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葉培建 嫦娥飛月的捉刀人,又曝光一個脊梁!

(2007-11-17 04:09:42) 下一個

葉培建 中國資源二號衛星總師兼總指揮葉培建是我國航天器研製的學科帶頭人之一,也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CAE技術的奠基人之一。

葉培建的父親是一位抗日老戰士,母親也是一位老軍人,因此他說話辦事有一股兵家

之氣。他1945年出生在江蘇泰興。1968年在浙江大學畢業,1980年赴瑞士納沙太爾大學留學,1985年獲科學博士學位。

1987年在五院502所任研究室主任。1989年他開始協助楊嘉墀先生和已故五院副院長張國富同誌工作,調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為院科技委中最年輕的常委,並任五院計算機技術副總師,後任總師。1991年到1996年,曆任五院院長助理、中國資源二號衛星有效載荷副總設計師、資源二號衛星總師兼總指揮。2000年被評為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國防科工委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近年來,葉培建還擔任哈工大、北航、南航、廈門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培養博士生、碩士生多名。命中注定的航天專家

50年代的西子湖畔一所部隊小學校裏,有一個不起眼兒的小男孩,叫葉培建,40年過去以後,這個不起眼的小男孩已經成為一名出色的衛星專家。

用葉培建自己的話說,他孩提時代,跑不快,跳不高。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官兵抓強盜的遊戲時,總是排不上大王二王,甚至三王都排不上,隻配當小兵。上中學時就大不一樣了,學習成績跑在最前麵,僅用兩年時間就讀完了初中的全部課程,被學校保送到浙江省湖州中學,這是全省、乃至在全國都算一流的中學。上中學時他當過的最大官兒就是學習委員。年輕人本來就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那是風起雲湧的日子,正是孕育年輕人美好理想的年代,葉培建的理想就是當一名外交家。

高中畢業時他的各門功課都很優秀,在填寫大學誌願時,接受了軍人父親的教誨,父親說:國家正處於建設時期,很需要理工科人才。而他想搞飛機專業,因此他填報了北航、南航等大學,然而卻意外地被浙江大學錄取了,直到文革才知道,這是因為當年浙江省把省內很多優秀的學生留了下來。

但他畢業的時候,還是分配搞航天。他說:這是緣份!心貼祖國的科學博士

1978年,國門剛剛打開,就撩撥起他繼續深造的欲望,他太渴望再讀一次書。就在這一年,他考上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和502所兩個專業的研究生,後來又通過了出國資格外語考試,赴瑞士納沙太爾大學微技術研究所讀博士研究生。

瑞士的景致很美,瑞士的山高雪白,但這些都不能分散他讀書的興趣,他是一個要做學問的人。當時國外還不承認我國的大學文憑,他用很短的時間就通過了同等資格考試,獲得了博士生資格。1982年《人民日報》在一篇文章中,曾介紹過他是如何通過語言關、資格關的。瑞士國土不大,教育卻很發達,製度嚴格。當時鄰國法國有國家博士、工學博士或科學博士、大學博士幾項學位,而瑞士僅有一項:科學博士。1983年,他以一篇論文,獲得了瑞士納沙太爾大學頒發的等同法國科學博士的證書。但是他不滿足,他要獲得一個瑞士的科學博士。又經過兩年的努力,他終於實現了這個目標。1985年,他獲得了納沙太爾大學的科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是《手寫中文計算機在線自動識別》。

在攻讀博士學位時,研究所每半天有15分鍾的休息時間,因為大家都在這個時間喝咖啡而被稱為咖啡時間,這個時間也成了葉培建對各國同事宣傳中國的時間。

20世紀70年代,中國已進入了改革開放時期,可是一提起中國,在西方人的概念裏還是男人留著長辮子、女人裹著小腳的樣子。葉培建慶幸自己有著博覽群書的優勢,他教同事們講中文;向他們講源遠流長的中國曆史;講斑斕多彩的中國文化;講美麗神秘的西藏,字字句句充滿了對祖國的熱愛,並漸漸地有了一些影響。有一次還被邀請到瑞士一個協會為公眾專題講中國的西藏,那次演講糾正了不少人原先對中國的錯誤概念。

