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56)
什麽是“普通話”?一言以蔽之,所謂“普通話”,就是以北京方言音為標準音的書麵語言。
就語言的生命力而言,“普通話”絕對不比任何方言或者用任何方言音說出來的書麵語言更加高明。
就文化的傳承而言,選擇北京方言音為“普通話”的標準音,屬於嚴重的失誤。因為北京方言音喪失入聲,不合傳統詩詞歌賦的韻律。
北京方言音為何喪失入聲?因為北京方言音是蒙語化、滿語化的結果。故但凡斥責不情願講“普通話”為不夠華夏、不夠中國,甚至為文化漢奸者,恰恰暴露自己的無知。
就邏輯而言,如果推行“普通話”具有維護政治統一的意圖,就不會用“漢語”的說法取代傳統的“中文”的說法,也不會在少數民族地區推行雙語製,更不會替原本沒有文字的少數民族創造文字。而用“漢語”取代“中文”、在少數民族地區推行雙語製,替原本沒有文字的少數民族創造文字,恰好是推行“普通話”的當局所為。由此可見,推行“普通話”的當局,並沒有通過推行“普通話”以維護政治統一的意圖。
曆史證明:政權的分裂、領土的殘缺從來都不曾因欠缺“普通話”而發生。曆史也證明:操不同方言區域之間的文化交流、經濟交流、社會交流,從來都不曾因欠缺“普通化”而受阻。
現實證明:推行普通話在某些地區內令人產生抵觸情緒甚至反感,也令以北京方言為母語者產生妄自尊大的幻覺。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皆無益於促進操不同方言者之間的團結與交流。
隨著國門的敞開,外來語激增。如果中文不僅缺乏表達某種外來概念的詞匯,而且不可能通過中文的固有構詞法創造新的中文詞匯以表達這些外來的概念,那麽,通過音譯而製造未來語不僅無可厚非,而且是非如此不可。
然而,“拜拜”、“作秀”、“酷”、“hold住”、“hold不住”等等等等,並不屬此,而正是這樣的外來語在全國範圍內泛濫成災。不此之見,而忿忿然於不情願說“普通話”者,誠愚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