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美智庫稱解放軍下大力量研發近空間飛行器

(2010-06-02 22:32:06) 下一個

中國未來近空間可重複使用飛行器設想圖。


  中評社北京6月3日電/東方網編譯美國智庫2049研究所日前發表了一份題為《亞太地區空天戰力發展趨勢》的報告,稱中國當前已將位於大氣層和太空之間的部分的“近空間”,視為了未來全球戰略競爭的新領域。為加強對該領域的偵察及感知能力,北京政府決定下大力量研發可持續執行近空間偵察任務的近空間飛行器,其初期項目包括JK-5、JK-12及JKZ-20飛船。

  報告稱,解放軍執行戰略和作戰攻擊任務的能力可能會受到持續偵察範圍的限製。為增強戰場感知力,解放軍正在投資打造至少四種能力,以便監視西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上活動,這四種能力是:1)近空間飛行器;2)天基衛星;3)機載平台;4)陸基超視距雷達係統。

  持續近太空偵察:中國分析家將大氣層和太空之間的部分稱為“近空間”,是未來戰略競爭的一個領域。過去十年中,近空間飛行器可能是危急情況下進行持續偵察的主要平台。近空間一般指地球表麵以上20-100公裏的空間,這個範圍對噴氣戰鬥機來說太高,而對軌道衛星來說又太低。不過,類似於近地軌道衛星的平台可能會改善這一情況。近空間飛行器的飛行時間已經超過了無人機,而且較小雷達及熱截麵使它們很難被對手發現或瞄準。更為重要的是,它們通過強效太陽能提供動力,因此近空間飛行器是一個相對廉價且能夠持續進行大範圍偵察的平台。

  除用於執行偵察任務外,第二炮兵及中國國防研發機構還計劃將近空間飛行器用於通信中繼、電子對抗和精確打擊作戰等領域。在執行偵察任務方麵,列為首選的是合成孔徑雷達偵察和電子情報裝置。

  報告指出,為克服這之中所存在的技術難題,中國航空工業部門,特別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都專門設立了新的研究所,致力於設計、研發並製造近太空飛行器。其中,2005年,位於湖南的068基地設立了近太空飛行器研發中心,其初期項目包括JK-5、JK-12和JKZ-20飛船。

  天基偵察:日漸精密的天基偵察係統會增加解放軍的戰區意識,支持遠離中國海岸的作戰行動。部署在太空的資源設備能夠監視周圍水域的海軍行動,並且跟蹤部署在該區的海軍。此外,天基偵察係統還能為解放軍提供進行任務規劃所需的圖像,如對地攻擊巡航導彈的導航及末端製導裝置的圖像。而且,衛星通信也可是一種可靠的通信手段,它在解放軍遠離本土作戰時將會成為非常重要的通信手段。

  除此之外,中國也在發展大型軍民兩用太空項目,希望以此在國際社區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大多數太空項目中都存在軍事方麵的考慮。許多權威雜誌都呼籲中國加速並擴大其天基偵察係統,包括建造一個能覆蓋3000平方公裏範圍的“天基戰區電子信息係統”。另據未經證實的消息透露稱,解放軍正依靠兩用衛星架構,為空對地彈道導彈(ASBM)部隊構建一種戰略提示網絡,而且建造日程已經提前。

  而且,地區攻擊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高分辨率、兩用天基合成孔徑雷達、光電裝置以及電子情報衛星,用於執行偵察及定位任務。據稱,中國航天工業部門第二代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的生產工作已接受尾聲,其光電能力也在穩步發展。此外,還有消息稱,北京政府已撥出一部分資金,用於發展天基電子情報能力。危急情況下,中國或許會選擇擴張現有天基資產,利用固體燃料運載火箭發射微衛星。

  超視距雷達:除天基、近空與機載傳感器外,超視距後向散射(OTH-B)雷達也可能會成為空中及海上偵察擴展範圍架構的中心部分。在解放軍空軍的管理下,超視距雷達係統能夠定義中國海上精確打擊能力的射程。在使用天波超視距雷達的情況下,空軍偵察範圍可擴展至1000-4000公裏內。不過,除分辨率問題下,中國媒體還透露稱海麵回波形成的幹擾也對空軍區分海洋目標形成了挑戰。然而,工程人員相信,超視距雷達係統能夠探測航母、機載武器以及雷達係統覆蓋範圍內運行的其他目標。

  綜合性的空天防禦:解放軍日益擴大的傳感器架構是中國不斷發展的綜合空天防禦概念的基本組成部分。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帶領下,北京正通過升級現有係統、部署新一代地對空導彈、采購國外係統,積極對其地對空導彈能力進行現代化。

  報告稱,過去15年中,解放軍投入大量資源,通過采購俄羅斯先進的地對空導彈,如SA-10B、SA-20PMUl、SA-20PMU2以及SA-15導彈,來增強自身的防禦能力。而且,解放軍也在發展HQ-9等國產地對空導彈。隨著這些導彈的采購以及導彈射程達到2000公裏,解放軍防空網絡的有效影響範圍已擴展至西太平洋。此外,中國電子工業部門也在從事雙基地、多基地以及超寬帶(UWB)雷達係統的研發,該係統能夠降低F-117及B-2等舊式戰機的隱身特性。

  此外,綜合性空天防禦還包括應對國外天基偵察、彈道及對地攻擊巡航導彈的能力。1996年,中國製訂了一項三階段導彈防禦發展計劃,在貫徹實施該計劃15年後,2007年1月及2010年1月,中國太空及導彈工業部門成功地進行了導彈試射,這表明中國已經具備了在近地軌道攔截衛星以及攔截飛行中初級中程彈道導彈(MRBM)的能力。

  一旦具備了有效能力,那麽即使在有效信息不足的情況下,人們也能判斷哪支部隊可能會配備反衛星/中程導彈防禦係統。不過,第二炮兵部隊及解放軍空軍似乎一直都在競爭執行太空控製及攔截任務的權利。例如,二炮內部的一份文件提及了擔負行動支援任務的“二炮太空作戰部隊”。對此,一項分析報告解釋稱,太空防禦領域可能會沿著卡爾曼線(KarmanLine)進行劃分——解放軍空軍負責就對100公裏以內的威脅,二炮則負責應對100公裏以外的威脅。

  此外,解放軍逐漸增強的航空航天能力,得到了日益精密的指揮、控製及通信係統的支持。解放軍的重點一直都是大容量的光導纖維;交換係統、衛星通信係統;數據鏈、係統綜合及數據融合係統。1986年,中國通訊部門開啟了一項長期的軍民兩用項目,該項目造價2000億美元。截止到1995年底,中國已經建造了十個全球最大的通訊網絡。而且,觀察家還指出,中國可能會建造全球最先進的通訊基礎設施之一。

  報告最後指出,總的來說,解放軍的航空航天行動意在迫使對手著重發展先發製人、突襲並且集中多數先進裝備以完成突擊行動。為有效指揮一場行動,聯合戰區司令部必須集中規劃並實施指揮及控製計劃。而且,這些行動還會得到其他聯合指揮係統的支持,其中包括聯合火力指揮中心以及負責監控解放軍空軍及第二炮兵行動的指揮中心。盡管在技術方麵落後於美國空軍,但解放軍空軍正逐漸發展成為一支能夠控製周邊空域的部隊,而且還能得到第二炮兵及其他信息戰設施的支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