他出國後有人議論:小葉出身幹部家庭,父親在文革中被迫害至死,夫人也已出國,他不會回來了。但五年後的19858月,他剛剛完成學業,就踏上了祖國的熱土地。他說他要把自己所學盡快用在中國的建設事業上。

他出國後所想的就是為祖國的強盛做貢獻。異國的環境、異樣的風情成為他骨子裏與生俱來的中華情結的最好背景。瑞士一家報紙曾寫過他的專訪。報道中說:他從不去酒吧,偶爾打打乒乓球。他說他不喜歡酒吧的氣氛,也不大看電影,他把周末的時間都用於看書和工作。記者問他:為什麽要這樣下工夫?他說:中國那麽多人,而派我出來學習,已經為我付出了很多,我知道肩上的擔子有多重,我應該努力,為國家做些事情。他的努力刻苦是出了名的。多年以後,當五院教育處長馮合獻訪問納沙太爾大學時,學校的人還向他介紹葉培建努力學習的事情。敢吃螃蟹的知本富翁

回國後他先是在502所工作,馬上參加了紅外熱軸探測係統的開發,為鐵路運輸提供現代化的設備。當時的條件很差,他和技術人員一起背著儀器乘火車,在晉煤外運的線路上,一站一站地采集數據,修正模型。沒有信息網絡就利用鐵路電話線傳輸數據構成係統。後來這個項目成為502所的拳頭產品,創造了可喜的經濟效益。

1995年,他作為技術負責人參加了深圳股票VSAT網的設計,這是衛星應用技術的一個開拓性項目,因此他成了我國衛星應用領域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利用衛星做股票交易,這個項目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深圳證券衛星通信雙向網1997年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深交所曾以年薪40萬元的高價聘請他,卻被他謝絕了。為了這件事,五院原副院長李祖洪經常對年輕人說:你們這個葉總啊,要不是為了衛星上天,早就是腰纏萬貫的百萬富翁了。每當聽到這話,他總是接上一句:我們家三個兄妹中,我雖然收入最低,但學曆最高。當時,麵對月收入2000多元和年薪40萬的數字之差,他平靜如水。

他任院計算機工程總師十多年來,五院計算機應用從設計、製造、生產到管理全麵開展。他成為五院CAE技術的奠基人之一。科技集團公司CAE總師梁思禮院士曾經評價說:五院計算機工作開展得很好,真正在型號中發揮作用了,是幾個院裏首先上INTERNET網的單位。

看書多是他最突出的特長,而記憶力好可以算是由此而引申出的一個特點了。他的家中藏書近千冊,尤愛讀史書和人物傳記。《二十五史》、《百科全書》這樣大部頭的書他存有上百部。讀史令人明鑒,也許正是史書客觀寫實的一麵,培養了他實事求是的人生態度,以至影響到他的為人處事。

超凡的記憶和流利的口才使他具有一副學者風範。作為中國科協高技術報告團成員,他經常把航天知識、衛星應用以及計算機知識向大眾傳播。他曾在北京市科委幹部進修學院演講6次。他給部隊指戰員講;給貧困山區的幹部和孩子們講;給中學生講;配合國際和平周,給北大、人大、理工大的學子們講;給安徽蚌埠市全體幹部講;在中央電視台講;1999年,他在中央黨校給全體學員講《航天與人類》,受到了高度讚揚。而所有這些活動都安排在周日,因為他太忙,隻能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愛上第一的衛星總師

1993年,葉培建任中國資源二號衛星有效載荷副總師,開始了他領導衛星研製工程的曆史。1996年,他擔任了中國資源二號衛星的總師兼總指揮。中國資源二號衛星屬傳輸型對地觀測衛星,在我國國民經濟各行業的發展中有其廣泛的作用。這顆衛星的技術起點高、研製難度大。用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馬興瑞副總經理的話說,在我國已有的衛星中,這顆星是最大最重的星,具有最高的分辨率,最快的傳輸速率,最高的姿態精度,最大的存儲量。他憑著紮實深厚的理論功底和不恥下問的精神,很短時間就進入了狀態。從此以後,在兩院院士閔桂榮的帶領下,他們開創了好幾個第一。

