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忍隱大謀之王,徳川家康

(2023-02-06 18:10:34) 下一個

  中國人心中曆史上偉大的英雄,多數就是“民族英雄”。
  5000年的積累與沉澱,無數英雄人物的鮮血鑄就的,以拯救中華與危難之間的“民族英雄”。
  1. 嶽飛精忠報國
  2. 文天祥碧血丹心
  3. 戚繼光抗倭英雄
  4. 冉閔武悼天王
  5. 林則徐民族英雄
  6. 鄭成功收複台灣
  7. 楊業滿門忠烈
  8. 霍去病橫掃朔漠
  9. 李靖滅突厥李靖
  10. 李牧抗擊匈奴第一人

  英雄有兩種,打出來的和忍出來的。打出來的英雄生猛亮麗,如項羽,然最終結果往往不及忍出來的英雄收益廣,如劉邦。在漢末三國,若曹操、諸葛亮算打出來一種,劉備和孫權就屬忍出來的一種,司馬懿更是後者中的翹楚,此子老於忍耐,精於等待。漢末三國人物為了江山打得不可開交,到頭來九九歸一,三家歸晉,統統姓了司馬。隱忍,成大事者不可或缺之力。
  古人雲: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隱忍從來都是智慧的一大象征。當然隱忍,並不是毫無底線的一味委曲求全、唯唯諾諾。而是為了自己心中的遠大目標,將自己的真實能力全部或部分隱藏,厚積薄發。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幾句話,幾乎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爛熟於心的。其中的第一句“苦其心誌”,就是考驗一個人的隱忍和堅韌,這是成熟的最基礎條件。
  時至今日,“隱忍力”依舊被當做一個人情商的重要維度,是職場中成就事業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曆史上那些成大事者,都要經曆形形色色苦難,通過隱忍最終獲得成功的。
  曆史上有勾踐,臥薪嚐膽;有孫臏,金蟬脫殼;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龐涓後來出仕魏國,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於是暗地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加以監視。孫臏到魏國後,龐涓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砍去了孫臏的雙足並在他臉上刺字,想使他埋沒於世不為人知。為了保全性命,孫臏不得不一度裝瘋賣傻,方才從龐涓手中逃過一劫。
  劉邦,暗度陳倉;劉邦項羽之間,其實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劉邦實力遠遜色於項羽,對於項羽的各項“刁難”隻能照單全收,還要笑臉相迎。還軍壩上,讓位項羽。“鴻門宴”,接受項羽的“死亡之約”前往赴會,並且在宴會上親自向項羽低頭認錯。
  鴻門宴後,項羽封劉邦為漢王,領地是巴、蜀和漢中共四十一縣,同時削減劉邦軍隊至三萬人。劉邦隻好忍氣吞聲接受封號,於四月領兵入漢中、並燒毀棧道(用木板架在懸崖上鋪成的道路),以示再也無意東出,以麻痹項籍。後才有了劉邦抓住時機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終戰敗項羽奪得天下。
  韓信,胯下之辱;
  劉備,青梅煮酒;示弱於曹操。
  司馬懿,鷹視狼顧;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就是近乎隱忍了一輩子的超級權謀家——司馬懿。司馬懿的隱忍,是從始至終,從小到大,貫穿其一生的。在《大軍師司馬懿》中,有非常多關於曹操和司馬懿之間的鬥智之事。曹操生前即察覺司馬懿“有雄豪誌”,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裏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幹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維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司馬懿之忍,從曹操,到曹丕,再到曹叡,始終未被魏王抓住把柄。到了魏明帝曹叡臨終之前,司馬懿已經成為托孤重臣,足可見其權勢之大。而正是因為有了司馬懿近乎窮盡一生的韜光養晦,才有了其後世子孫取曹魏而代之的晉朝開國。
  如此之隱忍,堪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朱元璋緩稱王;朱元璋的隱忍之處,和劉邦有很強的相似之處。都是在創業之初時,自身實力明顯弱於對手,故隱忍以積蓄實力,最終取得勝利。朱元璋最大的勁敵則是陳友諒。不過在於陳友諒決戰之前,朱元璋還要先清除張士誠、徐壽輝、方國珍等障礙。那麽出身貧寒,底子薄弱的朱元璋,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隱忍。
  朱元璋在浙西駐紮6年,借助覆船山為中心的秘密明教總舵,奉行徽州謀士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 迅速秘密擴張自己的實力,這三條戰略是朱元璋發展初期的指導思想。朱元璋沒有在自己力不如人的時候,韜光養晦,豐滿自己的羽翼,自然不會有後來的連戰連捷,最終擊敗勁敵陳友諒,建立大明。

