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美媒稱中國擬購蘇33艦載機及S400導彈

(2010-12-26 20:31:57) 下一個

俄軍蘇33從航母起飛。


  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東方網編譯華盛頓郵報莫斯科站24日報道,位於莫斯科城東部的薩留特機械製造公司日前打出一副巨型蘇聯式廣告牌,稱其急需技術工人。而車爾尼舍夫工廠正在前蘇聯時期的文化宮舞台上舉行新年晚會,晚會表演一種俄羅斯西北郊區特有的芭蕾舞。

  文章稱,這兩家工廠急聘技術工人和舉行新年歡慶的理由,就是它們正在給一位財力雄厚、需求旺盛的大客戶——中國——生產噴氣式戰鬥機的發動機。因為,經過多年的嚐試中國工程師仍無法為其軍用飛機製造出可靠的航空發動機。

  文章稱,中國對於武器係統的需求與日俱增。上個月,中國官員告訴俄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在幾年停滯之後,中國計劃再大宗購買俄製武器裝備。根據俄羅斯媒體和武器專家的說法,中國人預計將在購買清單上開列的武器有:用於裝備規劃中航母的蘇-33艦載戰鬥機;伊爾-76軍事運輸機;伊爾-78空中加油機和S-400防空導彈防禦係統。

  中國軍隊持續依賴俄製武器供應商的事實表明:中國國防工業難以滿足解放軍日益增長的高技術武器需求,這將大大減緩中國崛起為超級大國的步伐。雖然美國正針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調整自己的軍事部署,但美軍專家和部分官員都認為,中國要造出更加令人生畏的反艦彈道導彈並克服遠離海岸部署軍力的弱點仍需要數年。

  文章稱,一位居住在北京的中國國防工業的專家瓦西裏.卡申表示:“他們(中國)已經在軍事工業的發展方麵取得顯著進步,但此過程不應被誇大。中國有一種對自身能力高估的傳統。”另外,俄羅斯戰略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俄國防部顧問魯斯蘭.普霍夫也預測,中國在眾多核心武器技術空白麵前要完善其軍用發動機將需要十年的時間。普霍夫表示,“中國在許多方麵仍然要依靠俄羅斯,而且這種情況還將維持一段時間。”

  文章稱,實際上,中國已經從薩留特公司和車爾尼舍夫工廠訂購了大量軍用發動機。這些發動機將裝備在中國新型戰鬥機上,主要是俄製蘇-27的仿製品殲-11B;以及在以色列幫助下研發的殲-10和以前蘇聯失敗設計為模板建造的FC-1“梟龍”戰機。文章報道稱,中國還向俄羅斯表示,他們需要從另一家俄羅斯工廠獲得裝備蘇-35的第三種引擎。

  文章稱,中國如何實現軍事現代化對於美國乃至世界來說都十分重要。除了與伊斯蘭極端主義的衝突之外,美國將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視為對其全球利益最嚴重的潛在威脅。

  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在2009年曾發布一篇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化的宏偉計劃,計劃提出要鍛造一支能夠登陸中國海岸周邊任何一個島嶼的海軍、能夠執行“進攻和防衛雙重任務”的空軍和能夠進行“核導彈與非核導彈襲擊”的炮兵部隊。

  2010年,五角大樓在給國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軍事改革的速度和規模是“廣泛而全麵的。”但報告也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尚未被現代戰爭檢驗過”,因此目前所進行的轉變很難評估。

  中國海軍拒絕“坐以待斃”

  文章稱,人們普遍認為解放軍已在潛艇方麵取得了重大進展,中國已經擁有了亞洲地區最大的潛艇部隊。據媒體報道,2006年10月,中國一艘“宋”級柴油動力潛艇跟蹤了美國“小鷹”號航母,在距離“小鷹”號航母僅4英裏的海域露出水麵卻未被探測到。盡管五角大樓從未確認過該報道,但卻引起了美國國內關於中國能夠通過威脅美軍軍力核心——航空母艦——展示其實力的擔心。

  中國本欲購買俄羅斯核動力潛艇但遭到拒絕,因此中國啟動了本國製造核潛艇的計劃。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裏,中國至少已經裝備了一艘“晉”級新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之後可能會裝備最多五艘。

  美國海軍情報局稱“晉”級核潛艇賦予了中國海軍真正的二次核打擊能力;其導彈射程達4000英裏以上。但美海軍情報局去年的一份報告也指出,“晉”級比蘇聯30年前製造的核潛艇噪音還要大,美軍專家分析稱中國“晉”級核潛艇一離港即會被探測到。

  美國原子能科學家聯合會主任漢斯.克裏斯滕森稱,“存在一種探討中國即將成為新的重大軍事威脅的趨勢。”但當談及中國核潛艇的潛射彈道導彈的問題時,他表示:“他們(中國)可能要坐以待斃。”另一個問題是中國核潛艇乘員沒有受過太多的訓練。

  根據克裏斯騰森提供的美國海軍統計數據,2009年由63艘潛艇組成的中國整支潛艇艦隊僅僅巡邏過12次,僅為美軍潛艇部隊的十分之一。另外克裏斯騰森還補充道,並沒有中國彈道導彈核潛艇外出巡邏的記錄。他對此評價道:“你要了解如何運用你的武器係統去巡邏。如果你不巡邏,怎麽能夠戰鬥?”

