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75)
2010 (261)
2011 (200)
2012 (61)
2017 (5)
旅行的意義對大人來說是還一個心願,換一種生活狀態,了解一個外麵的世界。孩子們或許沒有那個心願,也無所謂換一個生活狀態,了解另一個世界也許不是他們最喜歡的事,但是他們沒有選擇,跟著父母走,是他們的生活。我們就這樣帶著兩個孩子到處奔走,從他們一兩歲開始,每年出去三到五次,背著汽車座椅,帶著許多尿布。
慢慢地,他們長大了,不用尿布和汽車座椅了,偶爾也會享受旅行的樂趣。在哈爾濱的冰燈節,從長長的大滑梯上下來,兒子說:全年級的小朋友都應該來這裏滑滑梯。去滑雪,孩子們比父母進步快得多。很多時候,都是 父母拖後腿,女兒站在滑雪場的岔道上等爸爸媽媽,說:怕你們走錯了路。
倫敦行,我們經曆了第一天飛機超員,第二天飛機取消,第三天飛機晚點四個小時的挫折。孩子們在父母幾乎支撐不住,就要爆發怒氣的時刻,表現出陽光燦爛的一麵。女兒坐在機場寫日記,述說飛機取消的原因:因為是聖誕節,有一個飛行員去休假了,所以取消了飛行。到了第三天飛機嚴重晚點的時候,女兒寫道:今天又晚點了,要是今天再取消飛機,去不了倫敦,我可就完蛋了---死肉一塊。寫完日記,女兒和哥哥一起用兩個空瓶子和一個空杯子為道具,發明了許多遊戲,在候機廳裏度過了愉快的三、四個小時。遊戲到最後,兩個人用自己的大棉褲和大棉襖加上自己的背包做成兩個假人,把自己的鞋帽和寵物也都讓出來,裝飾自己的作品。最後讓爸爸媽媽來參觀。
老早以前一個同事講,每次帶孩子們出去,孩子都會成長一大截。現在想想,不完全是這樣。孩子原本就在成長。旅行的時候,父母放下了工作,放下了家務,放下了繃著的心情,終於能欣賞孩子的成長了。這時候,父母檢閱孩子並化為自己的收獲。
倫敦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去看,孩子們喊累。坐火車成了最佳的選擇。在一個地方參觀一會兒,轉去坐火車,一坐就是一兩個小時,解了乏,還可以看書、寫字。爸爸想去看諾曼底登陸的海灘,孩子們完全不理解老爹的心情。但是他們到了海灘就有海灘的玩兒法,撿到了巴掌大的貝殼。然後我們去看古堡,我們感歎曆史,孩子們感歎路途遙遠和天氣寒冷。
每到一處,兒子都急忙著看電視,平時看電視的機會少,既然是旅行,就要各方麵都奢侈一點兒。即便是電視,國外的電視也不同於家裏的,似乎總有一些新消息。比方說,兒子知道了sale的意義和人們對sale的熱情,因為我們到倫敦的第二天便是聖誕節之後的大甩賣。回到美國,看到電視裏也有sale的廣告,兒子居然吃了一驚:不光是倫敦有這個活動。
巴黎是很多人的夢中城市,上次來孩子們隻知道艾菲爾鐵塔,然後是公園和滿街的merrygo around。這次隻是路過巴黎,在巴黎租了車就離開了。回來的時候猛然發現路旁就是上次遊玩的兒童遊樂場。兒子驚呼:我以為這輩子再也來不了這裏了,我們又回來了。還了車,興衝衝往遊樂場跑。然後去了那個有立體草坪的體育館,就為了沿著陡坡攀登那個草坪。孩子們心中的巴黎,有著濃厚的個人印跡,與藝術、文化、古跡無關。很多年後,他們大概會給自己的孩子講故事:那個城市,有一個體育館,四周的陡牆上種著草坪,我們爬上去、滾下來,好玩兒極了。聽著多像我們小時候在村頭打鬧的故事,童年的故事隻有歡樂,沒有華麗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