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陳默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紐約紐約:橋上和橋下的風景

(2016-06-26 17:00:06) 下一個

上上周六(6/18),天氣晴好,心血來潮去走布魯克林大橋。

坐巴士進城,轉地鐵到Spring Street。那是我很喜歡的一條街,趁早涼走走逛逛。

第一站Dominique Ansel Bakery(189 Spring Street  http://dominiqueansel.com/

這裏有近年來紅透半邊天的新式甜點Cronuts(Croissant 和Doughnut的混血兒),是店主和主廚Dominique Ansel 2013年創造的專利產品。gonyc.com把她家列為必去之地,就去看看。早市已過,沒指望吃上當紅的Cronuts了。

這位出生於法國的名廚得了無數獎項,是全美top 10糕點名師。如何的輝煌就不羅列了,感覺人家就是從法國來美國橫掃糕點界的。

1. 門麵。你也許要問怎麽沒有大排長龍的景象啊?第一,我去的時候已經晚了,高峰已過;第二,後麵還有個門,那裏排著長隊,都是pick up的,他們應該是在網上預訂的。我進去買了一個杏仁Croissant,非常好吃。不過油酥比別家的大,包裝袋很快就被油沁了。

2. Spring St 街景

3. Spring St 街景之二

4. 模特在工作

5. 唐人街外圍的林則徐塑像。

6. 布魯克林橋邊的Pace大學。

即將上橋。囉嗦幾句大橋的曆史。

布魯克林大橋的背後凝聚著Roebling父子兵的心血。德國移民John Augustus Roebling是設計鋼索斜拉橋的先驅,1867年,他關於布魯克林大橋的設計方案得到紐約當局批準。

兩個橋墩之間跨度1600英尺,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鋼索斜拉橋。

1869年,就在大橋即將動工前夕,John在做最後測繪的時候,被一艘船壓傷了腳趾,三周後死於破傷風,應驗了"出身未捷身先死"的不幸。

於是,他32歲的兒子Washington接下主設計師的重任。

當時用的是"沉箱作業"(caisson),工人在灌注了壓縮空氣、有頂無底的工作室在水下作業,隨著挖掘進度沉箱逐漸下潛。工人在工作完畢上浮到岸時,很容易得"潛水員病"。

很不幸,當時有100多工人不同程度地患上潛水員病,其中就包括Washington。而且他的程度相當重,導致終身半癱瘓。所以,工程後期,Washington隻能在Brooklyn Heights的家中用望遠鏡遙控進度,真正的工程指揮交由他的妻子Emily執行。

終於,在1883年5月24日,大橋全麵竣工。

經過100多年的風雨,布魯克林大橋依然是紐約的重要地標和紐約人的驕傲。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看下列短片:

http://www.history.com/topics/brooklyn-bridge

7. 晴日下的鋼索是不是充滿熱情?

8. 有橋就有同心鎖。貌似這個世界的人們是如此渴望愛情。

9. 東河上最著名的三座橋是"BMW"(Brooklyn / Manhattan / Williamsburg Bridge)。這是從布魯克林橋上遠眺曼哈頓橋。看BMW最好的地方是在南碼頭(south port)。

過了橋,很多人就直接下去河邊的Brooklyn Bridge Park。其實不妨先向上走幾步,去布魯克林高地(Brooklyn Heights) 逛逛。

10. 布魯克林高地的小街很典雅,很多店鋪也很有特色。比如這個Van Sickel男士理發館,是不是很有點意思?

11. 再來一張看看內景。貌似都是熟客,悠閑地或享受服務、或閑閑聊天、或靜靜等候。難得繁華匆忙的紐約有這樣的景象。

12. 布魯克林高地的沿河小徑,無疑是遠眺曼哈頓下城的絕佳之地。如果是早晨或是傍晚,鍍上金邊的天際線想必極其漂亮。

13. 從高地下來,到河邊公園,可以近距離看橋看河景。

河邊公園有好幾個碼頭,有打球、劃船等各種娛樂。從大草坪仰望大橋也別有景致。

那天天熱,無心拍照;加上萬裏無雲的正午,拍出了也沒有層次感。大家不要被我的片片誤導,實地的大橋及河景更加漂亮。如果在光線變幻的時段,會更加美麗。

在公園休息時,我給女友發了個微信告訴她我進城了。要說那天突然進城還是緣起她周五的一條消息,說周六有美人魚遊行。康尼島對我來說沒有特別大的吸引力,因為我不是"beach person",但勾起了我去紐約的念頭。

貼心的女友即時告知橋下有個著名的披薩店。

14. 不用問,看這長隊我就知道是她家。Juliana's Pizza, 19 Old Fulton St. Brooklyn。

回來看她家的網站(後來發現城裏的網友也曾推薦過的),發現和不遠處的另一家Grimaldi's (1 Front St.) 頗有淵源,背後還有故事。

最初,Patsy Grimaldi 老先生和妻子Carol在現在的Julianna's 地址開了Grimaldi's Pizza,食客如雲十幾年,生意好到爆。

後來,Pat 把這個店連同字號賣給了曾幫他做木工的、他的朋友和食客。

再後來,Grimaldi's在19 Old Fulton St. 店址的租約出現問題,就搬到新址(1 Front St.)。

最後,戲劇性地,因為Pat 人退休了心沒有退,熱情依舊,他就重出江湖,盤下原址開了新店。不能再用Grimaldi的名字了,就用了他母親的名字Julianna。

有趣的故事。好處是便宜了我們食客,現在在布魯克林橋下有兩家好吃的披薩店可以大快朵頤啦。

大熱天,受不了這漫漫等待。決定還是回曼哈頓再說。

15. 走回曼哈頓

下橋後坐地鐵去我最喜歡的Bleecker St.閑逛覓食。

17. Bleecker 街景。以前一寫再寫,真的不能再贅述了。

18. 當天有集市,挺熱鬧。

19. 街角還有小小的跳蚤市場。

20. 走到Laguardia Pl.,想去Mille-Feuille Bakery吃飯。是我以前寫東村的帖子,網友跟貼推薦的地方:http://www.millefeuille-nyc.com/

過了飯點,店堂裏正在開班上課。感覺缺了吃飯的氣氛,於是就離開了。

21. 折回到另一邊的GMT Tavern(http://www.gmtnyc.com/),生意一如既往地火爆。不想和年輕人一起擠在吧裏,而且天熱,那些美式食物也有點吃不下。

22. 去了隔壁的Freud。雖然是奧地利餐廳沒錯,不過叫這個名字也挺有意思的。不太餓,就叫了一份brunch。改良版的eggs benedict,沒有英式瑪芬(正好我不愛吃),隻有水濮蛋加蛋黃醬。亮點是烤小番茄的汁水,特別濃鬱,讓味蕾喚起了小時候的記憶:那種番茄炒蛋時逼出來的酸甜的原味。

以吃開篇,以吃結尾。每次的紐約行基本都是這樣,哈哈。

謝謝看貼。祝大家夏天愉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hitefang' 的評論 :

客氣了。以後來紐約好好玩。我也有很多地方沒有走到或忽略了呢,以後慢慢走慢慢寫。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亮亮媽媽:歡迎下次來紐約好好玩!
whitefang 回複 悄悄話 同讚!下次進城就按圖索驥了!也祝您夏日愉快!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默默介紹。建橋的故事很感人讓我想起愚公移山。這些好吃的一一記住。以後去紐約按圖索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