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糊之音

人生如戲,青衫迷糊眼,小錄人世間印象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尋找菲欽

(2008-12-12 12:40:38) 下一個



*   菲欽(Nicolai Fechin)的素描。

  剛進入美術學院附中的時候,我最歡喜的是圖書館裏極其豐富的圖書,那是我十五歲的人生中從未見識過的豐盛寶藏。
  圖書館在下午的陽光中罩著一層暖洋洋的光,課餘我總被這層金色吸引著,就愛跑進去細細搜尋,在書海中沉迷。
  有一次我在眾多厚重畫冊中翻到一本極薄的活頁《尼古拉菲欽素描集》(菲欽,又譯:費欽、費申)。仔細地瀏覽,我覺得這些素描和課堂裏循規蹈矩地磨鉛筆畫頭像太不相同了。畫家將流暢的線條和柔和的灰調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抓住人物的五官特征,特別在眼睛上下功夫勾勒。那些眼角的表情,麵頰的皺紋,尤其是眉宇間的細部體積與塊麵,都給我一種撲麵而來的感染力。
  這本小冊子開始在同學間傳閱,爭相臨摩,並且模仿著運用到速寫練習中去。幾位老師很快發現了這些微小動作。他們沒有阻止我們,隻是很溫和地一再強調:
  “尼古拉菲欽的素描隻能作為學習參考用,不能全盤接受,更不能替代正規學習方式。因為他是一個背叛了祖國的反動畫家……。”
  其實在私下交談中,幾位素描老師一樣,都十分稱道尼古拉菲欽的技巧,並告訴了我們這本素描集的來曆:蕭傳玖教授在國外覓得一本菲欽的畫冊,一直視為珍寶,後來為增加教學資料,拿出來限量印刷,成為參考資料。
  那時候我對菲欽所知有限,隻是喜愛他的功夫,很是臨摹了一些他的素描。雖然心裏喜愛,但因為老師的關照,所以不敢拿出來使用。這位傑出的畫家在我印象中,是一個在蘇聯十月革命後逃到美國去的人,蘇聯的近代美術史中沒有提到過他的名字。未幾,文化革命開始,所有的書籍被封存,我再也無緣見到這本薄薄的素描集了。
  將菲欽帶來中國的蕭傳玖教授曾於1933年至1937年留學日本,入東京日本大學學習雕塑,並從藤島武二學習肖像畫。蕭傳玖先生有不少著名的雕塑作品,如魯迅坐像,人民英雄紀念碑中的南昌起義等,他的素描肖像集也曾是美術出版物中的熱門作品,在許多美術學生中頗有影響。我入學的時候,他是雕塑係的主任。
  文革中1968年5月,我在校園聽說,被審查中的蕭傳玖先生自殺了,心裏一陣難受,趕緊衝到關押他的那一排學生宿舍去,正好看見了難忘的一幕:
  蕭傳玖先生是自縊身亡的,浮腫得很厲害的臉上有明顯遭到毆打的傷痕。他的身體還懸在一架雙層木床上,兩隻腳的腳尖離地麵距離僅寸許。
  我呆呆地望著那兩隻腳尖想,隻要稍稍放鬆一點,讓腳尖垂下來一點,最多也就是一寸吧,蕭老師就不會死啦……。若不是絕望透頂,何至如此決絕?
  在美院任行政職員的師母已經哭幹了眼淚,隻是大聲地反複數落著死者。迄今,她那令人心酸的聲音還清清楚楚地在我耳邊回響:
  “你真蠢呀!……你真蠢呀!……”
  他們還在念中學的女兒和念小學的兒子默默地站在一邊。旁邊的學生噤若寒蟬。這時候,學院幾個工作人員進來,準備動手處理蕭先生的遺體。師母把他們推開,上前一步,把蕭先生手腕上的手表取下來,遞給女兒家惠。家惠略一遲疑,師母一把就把手表塞在女兒的懷裏……。
  若幹年後蕭傳玖被平反,尊嚴重拾,傳評讚譽交加。他的家庭在那些年裏遭受的磨難就無人悉知了。

  我在紐約生活多年,間或在一些雜誌上見到尼古拉菲欽的素描和油畫,為數不多。我曾見過華人畫家畫展中作品明顯有菲欽的影響,顯得頗為完整厚實。可見,當年蕭傳玖帶回中國的素描集遺惠深遠,愛好者遠不止我和我的同班學友們這麽一小撮人。



