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最早記錄的可回放聲音

(2008-10-09 11:19:44) 下一個

愛迪生1877年發明留聲機以來,人欣賞聲音藝術的曆程既豐富也曲折。愛迪生之前,人也試圖記載聲音,讓聲音寫在紙上。聲音圖像作為一種文件可以供人們閱讀。人最初的想法或許是發明一種聲音的照片,以傳統的方式記錄聲音的信息。

這種聲音圖像的思路有一個盲點,就是沒有想到如何將聲音圖像回放成聲音。當然記錄本身是回放的基礎,愛迪生之前有不少人做過記錄聲音的發明和嚐試,愛迪生的發明把聲音的回放加入這個係統,成為記錄聲音的曆史性突破。

2008年初,人們又回頭看記錄聲音的曆史,科學家們找到了法國發明家Édouard-Léon Scott1860年錄下來、寫在紙上的聲音圖像。這些錄音比愛迪生的發明早17年。經過伯克利大學有關專業人員的計算機處理,一段聲音圖像終於被播放出來。這段錄音是一個女孩兒唱的一首法國童謠“Au Clair de la Lune”,今天學校的孩子們還在唱這首歌。

firstsounds.org的網站上可以聽到這段錄音。聲音非常嘈雜,有很多原來錄音係統帶來的失真和噪音尚未被破解。但是能夠破解到現在的程度,已經很不容易。Scott的係統是一個沒有被回放、調試過的係統,使得這個還原過程很複雜。就好比現在我們設計一個程序,沒有經過debug的過程,就硬生生產生一些信號,然後用另一套程序讀懂這些信號。讀懂的過程,要猜測原來程序中可能的問題,然後濾掉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噪聲,得到有用的信號。

這比破譯間諜係統困難得多,間諜係統往往是精心設計出來混淆視聽的信號係統,有著人為的規律可循,先天設計不完備的係統,缺失的東西大概需要上帝的手予以還原。

最初的還原嚐試很失敗,播放出來的聲音不但“嘔啞嘲哳難為聽”,也絲毫聽不出所以然來。難能可貴的是,Scott的係統除了記錄聲音之外,還記錄了時間信息。時間編碼是現代聲音工程上普遍使用的工具,就像地圖的一角總是給出一個比例尺,時間編碼讓聲音的處理、傳播和播放準確方便。愛迪生的錄音係統是沒有時間標記的,一旦弄亂了,大概就沒法兒恢複了。

Scott係統裏的時間信息給2008年的信號處理帶來了驚喜。由於聲音錄製的時候所使用的滾筒不夠精致,搖動滾筒的速度也很不穩定,聲音信號記錄的過程可以說是坎坷艱辛。好在有一道時間信號跟聲音信號一起顛沛流離,時間信號相對穩定,所以用時間信號作為參照,重新把聲音信號在時間軸上進行線性處理後,播放出來的聲音終於有了“歌聲”的雛形。

但是破譯工作遠沒有結束,還有不少奇怪的聲音圖形尚無法被解釋和處理,大概還有不少工作可做。

這裏比較讓人感慨的是Scott的原始文件,他大概在長達10年的一段時間裏一直致力於發明、改進他的機器。1861年他把整理總結的資料交付到Academie des Sciences,現在還原的聲音圖像就是從這套文件裏得到的。記錄聲音是一種新的記錄形式,記錄發明的過程和結果相對來說是一種傳統的記錄方式。記錄,對於文明史而言,就像一付骨架,支撐起文明的空間。這讓我對那些寫paper的人群肅然起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