這顆星第一個實現了星地一體化設計,這意味著在衛星研製中不僅要對星體本身的技術負責,還要對地麵應用係統的集成技術負責;這顆衛星還第一個進駐北京唐家嶺航天城,因此研製隊伍成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實體化改革以及AIT一體化的第一批實踐者。

在衛星型號研製管理過程中,他是第一個實踐把電測與總體分開的總師,為測試隊伍專業化打下了基礎。他又第一個提出在衛星進入發射場前要進行整星可靠性增長試驗,把問題徹底解決在地麵。

這諸多的第一實踐充滿艱辛,這些難度的跨越無疑是對他的能力和水平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驗。20009月,中國資源二號衛星發射圓滿成功,並按時在軌移交,至今發揮了重大作用,得到了用戶和上級的好評,2000年,這顆衛星被授予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他成功了。

作為總師,他對衛星研製技術工作要求精益求精,抓大也抓小,甚至細化到衛星的各級技術狀態。他常說:對質量問題就是要捕風捉影,才能亡羊補牢。集團公司質量部的人員說:中國資源二號衛星的質量透明度是最高的。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人家是一個腦袋兩隻手,我們也是一個腦袋兩隻手,人家能幹成的事,我們也一定能做到!

作為兩總的葉培建,對隊伍的管理以嚴格著稱,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說話辦事從來都是直來直去。每天他總是提前半小時到辦公室,把一天的工作按順序列出;每逢節假日,他總是要到試驗現場轉一轉,2000年的五一節,七天假,他和試驗隊一起加了五天班。他注重隊伍的精神狀態,在試驗隊裏開展了溫暖工程。隊員的個人需求,他都要盡力而為,為他們排憂解難。

在靶場,他創造性地執行五院徐福祥院長關於型號研製的兩個令,製定了一係列規定。為了強化電測這一關鍵工序,他編成十好歌在隊員中廣為傳誦:

思想狀態精神好,

崗位責任落實好,

口令應答準確好,

操作執行無誤好,

判讀數據及時好,

表格填寫規範好,

班前班後會開好,

計劃調度有力好,

問題歸零認真好,

政策兌現大家好。

這一個字了得!電測工作既是主線,又是要求,貫穿和濃縮了工作的全部內容,朗朗上口。

但他也是一個普通人,有他的苦惱與悲傷,近來大家都在為他夫人的不幸去世深感震驚和惋惜,但我們祝願他能早日走出生活的陰影,抖擻精神,以更輝煌的成績報效祖國,告慰夫人在天之靈!

思得壯士翻白日,光照萬裏銷我憂。中國入世後,葉培建作為中青年航天技術專家,深感肩上擔子的分量,他已經把身心融入到祖國的命脈之中,他要以自己的忠誠為泱泱中華的神采著色!

歲月火花

一句話裏見高下

葉培建留學時,在一次用餐的時候,一位在瑞士留學的外國學生邊吃冰淇淋邊問:葉,你們中國有冰淇淋吃嗎?他覺得這話很刺耳,就回敬了他:我們的祖先在兩千年前知道用冰保存食物的時候,你們的祖先可能還沒有穿衣服呢!話也刺耳,卻充滿對祖國母親的愛戴。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飛行成功後,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東方。一次次的成功,把默默奉獻的中國航天人從幕後推到了公眾的麵前。中國航天的下一步——探月工程更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作為嫦娥工程月球探測衛星的總設計師、總指揮,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帶領的航天人已經完成月球探測衛星的方案設計,關建技術攻關已經有了突破,初樣工作也已結束。在可以預測的最近幾年,中國嫦娥奔月的神話必將成為現實。

