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野戰軍
不知怎地,一說到四野,我就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仿佛一下就回到四平,長春,錦州。。。。。沒有遼沈,,就不會有淮海,沒有淮海,就不會有平津,沒有平津,自然不會有以後的解放大西南,蔣介石是一步錯步步錯。
一: 2 縱(司令員劉震上將)
可能大家會奇怪,為什麽不是萬歲軍。其實很簡單,在黑土地上表現最出色的就是 2 縱,公認 2 縱在黑土地上最善於打大仗硬仗惡仗,尤其 5 師又是東野 36 個主力師中最佳的,所以首推 2 縱是合情合理的。而且我認為 2 縱與 1 縱、 6 縱比起來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沒走過類似四平那樣的麥城。所以後來林彪逢戰役必用 2 縱,如錦州、殲滅 9 兵團和打天津乃至一直南下打到鎮南關。至於朝鮮的表現就更不用說了。在解放戰爭中 2 縱第一是沒有爭議的。建國後 2 縱一直是我軍的主力,長期處於沈陽軍區的預備隊位置,既對蘇又防朝。不過我認為這幾年可能是北方緩和的緣故, 2 縱在全軍從第二的位置跌到第三了。但不管如何,這次裁軍中央也不會碰 2 縱這種曆史悠久、戰功顯赫、位置重要的部隊的。
二: 1 縱(司令員李天佑上將)
萬歲軍的美名,山東 8 個主力師的前兩名的底子,平江起義的曆史,東野第 1 縱隊的名聲,造就了我軍一大王牌軍。不過實事求是, 1 縱在黑土地上的表現可比 2 縱稍遜,尤其是四平,弄的挺沒麵子的,所以打錦州隻好幹看,最虧的是黑山阻擊戰明明有 3 師一份功勞,可軍史楞是沒反映,導致許多軍友還以為遼沈戰役的預備隊是整個 1 縱 3 個師呢,其實趴在高橋曬太陽的隻有 1 、 2 兩個師而已。好在撈上了打 9 兵團,雖然說不如 3 縱那麽出風頭,可起碼也比幹看強。到了天津 , 又活捉了陳長捷。我隻是沒搞清究竟是 1 縱還是 8 縱首先 “ 觸摸 ” 到金湯橋,好象史學家們還考證呢!南下後 1 縱一直打到雲南邊境,是東野爪子伸的最遠的部隊。這一切都奠定了 1 縱第二的位置。當然建國後,由於老彭的偏愛(打得好是事實,但不能說老彭不偏心),得了個萬歲軍的美名。 1967 年進京後更是從此老子天下第一,至今也沒動搖過,到現在 1 縱都是軍委的心頭肉,什麽好給什麽,網上幹脆說其是遠東第一,風頭早已蓋過黑土地的老對手 2 縱,這次裁軍更會是隻增不減。(對華野部隊未免不公)
三: 6 縱(司令員黃永勝上將)
東野三隻虎已經介紹兩隻了,剩下的 6 縱自然不能拉下。其實 6 縱很可憐,三個師中有兩個都不平凡, 16 師是全軍曆史最老的部隊,葉挺獨立團,朱毛紅 4 軍,哪個都能嚇的一般部隊一哆嗦,就是戰鬥力也是東野前四名, 17 師又是東野有名的攻堅老虎,好多戰鬥沒 6 縱的影子可 17 師卻沒被野司拉下過。可就擁有這麽兩個寶貝的 6 縱卻隻能屈居第三,什麽原因?兵熊麽? 6 縱尤其是 16 師的兵有名的 “ 野 ” ,作戰紀律兩頭冒尖那是東野有名的,連高副政委都敢打的兵還有什麽不敢打的?將熊麽?黃永勝在作戰上的名氣不比李天佑、劉震差吧?說和鍾偉一樣勇冠東野也不過分。下麵的李作鵬還幹過參謀處長呢,是林總的愛將。其餘楊國夫、龍書金他們哪個不是有名的虎將?所以不明白,隻能說 6 縱運氣不如 1 、 2 縱吧。我感覺林彪對自己這支老部隊有點 “ 偏心 ” ,老是放在袖子裏,關鍵時刻老是用 1 、 2 縱而不用 6 縱,好容易用上了又光走麥城。尤其是 1948 年後, 6 縱主力老是看得多,打得少。