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有好多好的製度和想法,但是做起來很難

(2007-06-05 02:57:11) 下一個
1、兩三千年前就有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提倡言論自由。為此周政府派職官采風,以了解民間疾苦,而有詩經(相信更多,詩經是孔子總結編輯的,肯定有所取舍,不可能全部選入,出版成本太高,要刻在竹子上,太煩),如今隻剩下了唱讚歌的八股文風,對問題大家都是諱莫如深。
2、兩三千年前就有了環保思想,不涸澤而漁、畋不掩林,所狩的動物年齡必須符合一定的標準。這個現在還有誰遵守,在德國倒是看到,釣魚的人都隻準帶一根釣竿,釣上的魚必須用尺子量,超過長度才能放入釣桶,否則放生。這些都是公民自覺遵守,相互監督的。
3、兩三千年前已經有了民主思想,民為貴,君為輕。這個思想好象也就是在傳說中的周朝出現過,周文王修了公園,好像還是現在的野外生態園風格的,象非洲納米比亞的國家公園,野生動物可以自在生活。老百姓不用付門票就可以進入,還可以在裏麵打獵,打柴,當然要遵守上麵的第二條規則。所以老百姓享受到了生態保護的好處,有了實惠,當然誇獎老周了。今天,連與世無爭的佛教聖地都要收昂貴的門票了,本來進行精神熏陶的宗教,也是有信無錢難進來(西方的教堂名勝才收錢,不是名聲不收錢),少林寺門票貴呀(不過少林寺應該歸入名勝之列了)。我更喜歡少林寺後山的一座小廟,不售門票,不指望你捐款,和尚兢兢業業給你每一次的磕頭,敲響法磬,南方的某些寺廟,沒有捐款就不給敲磬,所以敲磬的執事必須睜大眼睛看你塞了多少捐款,好像是十塊錢敲一下(或者每塞一次錢磕一次頭敲一下磬),捐一百塊錢,可以磕十個響頭(有法磬伴奏的)。歐洲有很多名勝古跡是不收錢的。像德國的無憂宮(法國就收錢,凡爾賽)。市政府可以隨便進出,不需要登記什麽的。國會是可以隨便參觀的,隻要你自覺排隊。如果想看國會辯論,隻要事先預約,你就可以進入旁聽席(隻是不能出聲),電視台也每天轉播這些辯論,如果到各個區政府,那裏的電視播放的節目基本上就是國會正在議論的議題。
還有很多,咱們自己沒有好好認真執行的,都在被別的國家實施著。
以前聽到過一句箴言,叫做“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中國在近代挨打,可憐,中國現在被西方當成威脅,國際地位不踏實,被老美(政治、金融、經濟、民用軍用技術)、小日(經濟技術)、俄羅斯(政治、軍事技術)、歐洲(政治、經濟、技術)踩在腳底下,被周圍的鄰居欺負,可憐!但是這些都是我們可恨的缺點導致的最終結果。清政府閉關鎖國,腐敗無能,文化摧殘。新中國改革開放的時候,也有這個問題,教育製度沒有把握好價值觀,現在這個社會大氣候教出來的人,都是唯利是圖型的。現實(市儈)主義型的。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改革開放打破了原來中國人的重義思想,好像誠實、節義都成了阻礙經濟改革的反動力。因為經驗的缺乏,法律的漏洞,再加上權力的幹預(司法機構的獨立性的缺位)導致了民眾對於裁判權的歸屬失去了概念,對於權力一再幹預,表現的道德價值的靈活性,從而對道德本身的價值產生了質疑。上行下效,於是整個社會道德淪喪了。貪汙腐敗當然也就無孔不入了。
4、兩三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知道人才的人心向背決定了天下的局勢。所以招收人才成了一個國家發展壯大的保證。這個道理似乎很淺白,各處的政府和大專院校也是標榜如何尊重人才。但是落實的時候就出現問題了。人才還沒有招來的時候,單位的政策都很好,落實住房、工資如何等等。於是人才來了,但是人才過了一段時間又走了,為什麽,因為人才招進來之後,就不再是人才了,而是被當作奴才來調教使用,人才不服,整!整到他痛不欲生,於是乎又走了。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擺放人才與單位領導的關係問題。在過去,君主世襲製度,招來人才是不影響君主本身地位為前提的。人才做大,君主的既得利益也大。今天的各級政府,各企業、各院校的領導似乎也是把自己擺放在君主的位置上的。希望人才是用來幫自己打自己的事業天下的。所以,當人才來了之後一個實際的問題出現了,究竟誰拍板,如何分配既定的蛋糕。人才比自己幹得更出色,要提拔,超過自己,形成了他的人際勢力,怎麽辦?於是乎,人才和單位領導之間突然出現了競爭關係。這個時候,人們才發現,原來尊重人才,信用人才是要付出代價的!你有這麽大的胸懷嗎?
所以現在我們麵臨一個很實際的問題,那就是,現代社會,究竟誰為君?是某個人,某個黨還是某個製度?還是全體人民?
還是天下?……虛幻得很!
現代社會和古代社會不同的地方就在這裏。古代政治人才沒有機會自己成為君主,所以君主可以信用不疑。用一個神話故事,君權神授,解決了一個國家製度中職官升遷的終極矛盾。於是君臣和諧共處(是不是真那麽回事,曆史證明)今天不同,沒有一個家族、一個人可以私天下了,於是今天的君主,現實一點的話,應該是一個製度。該製度不被動搖,任何人都不需要歪曲自己的人格、有機會到達頂峰,而民眾、公民都信任他們的人才。老子的無為而治呀!
那麽套用黃石公三略的思想,人才的人心向背決定天下的局勢,這就意味著,一個最有利於政治精英發展的製度是決定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保證。
那麽,我們想想,我們目前國內的政治體製,離那個理想的境界還有多遠。各位同學,你認為你發揮才幹的機會有多大?你會服氣你身邊的人比你強嗎?你會因此心甘情願地把各大的那份蛋糕讓給比你更有才華的人嗎?你會因義進退嗎?你的人性不會驅動你去追求更多的嗎?而在追求時當一個人破壞了規則,但是卻沒有受到不利益,你會安平樂道,保持心理平衡不去做相同的選擇嗎?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健康的體製,來迫使我們這麽做。但是目前我還真的沒有看到一個製度能夠做到這一點。民主製度的缺陷在於,在不斷的權力較量過程中,各個黨派最終被幾個企業家族所控製,不能代表最先進的文化思想。這才有了今天的全球變暖,而汽車工業,原油工業早在30年前就掌握了環保燃料發動機技術。才會有全英國老百姓反對,布萊爾還是屁顛兒屁顛兒跟著布什上了伊拉克戰車。才會出現報業大亨左右民眾思想的事情。

我們需要一個法律製度,一個代議製度。它成為我們的君主,讓人才不受壓製地施展其才華。同時又為其行為,決策擔負起責任。他的言行具有高度的透明性,他不因為私生活問題而被否認其公共行政事務,科研事務中的地位。我們需要思考。我則因為自己的胡言亂語,現在有點頭昏,找不到北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