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無人之路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第四種情感

(2016-05-22 17:22:28) 下一個

第四種情感

2016-05-20

心香

 

        試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這裏,世間情就是發生在世間的情——如同戰友情,校友情,是發生在一個大前提下的。就是大家都住在這個園子裏,腳踏同樣的土地,呼吸同樣的空氣,感受同類的故事,掛礙相同的風景,貪戀類似的溫暖,痛苦重複的劇情……

        所以,人們發明了許多詞都在講這件事: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惺惺相惜相知相懂,感同身受善解人意……因為同住世間,同有夢想,同一世界,故而有情。

 

         世間情又有種種不同。

         大約有親情、友情、愛情。

        如同大學校園裏,師長對學生的情,是親情,特點是:在這個校園裏,長輩對晚輩的關懷與疼惜,也有對後生晚輩的欣賞與期望;因為有如同看著自己的過往,所以懂得也憐惜那一份年少的青澀;同時,往往一個老師會麵對眾多學生。雖然,也常會有很多學生會仰慕老師,渴望得到老師更多的青睞,但本質上,這種情,並不是平等,對等的,會有長幼之自然不同。

 

        世間理同校園,父母對孩子之情,即是如師對生之恩情。其實,除了父母、兄弟是親情,一個公司乃至一個國家的領導與所轄人員也是這種情。所以,古有父母官之稱。是為親情。

 

        友情,則是大學校園裏的學友。身處同樣的環境,類似的喜怒哀樂,彼此之間卻是友好而平等,關係也隻是同伴,不遠不近,隻是淡淡的溫暖。如同鄰居,如同同桌,如同隔壁班的同學,成了環境的一部分,記憶的風景線。

        同在世間,有學友,有戰友,有同事,有朋友……傷心難過時,可能會去尋找這樣的朋友去傾訴,卻不會成為你劇情的主角。就這樣淺淺淡淡地溫暖成你故事的背景,如同微風,決不傷筋動骨。

        愛情,大約是世間情中最濃烈的一種。首先,是大學校園裏同學,一般不會發生在師生之間。其次,是同學之間,平等的基礎上,彼此產生了相互仰慕彼此憐惜——如同每個人內心裏有一個夢中情人,在那個瞬間,心心相應著把心中的那個夢想投放在對方身上,所以會有一種激情,渴望相融渴望連接……平等是前提,仰慕是必然,而且必定是彼此的仰慕——不是友情的淺淡,不是恩情的渴仰,而是發生在平等的兩個人身上的,相互仰慕渴望融入。

        愛情一定也發生在同在世間的兩個人身上,兩隻狗也可以,這樣講不是褻瀆人類,而是為了說明,真正的愛情,隻會發生在同類身上——彼此平等,並且能把自己的夢想投放到另一個與自己一樣的同類身上,遇見夢想中最渴望的那個自己。

 

        根本上,世間情,隻會發生在世間人身上。所謂,在其位謀其事——住在世間,故有世間種種,彼此之間的關係,便成了情。

 

        非常喜歡一個詞:方外之人。

        我理解的方外,就是世間外。

        這個人也會住在校園裏,或者是老師,或者是同學,或者甚至是校工…..重點是心不住在校園裏。舉個容易理解的例子,那些白色恐懼的年代,有很多革命者為了理想,潛入白區做臥底——可能是一個校長,也可能是一個軍統公職人員,還可能是一個賣花姑娘,但這隻是他的角色,並不是真實他的身份,他的心是不在其中,也不會真被這裏的劇情所惑。

        方外之人就是如此,他們生活在世間,一樣的生活,一樣的工作,甚至一樣的親情、友情、愛情的角色,卻因為他們的心並沒有住在世間,所以他們的情,與其他人,與這個世間的關係,也不再同於以上種種世間情。

 