  增強彈道導彈反艦艇能力

  文章稱,自從錢學森這位天才導彈科學家在上世紀50年代離開麥卡錫時期的美國返回中國後,中國的導彈技術一直處於世界的頂尖水準。

  美國政府的科學家們對中國的能力印象深刻。一位美國武器專家稱,2007年1月11日,一枚中國導彈以每秒大於4英裏的速度擊中了一顆3英尺寬的衛星展示了中國強大的太空能力。在過去幾年中,中國已將遙感11作為其首個軍事專用衛星執行任務,該衛星可使中國導彈具備追蹤太空目標的能力。

  中國也正試圖基於射程較短的東風-21導彈製造一種反艦彈道導彈,並改造成為能夠擊沉航母的殺傷性武器。

  盡管此中國反艦彈道導彈係統尚未被部署,但還是引起了美國關注。2010年9月,美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宣稱:“中國對於反艦武器和彈道導彈的資金投入會威脅到美軍亞太地區的軍事基地和航母戰鬥群的安全。”因為艦艇缺乏導彈防禦能力,美國海軍在2008年將DDG-1000驅逐艦數量由8艘縮減到3艘,進一步增加了阿裏.伯克級驅逐艦的建造數量。

  文章稱,中國麵臨著反艦彈道導彈技術難題的挑戰。俄羅斯人已在這個領域研究了數十年,仍以失敗告終。美國則從未嚐試過,美軍寧願依靠巡航導彈和攻擊型潛艇去威懾敵人的艦隊。

  文章稱,中國反艦彈道導彈一旦發射,美國衛星就能探測到,並能夠在導彈擊中目標前通過警告航母移動數英裏規避。一位美國武器專家稱,如果想要擊中一艘行駛中的航母,中國現役的目標定位係統將不得不“優於世界級水平”。

  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工作六年的導彈設計人員吳日強稱,在反艦彈道導彈被研製出來前他認為這類武器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政治籌碼”來使用,僅僅為了實現讓美國在中國沿海發動戰爭前三思而後行的目的。目前正在美國學習進修的吳日強表示:“這些導彈在衝突情況下如何發揮作用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但帶來的威懾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海軍開始重視遠程巡航時士氣問題 

  作為國際反海盜鬥爭的組成部分,2009年中國海軍艦隊到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這被看作是中國往前邁進的一大步。也表明中國的軍事原則已從保衛中國邊界轉變到維護中國的全球利益層麵。克裏斯托弗.容在一份最新報告中提到,這批遠征軍也為外界窺視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弱點打開了一扇窗。容是一名五角大樓前官員,現就職於國防大學。

  文章稱,中國缺少海外軍事基地——中國堅稱不會在海外派駐軍隊——限製了其在執行長期任務時保衛本國艦艇的能力。直升機——海軍遠程作戰主力的短缺使得艦艇協同作戰變得困難。僅由3艘補給艦組成的微型補給艦隊不具備一次給一艘以上艦船進行足夠補給的能力。

  根據容的說法,中國海軍在維持艦員淡水供應方麵也存在困難,艦載小型冰箱使得水果蔬菜的保鮮也出現問題,有些東西在船上食用後會引起腹痛。

  容說:“水手們在第一次上艇後會遇到真正的士氣問題,”他還補充道,接受任務後他們會被允許在海灘度假“以重振士氣”。

  考慮到重用當地指揮官是戰鬥勝利的關鍵,北京已明確采納了該建議。直到今年五月還指揮著美軍在亞丁灣執行任務的第五艦隊的英國皇家海軍準將蒂姆.洛維,他表示當其他國家海軍派官員參加討論如何對付海盜的多國會議時,中國通常會派遣一名缺乏專業知識的政治官員。中國人也許很難理解在夥伴國間共享情報的做法。他表示對於中國人來說,“那是不同尋常的事情。”

  中國軍工頻頻仿製造成與克裏姆林宮的關係緊張

  中俄軍事關係暴露出更多的弱點。在1992年到2006年間,俄羅斯共向中國出口了價值260億美元的武器,占到俄武器出口總額的一半左右。

  但是根據俄專家的說法,2004年發生的兩次事件致使中俄軍貿關係出現緊張。當發現獲準使用俄配套零件生產的蘇-27戰鬥機在中國事實上被完全複製的時候,俄羅斯被激怒了。剛簽署過一批伊爾-76軍事運輸機購買合同,中國就發現俄羅斯根本沒有能力製造這些飛機,因此中方的反應也很激烈。在收到約定的200架蘇-27係列戰機中的105架之後,中國取消了這筆交易,而且相關武器談判已有好幾年沒舉行了。

  文章稱,中國還在繼續購買S-300防空導彈和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軍用發動機。中俄兩國專家都表示,中國為蘇-27仿製品配備的引擎通常飛行30小時後就會出現故障,而俄羅斯的發動機在飛行400小時後才需要維護。

  文章稱,一本中國防務期刊在3月版文章中曾引用中國軍用發動機設計師的話稱,“發動機係統是我們整個軍事工業的心髒。從飛機生產、艦船製造到裝甲車工業,無一例外。”

  2008年中俄重啟武器談判,中國發現正與俄羅斯人進行著一場更艱苦的討價還價。表現為,俄不允許中國在其國內生產俄製戰鬥機。今年11月,俄羅斯表示,在中國工程師試圖模仿俄技術之前,他們僅願提供給中國48架用於裝備航母的蘇-33戰機,而這48架足以保證俄軍工企業的巨額利潤。俄軍還宣布將會優先購買自產的S-400防空係統,而中國則要在後麵排隊等候了。

  曾兩度在北京任職的前俄羅斯外交官弗拉基米爾.波爾加柯夫說:在與中國的軍事交往中,“我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