  鄧小平在“三落三起”中遭受的艱難險境和他平和、淡泊的心態麵對成功與挫折:一、遇事不怒含怒不激;二、遇喜不亢淡泊名利;三、泰然的心境坦蕩的襟懷。錘煉意誌經受考驗,堅定不移經受磨難,忍常人之所難忍。臨危不懼處變不驚,“柔中寓剛綿裏藏針”,坎坷境遇冷靜沉著,默默地走在無言中積蓄力量……。
   

  

  日本舉行人氣投票出爐曆史上的英雄人物102位。
  其中前十名是:第一名,織田信長,以下依序是:伊達政宗,阪本龍馬,源義經,真田幸村,福澤諭吉,上杉謙信,武田信玄,德川家康,西鄉隆盛。
  當然影響最深遠,也是最成功的英雄則非德川家康莫屬了。
  出生地: 愛知県 岡崎市 岡崎城
  生年月日: 1543年1月31日
  死亡日: 1616年6月1日, 靜岡県 靜岡市 駿府城公園
  配偶者: 朝日姫 (1586年 - 1590年)、 築山殿 (1557年 - 1579年)
  埋葬地: 靜岡県 靜岡市 久能山東照宮
  子女: 徳川秀忠、 鬆平信康、 市姫、 亀姫、 鬆平忠輝、 結城秀康、 武田信吉、 徳川頼房、 徳川義直、 徳川頼宣……。
  孫子: 徳川家光、 徳川光圀、 井伊直孝、 徳川忠長、 千姫、 保科正之、 鬆平忠直、 徳川和子、 徳川珠姫、 徳川光貞……。

  德川家康是日本史上唯一的成功的英雄人物,他不僅是一個朝代的開創者,也是一位一生極富傳奇色彩的豪傑。他為人機警,一生好武藝,有百步穿楊的本領——被譽為東海道第一神弓手,這構成了他武勇剛強的一麵。自幼生活坎坷的他,雖是小國的大名的世子,但為了國家安危送去盟國當人質,中途被綁架成為俘虜,長年的囚禁生活,失去父母的嗬護,都折磨著他幼小的心靈,養成了他堅忍不拔的意誌和狡猾而不露聲色的性格,以至在他成人之後,能做出常人所難能的行為:為了取信於盟友,他忍辱殺妻殺子:為了結交權貴,他不惜屈下尊貴的武士之膝,下拜市井浪子出生的豐臣秀吉。他這種忍常人所不能忍的功夫,使他成為日本曆史上獨一無二的偉大人物。但是,在統一日本的偉大抱負背後,也有著讓人難以接受的背信、棄義、詭詐和殘酷。他在豐臣的帳下,雖然很受寵遇,但畢竟兩雄不並立,他不得不隨時提防秀吉的猜忌和群小的中傷。秀吉死時,他也以漸入老境,但身體依舊健壯,當世無人能比的上他的實力,於是他便毅然仿效源賴朝,以統一天下為己任。秀吉是當時公認的霸主,遺留下的孤兒也是公認的繼承人,自然成為他這一計劃的絆腳石,必除之而後快。於是家康不能不背叛對秀吉所作的誓言,撕下假麵具,而露出猙獰的麵目來,掀起了一場卵石之爭,讓孤兒和他的寡母在烈火中壯烈死去,為了斬草除根,他還殘忍的殺戮了數以萬計的無辜。
  德川家康的一生大致分為:“弱”、“由弱轉強”和“強”三個階段。德川家康的少年時代從父親手中繼承過來的國土是個小國。在弱肉強食的時代,這種弱國的命運必然是悲慘的,即使想盡辦法去依附一個強國的保護,也得不到絕對的平等和尊重。所以,這一求生存階段所需要的是“認知力”,也就是充分的認識本身所處的地位和條件,以生存為第一要務。家康對於自己的處境知之甚深,為了突破這種困境,他采取的策略是“生存第一”的亂世生存術。主要的原則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攻勢戰略,則使是充當盾牌或炮灰也在所不惜。他選擇依附一個強國,盡力在混戰中求表現。這是夾縫中求生存、開活路、化危機為轉機的唯一的方法。他的這種策略,不但贏得強國的看重和尊敬,而且也藉此鍛煉了德川軍的戰力。在桶狹間、姊川戰役中,他都充當第一線,擔任最危險的前鋒,抱必死的決心奮勇作戰,結果反而在最危機的極限處找到勝利的契機。德川的地位因這幾場戰役中非凡的表現而漸漸受到肯定。處在弱者階段的家康,他的生存之道,就是無條件的承認自己實力弱小。在政治上的姿態極為低調。在戰場上則以退一步即無死所的背水一戰精神,有進無退地以賭命的方式脫穎而出,以奠定日後發展的基礎。家康的“認知力”是使他能忍辱負重,否極泰來的主要原因。如果家康在弱者階段所賴以生存的是“認知力”,則在由弱轉強的階段,最重要的是“意誌力”、“判斷力”和“組織力”。在三方原之戰中,家康在日本戰國兵法第一的武田信玄手下吃了敗仗,這使他深深了解到“有勇無謀”的危險。體會出不遵守兵法的亂仗硬挺是不足以成大事的,自己如果有誌於上洛進而號令天下,就必須改變戰略(略)。

