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無人之路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請別再說“我學佛”,請說“我是婆羅門”

(2014-11-30 20:13:35) 下一個


請別再說“我學佛”,請說“我是婆羅門”




大生

http://www.baike.com/ipadwiki/%E5%A9%86%E7%BD%97%E9%97%A8%E6%95%99

前幾天我朋友圈發了一條消息“親們,別再說自己學佛了。您學的全是佛陀努力批判的內容,不是婆羅門思想、就是六師外道思想”。

立刻有人回話了——“學佛是修心的,外道、佛教,本質一樣,無分別啊!師兄不要執著了”。

啊!那麽我要說,您所持的這種認識啊,不在我那句話批判的對象中。因為,您這錯誤啊,實在低級並且離譜。無論婆羅門還是六師外道,人家起碼都是一個個的思 想家,都是在努力思辨的基礎上,發展出自己的體係和學說。我那句話所批判的,是一些“學佛”者,持有錯誤知見和觀點,卻誤以為自己在學佛。像您這種認識, 各種混淆、各種愚昧——還談不上觀點,因為連基本思辨能力都沒有,故而不在我批評之列。

1

我批判的對象有哪些呢?比如,認為有靈魂存在、 認為一切無二無別、認為不可說、認為理性思維完全是障礙···

“什麽?沒有靈魂?那佛教不是說中陰身嗎?難道中陰不是靈魂? ”

對啦!中陰身還就不是靈魂。假如您認為有個靈魂,那在這一點上,就和婆羅門的認知是一致的。

婆羅門思想起源很早,緣於吠陀,早於佛教,重視祭祀、強調種性的不平等。婆羅門思想流派也很多。但總的概括起來,他們以《吠陀》《奧義書》為經典,認為 “梵”是宇宙的本體,“梵”無處不在。如果“梵”顯現為人格神,就是“大梵天”。有情生命也有一個本體、靈魂,稱作“我”。人在生死中,是迷惘的,如果能 認識到“我(靈魂)”和“梵”是同一的,就可以獲得解脫。

而佛教,是堅決反對婆羅門的,所謂“諸法無我”。怎麽可能承認有一個“我”、一個“靈魂”呢?

那麽中陰是什麽?限於篇幅,本文不做過多討論。簡單說一句,佛教認為人是五蘊和合的現象,我們日常看到的身體思想啥的,是粗大的五蘊,而中陰身,就是“細五蘊”。這個需要多點學習去理解。請深入經論、仔細思維。

2

又有人問了,說“那麽世界和人是怎麽來的,不是佛菩薩造出來的?”

~!我暈!怎麽可能?!佛教打死都不會承認這個觀點。別說佛陀了,就連六師外道都不會這麽認為的。

在佛陀的時代,婆羅門思想已經受到嚴重質疑,當時興起一股反對婆羅門的思潮——後人稱之為“沙門思潮”。“沙門思潮”中的思想家們,各自在不同層麵批判婆羅門學說。其中有六位很具有代表性的傑出人物,就是佛教後來說的“六師外道”。

前文說過,婆羅門認為“梵”是世界的本源,人格化一下,就是“大梵天”創造了世界和一切。那麽,麵對這個觀點,佛陀和六師都堅決不同意。

佛教不探究世界本源的問題,但是絕對否認有個造物主。佛教認為,世界現象是四大和合而成,沒有造物主,追求第一起源這種思維就已經錯了。為什麽?這裏也不好展開講述。請深入經論,仔細思維。

那麽,既然六師也反對婆羅門,為什麽佛教也要反對六師呢?

沙門六師在不同程度反對婆羅門,比如不讚同有創世主、不讚同階級壓迫,這個佛教也是反對的。

但他們畢竟都是關於“解脫”的宗教學問。雖然大家都反對同一個問題,可是給出的答案不一樣啊。根據佛經記載,佛陀悟道前就曾學過其他思想,後來發現都不夠究竟,有的甚至是很錯誤的。這才自己深入思維,睹明星而悟道,有了佛教。

所以,佛教不僅批判婆羅門,也批判六師思想。所謂“外道”,即“不是解脫正道”的意思。


http://www.teacher.aedocenter.com/mywebB/nbook-3/nh-03.htm

大梵天

3

於是有個老修行訓我“你說的有對的地方,也有不對的地方。思辨沒用,那麽多問題,你能解釋清楚嗎?不如好好下功夫打坐修行去!”

恭敬讚歎,您老不惜自毀、現身說法。

這種觀點正好是 “散 惹耶毗羅梨子”的說法。“散惹耶”是六師外道之一,他們在認識論上觀點含混,對一切事物,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被形容“難以捉摸的泥鰍”,被稱作“不死矯 亂論”。所以,他們認為理性思辨沒有意義,不如中止認識,放棄對事物的分析,直接去體驗真理。故而這一派很重視禪定。

這一派觀點,在當今佛教圈的市場很大。佛教“八正道”第一就是正見,佛教主張正見、正行,沒有清晰正確的見地,又如何修行呢?所以,請深入經論,仔細思維。

4

一位“參禪”多年的朋友也說我了。我都能從他的行文中看出他玩世不恭、油滑透頂的性格來“修就是不修,不修就是修,對也是錯、錯也是對,那裏能有什麽唯一的答案呢?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師兄,隨緣自在吧!”

