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無人之路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你是如何毀掉生活中的情趣的

(2015-06-07 20:59:30) 下一個






你是如何毀掉生活中的情趣的



如果你願意觀察,你會發現我們身邊會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喜歡將所有生活中出現的人,發生的事按照自己的評判標準去做評價、判斷,然後迅速得出結論——支持或者反對,讚美或者鄙夷,有趣的是,他們得出的結論往往是後者,一臉厭棄地對人,對事表示鄙夷,因為他們總能看到那些“不如意”、“不美好”的地方,尤其是麵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的時候,他們可以更加敏銳的發覺這些事物的糟糕之處,哪怕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有次外出旅行,小A和我們一起出發,於她而言,這次旅行算是一次療傷之旅,出發之前,她慘遭被分手,誠然,這個年代男男女女分分合合算不得什麽事兒,我認真觀察小A,原本是想了解她在愛情上屢戰屢敗的原因,之後我發現,小A簡直就是生活裏的趣味殺手,話題裏的終結者。

譬如小B買回一對鞋子,小A說讓我看看:欸,你穿這個鞋子,顏色好醜,款式和我的那對一樣,不過我的是三年前買的了,早過時了,這種鞋子跟不好,一走就腳痛,什麽?要四百多?這對鞋子,這個價錢,送給我都不要,都!不!要!

從她看到小B新買回來的鞋子到發表完這番建議不到兩分鍾,她就快速地完成了對小B的這次購買行為的評定與判定——你花了冤枉錢做了個大傻X。

平心而論,這對鞋子真的不至於如此糟糕,小B穿著它,身形窈窕,突顯高挑,尤其是搭配一條連衣素色小短裙,氣質和身材盡顯,詢問小B,她說鞋子穿著舒服,走路穩當不會硌腳,這樣看來,這確實是對“買對了”的鞋子。

小A並不了解這對鞋子,她沒有看過小B的搭配,沒有試穿,隻是打開鞋盒瞥了一眼,就對那對鞋子“一瞥定終身”。

退一步講,我作為一個男生,對於高跟鞋並不了解,所以不好發表意見,假設小A所言即是,她對鞋子的款式,材質,價位異常了解,又有沒必要發表以上這番言論呢?
理性來看,小B的購買行為已成事實,哪怕就是不好看,不好穿,但是無法退貨這事讓小B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受害者”,她需要的是安慰,小A的這番話除了讓她更加心塞之外又有什麽作用呢?

我委婉地和小A談到說話的藝術的時候,她理直氣壯地反駁:我這個人,說話就是比較直,我不喜歡虛偽,我喜歡真誠,想到什麽就說什麽,是什麽就說什麽,從來不去欺騙別人,你雖然是個心理谘詢師,連真誠做人都做不到,又算什麽心理谘詢師呢?

說句實話,這個瞬間我突然無言以對。

但是我的心裏就是覺得不大舒服,而且沒有了和她進一步交流溝通的願望,我是說,我的好心情似乎被破壞了。






我在微博裏寫過:有些話不好聽就是不好聽,不該說就是不該說,沒說好就是沒說好,哪怕在這句話前邊冠上“我這個人說話比較直”,“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作為前綴也沒用,惡語傷人六月寒,哪怕你拍著良心說,我心是好的,我沒有惡意,我非常真誠,但是話說出口,如同潑出去的水,至於說的人怎麽想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聽的人怎麽想,難道不是嚒?

後來一次我們吃飯,剛剛上菜,小A皺了皺眉頭:這麽多油,是不是地溝油來的?哎呀,這個碗好髒啊,這家店衛生情況堪憂啊,青菜怎麽炒黃了,天呐,排骨怎麽可以燜苦瓜?什麽,晚上隻是喝粥和饅頭,那怎麽吃得飽?你們這邊的人不吃白米飯嚒?難怪長得那麽黑……

那個請我們吃飯的當地朋友已經臉色蒼白,口吐白沫,在他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之前,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然後轉移了話題,盡量別讓小A再次加入話題之中。
我們回到青年旅館,大輝蹲在店門口逗店主的貓,讓它“sit down”,小A施施然地出現:它是貓啊,又不是狗,你讓它sit什麽down?小心貓虱子啊!