  中國曆史上隻有晉朝的皇帝姓司馬,經曆了15個皇帝,共155年。
  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滅吳,完成統一。後經曆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國勢漸衰,316年西晉被北方蠻族滅亡。317年,西晉皇室南渡江南,司馬睿在建鄴延續晉朝,史稱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中原漢地。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
  兩晉時期北方南遷的漢人將先進技術帶入江南,進一步開發了江南地區。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東晉滅亡。總共延續了155年。在十五位皇帝中,有的荒淫無度、有的醉生夢死、有的碌碌無為;有的大有作為、有的心係家國、有的深明大義。有人戲稱這是一個受到詛咒的家族,每個君王的壽命都很短,查閱曆史,好像這是一種玩笑的事實。

  第一位皇帝是司馬炎,他是西晉的開國皇帝,司馬懿是他的祖父,早在曹魏時期就為晉王朝開始鋪路,父親司馬昭也手握實權,最終把他送上了皇椅。
曆史上對於司馬炎的評價褒貶不一,有的人說他不是清正之君,終日沉浸在酒色財氣。可曆史又有記載說他是一位有為之君,勵精圖治,關注民生,被老百姓稱讚為賢明之君。當時時民風淳樸,百姓安樂,出現了一段安居樂業的景象,曆史上稱為“太康之治”。
  第二位要提的皇帝是司馬鄴,如果說司馬炎能繼續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幸運,那相比之下司馬鄴作為西晉末代皇帝就沒有那麽幸運了。司馬鄴繼位時,王朝本來就已經岌岌可危,國家動蕩不安,戰事不斷,才繼位三年,他就不得不降伏於劉聰。
  就這樣一位高高在上的君王居然淪為了別人的階下囚,相傳,劉聰曾對他做過許多侮辱性極強的事情,讓旁邊的大臣都看不下去流出了眼淚。
  第三位要講的是司馬睿,司馬睿人如其名,睿智有為,在司馬姓裏出的十五位皇帝中,他算得上是一位佼佼者。司馬睿在繼位時,因為缺少聲望,得不到地方士族的認可,皇位十分不穩。
  雖然當時已經沒有了勢力,可司馬睿卻有毒辣的看人眼光,他找到了一個可靠的輔導者—王導,在王導靈活的策略下,他終於坐穩了皇位。
  王導成為司馬睿的左膀右臂後,盡心盡力地輔佐司馬睿,而司馬睿也對先生的建議虛心接受,在位期間勤勤懇懇,成為了一代明君,而兩人的君臣情誼也成為了一段佳話。從司馬睿的故事,我們也可以看出,能夠識人用人也是一位君王能夠幹一番大事的有力保證。
  第四位要說的是司馬紹,他是東晉的第二位皇帝,晉元帝的長子,曆史上對他的評價很高—文武雙全的皇帝。相傳,司馬紹從小就展示了聰穎的一麵,僅僅是對元帝一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就讓父親對自己刮目相看,長大後更是精通文武才略,不僅有著過人的武藝,文筆才情也略有小成,還懂得用兵之道。
  司馬紹繼位後,正處在國家水深火熱之時,謀權篡位者不在少數,可是在這樣艱難的環境裏他保持了君王的氣節,從來沒有向反叛者屈服,而是不斷地撥亂反正,穩定國家。可是天妒英才,正當這位有深明大義的年輕皇帝準備大有一番作為時,他不幸地染上了惡疾,不治身亡,在位才三年,年僅二十七歲,令人惋惜。
  第五位要說的是一位奇葩的皇帝,他就是成帝長子司馬丕。談起這位皇帝,曆史上最多的關鍵詞竟然是“追求長生不老”,簡直是癡人說夢。司馬丕在位期間,到處上演著割據之戰,他的繼位就是一個笑柄雖然做著皇上,整日所想就是能長生的靈丹妙藥。
  司馬丕從小就盲從於裝神弄鬼的煉丹之術,一直都在研究長生之法,但最諷刺的是最終他竟死於亂吃藥。除了奇葩的愛好,司馬丕倒也有點才華,他是一位書法家,還有自己的代表作。