良緣巧遇航天路

19451月,葉培建出生於長江之濱的著名銀杏之鄉——江蘇省泰興縣(現為泰興節)。高中畢業時,葉培建的各種成績都很優秀。在填寫大學誌願的時候,父親對他說:我們國家正處於建設時期,正需要大量優秀的理工科人才,你應該立誌報效祖國。當時他自己也向往飛機研製這樣的專業,因此、他接受了軍人出身的父親的建議,分別填報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然而,到最後,卻意外地按到浙江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1968年,葉培建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了當時的航天部529(衛星總裝廠)任技術員。1978年,全國恢複研究生考試。因為早年打下了紮實的基礎,葉培建一年三考。全部中榜。一考是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研究生,但由於當時航天部不主張本係統人員出係統學習而放棄。二考航天部502所鮑百容先生的研究生,也順利過關。

天資聰穎的葉培建同時考中的還有出國留學研究生。他當時考的是英語,楊家墀先生等老前輩考慮到當時中美之間在航天領域的技術差距較大,建議他去歐洲學習。19807月,葉培建便遠赴瑞士納沙太爾(Neuchatel)大學理學院微技術研究所留學深造,師從彼蘭德尼(F.Pellandfni)教授。

葉培建是一個真正做學問的人!他的認真與執著。給同學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瑞士一家報紙曾做過葉培建的專訪,報道中說:他從不去酒吧。偶爾打打乒乓球。他說他不喜歡酒吧的氣氛。也不太看電影,他把周末的時間都用於看書和工作。當記者問他:你為什麽要這樣下工夫努力地學習呢?”葉培建說:中國從那麽多人中選派我出來學習、我們的祖國已經為我付出了很多,我知道肩上的擔子有多重,我應該努力,以後要為國家做些串情。

用自己的行動來改變祖國的麵貌

19858月,葉培建獲得了納沙太爾大學的科學博士學位。剛剛完成學業的他,毅然回國。回想在海外留學的情形,葉培遙感慨萬千,他說:那五年的學習,讓我充分體會到了瑞士人嚴謹的治學、工作態度;高尚的敬業精神;做事隻有不行,沒有差不多的信條。

回國後,葉培建馬上參與了紅外熱軸探測係統的開發工作,為鐵路運輸係統提供現代化的設備,這在當時是一個開創性的科技項目。在這個項目中,他確定了軸承滾動和滑動的模式區別方法,並且編寫出軟件,當時的研究條件很差,他和技術人員一起背著各種儀器搭乘火車。在晉煤外運的線路上,一站一站地采集數據,修正模型。沒有信息網絡,就利用鐵路電話線傳輸數據構成係統。後來這個項目為我國鐵路運輸業的長足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成為502所的拳頭產品,創造了可喜的經濟效益。1989年,HBDS-1型第二代車輛熱軸探測係統獲得了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葉培建還是我國衛星應用領域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利用衛星做股票交易,也取得了顯著的市場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深圳證券交易所曾以40萬元的年薪聘請葉培建:卻被他婉言謝絕。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原常務副院長李祖洪經常對年輕人說:你們這葉總啊,如果不是為了讓衛星上天,早就是腰纏萬貫的百萬富翁了。當時,麵對才2000多元的月收入和年薪40多萬的巨大差距,他真的做到了心如止水,平靜如常。

三星齊輝映蒼穹

1992年,葉培建在閔桂榮院士和有關領導的關心下,從主管計算機的工作轉移到參與衛星型號研製。從那時起,他便轉移到空間技術研究的主戰場。

1992年後,葉培建擔任中國資源二號衛星的副總設計師,1996年擔綱總設計師兼總指揮一職。

葉培建麵臨的是一顆全新的、高水平的傳輸型對地遙感衛星。這顆衛星的技術起點高,研製難度大,用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馬興瑞副總經理的話說,在我國已有的衛星中,這顆星是:最大最重的星,具有最高的分辨率.最大的存儲量,最大的傳輸速率,最高的姿態精度,長久的壽命。

