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往錫安

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
正文

也談惡之二---By Peacedan 弟兄

(2007-01-29 20:49:00) 下一個
第二種觀點把惡認為是一種幻象。無論源於印度的東方文明還是紮根希臘的西方文明,都有哲學流派認為這個世界隻不過是人印象的投射,都是虛幻的。惡作為其中的一個部分,自然也不例外。與人終極盼望的實際相比,惡根本算不得什麽。這種觀點的優點是既觸及了惡的源頭又概括了惡的本質,不管對不對,至少正麵回應了問題。而且這樣的說法或多或少也反映了聖經的觀點——當然不是準確反映。羅馬書8:18說:“現在的苦楚,若比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這種觀點的問題在於把惡看得太輕描淡寫了,有點為了回答問題而特意找一個答案的感覺。要是也去麵對兒童病房的慘狀,隻能像頭埋在沙堆裏的鴕鳥那樣說:“我沒看見什麽,一切都是幻影。”而事實上聖經對惡對痛苦與折磨都是很認真嚴肅對待的,想想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場景,想想十字架的經曆,想想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列舉的經曆,又豈是一個幻象可以解釋的?

第三種觀點認為惡是無法避免的。有善必有惡,善惡必共存。這樣的觀點也同時在二元論與鏈式推演中都有體現。前者把善與惡置於天平的兩邊等量齊觀;後者認為世界是一條由高到底的鏈,神在頂端,各種類別的東西按序排下來,因為不如神的完美所以自動顯惡。這種“缺陷即為惡”的觀點的各種變化形式其實也是很流行的解釋。很明顯,這種觀點修正了第二種觀點對惡的虛幻解釋,證實了惡的實際性,這是它的優點。

可是缺點是離聖經所啟示的神與創造界的關係實在相去甚遠。拿二元論的觀點看,善惡必須有同等的力量,要不善怎麽不去滅了惡。這等於設定了一個可以與神同等的惡勢力。我們的經曆與直覺首先反對這種觀念,多數情況下隻有用對好的缺欠來定義惡的,鮮見用對惡的缺欠來定義好的。更何況我們隱隱然都相信(普遍啟示啦)邪不勝正,而在這種觀點下這一信念顯然站不住腳。聖經啟示的神遠超受造界,要是惡勢力能與神分庭抗禮,救恩計劃、這個世界的走向可就有點岌岌可危了。

把惡完全歸結為對神完美的缺欠也不對。受造物總是不如造物主完美的,無論墮落前還是墮落後。受造物的妄圖與神同等完美反倒構成了墮落——不完美——的關鍵。如果與神相比不完美就叫惡的話,那神怎能看他的創造“很好”呢?這同樣也沒有解決神的全能問題——神造不了沒有惡的東西。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