到了方向,就可以以這個項目為中心,進行比較深的錘煉。順帶著,錘煉的過程中,孩子的其他方麵,個性、審美、體魄、精神追求、社交能力都可以圍繞著這一兩個項目得到開發、啟蒙和完善。

大孩子和小孩子相比,最大的區別是口味變重。小時候,隨便哄一哄就笑了,簡簡單單。長大的過程中,能夠讓孩子一笑的東西越來越複雜,這種複雜來自社會、也來自孩子自己精神和思維的需求。

比方說流行的彈鋼琴活動,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琴可以彈得很深,也可以彈得比較淺。每個孩子根據自己喜好和能力的不同,可以調整進度、風格。學鋼琴是一個比較成熟的、係統的,不停地挑戰孩子,開闊視野的活動。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克服很多困難取得進步,也從進步中得到快樂。

不過彈鋼琴雖然是個好的中心項目,並不是所有的家長和老師都具備把握這項活動、把這項活動有效地跟孩子的成長糅合在一起的能力。由於合格的教育資源的欠缺,不少的孩子雖然有機會選擇了合適的中心項目,卻沒有機會圍繞著這個中心項目健康快樂地成長。很多的矛盾和故事,在社會輿論中,把好的中心項目的形象扭曲了。

為人父母,很重的一個擔子就是為孩子選擇中心項目並努力去學習如何把這個項目跟自己孩子的成長聯係起來,縱然天下有最好的老師,整天跟孩子糾纏在一起的,還是父母,父母是監督和撥動開關的掌門人。孩子是需要學一點兒這和那,但是不用太多,不用弄很多門功課的學分證明自己努力、能幹,隻要有用的幾門功課和活動,深入下去讓孩子營養足、好好長就夠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