中國資源二號衛星對國土普查,資源探測、環境調查等國民經濟諸多領域有著巨大的推動力,是一顆應用範圍很廣的智多星。在我國的衛星研製生產史上,它是第一個與用戶簽定研製生產合同的衛星,這意味著我國的衛星製造業向市場經濟的進一步轉軌。這顆星還第一次實現了星地一體化設計,這意味著,在衛星研製中不僅要對星體本身的技術負責,還要對地麵應用係統的集成技術負責。

重擔在肩,諸多挑戰似乎壓得葉培建有點喘不過氣來。研製過程中的失敗和其他問題接連不斷,常常弄得他心力交瘁,他甚至想到了要打退堂鼓。每當這個時候,他就自己鼓勵自己:一百裏的路走了九十九裏了,成功就在眼前,一定要堅持下去,我能做得很好的!

20009月,中國資源二號01衛星發射圓滿成功,很好地完成了中國資源二號衛星係列的研製、發射和運行任務。2003年,該星被授予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葉培建眼裏,榮譽永遠屬於過去,每一次發射都是從零開始。

2004年發射03星。由於當年的航天發射任務繁重,資源二號衛星發射隊將發射準備流程從63天壓縮到了49天。為了不留任何隱患,發射隊開展了嚴格的質量複查工作,共查出兩個技術問題和四個管理問題。

在衛星第二階段測試中,衛星發射隊發現數傳信道一路中的一個設備輸出雜波增大,指標比在北京測試時有所下降。

葉培建不放過這個問題,要求承製單位抓緊時間將問題歸零。

很快,承製單位查清了問題的原因,是由於設備中一塊電源板的接地不好而造成的。為了不耽誤進度,確保衛星按期發射,北京的專家和遠在西安的承製單位通過視頻會議共商對策,最後確定從衛星總裝廠急調技術能手,前往發射場搶修,終於在預定時間內安裝測試完畢。

03星於200412月發射成功。

中國資源二號衛星由01星、02星、03星三顆衛星構成,成共軌、同麵、相差120度組網,實現了三星高照01星在200091日發射,在軌運行狀況一直良好,02星在20021027日成功發射。三星組網在大大縮短衛星對地觀測重複周期,進一步提高時間分辨率和係統可靠運行的同時,創下了我國不同時間,發射同一型號的三顆衛星輝映太空的記錄。三星成功組網,標誌著我國太

陽同步軌道衛星研製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衛星長壽命、高可靠性研製上積累了經驗。三星組網的軌道控製相位漂移與位置保持控製措施,也為後續型號衛星組網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眾多的宇航產品中,中國資源二號衛星被稱為精品衛星。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1958817日,美國發射的第一顆月球探測器先驅者0號,邁出了人類探測月球的步伐。48年後的今天,我國首次月球探測計劃嫦娥工程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這將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日本、歐洲之後第五個月球探測計劃。

月球探測的意義在於:第一,可以加深對月球及宇宙的了解;第二,實現這個工程後可獲得很多科學成果、工程成果,為將來的深空探測奠定基礎;第三,培養和積累人才,我國目前的航天還處在應用衛星和載人航天階段,對深空探測還沒有實踐,通過這個工程可以造就一批青年人才,他們是將來我國深空探測的骨幹隊伍;第四,在這個工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將積累很多新東西,研究新型火箭、新建發射場、新建測控係統等;第五,繼應用衛星、載人航天兩大領域之後,深空探測成為我國航天技術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的深空探測第一步將從探月開始。適時開展月球探測.有利於在外空事務和開發月球中維護國家權益,促進高新技術的發展和基礎前沿學科的創新,從而進一步提高綜合國力。

將月球探測作為深空探測的第一步,道理很簡單,因為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體,從月球上可以得到許多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同時還可以從月球上走得更遠。美國空間新政策的重點就是重返月球,再從月球走向火星和更遙遠的地方。所以,首先要將家門口的事情搞清楚。

葉培建說,我國的月球探測起步晚,但起點不低,中國第一顆繞月衛星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研製和發射我國目前的繞月衛星的技術水平與國際水平相比還有差距,但邁出這第一步對國家來說相當重要。

