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15)
2011 (144)
2015 (51)
2017 (44)
2018 (41)
2019 (58)
2020 (34)
2024 (146)
二十年多前,我的一位很有辯才的大學同學沒有從事他曾經一心向往的律師職業,而是轉身去做了某品牌花生油的銷售代表,拿著微薄的薪水,直到今天大多數同學都成了大律師衣食無憂,而他還在為生活奔波。去年回去的時候,我們見麵,我忍不住問他為什麽不做大律師,多賺錢。他說,因為我知道我的個性做不了律師。什麽個性做不了律師呢?我明知故問。我正直啊,他說。說完他自己先笑起來,然後又一臉沉默。
《造雨人The Rainmaker》這部影片是我第二次看了。距離第一次應當有些年頭,所以我幾乎不記得具體情節了,直到看到那個初入行做了一個著名案件的律師Rudy,在一案成名後卻轉身離開了律師行業,我想起了我的那位同學,他年紀輕輕時就像Rudy一樣清醒,不知道他那時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
律師這個職業有時候是需要出賣靈魂的,其實太多現實中的職業都是需要我們出賣靈魂的,律師可能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需要經常出賣靈魂的一個。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堅守住了自己的底線和初心,其實那個底線和初心或許已經在無處不是博弈的生活中遭到了越界和破壞,久而久之,就會像Rudy說的那樣,“每個律師,至少有一次在他所辦的某個案子裏,跨越了一條他原本沒想跨越的線。而當你跨越這條線足夠多次數時,它(你的底線)就永遠地消失了。長此下去,除了變成另一個律師笑話之外你就什麽也不是了,你僅僅是肮髒水域中的另一條鯊魚而已。”
Rudy這番話絕不是矯情之言,而是適用於人性的金句,看看電影裏即使涉及法律這麽嚴肅的領域,依舊有無數灰色地帶供你穿越和突破,非法的取證手段,為了否決證人證言的合法性可以當庭暴露證人隱私,還有防衛過當進而殺人……
從某個角度說,世界就是一灘髒水,你潔身自好就會被排擠出去,就永遠不會贏,而你如果妥協,勸說自己適應它以站在勝利者的位置時,你早早晚晚都會被髒水從裏到外地汙染透了。這就是殘忍的現實。
沒有人會一下子變成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後的那個與當初的自己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人的,都是點點滴滴的侵蝕和改變,在不知不覺中,從量變完成了質的轉變,你會在某一天驀然發現,你離當初那個純潔,青澀,堅持真理和正義,敏感而富有同情心的自己,已經相去太遠了。這種改變和同化因為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而顯得更為可怕,因為你的警惕會慢慢放鬆,你的知覺會漸漸不再靈敏甚至變得麻木,所以就來不及防備某一日內心的良知偶然覺醒的一瞬看到的看似猝不及防的改變:你什麽時候變得不再是你了?
Rudy選擇了拒絕這種改變,拒絕被汙水汙染和利益同化。他是清醒的,卻也是幸運的,更多的人沒有這份清醒,更多的人也沒有這份幸運,他們從不得不去做越過自己底線的肮髒的事,到完全熟練自如地適應那套吃人的規則而不自知,最終就是變成了髒水中的鯊魚。
作為剛剛通過律師考試的Rudy,他的職業經驗是零起步,就像他自己說的,即使學了那麽多的法律,真正進入法庭的時候還是感覺自己好像剛剛出生,一切都是新的,連他的庭審辯論都是磕磕絆絆,但他擁有兩件無往不利的神奇武器,那就是真誠和同情心。
成人的世界裏真誠為王,對律師來說,尤其代理弱勢群體利益的律師來說,另一個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對弱者的同情心。初入社會的Rudy幸運的擁有兩者,所以他最後贏得了他的官司。但是其實,現實中,即使擁有真誠和同情心,結局卻往往是輸,因為那些能夠左右局勢的權威人物往往已經丟失了這兩樣東西,真誠和同情心在他們眼裏是幼稚的表現,而成熟的表現是看到利益就義無反顧地撲過去…… 所以他們貌似贏得了世界,就像成功的老狐狸一樣。
這個看上去挺美的世界到底有多肮髒,被宰割的普通人大概永遠也不知道真相。就像保險理賠公司那條不成文的“駁回一切理賠訴求”的內部信條一樣,就像保險公司的那兩個厚厚版本的理賠手冊一樣,不知道內幕的人絕不會想到這個手冊還會有另一個版本。
那些隱秘的,普通人無法知曉的,肮髒的內幕,正是那些有能力製定遊戲規則的人玩的把戲,那是正直的人往往根本無法想到的手段,卻直接侵占和鯨吞本應屬於別人的利益。仔細想想,這樣的醜陋又肮髒的把戲在現實裏無處不在。看清這一點,真是讓人心灰意冷。
然而電影終究是給了我們希望,它讓正義贏了,讓善良人選擇遠離髒水的汙染……
但是,現實裏呢,你會做出什麽樣的選擇,你希望成為怎樣的自己呢,你最後又成為了怎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