*   印第安女孩,原作

  我一直在書店尋找有關菲欽的書和畫冊,卻一無所獲,連菲欽的資料也很難找到。他的畫冊不但各大書店裏麵沒有,連最大的圖書網站"亞馬遜"(www.amazon.com)上也沒有,有的隻是征求菲欽的書和畫的啟事。
  我偶爾從雜誌上看到介紹說,菲欽在新墨西哥州生活過,當地有一個他的博物館。新墨西哥州的聖塔菲(Santa Fe)是美國最重要的藝術畫廊所在地之一。所以我認定,在那裏一定可以找到菲欽的蹤跡。
  不久前我和先生打算到新墨西哥州的陶斯(Taos)和聖塔菲去攝影。在網上尋找資訊的時候終於發現了菲欽的蹤跡:聖塔菲沒有菲欽博物館。菲欽曾經居住的地方是陶斯,一個以印第安人村落出名的地方。菲欽的博物館,也是他的舊居,就在那裏。
  介紹陶斯離不開聖塔菲。
  聖塔菲是一個沙漠中的美麗小城,新墨西哥州的首府,曆史可以追溯到1610年。西班牙人成立新墨西哥王國時建立這個城市為首都,有將近四百年的曆史。這是北美洲曆史最悠久的首府,也是一個地位舉足輕重的藝術重鎮,集中了兩百多間藝廊,僅次於紐約與洛杉磯。當地建築融合了西班牙、 墨西哥與印地安文化,呈現跟美國其它城市完全不同的風情。聖塔菲擁有許多知名的博物館:新墨西哥博物館 (Museum of New Mexico)、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國際民俗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International Folk Art),以及美國二十世紀著名女畫家喬佳奧基弗博物館 (Georgia O'Keeffe Museum)。



*   人像,原作

  聞名遐邇的坎寧路(Canyon Road)集中了聖塔菲半數以上的畫廊,是全美畫廊密度最高的一條街,也是聖塔菲最重要的景點。
  坎寧路是一條窄窄長長的馬路,在日光下蜿蜒如一條帶子,非常沉寂。路的兩側,是聖塔菲隨處可見的Adobe式建築。所謂Adobe建築是用粘土加麥桿、草屑製成的泥磚搭建,外牆再以細泥粉塗刷平整。那些泥磚屋畫廊的平頂屋簷、陽台上方及屋前穿過草坪的灰磚小徑間,點綴著石頭、木質或金屬的雕塑。
  畫廊展出的作品風格迥異,油畫以外,裝置作品、大小雕塑、家居裝飾,五光十色,精彩紛呈,吸引了許多遊人。

  我在聖塔菲參觀得很仔細。我注意到,這裏的畫廊沒有任何菲欽的作品。
  從聖塔菲北上約八十哩,就到了陶斯。雖然海拔七千英呎以上,但河流環繞,氣候比聖塔菲溫和濕潤,處處可見林木扶疏,藤葛垂掛。
  當地的曆史記載說,1898年有兩位紐約的藝術家乘車路過此地,很偶然的車子壞了,他們隻得停留下來,對這個地方有了直觀的接觸和了解,因此不久後,他們移居此地。此後,陸續有藝術家到此定居,形成一個比較活躍的藝術活動圈子。二十幾年以後,俄國畫家菲欽遷居來此,開始他的創作新階段,終於奠定了陶斯的藝術曆史城市的地位。
  陶斯的主要街道上有著好多家頗具規模的畫廊。其中一個以菲欽命名的畫廊,展出的作品是比較寫實,技巧堅實的西部風景、人物畫。不遠處,就是陶斯藝術博物館,菲欽故居。



*   菲欽自己建造的故居,現為博物館。

  陶斯藝術博物館是個私人博物館,由菲欽的外孫女捐出故居和畫室,陳列菲欽和其他藝術家的作品。
  跨入向往已久的陶斯藝術博物館,我貪婪地細看菲欽的素描和油畫原作,隨意攝影,和熟悉菲欽家人的管理員交談。這是一次真正的藝術盛宴。
  菲欽擅長肖像畫和風俗題材的創作聞名遐邇,但是直接看到他的作品還是使我激動不已。菲欽用筆奔放流暢,畫麵時而是顏料強有力的堆積,時而畫筆輕輕掠過留出底色,時而他又用刮刀和手代替筆,使畫麵產生不同的肌理效果。整體畫麵色彩響亮飽和,對比鮮明,用筆輕鬆而有韻律,像一部色彩交響曲,耐人尋味。我特別喜歡他女兒艾雅的肖像,畫麵活潑充滿魅力,是菲欽特色與風格的代表作。
  菲欽的人物肖像素描,完全可以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持久地供人品味賞析。他使用鉛筆、炭條畫肖像速寫,有的用鉛筆側鋒畫,有的用手或者擦筆蹭出來。那些人像的解剖結構非常嚴謹,顯示菲欽對人物的個性特征有獨到深刻的觀察。他用線條處理得有虛有實, 用一些蹭擦的辦法使皮膚質感畫得似可觸摸。
  作品的結構相當到位。線條運有東方藝術的神韻,明暗處理則有西方寫實繪畫的嚴謹、細膩優雅,整體觀感輕快而有韻味。
  菲欽的肖像素描形神兼備,虛實相生,眉眼之間給人以生動強烈的印象,使人看了很難忘記。我在二樓菲欽的素描之間久久徘徊。當年在那本小冊子上見過的那些墨西哥人、印第安男子、巴厘老人、少女和孩子,還有俄國男士和婦女們的形象,紛紛從我記憶裏跳出來,和眼前菲欽的原作重疊在一起,清晰地印證著多年前求學時代的記憶。陶斯的陽光和當年杭州的陽光一樣燦爛。時間的流逝在那個瞬間奇異地消失了。