世界各國在航天領域的競爭,實質就是對太空資源的爭奪,我國要想在世界大家庭中保持持久的競爭力,就必須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航天事業!”葉培建說:太空,具有獨特的高位置資源、空間環境資源。空間物質資源,空間信息資源,因此,當今世界對航天事業都非常重視。談起航天領域的發展,葉培建坦言,目前,美國和俄羅斯是第一集團,在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我國處在第二集團,第二集團各國各有所長,但絕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這個領域競爭非常激烈,技術發展很快,稍有不慎就會被其他國家拋在後麵!而且繞月衛星與過去所做的地球衛星有很大的不同。

葉培建說,我國過去的衛星都是在地球軌道上運行,現在這個衛星要到月球軌道上運行,過去是對地,現在是對月,這就是根本的不同,因此就會帶來以下問題:首先,過去的衛星與地麵的距離最遠沒有超過8萬公裏,而繞月衛星離地麵的距離是38萬公裏,這38萬公裏怎麽走?既不能碰著月球,也不能飛過去,因此軌道設計和控製是一個新問題;第二,衛星對地球觀察是兩體定向,即太陽帆板對太陽定向,觀察設備和測控通訊設備定向地球觀察和傳輸信息,但繞月衛星是三體定向,太陽帆板對太陽,觀察設備對月球,測控和通訊設備對地球,三體定向問題就複雜多了;第三是測控問題,38萬公裏的探測帶來衛星天線怎麽設計、地麵站怎麽設計等問題;第四個問題更為複雜,由於衛星繞著月球轉、月球繞著地球轉。地球帶著月球和月球旁的衛星繞著太陽轉,相對關係比較複雜,從而導致繞月衛星的外熱流變化巨大,而我們隻能給繞月衛星穿一件衣服,不能換,這件衣服要做到熱的時候不熱,冷的時候不冷,這也是個難題。

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開展月球探測的基本條件和能力,並確定了月球探測的三個階段:繞月探測、月球軟著陸探測與月麵巡視勘察、月麵勘察與取樣返回。

2003年,我國正式啟動了中國探月計劃——嫦娥工程。

葉培建介紹說,嫦娥工程有自己的科學目標和工程目標。我們的科學目標有兩大特點,一是科學目標中的不少項目別人已經做過,我們做就要有新的發現,能夠對原來的結果加以補充和完善;二是還有的項目是別人沒有做過的,這是我們的創新之處。從工程目標上講。我國起步晚,但起點較高,事隔幾十年後我國發射了第一艘載人飛船,但我們的水平絕不是國外幾十年前的水平。

葉建培強調說:作為我國航天活動的第三個裏程碑和深空探測的第一步,月球探測中我們隻探月,不登月;第二,月球探測的所有科學目標我們隻能說盡可能實現,話不能說得太滿。

作為繞月衛星的總設計師和總指揮,葉培建對目前在欒恩傑總指揮、孫家棟總設計師的領導下的工程進展、研究隊伍等都很滿意。他所擔心的是,公眾對航天的風險性和艱苦性認識不足,對工程的期望值太高。

葉培建說,我們國家深空探測還有許多艱苦的路要走,要有成功的決心,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但也要有受挫折的準備,不能成功了就一片讚揚,受挫折了就一片責怪,失敗時更需要得到公眾的體諒,並且支持這支隊伍繼續走下去,這樣的一個民族才是比較成熟的民族。

1967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無線電係,1980年赴瑞士留學,1985年獲博士學位後當年回國,就職於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控製工程研究所,任研究室主任。1989年以來,他先後擔任研究院計算機總師、院長助理、科技委常委、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太陽同步軌道平台首席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算機學科組專家。

曾任中國資源二號衛星總師兼總指揮,是我國航天器研製的學科帶頭人之一,也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計算機輔助工程技術的開創人之一。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葉培建作為我國第一代長壽命實時傳輸對地觀測衛星中國資源二號的總設計師、總指揮和第一完成人,為該衛星研製做出了重大貢獻,創造了國內衛星最高姿控精度、CCD相機分辨率及數碼傳輸速率的成就,該星整體水平達到了20世紀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獲國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