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洪財隆:民進黨必須直視兩岸

(2010-05-07 22:24:56) 下一個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洪財隆。(中評社 鄒麗泳攝)


  中評社台北5月7日電(記者 鄒麗泳專訪)雙英辯論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在“十年政綱”社會對談中釋放“不預設政治前提下,不排除與中國進行直接實質對話”,民進黨大陸政策引起關切。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洪財隆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在蔡英文的領導下,民進黨中國政策傾向朝“務實穩健”方向挺進,即戰略清晰、立場堅定、策略彈性。他認為,體現在兩岸經貿關係上,民進黨試圖把經濟戰略與經貿政策區隔開來,分層次、分議題甚至個案處理。

  洪財隆,1966年生,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台北大學前身)經濟研究所碩士、德國曼海姆大學國際經濟關係碩士、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領域包括國際政治經濟、兩岸經貿關係及自由貿易協定(FTA),現為台經院副研究員。

  洪財隆指出,民進黨中國大陸政策將趨向於務實,可以預見,經濟戰略朝務實開放的態度,經貿政策也會比較有彈性。

  他認為,現今“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可說是綠、藍、紅三方的最大公約數;蔡英文在這一次的辯論中雖然沒有直接用“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字眼,但雙英辯論的整體意涵,慢慢朝經貿正常化腳步挺進,對民進黨來說,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民進黨將經濟戰略與經貿政策區隔開來的第一道意涵,在於可能會逐漸區分兩岸經貿議題的性質與層次,比如對某些因兩岸大量往來所產生的現實問題將會予以實質監督,而不是一味反對,這樣可以把政治注意力集中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上麵。可以預料,民進黨一方麵要求ECFA透明化與公民投票的民主程序不會改變,另一方麵也會擴大動員,加碼鎖定在經濟發展政策、階級版圖重整、“主權”意涵方麵都高度爭議的ECFA議題。

  他認為,蔡英文最近有關中國政策的一連串談話,最大的訊息在於思維的轉變,拉高層次、從比較寬廣的視野看待台灣在亞洲(東亞地區)的角色,也比較願意理解國際政治、經貿環境的變遷對兩岸互動的影響。

  洪財隆指出,當東亞各國都朝向區域整合的方向發展,競相爭逐簽定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及民進黨都必須務實承認中國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但ECFA僅是一個台灣的可能選項(option),絕非“非如此不可”,至少不能急急忙忙,讓人懷疑“裏頭有鬼”;從民進黨的角度來看,馬英九的兩岸政策過於冒進,ECFA將造成什麽樣的後果有很多未厘清,民進黨的新思維是要提供民眾一個選擇空間。

  他說,陳水扁主政初期,民進黨的兩岸經貿政策也是蠻開放的,到了晚期扁才訴諸激烈修辭,但這不能代表傳統的民進黨兩岸政策,絕大部分的人都有台灣必須正視中國崛起的體會。

  以雙英辯論來看,就短期局部戰術而言,馬英九雖贏了辯論,卻輸了戰略,因為兩岸經貿談判(ECFA)涉及很多產業、很多人的生存問題,這不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再從辯證的角度來看,馬英九執意簽署ECFA也間接幫了綠營一個大忙,過去民進黨不願正視兩岸經貿關係,現在民進黨與支持者必須慢慢學習直視兩岸因素與台灣在國際經貿的處境。

  洪財隆注意到蔡英文在雙英辯論中提出“兩岸經貿四原則”,一、台灣要有主控權;二、要循序漸進不能冒進,讓弱勢產業有調整時間;三、遵循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協定,不能離開多邊體係的保護傘;四、維持整體外貿平衡。蔡英文與傳統民進黨政治人物不同,先從經貿出發,再指向兩岸經貿一旦傾斜所隱含的政治層麵與“主權”意涵,既兼顧基本立場,也符合中產階級與中間選民的胃口。

  過去民進黨麵對兩岸經貿往來多從政治角度切入,動輒以傾中、賣台或包藏禍心等負麵字眼形容,甚至反對與中國經貿交流;蔡英文不喊口號、與傳統民進黨政治人物很不一樣,短期看來不是那麽討喜,從長遠的戰略角度看,蔡英文的闡述空間比較寬廣有彈性,會為台灣派陣營開拓新的空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