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漢語裏麵有個成語叫“千裏之堤,毀於蟻穴。” 這個成語的原意是說,一個千裏之長的堅固大堤,如果最初任憑小小的螞蟻在大堤裏麵做窩,大堤內所圍擋的堤水就會不斷地侵蝕進去,螞蟻窩就會漸漸擴大,最後甚至會衝垮整個大堤。這個成語的引申意思是在告誡人們,對那些會導致大災難的小事,最初就要小心翼翼,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否則,如果因為是不起眼的小事,最初就不加控製,等到慢慢發展到一定規模,想控製也控製不了了,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災難的降臨。 抱怨給人們製造災難的原理與上麵所說的“千裏之堤,毀於蟻穴”的原理基本相同。大多數人的抱怨,最初可能隻是起源於心裏對某件事情的擔心。由於這些人心裏潛藏著一個未經推敲的理想觀點——“自己抱怨一下,向對方發出警告,就可以讓自己所擔心的事情不發生”,正是基於潛伏在自己內心的這樣一個潛台詞,他們就開始“抱怨”了。 實際上,“抱怨”一旦發端於心、出言於口、付諸於行動,不但不會像這些人心裏所期望的那樣——消除所擔心之事,反而會使得原本不可能發生的事變得可能了,原本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變得更加可能了;如果不停地抱怨,所擔心之事發生的可能性就變得越來越大,最後真的就成了現實。 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抱怨者的抱怨最初源於擔心與恐懼,一旦將抱怨的行為付諸實施,內心的危機感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加劇。這就是智者常說的:“如果你大聲真心地喊‘痛’,內心就真的會受傷;如果你不以為然,不把外境的傷害當回事,傷痛就不會真的進到你的心裏來!”同樣,抱怨就等於在大聲真誠地喊“我內心有危機感、有擔心”,於是危機感、擔心等負麵情緒就真的會浸染自心。由於抱怨者心中所知道的消除危機感的方法就是抱怨,於是為了降低心中加劇的危機感,抱怨者就自然會加劇抱怨。所以,最初內心的危機感,或者說擔心與恐懼,或者說不滿與挑剔,就是大堤內小小的“蟻穴”,而後來的抱怨就是不斷侵蝕“蟻穴”並且使得小小“蟻穴”成為大洞的“堤水”。隻要“堤水”鍥而不舍地衝擊“蟻穴”,“蟻穴”就會變得越來越大;同樣,隻要持續不斷地抱怨,內心最初小小的危機感就會越來越大,最終發展到無以容忍的地步。 此外,被抱怨的人最初可能根本沒有想到去做那件你所擔心的事情。但是,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抱怨,使得這個人不得不本能地自衛。為了自衛,此人別無選擇,就本能地、下意識地選擇“讓那件你所擔心的事情發生”來回應你喋喋不休的抱怨。人心為什麽會用這種方式來回應他人的抱怨呢?心理學家會告訴你說:“人心有一個神奇的功能:在一個人際關係密切的環境中,會按照周圍人對他的品質定位來選擇自己的行為。你對某人喋喋不休的抱怨,就是對此人的品質定位——你就是那樣的人,你就會做那樣的事。”所以,我們的抱怨,在很多情況下,不但不能阻止他人做我們所擔心的事情,反而會使得他人“不得不做”我們所擔心的事情。 所以,抱怨吸引不幸之事降臨在我們身上的基本方法就是——一方麵加劇自己內心的危機感,使我們仿佛覺得,所抱怨的事情真的就是那麽可怕,也真的會發生;另一方麵,抱怨還是對他人品質的一種定位,這種定位真的就會迫使他人做出我們所擔心的事情出來。 例如,19世紀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拿破侖三世和其妻尤琴之間的美滿婚姻就是這樣被尤琴的擔心與喋喋不休的抱怨所摧毀的。拿破侖三世娶尤琴為妻時是法國的皇帝,尤琴也是伯爵的女兒,擁有美貌與名聲,而且拿破侖三世當時是真心地愛著尤琴,甚至不顧周圍顧問大臣的反對。人們可以想像,當時他們有多相愛,他們的婚姻有多美好!讓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他們的天作之合,為何最終走向了破滅呢? 我們可以想像,當時尤琴的心裏很有可能是這樣想的:“真是太好了!萬人景仰的法國皇帝,居然成了我的丈夫,而且對我是如此的鍾愛與癡迷,我也是如此深愛著他。我是多麽地幸福啊!我多麽希望永遠和他在一起啊!怎麽樣才能永遠和他在一起呢?最大的威脅就是其他女人向他獻媚、博取他的歡心了,萬一有其他女人想不懷好意地靠近他怎麽辦呢?我可不能讓這些女人有機可乘,我得步步緊跟著他、監視他、並且警告他,他如果不聽我的話,我就指責他、批評他。”尤琴心裏的想法大抵是這樣的。 所以,尤琴實際上是因愛而生擔心,因擔心而有危機感。為了消除內心的危機感,她錯誤地采用了抱怨的方法,而且這種抱怨不是一次兩次,而是持之以恒。所以,她內心的危機感,在自己的抱怨聲中變得越來越沉重,而抱怨的程度也隨著危機感的沉重而越來越升級了。 而貴為一國之君的拿破侖三世,當然也感覺到很委屈。他心裏很有可能是這樣想的:“我是如此地深愛著你,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娶了你,而你卻無端地抱怨我、指責我,在我的大臣麵前讓我難堪。”