        第四種情感,就是方外之情。

        隻可能發生在這些特別的方外之人身上。也就是說,他們自己的心是不住世間的,所以,他們看世間的角度,感受,想法,作略等種種都不會相同。這種不同,就像一個人看著一隻老貓抱著自己的食物,躲在床底很凶悍很恐懼地“喵嗚”著威脅路人一樣,看著它的恐懼,你不會因為惻隱之心而感同身受著安撫它;看著它的凶悍,你也不會因為觸景生情或者揍它一頓或者理解同情它的緊張……你隻會有一種淡然或者慈愛,有緣的話摸摸它的頭:這隻傻貓,沒人搶你的食物啊。

        所以,一個心不住世間的人,並不會有那麽多的善解人意,也不會有那麽多的感同身受,更不會給別人所渴望的溫暖、支持、鼓勵、加油……也許有時候也會有,但一定不會成為他與人們互動的主題或前提。因為他深知,那些溫暖、孤獨、沮喪、信心,都不是真實的,如同你摸著那隻恐懼的貓,不會為了它去一起威脅別人同仇敵愾,也不會跟它一起怨尤世間傷心難過,你真正想給它的,隻是想讓它看看真相,把它帶到你的平安裏。

        你在哪裏,你的情就在哪裏。給予對方的,喚醒對方的,也在哪裏。

        當一個人在你麵前傷心、難過,你感同身受他的難過、傷心,因此全身心地陪伴他嗬護他,你隻是在給他一份世間的情。你們此刻都隻是世間人,當然隻能互動成世間情。

        你說,我是方外之情,隻是他還不懂事,所以,隻能如此先互動,然後才慢慢帶到我所在的地方來。

        我說,這句話如同:我是人,但是它還是隻貓,所以,我隻能先跟它一起蹲在床底一起“喵嗚”,然後才能慢慢平安。而且,問題是,因為你喵嗚的力量逃跑的速度都比不上這隻老貓,所以,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是,你沒有把貓帶出來,卻被貓帶著狼狽地四處鼠竄。

        當然,沒有一個人會這麽傻,因為想幫貓而被貓帶走。能被貓帶走的,隻有貓。

        所以,沒有一個真正的方外之人會這麽做,因為想幫助一個人而被人間的情帶走。能被人間的情裹挾的,隻有人。

        很喜歡一個朋友,是我的方外男閨蜜。我送他一個綽號“方外程咬金”。因為他有著名的三板斧:

        “我老公都快氣死我了,這日子都過不下去啦!——離了吧,日子還是得繼續過嘛。”

        “我的人生怎麽這麽苦,真是活不下去了!——出家吧,至少還可以活下去嘛!”

       “我的身體糟糕透了,我都痛苦死了!——往生吧,去了極樂世界無有諸苦!”

        他的“離了吧,出家吧,往生吧”三板斧砍過很多人,很有意思的是,這些哭哭啼啼的人,一開始有些會憤而離開,但是,大多數人都留下來了,有煩惱事喜歡找他傾訴,更願意聽他講生命的智慧,願意隨他一起修行。

        因為和他在一起很安心,也很踏實,沒有人想從他這裏希望得到溫暖與關心,所以也不會患得患失緊張他會不會對自己很特別,因為他這裏並不會與大家互動這種世間情,他的心隻在佛法上,也認定隻有佛法可以幫助到人。同時,他又對人很寬厚很包容——我會幫助你,隻是用我的方式。而我的方式,就是一起修行,一起隨佛修學生命的智慧。而且,在這條路上,我對你,和對大家並沒有什麽不同,不離不棄。

         任何的關係,都是雙人舞。

         任何的情感,都是互動出來的。

         如果,你希望互動出一份方外之情,真的能幫助到人。請做到以下兩點:

一、請讓自己住在方外。或者堅定地走在去往方外的路上。

二、請做關係的領舞者。

 

         第四種情感,是道情。

         大德有言:人情重則道情微。

         謹以此言與所有願赴方外的朋友共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