*   享受藝術盛宴。

  博物館和書店都很清靜,管理的幾位女士熟悉菲欽,也是藝術內行,而且快樂健談。
  菲欽於1881年出生在沙俄的韃靼首府喀山, 1895年進入喀山美術學校。1900年他進入聖彼得堡藝術學院,作為優秀學生他得到學院的獎學金並在著名畫家伊利亞列賓門下受教。
  菲欽對老師有高度評價,但在藝術追求上他有自己的主張。他在學習中逐漸獨立,發展自己的風格。菲欽畢業時得到學院的最高獎,並用這筆獎金遊曆歐洲,增長見聞。同年,菲欽受聘於母校,成為喀山美術學校的教師,在那兒執教十年。
  那時候他的畫作在慕尼黑、費城、芝加哥、紐約等地展出,多次獲獎,作品為許多國家的私人收藏。期間他結識了對他後來生活變遷起決定影響的費城收藏家斯蒂梅爾(W.S. Stimmel)。
  喀山美術學校的校長十分看重這位年輕人,他的女兒阿曆山德拉曾為菲欽做翻譯。1913年,阿曆山德拉嫁給菲欽,次年,他們的女兒艾雅出生。



*   菲欽畫女兒,原作。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成功,蘇維埃政權顛覆了原本的社會秩序。政治整肅中,許多知識分子如他們後來的中國同行蕭傳玖一樣死於非命。在當時一些愛惜菲欽才華的人,包括費城收藏家斯蒂梅爾的幫助下,1923年菲欽一家終於輾轉離開俄國,移民美國。
  菲欽首先定居紐約,以畫畫與教畫為生,逐漸融入紐約藝術家們的圈子。
  菲欽從小體質不佳,4歲時曾因肺炎差點送命。紐約冬天酷寒的氣候使他病得厲害。他的朋友們建議他到新墨西哥州的陶斯去看看,因為那兒氣候溫暖,與菲欽的故鄉喀山相像。
  1926年夏季,菲欽接到陶斯畫家馬貝爾道奇的邀請,舉家來到陶斯。那時陶斯是一個六千人的小鎮,有一些畫家在這兒組織了一個協會。當地的主要居民是印第安人,待人友善。菲欽喜歡這兒的藝術氛圍和生活環境。1927年,菲欽全家搬到陶斯定居。

  陶斯在海拔4011公尺的惠勒峰(Wheeler Peak)下,常年可見山頂覆蓋著白雪,山下氣候溫暖,森林綿延,湖泊清澈,作物豐盈。巨大盆地披覆著綠色牧草。
  菲欽有心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度過餘生。他在聖彼得堡修習過建築設計和劇院設計。他決定為自己建築一棟完美的居屋與畫室。
  菲欽開始了十分忙碌的生活,每天他花一定的時間畫畫,然後就營建他的房子。他的設計揉合了西班牙、印第安、俄羅斯風格。他畫出速寫式的建築構想圖,後,就在畫室裏用紙板搭出房子的模型。他沒畫具體的施工圖,因為構思的一切細部都在他的心中。
  在俄國,斧子的作用很重要,使用斧子可以造出整棟房子,也可以雕出一把湯勺。菲欽使用斧子家學淵源。他的父親當年開木工作坊,曾為東正教教堂建造天花板,用木雕裝飾出華美的拱頂。在父親的作坊裏,菲欽受到了完整的木工訓練。他十三歲時設計的一個神龕曾得到十個盧布報酬。



*   臥室,裏外全部出自菲欽之手

  他在造房子的時候雇用了當地的勞動力,門和窗子是俄國式的,外牆則沿用adobe式風格。菲欽在自己的房子裏使用斧子雕琢出門框、柱子、窗框、欄杆、椅子、床,甚至簷外木雕的裝飾。他先在木頭上鑿出肌理,再用手工雕刻造型,製作出一件件令人讚歎的作品。每一個紋理的雕刻,都能看得出他深沉的鄉思。
  菲欽的木質家具和拚花壁櫥都用蜜蠟打磨上光,保存原木本色和紋理。大氣的布局,樸素的色調,稚拙中透出無比的精致,一切都美輪美奐。



