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15)
2011 (144)
2015 (51)
2017 (44)
2018 (41)
2019 (58)
2020 (34)
2024 (146)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開篇句,也是中國文人愛拈著胡須津津樂道的句子。
所謂合,自然是要有以“和”為主導思想的仁君才能實現,那時舉國上下必是到處鶯歌燕舞一副天下太平的盛景,中國曆史上有限的幾個太平盛世就是明君佐以賢臣,他們頭腦裏根深蒂固的“和”發生作用的結果。
而“分”則是因為那些君王和臣子舍棄了“和“的思想,各自的欲念和野心占據了主導,於是發動戰爭,掀起戰亂……戰火延綿的後果自然是百姓流離失所,疆土上一片狼藉廢墟。
在“和”與“不和(即戰)”之間猶疑時,所有第一次做君王的人和所有第一次做人的普通人一樣茫然無措,惶惶然中抬頭看到的隻有前人的經驗和腳印——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這句被熟讀古書的人奉為圭臬的句子,看起來邏輯清晰自洽,光輝如夜空明月給人指引,其實這句隻是給人的思想畫了一個封閉的籠子:這意味著一個循環,一個圓圈。
文化的傳承有其好的一麵,可以指引教化後人,為人的成長省去很多彎路,但也有不好的一麵,即禁錮洗腦的一麵,這裏就需要後人有真正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智慧和能力了。
隻是那些熟讀經書學富五車的人的頭腦早已經被所謂文化灌輸得滿滿當當毫無縫隙了,他們是沒有多餘的腦力想到更好更進步的思想的。更何況盛世過久了的人,尤其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從前朝的前朝的前朝,都過來這麽多年了,合得夠久了,該分了……因為,前人都是這樣找打的。
於是,毫無智慧隻懂得參照前人做法的君王對月長歎一聲,“戰!”——他那一刻的樣子估計還挺悲壯的,可惜為這悲壯付出代價的是黎民百姓天下蒼生。
看,文化洗腦的發生是無知無覺無影無形的。但是隻有縱觀千年,回望曆史長河時就會發現,這種文化的洗腦無處不在,並且無人覺悟便也無人掙脫。所以黑格爾會說,“中國的曆史本質上沒有發展,隻有不斷的朝代更迭重複(大意如此)”。說到底就是人的思想沒有進步,沒有突破前人劃下的思想的牢獄。
其實西方的曆史也是如此,隻是好在他們的文化裏從最初就灌輸進反抗的意識,這種意識在古希臘神話也就是西方文化的源頭體現得尤為明顯,他們對統治他們的神的反抗,對權威的反抗(這個權威甚至包括自己的父親),為追尋真理打開了一個寬容的缺口。他們敬畏的隻有一點,即真知。他們可以為了自己認定的真理而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這種無畏的勇氣是在血液裏的,所以西方文化始終是處於探索進步中,雖然是緩慢的,但是他們在進步。
而在中國文化裏,這一點是嚴重缺失的。即使有個石頭裏蹦出來無法無天的孫悟空,玉皇大帝給他一個弼馬溫也就收買他了,即使發現被騙覺醒了,卻又最終被菩薩的一個緊箍兒收拾得服服帖帖……看,這就是我們的文化和我們的文化對叛逆者的馴服。且不要說,這緊箍兒還是唐僧動用了欺騙的手段才套到孫悟空的頭上的……這是尤為讓人憎惡的卑劣之處。
更不要提,中國文化把權威者描述成至高的完美者了。世界上有完美無缺的權威者嗎?我們其實知道是沒有的,但是我們的文化告訴我們,有的。
有的,即使玉皇大帝沒啥本事,他是經過多少世的苦難多少輪的考驗才當成玉皇大帝的,他除了無能就是完美無缺了。但是等等,我們還有菩薩,那個製造了緊箍兒,發明了緊箍咒,可以製服所有叛逆者的人,他不單完美無缺,還具有絕對的權威……孫悟空都從了,你還不從麽?
所以,“和”與“不和”隻是權威者的一念,他人無權置喙。
那麽人民是什麽?
“和”,則苟且偷生偷著樂;“不和”,請盡匹夫之責,慷慨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