我不明白為什麽打錦州不用 6 縱主力,因為 16 師善於野戰不善攻堅嗎?把 6 縱放在和 5 縱那種部隊一個地位上。入關之後打天津又讓 6 縱主力夾在平津之間看熱鬧,不讓攻天津還不讓看看北平,以至於打豐台這種好事又讓 5 縱撈了去。南下又放在右翼那種無關緊要的方向,便宜全讓 3 縱占了。最可恨的是打海南,韓先楚明顯偏向 3 縱,什麽先遣營,中心開花都是 3 縱的, 6 縱明顯成了配角,光急得李作鵬直冒汗沒辦法。結果打下海南,好! 3 縱北上成總預備隊,後來入朝又一顯身手。 6 縱呢?原地留下守海島(有點象華野 3 縱),番號早早撤消。後來雖然重建,但還是沒撐過 1985 年。不公啊!要知道 16 師可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絕對主力啊, 1979 年東線可就 16 師和 33 師(當然是在 1955 軍編製內)打得最好啊, 5 縱的寶貝 13 師那才什麽水平啊, 16 師一個打幾個 13 師都沒問題!當年要是上朝鮮說不定 16 師能給 6 縱也撈個萬萬歲軍的帽子呢,大家都知道, 16 師野戰水平絕對不比 2 師遜色。好在軍委知錯就改,現在的 16 師已經不比 1 師、 2 師差了,還蓋過了 5 師。 54 集團軍現在的裝備和地位穩居全軍第二。隻是可惜了 6 縱和 17 師,雖然沒華野 3 縱 8 師那麽悲慘,也還不到那裏去,硬是被從解放軍這個光榮的隊伍裏趕了出去,估計沒幾年也會變病貓的。這次裁軍軍委鐵定不會動 16 師的歪腦筋的,除非共產黨敢否認自己的曆史,何況還有老首長支持。所以我期待著 16 師更加輝煌!
四: 3 縱(司令員韓先楚上將)
東野 3 縱是一支傳奇的部隊,被對手廖耀湘稱為 “ 旋風縱隊 ” ,而且有趣的是先是在新 6 軍手下吃了虧(威遠堡),後來又打得新 6 軍沒脾氣。 3 縱先是在南滿堅持,四保臨江是美名揚。可以說,沒有 3 縱在南滿的堅持, 1 、 2 、 6 縱也別想在北滿呆的那麽舒服,早被老杜趕過黑龍江了。後來遼沈打錦州是五把尖刀之一,打 9 兵團又搶了個頭功,先是敲掉老廖的腦袋,接著俘虜本人。再後來先遣兵團南下,以及打海南都壓得 6 縱那隻虎沒脾氣(雖然是人為因素多)。從下屬部隊看, 3 縱 7 師這個當年的山東 3 師無論怎麽看都是東野的主力師,值得一提的是師長鄧嶽當時還是東野最年輕最英俊的師長,才 28 歲。所以 3 縱排第四是沒有疑問的。 3 縱 98 年就全軍師改旅了,不知道現在的裁軍是否會波及,但僅從其回國後就一直駐紮在全國的咽喉之地達半個世紀沒挪過窩,就可見軍委的重視和信任了。
五: 4 縱(司令員吳克華中將)
和 3 縱一樣, 4 縱是另一個堅持在南滿的英雄部隊。山東的 8 個主力師所剩下沒提的 5 師、 6 師除了 13 團留在了山東外,其餘可都在這兒了。 4 縱在黑土地上的揚名仗是大戰新開嶺,全殲敵 25 師;再後來就是在塔山一下子贏得了 4 個團級英雄單位,這在全軍都是罕見的(老大哥 27 軍才一個就牛的不得了了),一下子聞名全軍,再加上軍紀好(這在軍紀相對遜於兄弟野戰軍的媽拉巴子的東野倒是少見,估計是因為天冷,全縱隊都不敢吃蘋果,怕集體拉稀),搞得連當時的軍委都知道這麽支部隊以至於指定 4 縱作為後來的北平警衛部隊。平津戰役中主要和 11 縱作為先遣兵團偷偷摸摸入關(十萬人象做賊似的行動估計也挺好玩的),後來協助楊李兵團打張家口。建國後長期駐防對台一線,朝鮮打的那麽熱鬧軍委都沒舍得使用這個部隊,後來又駐防對越一線,可見軍委對這個部隊還是很重視的。雖然現在 4 縱不如同軍區的那個 5 縱風光,甚至氣得吐血。但是我相信在新一論裁軍中軍委即使裁那個 5 縱也不應該碰 4 縱,何況 4 縱還出了個軍委副主席呢!
