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

眼見我所聞耳聞我所見 手寫我所感心感我所寫
個人資料
正文

Monkey see, monkey do 有樣學樣

(2007-01-26 08:27:50) 下一個

Monkey see, monkey do 有樣學樣

(作者:假仙真人,2006年6月30日) 

電視迪斯尼頻道,現在每天播一集小熊維尼。播放時間早了些,淩晨五點半,就先錄下來再看。放給小兒看時,我偶爾也瞄上兩眼。個人感覺,在小熊維尼係列裏,“Friend, in deed”那一集最耐看。這次不說它,想說前些天看的一集,叫“Monkey see, monkey do better”。這個標題裏,“monkey see, monkey do” 是個成語

"Monkey see, monkey do"不難理解。以前有個動畫片,叫過猴山》,說的就是這個故事。好在《過猴山》的故事簡介不長,抄錄到這裏:

有個賣草帽的老頭經過一座猴山,因困倦在樹下小睡。一群猴子看到老頭戴著草帽,就偷走了老頭身邊的一擔草帽,它們個個戴著草帽坐在樹上。老頭驚醒後,看到帽子都戴在猴子頭上,氣得揮拳頓足。頑皮的猴子們也模仿著老頭的一舉一動。老頭發現了這個特點,就有了主意。他故意把頭上的帽子甩在地上,果然猴子們也都把帽子甩下來。老頭得意地走去取草帽。不料,猴子們也都衝下來取帽子,草帽仍舊到了猴子們手裏,老頭的計謀沒有成功。最後,老頭拿出一隻裝滿酒的葫蘆,自己先喝了一口, 再把酒葫蘆放在地上。這回猴子們上當了。它們一個個下來喝酒,把一壺酒統統喝光,結果全部醉倒。老頭這才把所有的帽子取了回來,趁猴子們還沒醒過來,忙挑起一擔草帽奔下山去。


 

看了這個故事,"Monkey see, monkey do"就比較形象了。查了下Wikipedia,說在英國英語裏,"Monkey see, monkey do"有點貶義,相當於“機械模仿”;而在美國英語裏,"Monkey see, monkey do"則相對中性,相當於“模仿”。

有了上麵的鋪墊,再回過頭來看小熊維尼裏的那集標題“Monkey see, monkey do better”,就有意思了。

小熊維尼“Monkey see, monkey do better”說的是,有人送來個禮物。箱子打開,鑽出個機器猴,模仿猴子動作,表演助興。故事沒有停在這裏,後麵抖的包袱是:這個機器猴結果是真猴子扮演的。也就是說,真猴子裝扮成機器猴來扮演猴子,當然是monkey see, monkey do better了。搜索了一下,沒有找到“Monkey see, monkey do better”這集標題的中文譯名,權且翻譯成《要說模仿,猴子最強》吧。

這個monkey see, monkey do還在個意想不到的地方遇到了。今年弄了張科技館的年票,常帶著小兒去玩。在裏麵Discovery Center的一個不起眼的牆邊,放了篇文章的複印件。複印件有多份,拿取自便。一放半年有餘,不知何故。那是篇去年十二月份紐約時報刊登的essay,作者Carl Zimmer,標題“Children Learn by Monkey See, Monkey Do. Chimps Don’t.”又見monkey see, monkey do

文章講述了一個實驗,對幼兒和猩猩的學習方式進行比較。實驗中,猩猩似乎可以看出門道,直奔目標,幼兒卻是有樣學樣,monkey see, monkey do. 實驗結果表明,人類天生就是通過模仿學習。這是與人類祖先的很大區別,因為其他靈長類動物都不十分擅長模仿。
 

這個結果很有意義,因為以前大家憑直覺認為,模仿是簡單初級的行為,而弄清門道、猜出意圖則相對要複雜得多高級得多。現在這個觀念可能要改改了,因為模仿可能比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拋開那篇文章不談,模仿是心智發育中必不可少的學習過程和方式,注重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直接鍛煉了人的觀察能力,而觀察能力恰恰是人的基礎能力之一。是否可以這樣說,模仿是心智發育中一個自然的學習過程,不可縮短。我一直主張,讓兒童的心智和身體自然發育成長,避免揠苗助長,為此不請家教,不強行幹預,隻為他學習生活提供適當的氛圍。

對於兒童身體的早熟,很多人都害怕都擔心,看成是病態;但是,對於兒童心智的早熟,不但沒有人害怕擔心,反而沾沾自喜——這才是真正應該讓人害怕擔心的。早熟必早衰,我說的。心智的發育,與身體的發育,同步才好。

一扯就扯遠了,打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