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4日電(評論員 黃池生)美國對台軍售問題最近讓馬政府飽受驚嚇,看似無望的局麵近日又峰回路轉,媒體引述美國行政當局的消息說,國務院會正式將對台軍售案通知國會。因為美國國會在處理完金融危機案後就會休會,軍售案將不需國會投票表決,在休會後一段期間自動生效。
美台軍售案一度出現延宕,是馬政府近期飽受民進黨攻擊的箭靶之一。今年五月,布什政府在智庫的建議下,將對台軍售擱置到北京奧運後處理;七月中旬,美軍太平洋司令基廷在“傳統基金會”中經意或不經意的透露對台軍售“凍結”;上月廿六日美國國會原定休會日之前,美國行政部門也未把對台七項軍售案知會國會。美國的刻意冷待讓馬政府嚇出一身冷汗。因為摸不透美國人的心,馬政府最近手捧幾千億台幣,苦求華府“施舍”售武,顯得有些低聲下氣。
美國一旦同意對台軍售,表麵來看,對馬政府是個好消息,起碼可以緩解一下來自在野黨及輿論的壓力,暫時鬆一口氣。不過,如果看深一層,美國對台軍售與否,馬政府其實應該得之勿喜,失之勿憂;得失之間,馬政府須看得通透,更千萬不可行差踏錯,因小失大。
為什麽說得之勿喜?第一,軍售不是免費午餐,美國的軍備,就算是次貨、舊品,也是天價、十分昂貴的。馬政府提出的8項武器係統,價值就達一百多億美元,其中的三項軍購,F-16C/D戰機為1600億元新台幣,8艘潛艦如果全部買要近3000億新台幣,阿帕奇攻擊直升機要570億新台幣,加起來就5000多億新台幣。如此龐大的軍售開支,對於負債累累台灣政府,對於殘破不堪的台灣經濟,意味著什麽,誰都清楚。
第二,台灣大舉購買武器、美國對台大規模軍售,必會影響兩岸關係,衝擊台海局勢。至於影響、衝擊有多大、有多長久,通常會視軍售項目的質和量而定,且成正比。中美關係的核心問題是台灣問題,台灣問題的其中一項症結,是美國對台軍售,曆次美國對台售武,例必引起大陸高度關切及抗議。馬政府應該了解其中要害,若因對美軍購而損害兩岸互信,導致兩岸關係無法推展,甚至倒退,將得不償失。
第三,美國決定對台軍售並不意味著軍售案就一定能順利進行下去。近年台灣社會、台灣各政黨、團體中存在著強大的反軍購力量,民進黨執政時,在野的國民黨高唱反對“凱子軍購”,屢次阻擋軍購預算通過,表現十分搶眼;台灣民間的反軍購聲音近年也此起彼落,“買武器的錢不如拿去辦教育”等等呼聲十分強烈。反軍購力量何時再起,馬政府的軍購政策會受到什麽程度的挑戰,相信馬政府也難以左右、掌握。
事實上,能否買到美國武器,與台灣能否確保所謂的安全,並無必然聯係。就算軍購到手,就憑這點武器,台灣也無力與已崛起為全球大國的大陸抗衡,這一點馬政府、台灣民眾都心知肚明。如果因為台灣不斷整軍經武,大陸被逼增添更多針對台灣的導彈,及其他軍事部署,台灣勢必更不安全。馬政府千萬不可讓台灣墜入與對岸軍備競賽的怪圈,否則台灣早晚被拖垮。
擺在馬政府及兩岸人民麵前的現實是,經濟實力十倍於台灣的大陸仍在快速發展,落在後麵的台灣將被愈拋愈遠,買再多的美國武器也改變不了兩岸軍事力量對比此消彼長的趨勢。何況在大陸務實對台政策與馬英九的開放大陸政策主導下,昔日兩岸軍事對峙的時代已迅速遠離,和平與發展已成為兩岸關係的主軸。因此,若台灣不主動求購美國武器,或美國不賣武器給台灣,又如何?可以省下大筆外匯發展經濟!台灣才更有實力與大陸周旋。
幾十年來,美國對台軍售案一向是個複雜問題,關係美中台三邊互動,大陸的立場一向是強烈、堅定地反對;從台灣觀點看,利弊得失也從沒單一答案。華府方麵,如何看待台灣和兩岸關係的發展,決定了美國對台軍售的態度。因為須顧及軍火商的利益,同時台灣作為美國圍堵、製衡大陸工具的角色還未失效,美國對台軍售今後還會進行下去,大陸難於完全阻止。必須時時提起的是,根據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美方在“八一七”公報中向中方作出的承諾,美國最終要徹底停止向台灣出售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