六: 8 縱(司令員段蘇權少將)
8 縱在黑土地上成軍晚,可是從誕生起就一直扮豬吃老虎,硬是打成了主力,而且也是東野唯一一個地方部隊打成主力的部隊,這點連林彪都很驚訝,以至於黃永勝放著 6 縱司令不當非要回 8 縱搶司令當。在正史上 8 縱在遼沈戰役打錦州時是五把尖刀之一,同時也是兩次被批的倒黴蛋,包括軍委批評在內。一次是所謂封鎖飛機場問題,兩個機場,用的在 9 縱方向,關閉的才在 8 縱麵前,硬要 8 縱的炮彈飛過整個錦州城去封鎖那個 9 縱跟前的機場,強人所難嘛,野司又沒給 8 縱配備巡航導彈 ^0^ !第二次更冤, 8 縱以一個縱隊的兵力獨當一麵並吸引了錦州三分之一以上兵力,使得範漢傑一直以為主攻方向在 8 縱。可在 2 、 3 縱突破後,野司居然痛斥 8 縱行動緩慢,至今未突破。真是,要是 8 縱那麽牛,又吸引敵人又殲滅敵人,還要 2 、 3 、 7 、 9 縱以及 17 師幹什麽?這就象東野 8 個縱隊呼呼累的半死趕到大虎山,突然發現 9 兵團已經被打阻擊的 10 縱全殲一樣,可能嗎?所以 8 縱後來雖沒受影響,可卻連累了公認的大老實人老段(雖然我認為他更適合幹政委)。我 10 年前剛研究 45 軍軍史時就特別奇怪怎麽司令員才是個少將,可副司令副政委都是中將呢?當時還以為建國後和陳光似的犯了錯誤呢,前幾年才弄清原因。段蘇權那是公認的 “ 上將資格,中將功勞,少將軍銜 ” ,不過也塞翁失馬,因為文革沒怎麽挨整。到了打天津,問題又來了,究竟是誰先打到金湯橋又和 1 縱磨了幾十年牙,眾說紛紜,不過好象最近有結論了,可我忘了什麽結果,誰能告訴我?一直到南下, 8 縱才掀開其最輝煌的一頁,就是衡寶戰役的攔腰一刀,以一個師頂住了桂係 5 個師,從而保證了殲滅桂係主力(嗬嗬,其實也挺險,萬一林彪當時反應一慢,可就又是個金門,你不得不佩服 8 縱的運氣),也為 24 師贏得了猛虎師的美名。從此,師長丁盛及 24 師就記在了毛澤東的腦海裏,以至於 13 年後又點將,點 54 軍。該縱排第六顯然正合適。今天 8 縱的種子可是大名鼎鼎的猛虎師,牛氣的不行,風頭甚至蓋過同軍的 16 師 , 軍委八輩子也不會裁這個部隊的。當然,在華野 8 縱也還有一個師,有趣,轉來轉去幾十年後又歸 8 縱管,雖然不是老 8 縱。
七: 7 縱(司令員鄧華上將)
堂堂上將軍的部隊隻排第七,是有點不給麵子,可 7 縱在解放戰爭中真沒什麽特別閃耀之處,起碼比不上前六個。翻翻軍史, 7 縱部隊最有名的就是瓦弄大捷,可那是 1962 年的事。不過這也不怪 7 縱,成軍晚,又不象 8 縱那麽能搗鼓,還不如 10 縱那麽運氣好。能排第七也可以了。今天 7 縱的種子就是在 54 集團軍編製內的那個在瓦弄大出風頭的部隊,雖然不如紅 4 軍和猛虎師那麽有名,不過相信軍委也不會碰的,畢竟那是阿三心中永遠的痛啊,我們得珍惜不是?