滿懷委屈的拿破侖三世最後對尤琴的抱怨再也忍無可忍了,他心裏很有可能是這樣想的:“好吧!既然你如此懷疑我,對我不放心,害怕我離開你,那我就真的離開你……。”於是,拿破侖三世就真的做出了背叛尤琴的事情。 就這樣,本來一件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由於尤琴的內心有了擔心、害怕的“蟻穴”,並且又不停地用抱怨的“堤水”去衝擊這個“蟻穴”,於是擔心害怕的“蟻穴”就越來越大了,最終拿破侖三世與尤琴婚姻的“大堤”就這樣被擔心害怕的“蟻穴”以及抱怨的“堤水”給毀掉了。 心的力量就是這麽神奇! 我們知道,一個人抱怨的前提就是心中要想著“所抱怨的事情”,此時,“所抱怨的事情”對抱怨者來說其實已經成為一個有模有樣的心理事實存在於心了。不管外界是否真有此事的發生,對抱怨者來說,發生在心中其實就已經是發生了。從佛法的角度來說也是如此,我們對外界人事物的認識其實都隻是發生在我們自己頭腦中的見聞覺知,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從沒有走出過我們大腦所可以提供給我們的信息之外。這就像你做夢一樣,夢中色聲香味觸五塵俱全,活靈活現,夢中的我們喜怒哀樂遍曆,惟妙惟肖,在夢中的我們就這樣被自己大腦中的夢境騙得團團轉,渾然不知這隻是一場夢,直到從夢魘中驚醒或者被外界大的動靜所擾不得不遺憾的從美夢中醒來時,我們這才知道,方才不過是一場夢而已。我們的人生其實也不外一場夢,隻是許多時候,這場夢有外界的演員、場景和道具的配合,所以我們感覺人生的種種體驗遭遇是如此真實。然而從我們睡夢中感知夢境的方式和我們在清醒時感知外界人事物的方式來說,本質都一樣,都是腦子裏麵的事情,外界隻是緣。 若說夢裏夢外有區別的話,也的確有很大的區別。在夢中,由於意識心的功能多多少少會有所減弱,我們往往更容易隨著自己的習氣走,貪嗔癡嫉疑的心行會更容易不經約束的釋放出來;可是在白天清醒的時候,我們的意識心分析判斷的功能會強大許多,知道眼前這個人是老板,再對他不滿也隻能忍著,眼前這個事情關係自己的飯碗,再不願意做也還是得耐著性子做。正因為有意識心思維分析判斷各種人事物的功能,所以我們才能在現實生活中相安無事的活著。 然而意識心也絕不總是如此可靠的,這還得看我們意識心本身智慧的高下了,如果它從來就被錯誤的知見所誤導,就像一個看不見路的盲人一樣,那麽我們順著這樣一個盲人的指引來走路,當然很容易就被帶到溝裏去,把事情辦砸了,自己受到教訓,還不知道怎麽回事。以為是被人陷害,以為是外人惡毒,其實是自己的意識心沒有智慧做正確的分析判斷所招致的下場。比如像抱怨者心中所錯誤執持的那種觀念:我抱怨就是提醒對方不要做這件事,我抱怨得越多,提醒的力度越到位,就越容易約束對方不做這件事了。可是事實卻恰好相反,抱怨喚來的恰巧就是更大的不幸。因為抱怨者如果心中一直懷揣著這種恐懼懷疑的念頭並且在嘴上喋喋不休的吐出他的懷疑與不滿時,他其實是在不斷向自己證明所抱怨事情的千真萬確,這就像是一遍遍給自己做心理催眠一般,當這種恐懼徹底控製住他的內心時,抱怨者將隻會做一件事情,就是用各種肢體和口頭語言來促成他所擔心的事情的發生,而當這件事真的發生之後,抱怨者會如刑滿釋放一般說出“我早知道你就會這樣,你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長久以來的懷疑和擔憂終於被他證明是睿智的先見之明,殊不知,這一切都是他一手促成的。 由此可見,智慧的培養是多麽重要。智慧的得來需要我們不斷的熏習正確的知見,不斷糾正和棄舍過去所熏習的那些不正確的知見。之所以叫做“熏習”,是因為這不是聽一次兩次道理就可以管用的。遇到情境時,我們很容易順著過去的習性走了,而很難一下子將自己所知道的正確的道理用於當下的情境中。所以,意識心需要不斷的聞熏思維直到對這個知見確定不疑的,才可能慢慢轉化我們一直以來所形成的不良習性。 還是拿抱怨者的這個例子來說吧!當我們了知到試圖用抱怨來阻擋擔心的事情的發生其實是一個非常無效甚至適得其反的方式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學著換一種方式來應對。比如,反其道而行之,學著用感恩與熱愛來取代抱怨的心行和口行!你所希望的如果是美好的生活,和諧的關係,堅固的信任,那麽就用這種美好的心念來對待你身邊的人和事吧,讓心念的運作隻是朝著溫暖、愛和信任的方向運行,用你善的心念來一遍遍告訴你自己:你想要的是美好而不是抱怨的人生。這句話初聽起來或許有些莫名其妙,誰會想要抱怨的人生,誰不是從一出生就期盼幸福美滿的人生?其實不盡然,問問自己,當你的人生一再出現讓你煩惱不滿怨懟的情境時,你心中是否早已經習慣了抱怨和失望的節奏,讓你轉念於美好的念頭,你真的那麽容易就此放手過去所發生一切不好的事情所賦予你的那個悲催可人憐的存在感和角色定位嗎?有時候,對許多人來說,適應抱怨的糟糕心境比學著感恩心存暖意的美好心境要容易得多。但是,無論怎樣,請記住,“抱怨吸引不幸,感恩維係美好”。抱怨換不來美好,就請練習放下抱怨的習慣吧! 願每一個讀到這篇文章的有緣人,都學會用感恩代替抱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