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9)
2007 (61)
2008 (69)
2009 (98)
2010 (87)
2012 (121)
2013 (49)
2014 (89)
2015 (75)
2016 (54)
2018 (169)
2019 (134)
2020 (257)
2021 (186)
2022 (363)
2023 (456)
2024 (457)
2025 (35)
長期以來,運動的基準都是建立在男性的標準上的。所有女性參與的體育活動,框架也都是以男子比賽為基準,隻是稍微做一下調準而已。這也能夠理解,畢竟以前運動是男性專屬的,古希臘奧運會都是男人赤身裸體參加,不能有女性,近代女子跑馬拉鬆還會被圍觀者拉出來。
Christine Yu是一個作家,也是一個長跑運動員,她寫了一本書Up to Speed: The Groundbreaking Science of Women Athletes. 書裏麵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沒有男性作為參照,讓女性可以自由選擇與男性完全不同的運動,她們會取得什麽樣的成績?
1990年代初期,生理學教授Brian Whipp 和Susan Ward研究了從 200 米到馬拉鬆的跑步項目中男子和女子世界紀錄的進展情況。 他們發現,男性在所有項目中都以相當可預測的速度縮短了他們的時間。 然而,女性的進步速度要快得多,尤其是在馬拉鬆比賽中。 根據這些數據,他們預測到 1998 年,馬拉鬆比賽中男女之間的時間差距將不複存在。
但是結果並不是這樣。到了今天,男女世界紀錄之間的差距依然接近 12 分鍾。
Whipp和Ward過於自信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將比賽結果視為純粹的數學方程式,並假設速度會以一致的速度增加。 他們沒有考慮到女性進入長跑的時間較晚; 直到 1970 年代,女性才被允許參加馬拉鬆比賽。 女性的表現突飛猛進是在參與的頭幾十年,然後趨於平穩。
Whipp和Ward也忽略了男性和女性在解剖學和生理學上可能影響運動表現的根本差異。 在青春期之前,女孩和男孩在運動方麵或多或少是平等的。 但是一旦性激素,尤其是睾丸激素出現在青春期男孩的身體,一切都會開始生長——心髒、肺、肌肉和四肢。更大的肺,他們可以吸入更多的氧氣。 更大的心髒和更高的血紅蛋白水平,他們可以將更多富含氧氣的血液泵入肌肉。 更大的肌肉,就可以從血液中提取更多的氧氣。 雌激素影響力在運動中就比較小。
平均而言,在各個運動項目中,無論是短跑、跳躍、投擲,女性的記錄都比男性的記錄低 9% 到 12%。
但是, 隨著距離的增加,男性享有的一些解剖學和生理學優勢開始消失。
運動生理學家Nicholas Tiller本人也是一個超馬選手,他跟蹤發現,在超長距離比賽中——超過 6 小時或超過 26.2 英裏的跑步比賽——結果就不太依賴於生理學或心血管能力。 隨著距離超過 50、100 或 200 英裏,運動員必須考慮和管理更多變量。 天氣、營養、腸胃健康、疲勞、疼痛和心理都開始變得更重要。 如果開始有腸胃不適並開始感到惡心,那麽最大攝氧量是多少變得並不重要。 如果因為無法吸收卡路裏而無法站立,那麽你最快的時候能跑多快都沒有關係。而女性能夠更好地兼顧與長距離相關的多種因素。(是不是我們一向自我管理就比較好,不像男人們固執,喜歡自我放飛了,看看這個壇子就知道了,哈哈。)
2020 年,研究人員檢查了近 15,500 場超跑比賽的超過 500 萬個結果,以確定所有參與者的平均配速和完成時間。 他們發現,隨著距離的增加,男女之間的差距縮小了。 雖然女性在馬拉鬆比賽中平均比男性慢 11.1%,但在 50 英裏比賽中,這一比例下降到 3.7%,在 100 英裏比賽中僅為 0.25%。 在超過 195 英裏的距離上,女性比男性快 0.6%。 換句話說,在超長比賽中,普通女性比普通男性跑得快。
當然,這也有樣本偏差的原因。女性隻占超級賽事參賽者的一小部分(她們僅占馬拉鬆參賽者總數的 23%)。 那些選擇長距離比賽的人很可能是訓練有素的運動員,從而使普通女性的表現偏向頂尖。 在男子方麵,更多的參賽者更有可能代表更廣泛的經驗和能力,從而導致男子的總體平均成績較低。
在最古老、最負盛名的 100 英裏越野賽之一的 2021年西部耐力賽中,嚴酷的氣溫使該領域的完賽率降至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然而,三名女性最終進入了前十名,而且前 30 名中有 15 名是女性。這在長途遊泳,騎車比賽中都越來越多見。
所以問題不是女性何時會勝過男性,因為男性女性根本是不同的生理基礎。我們應該放棄這種思想,一定要達到甚至超過為男性設定的標準,才值得稱讚。否則就是一句"good for girls"這種表麵上是讚揚其實是貶低的評論。
女性的成就本身就應該被認為是優秀的。我們應該看到每個加入運動的女性本身就是出色的, 看到女性獨特的優勢。 在這個壇子裏所有努力堅持鍛煉的的女性,都值得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