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柞裏子:閑話諾貝爾獎

(2010-10-07 21:15:15) 下一個

     諾貝爾獎的評審是否公允,未嚐不有爭議。相對而言,科學、醫學獎的審評比較客觀。文學獎與和平獎,則並無客觀標準可言,得與失,皆視評選者的心願與心態而定。

     文學獎的得與不得,得多得少,同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學水平未必有多少關係。原因之一,在於諾貝爾文學獎具有偏向歐美文學的天性,因其評選委員皆屬歐美民族,隻能欣賞歐美文學,對於其他文學作品須借助於翻譯,且不說文學作品的文字與風格之高低翻譯不出來,即使是文學作品的社會、文化與曆史背景也不是翻譯所能表達的。原因之二,在於諾貝爾文學獎同諾貝爾和平獎一樣,具有政治性,並不完全以作品的文學價值為評選的唯一標準。

柞裏子在《怎樣在美國生存》中預言:如果有朝一日中文文學作品終於入選,那肯定是文學獎的政治性發揮作用的結果,與當選作品的文學性無關。不久之後,果然有中文文學作品獲獎,也果然是因其政治性而獲獎。

至於和平獎,一向不乏莫名其妙的結果。比如,基辛格與黎德壽之分享

據報道,今年和平獎候選人包括199名個人與38個組織。獎落誰手?不日即將揭曉。以柞裏子之見,無論獲主為誰,絕對不會比去年的中選人更加令人拍案叫絕。

1973年的和平獎,阿拉法特、佩雷斯、拉賓之分享1994年的和平獎,皆是應對戰爭直接負責的人因停戰而獲獎之例。開打的時候,算不上和平,自不待言。停戰之後,也未嚐帶來和平:越戰的終止,製造出成千上萬的難民;中東的停戰協定,其實不過是一紙空文,實與和平無涉。去年的和平獎,頒予出任美國總統不出一年、內政外交皆毫無建樹的奧巴馬,更是荒謬之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