八: 9 縱(司令員詹才芳中將)
9 縱成立後參加的戰鬥不少,不過最著名的還是兩點。一是在錦州活捉了範漢傑和盧浚泉,二就是出了個全軍資格最老的軍長,紅軍時代就是軍長到解放軍還是軍長的估計就這麽一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 齋公 ” 詹才芳。別小看他才是個中將,這個老四方麵軍讓許多四方麵軍出身的上將見了都必恭必敬的。值得一提的是 9 縱 25 師後來在營口表現欠佳,最近在網上還看到有人為 25 師抱不平,其實一點都不冤。所以 9 縱也就能排第八。很遺憾,今天的解放軍序列已經找不到 9 縱的影子了,如果預備役不算的話。
九: 10 縱(司令員梁興初中將)
東野 10 縱的主力就是前麵西野提到的 359 旅北上部隊,居然還有一個紅軍團。可真是丟人到家,別人是地方部隊打成主力,唯 359 旅正好有個性,偏反其道而行。北上的 12 萬部隊,原來是主力的(如山東 1 、 2 、 3 、 5 、 6 、 7 師和新四軍 3 師)到東北還是主力,原來不是主力的(如冀熱察遼部隊)也鍛煉成了主力,可就在這麽一種氛圍下能大踏步下降也不容易,夠難為 359 旅的了。不過可能就是 “ 將熊熊一窩吧 ” , 10 縱換了個虎將梁打鐵的,還是有變化的,在黑山打的還不錯,雖然沒有塔山誇張,也不如華野 10 縱專業,可比起過去, 10 縱總算是脫胎換骨了,否則五十年代必被撤消,說不定 50 年集體開荒北大荒的部隊就會多個 “4” 字輩的也不好說。 10 縱該感謝梁興初!在現存的 21 個軍中,我認為該部隊應該僅高於那個 5 縱排倒數第二。我有幸在西北與該部算是半親密接觸了幾年,而且該部和我也比較有淵源,我姐曾隨該部隊打過仗,老校友又是該部隊的頭兒。那會兒常找 28 師的兵們聊天。老實說,駐地附近的老百姓對這個部隊評價不怎麽樣。傳聞這次裁軍有這個部隊,我認為這很正常,憑 10 縱的戰績,能保存到現在已經是運氣了,雖然現在出了個軍委副主席。
十: 12 縱(司令員鍾偉少將)
12 縱在黑土地上沒什麽出色表現,部隊還不如頭頭出名。鍾偉將軍本人可是解放軍的傳奇人物,也是東野唯一可以指揮林彪還能讓林高興的人。一打起仗來口頭禪就出來了:娘賣 * ,給我衝,不衝槍斃你!導致整個部隊都跟著他好戰,青樹坪被人圍了幾個打一個還敢打一天才撤。建國後授少將公開不滿意,是全軍少數幾個敢不要軍銜的人之一。至於 1959 年的正直表現倒是讓我肅然起敬,直人還是有直人的可愛之處的。再談 12 縱, 12 縱在南下江南前可是一直吃現成的,先是圍困長春,讓守軍餓得不得不交槍。再南下沈陽,周福成部早就沒了鬥誌,乖乖開門迎接。到平津打塘沽,侯鏡如又跑得比兔子還快,全軍集體跑步看大海是最大收獲。總之青樹坪前 12 縱就沒硬仗。不過那一戰也使 35 師元氣大傷,打的 12 縱夠嗆。我這裏有個疑問,就是國民黨宣傳青樹坪一戰連 35 師師長都陣亡了,真的假的?今天 12 縱的種子就是海軍陸戰隊之一,我覺得這次裁軍不僅不該撤消還應該擴編才對!
