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簡單,主體實,是因為相機聚焦在主體上,背景虛,是因為背景沒有在聚焦平麵上,所以不清楚。任何一個相機都可以拍出這種效果,不需要SLR,也不需要長焦鏡頭,關鍵是: 使用大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隻要不在聚焦平麵上的物體都會不清楚,模糊的效果就出來了。相反,光圈越小,景深越深,這時,和聚焦平麵有一定距離的物體也很清楚,這也是為什麽在晴天拍照(小光圈,深景深)時,人和背後的山水都清楚的原故。
每個鏡頭上都刻有該鏡頭的最小光圈值,是該鏡頭能夠清晰成像的最大光圈的倒數。一般來說,最小光圈值越小,代表該鏡頭對光線的敏感度越高,因此,也比較貴。
說到底,也就是通過調節光圈的大小,來影響景深的深淺,從而達到虛虛實實的效果。
我貼幾張日常照片,比較一下光圈的大小對景物虛實的影響。
說明一點,我的相機是膠片機,original hard copy必須scan到computer裏才能貼出來,因此照片的質量都多少受到一些影響,所以大家隨便看看,不要太挑剔,我的original copy還是相當不錯的。
再補充一點,我照相一般固定光圈,讓相機決定曝光時間。
第一組,鏡頭是Nikon 50mm/1.4D(最小光圈值),當時是陰天。
a.光圈4.0,背景已經虛了。我喜歡這張,因為風把女兒的頭發吹了起來,看上去有滄桑感。
b.光圈3.0,背景進一步虛化。
c.光圈6.0,背景比前兩
張清晰。因為老公想把人和建築都拍清楚,所以減小光圈,加大景深。不過,天實在太暗了,他想進一步減小光圈,加大景深,讓建築更加清楚一些,但這樣一來,
曝光時間長了,他的手不夠穩,照片就虛了。
第二組,鏡頭是Nikon 50mm/1.4D,一個晴朗的夏日的下午
a.和b.雖是晴天,女兒卻躲在樹陰裏,光線並不好,我用了光圈4.0,點測光,強烈推薦此測光模式。女兒麵部曝光準確,輪廓清晰,身後的樹虛化成綠色的背景。
a.
b.
c.同一天,同一地點,隻是晚了2小時,剛才的樹陰地變成了豔陽地,這時用光圈16,光圈很小,景深很深,所以,女兒和身後的樹都非常清晰。
第三組,鏡頭是Nikon 50mm/1.4D,全部在室內暗光下拍的,沒用閃光燈。
a.冬天下午室內,用了最大光圈1.4,點測光,給女兒的臉上采到了足夠的光線,背後的櫃子虛化成棕色的背景,更加顯出了女兒的小白臉。我很喜歡這張的效果。
b.和c.這兩張也用最大光圈1.4,點測光,在室內看蝴蝶,人家不讓用閃光燈,當時人多,背景雜亂,我就想用大光圈來虛化背景,突出女兒的形象,照片效果和我預想的差不多。
b.
c.
d.和e.陰天下午室內,光圈1.4,點測光,注意看,女兒身後的背景和她伸在前麵的手,以及黃色的鴨子都是糊的,隻有她的臉是清晰的。
d.
e.
第四組,想給大家看看大光圈下的淺景深,到底有多淺。鏡頭仍是Nikon 50mm/1.4D,室內暗光,沒用閃光燈,光圈1.4,點測光。
a.聚焦在女兒的右眼,左眼就糊了
b.聚焦在女兒的左眼,右眼就糊了,她的眼睛也不過相差3-4cm.
第五組,上兩張長焦鏡頭的照片,鏡頭是新買的Nikon 70-200mm/2.8。
a.晚上室內,用了閃光燈,光圈2.8,點測光。我個人對這張的虛實效果很滿意。
b.一個亮陰天,女兒坐在屋簷下,有點暗,我用了光圈4.0,點測光,沒用閃光燈, 喜歡這張是因為有一種寧靜的氛圍。
最後
想說長焦鏡頭的好處,雖然任何鏡頭都可以拍出主體實,背景虛的效果,但是長焦有長焦的好處,第一,可以坐在離孩子較遠的地方,不打擾他們抓拍,第二,拍大頭像時變形小。
總而言之,要想拍出主體實,背景虛的效果,訣竅是用大光圈,光圈越大,背景越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