您雖然“修禪”多年,實際禪宗門在哪,您都不知道。

這種混亂的認識、油滑討巧的作風,也符合六師外道的學說。這類似“邪命外道”的說法。

邪命外道,其實有三家,裏麵有細微的差別。分別是“莫伽梨拘舍羅子”、“富蘭迦葉”和“波浮陀迦旃延”。他們自稱“正命”,但卻被別人稱作“邪命”。

為什麽呢?這三家除了在世界觀、認識論上大同小異之外,關鍵在“價值觀”上,有很大的問題。這三家都否認人的主觀行動,可以對解脫產生任何幫助。比如莫伽梨派就認為,修不修都一回事,經過八萬四千大劫還是多久,無論好壞賢愚都可以獲得解脫。

由於人的行為影響不了解脫的事實,所以他們對待具體的生活問題上,就顯得很“隨緣自在”、很“無所謂”。於是,“淫樂無害、精進無功”具體是淫樂還是精進 ——隨緣吧!苦行也行,安逸也行——隨緣吧!殺生不殺生,本質沒區別,更無所謂殺生——隨緣吧!行善也罷作惡也罷——隨緣吧!罵人也好不罵也好——隨緣 吧!

看起來十分自在灑脫,其實他們一點都“不隨緣”。當麵臨可苦可樂的時候,他們往往選擇“快樂”,並冠以“隨緣、自在”的名義。

這種做法,極其鄙俗,是令人十分惡心討厭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快別再說自己學佛參禪了!如果“參禪”參成這樣,怎麽不去吃屎?他們肯定又說“隨緣啊!”

我呸!


http://www.baike.com/ipadwiki/%E5%A9%86%E7%BD%97%E9%97%A8%E6%95%99
 

邪命外道 

5

有人誇我“你批評的對!好吃好喝算什麽學佛?學佛就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你看某某寺院,各個比丘都持苦行,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啊!”

親,您這樣說,又錯了!

人們往往有誤解,認為修行就是要艱苦磨礪自己、進而必須苦行,這就違背佛陀的初衷了。六師外道之一的尼乾子派,就和您這想法差不多。

尼乾子派的影響很大,後來發展為耆那教——至今這個教派在印度都有大量信眾。尼乾子派被佛教稱為“裸形外道”,就是緣於其苦行的主張而來。

尼乾子派(後來的耆那教),在形式上,有很多地方都和佛教感覺類似,所以很多人容易把兩者混為一談。比如耆那教主張禁欲、苦行,不從事農業、屠宰,強調理性,重視禪定,他們的教主也被稱作“大雄”或“佛陀”。

盡管形式類似,本質卻有很大不同。

尼乾子派之所以強調苦行,是由於其對“業報”的認識導致的。他們認為人的業報太重,要想早點還清業報、結束苦難,就隻能通過苦行的手段。他們把“業報”理解為一種固定資產,你用的多就剩的少。這個和佛教的業報理論完全不同的。

佛陀也曾經禁欲、苦行,但是後來發現一味苦行並不能獲得解脫,所以佛陀強調不苦不樂的“中道”;苦行作為一定階段的修持方式,還是被佛教承認的。

可惜的是,今天很多學佛的朋友,還是以尼乾子派的思維,來理解“業報”問題的。所以,您雖然談論著“業報”、也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但並非信佛,您應該是耆那教的信眾。

佛教怎麽說業報問題呢?請深入經論、仔細思維。


http://tw.gigacircle.com/1048200-1


http://mag.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91&kindid=2751&docid=102832174

裸形外道

6

“什麽耆那教、佛教、基督教,本質都是一樣,都是勸人向善的!!!師兄,你這樣是在做學問,不是學佛!”

啊,關於這句話,無論佛教、婆羅門、六師外道都不會承認的。我得從兩個角度說。

第一、佛教是一門“教、證”並重的宗教。必須先有正確的見地,才談得上修持。以佛教而言,僅僅隻做學問,當然不夠;但是你妄圖不“做學問”,就能修行對 路?那想也別想!好比你要去某處,連目的地都不知道,怎麽走?不要舉六祖慧能的例子——那是六祖,不是你。。。。。。別過分誇大自己的根器成嗎?

第二、基督教了解不多不好說。佛教一定不是以求善為第一的。佛教的目的是解脫,探求生命真相、真諦是首要任務。探明白生命真相、了解苦難根源之後,為了解 決這些問題,才衍生出種種做法。很多做法和世俗的“善法”是一致的,但並不能說佛教就是求善的。解脫,才是其第一目的。

7

“師兄,活在當下是最重要的。人死如燈滅,死了就解脫了!佛祖涅槃了,他就解脫了。我們不如活在當下,好好享受人生吧!”

六師外道最糟糕的一派——阿夷多翅舍欽婆羅、即有名的“順世外道”,就是這麽說的。

順世外道,既不承認有個造物主、也不承認有靈魂。在他們看來,生命就是身體本身,身體消散,生命也跟著消亡。不存在靈魂、不存在輪回,沒有善惡業報,故而沒有一切底線(有點類似某些人眼中的“唯物主義”)。

所以,他們認為,人生的目的,就是享受快樂。於是他們縱欲、他們亂倫、他們貪婪、他們殘暴,他們做各種事,全然不顧將來。

                  http://www.huoche.net/tansuo-3859/


http://www.huoche.net/tansuo-3859/

婆羅門祭祀

佛陀講法的方式之一,就是在批判婆羅門、六師外道的過程中,逐步彰顯真理的。比如《長阿含》就有很多的例子。

佛教傳入漢地後,由於環境變了,原來的對手紛紛都不在了,所以在大家看來,佛教和印度其他思想的差異,越來越模糊,以至出現今天這種狀況,大家完全搞不清佛教和外道的區別,明明自己秉持外道理念,還以為自己是在“學佛”。

所以,請對照上文,看看自己所持觀點,到底是哪家哪派的。

以後出門討論問題的時候,別再說自己是學佛的了,請告訴大家“我是散惹耶毗羅梨子”或者“我是婆羅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