*   外部雕花,內部鑲嵌的壁櫥

  菲欽首先完成女兒艾雅的房間,房內的家具都小一號,顯得優雅秀氣。這是他投身建造房屋的第六年。
  就在這段時間裏,菲欽家庭發生變故,結果是他與亞曆山德拉的婚姻結束,拋下未完成裝飾的房子,帶著女兒黯然遷居洛杉磯。這是1933年的事。亞曆山德拉 菲欽繼續在這棟房子裏居住,直到1976年去世。
  菲欽在加州靠教學和繪畫為生。
  值得一提的是,菲欽於1938年曾經到亞洲旅遊,去的是日本、爪哇和巴厘島。在那段時期,菲欽曾經花不少時間研究中國繪畫,並且臨摹研究德國肖像畫家漢斯·荷爾拜因(Hans Holbein)的簡約風格。菲欽亞洲之行留下來的許多作品都是線條明快精準,可以明顯看出他畫風的改變。
  菲欽於1955年逝世。菲欽的外孫女繼承了外祖母的房子以後,於1981年將這棟陶斯最著名的建築Fechin House開辟成陶斯藝術博物館。
  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座兩層樓建築物,質樸中透出非凡氣派,建造者的匠心處處可見。館內陳列的油畫和素描都是菲欽後人的私人藏品,為數不多彌足珍貴。二樓的一個櫥櫃內,陳列著菲欽當年收藏的中國鼻煙壺,如今也是價值不菲的古董。
  博物館也展出其他畫家的畫。我去的時候,正逢加州畫家傑夫瑞瓦特的個展。他的畫風相當大的程度上汲取了菲欽的技巧和風格,明顯是菲欽的崇拜者。



*   我在一幅菲欽的自畫像前徘徊良久,細細體會他溫和眼神中的意義。

  管理員女士熟悉菲欽的家人。她說,菲欽個子不高,性格內向,有點怕羞,寡言安靜。他是一個單純的畫家,勤懇作畫,認真教學,生活樸素,喜歡結交平民朋友……。
  菲欽生逢大變遷的時代,許多外因不由自主地改變著他的生活,使他遠離故土。移居美國後,他致力的仍然隻有繪畫,平時舔犢撫雛,自理柴米衣食,過的是散淡的凡人生活。盡管如此,我還是可以從菲欽的作品中感覺到,生性沉靜的他在沉默中有無限富足。因為心安,也因為記得和遺忘,他專注地在繪畫中尋求創意和變化。創作中的他意誌自由,觀念更新,在繪畫中獲得了人生的天地喜樂。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名叫格琳娜圖魯紮可娃(Galina P. Tuluzakova)的學者,聖彼得堡藝術學院美術史學教授。她出身喀山,求學時期對菲欽獨特風格的作品發生很大興趣,讀博士時她開始致力於菲欽的研究。2002年她得到索羅斯基金的資助,主持出版了菲欽主要作品集。近幾年,她主持了菲欽的個人畫展在莫斯科和韃靼共和國喀山藝術博物館的展覽。



*   毛驢,仿作

  歲月流逝,時間終於澄清了曆史的塵埃,還原了一位20世紀的傑出畫家、肖像畫大師的真實麵目。菲欽的藝術成就在俄、美兩國的美術史上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在今日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陶斯藝術博物館的書店裏,我終於買到了菲欽的畫冊。菲欽作品的畫冊一共兩本,一本素描,一本油畫。每一本的售價都是68美元。
  菲欽的外孫女決定這兩本畫冊由陶斯的"陶斯藝術博物館--菲欽故居"獨家出售,所得用於支持博物館的存在。所以,他的畫冊隻有兩個地方可以買到:陶斯藝術博物館菲欽故居,和網上拍賣的eBay。eBay上的書是"陶斯藝術博物館"寄售的,價格每本72美元。之所以比書上印刷的價格略高,是為了抵消網站的收費。
                                                                                                                                 2008年12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leica 回複 悄悄話 這麽好的文章都沒有人回複,真是沒品啊。 也許知道Nikolai Fechin的國人太少了。 奇怪的是知道小沈陽的人確很多很多,這是“為什麽呢”?
Nikolai Fechin 的故居是一定要去的。還有, Nikolai Fechin的書在美國還是有一些的,就是太貴了。 請看下麵的鏈接 http://www.fechin.com/publications/fechinportfolio.htm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