店主人和大輝展現出了一副快要瘋了的模樣。

後來有個機會我遇到小A的前男友,這位每天被小A的吐槽折磨得快要瘋掉的朋友似乎並沒有失戀的痛苦,反而有種得以解脫的輕鬆,說起小A,他說小A似乎有種能力,對人對事,一眼就能發覺他們的不完美,然後“真誠”、“正直”地表明態度,“直抒胸臆”,她對他其實除了吐槽之外挺好的,但是兩人就是處得太疲憊,心太累。

分了也好,彼此都算有個解脫。

那次旅行以後,我們還策劃了一次旅行,彼此心照不宣地沒有通知小A,晚飯的時候,有個朋友把我們的合照和美食放到了朋友圈,讓我們“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你就這樣出現”的是,小A那段長達數百字的評論讓我們誤以為她就在我們身邊,一副永不滿意的表情和語言,發朋友圈的朋友一邊感慨自己手賤,大家一起默默地把小A屏蔽出了朋友圈……

其實,小A確實算不得是一個“壞人”,她為人熱情,樂於助人,除了“嘴賤”之外,確實沒有什麽了不得的缺點,然而,除了理解她,習慣她,願意不去在乎她的“負能量”的為數不多的幾個朋友之外,多數人都不能和她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事實上,小A的“吐槽”其實是種“自動思維”,也就是說,她說話的時候其實並不理性,所有評價幾乎不過腦子脫口而出,也不會去顧及他人感受,然而,世事了無意義,沒有什麽事情是應該如此,必須如此的,所以,多數時候,人的行為和抉擇並無對錯之分,下結論式的評價並無必要。

小B完全可以買對你眼裏“又醜又貴的鞋”,當地的人晚上習慣喝粥和吃饅頭並無不妥,心理谘詢師認為不經大腦的“真誠”、“正直”會對人際關係造成傷害,貓真的也會“sit down”……

從小到大,小A就生活在事無巨細的“評價”之中,父母幾乎從來不提她的優點,因為她們認為隻有多提缺點才能有利於她改正缺點,不斷提高,小A成了一個“應該感”嚴重的女孩,和父母一樣,她常將“應該這樣,不要這樣,這樣不行,必須這樣”掛在嘴邊,同時加點完美主義,於她而言,一點事情沒能做到“應該這樣”,整件事情就會變得糟糕透頂,萬劫不複。

她們分手的導火索就是因為前男友陪她吃飯沒用開水燙一燙筷子就去夾菜,小A怒不可遏,認為前男友不講衛生,破壞了他們這次約會的好心情……



我的意思是,內心越是貧乏,越是頑固不化,越是認為自己從小形成的種種“見識”就是真理,眼裏狹隘的觀點就能包含世界,然後不去接納,不願改變,將各種“這不好,那不好”掛在嘴邊的人,生活裏邊僅存的那點趣味就會毀滅殆盡,最終,吐槽就會隻剩下一句:啊,這真是一個無聊而乏味的世界啊。

相反,如果可以更加理性客觀地看待事物,就通常不會去對自己不了解的人和事隨意評價,哪怕對於自己了解的事情,如若不得不去評價也會謹慎異常。因為深切地明了人的局限性和無知,人就會多了幾分謙虛與理解,他們通過不斷地學習與反思,從而讓內心變得更加豁達,讓自己對紛繁的世事更加包容,對新鮮的事物的態度更加開放,這樣的人,應該更能體驗和感受得到這個趣味橫生的世界。



注:圖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Norstar 回複 悄悄話 原作者是位男生,顯然不是博主。轉載,最好有原作者姓名。
匡吉 回複 悄悄話 估計魯迅也是這種性格的人
漂亮姑娘 回複 悄悄話 教養是從家庭環境來的,心裏缺乏愛,自然喜歡凡事都看不順眼。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隻能說,他們父母沒給他們足夠的愛,沒把他們教好。
童謠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好!謝謝分享!
瀛客 回複 悄悄話 估計這種反應特快,又一針見血的性格是從小的家庭環境裏養成的,要改真不容易。日本曾經有一本暢銷書,叫“鈍感的哲學”,中國也有事緩則圓這句話。某種意義上,遲鈍也是老天爺給人的一件美好的禮物。
FayArk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給人啟示!
橫流滄海 回複 悄悄話
對這樣的人,給她一些讚揚,一些正能量,把她退出泥潭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這是有些女孩子被剩下來的原因吧?她們也許被某些人視為優秀,但男孩子也不是傻子,幹嘛要跟這麽negative的人相伴而行,既影響心情,破壞家庭氣氛,影響健康,也會影響下一代的心智成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