十一: 11 縱(司令員賀晉年少將)
賀晉年少將是我軍有名的剿匪專家,不過轉野戰軍後運氣就不太好了,傳說和陳光、周保中、段蘇權等人一樣是屬於林彪不喜歡的人物,所以 1955 年才授少將。 11 縱在全軍有兩個有名之處:一是出了個全國聞名的烈士董存瑞,二是在平津戰役時貿然打密雲差點把毛澤東氣死,引的華北 2 、 3 兵團跟著挨罵!也有兩個奇怪之處:一是同和 4 縱守塔山, 4 縱打出 4 個英雄團,可 11 縱連一個英雄連也沒聽說,好象是個觀眾。二是現在炒作的不得了的紅一團在當時的 11 縱居然默默無聞,沒聽說打過什麽著名戰鬥,唯一的英雄單位居然才是個什麽 “ 密雲突擊連 ” ,真丟紅一師的臉,黃軍長泉下有知將臉上無光。 11 縱部隊真正打出名氣還是解放後。 1979 年 33 師可是和 16 師一樣大出風頭,現在提起這個不幸落在 5 縱這個排外編製內的部隊, 10 個人要有 9 個豎大拇指的。現在作為駐港步兵旅的主體, 11 縱的種子活的有滋有味的,比另一個炮兵部隊(傳聞要撤)舒服多了。
十二: 5 縱(司令員萬毅中將)
無論是部隊,還是司令員,在全軍都是很有名的。部隊,是全軍唯一的 5 縱,我至今鬧不明白林總怎麽想的,開始不設 5 縱說明他也是有顧忌的,可後來卻義無返顧,非要來個全軍沒有的亮點,看來林總還是有信基督教傾向的;頭兒呢,則是大名鼎鼎的 “ 不怕一萬,就怕萬毅 ” 。可頭兒強不代表兵也強。 5 縱說實話,真的不僅是全軍最年輕的部隊,也是戰績最少的部隊,真不比西班牙的哥哥們強多少。整個解放戰爭,也就一個打豐台還能裝裝門麵。當然,嗬嗬, 1949 年軍委看這個部隊實在可憐,總不能讓近 7 萬人(這個數字超過東野的大部分縱隊,也是沒有戰鬥損耗的鐵證)搞武裝遊行啊,於是給了個打雜牌的任務,當開荒前的最後安慰。再加上後來在朝鮮的那個掩護價值比自身軍事意義大得多的黃巢嶺阻擊戰(若華野 10 縱是阻擊戰爺爺,華野 2 縱、 7 縱和東野 4 縱、 10 縱是父親輩的,那麽 5 縱也就是曾孫輩的不到),就讓這個部隊現在尾巴翹天上去了。廣東的朋友都知道當地人是怎麽稱呼這個部隊的,我就不說了,嗬嗬!真不知道軍委怎麽想的,當年 70 個軍中最先要撤消的軍現在反倒活下來了,聽說最近還自封了個什麽 “ 嶺南雄虱 ” ,憑什麽呀?曆史還是戰功?後台!嗚呼,那些 “ 冤死 ” 的英雄部隊將死不瞑目!在這一輪的裁軍若不裁這個讓駐地人民和軍史迷們咬牙切齒的部隊,天理不公!
總評價:許多網友把東野捧上天了,我認為東野雖然優秀,也戰功顯赫,可並不是解放戰爭中最值得稱頌的野戰軍。因為和其他野戰軍比起來,東野有幾個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有鬆花江北以及東滿西滿那強大的工農業做基礎的穩固的根據地,糧、彈、兵源充足;
二、背靠蘇蒙朝,使得國軍始終隻能攻其一麵;
三、山東的 115 師和新四軍三師可以說是抗戰時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這幾個部隊都到了東北,成為東野最基本的組成部分;
四、正麵的國軍始終兵力不足,正規軍從未超過 30 萬人,加上地方部隊也始終沒超過 60 萬人,從 1947 年夏開始國軍的兵力再未占過哪怕相對優勢,再去掉守備部隊,機動兵力寥寥無幾,這一點從新 1 軍這個王牌都被拆開搞守備就可看出,幾乎隻能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麵。
五、和其他幾個戰區不同,國民政府對東北的最高期望就是打到長春,若不是馬歇爾多事,老蔣隻想打到錦州呢。戰略思想如此消極,焉能不敗?若是 1946 年下半年不給東野半年的休整時間使其從容完成土改剿匪從而站住腳跟的話,在四平之戰後集中主力北進,林彪一樣要被趕到蘇聯去。
六、東北地域廣大,各城市和敵人兵力都相當分散,利於大兵團打運動戰,利於我軍分割消滅敵人,更利於圍城打援。
七、不客氣的說,中央在東北全勝之前一直采取的是在犧牲其他戰區,尤其是華東、中原來支援東北的戰略,而老蔣這個草包又偏偏看重眼前利益,怎麽看南京附近的共軍都比遠在東北的共軍危險,中了共產黨的圈套,將大部分嫡係主力都投入了華東中原戰場。如果當時老蔣能采取各個擊破的戰術,在 1946 年暫時放棄在西北和華東的全麵進攻(當時華野不可能有實力渡江南威脅滬寧杭),在東北多投入 20 萬人,林彪鐵定要到山裏打遊擊或撤到蘇聯。解決東北後再回師南下,我們至少要推遲 5 年解放全中國。
八、這個條件是第四個條件派生出來的。就是由於兵力嚴重不足,國軍始終不能真正實現老杜所確立的,北守南攻,先南後北的戰略,再加上實際操作時總是不能放棄一城一地的得失,一邊挨打,另一邊立刻收縮援助,導致芝麻西瓜都保不住。結果在實踐上成了東野的南拉北打,北拉南打,國軍的精銳部隊都在這麽個拉鋸戰中逐漸消耗掉了。若是國軍能再多 3 個軍用於南滿,或者能在 46 年冬和 47 年春暫時置北滿於不顧(最多 2-3 個月)集中兵力打掉 3 、 4 縱,那麽肖勁光、陳雲就是三頭六臂也沒用,東北戰局立刻可以改觀。所以東野之所以後來那麽牛,在 1947 年春後越打越輕鬆,可以說是這八個有利條件作用的結果,而這個八個有利條件則是關內各戰區所全部或大部分不具備的,當然也是和林彪等善於指揮以及東野廣大將士英勇善戰也是分不開的。實踐證明,在人民解放軍質量、配合程度和指揮藝術遠高於國軍的情況下,即使國軍擁有優勢的兵力和火力(如西北、華東)都尚不能取勝,指望在總兵力尤其是機動兵力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打勝仗那更是白日做夢,就是象老杜那樣國民黨的優秀將領也做不到。所以東北的潰敗早在 1947 年夏季其實就已經注定了,何況東野還發明了專門對付固守大城市國軍的一點三麵戰術。總的來說,東野善打巧仗,善於發揮人力、火力的優勢,而不象華野主要都是險仗惡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