  德川家康的一生,是不斷隱忍的一生。他生在日本戰國時代,正是日本曆史上最混亂、最險惡的時代,幾乎每天都命懸一線,一步不慎,就將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3歲時,他與母親分離,6歲被送出去做人質,途中又被劫持到敵方,度過了長達12年的俘虜生涯。
  這期間,她母親被迫改嫁,父親被家臣誤殺,自己的領地也被人代管。於是,他便成了寄人籬下的孤兒。
  他在今川氏做人質期間,今川氏的家臣子弟常常稱呼他為“三河的野種”。但為了活下去,即使每次遭到這樣的侮辱,德川家康也不會表現出憤怒,隻是表情茫然的看著對方傻笑。
  因為,德川家康明白,人質沒有抗爭的權利,他必須表現的服服帖帖。
  如果表現出一絲反抗或背叛的意思,不但自己,連同自己的家族、領地上的臣民,都將遭到毀滅。
  非但如此,他還表現出絕對的服從和忠誠,隻有這樣他才能在成人以後,有可能重返家園。
  因為,活著才是硬道理,才有翻身的機會。忍人所不能忍,終成大事
正是早年的成長經曆,造就了他特別忍耐的性格。
  因為,忍耐,才是弱者在強者如林的戰國時代謀求生存的唯一方式。織田信長逼他殺妻滅子,他也立即動手;即使豐臣秀吉逼他遷出他經營了30年的根據地,他也決然聽從命令遠遷關八州。小牧長手之戰時,對秀吉已經取得優勢,而為了避免戰爭的擴大,他又選擇隱忍退讓;暗中積蓄實力,甘心做一個自己並不怎麽看得起的猴子的家臣。
  他可以忍到織田信長、武田信玄死後,繼續忍著豐臣秀吉的囂張,直到最後一位有能力的人死後,天下終於成了他的了,因為當時沒有人比他有實力和威望了。
  幾乎在每一個人生的轉折點,他都選擇了隱忍。既能忍得一時,又能忍得一世,這就是德川家康。
  最終,德川家康憑借著自己能忍常人所不能忍,麵對每一次危局,都能找到一條最好的化解之道,成功突圍。
  可以說,憑借著忍耐,還有活得久,德川家康成了最牛運氣王。
  德川家康能忍人所不能忍,終於忍而後發,擺脫了曾經的屈辱,並達到了自己的目標。可見要做大事,要成大事,關鍵在於一個“忍”字。
  忍字心頭一把刀
  德川家康曾經問妻子:“如果我被織田殺害,你要怎麽辦?”妻子說:“我會帶著孩子切腹自殺,決不屈辱求生。”
  德川家康說:“你錯了。德川家的人都死光了,誰複仇呢?若是我死了,你要屈辱地活著。
  即使賣春,你也要為了撫養德川家的幼苗而去屈辱的做。當然,為了求生,我也會忍受一切屈辱。”
  因為在德川家康看來,世上再也沒有比隱忍更好的盾牌了。他說,“並不是什麽人都能忍的。能忍人之不能忍者,將來方能成大器。”
  德川家康的忍耐,是充滿了智慧。當他在今川氏做人質時,他選擇忍耐的目的是,要擺脫今川氏的控製,回到故國三河,重振祖業。
  為了達到目標,他向當時最勇猛的武士學習,接受極嚴酷的訓練;他拜當時最有名望的雪齋禪師為師,學習軍事和治國的策略。
  在1560年,今川氏發動對尾張過織田氏的戰爭。德川家康主動請纓,做今川軍的先鋒。戰爭的結果,今川軍打敗,國主今川義元被殺。德川家康借此時機重回到他的領地三河。
  當豐臣秀吉逼他遷出根據地時,他帶走了兩樣東西:一是軍隊,一是糧食。因為軍隊和糧食,是他在將來可以東山再起的本錢。
  由此可以看出,有時候,選擇隱忍是最明智的選擇。
  忍得一時絕非目的,忍耐是在堅定目標後,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進發,否則就等同於怯懦和軟弱。
  所以說,忍讓,並不是軟弱,而是審時度勢,在隱忍中蓄勢待發。
  從某種意義上說,忍耐是保全人生的一種謀略,因為小不忍則亂大謀,因為風物長宜放眼量。
  忍耐是一種彈性前進策略,它是人生的延長線,就像戰爭中的防禦和後退有時恰恰是贏得勝利的一種必要準備。
  但是,“忍字心頭一把刀”,不是意誌極堅強者,很難把這個寫起來極簡單的字做到位。
  不善於忍耐的人,遇事情不順時,拍案而起,拂袖而去,倒是痛快,也許失去的是永遠的機會。
  就像項羽沒有“東山再起”的耐心,最終隻能霸王別姬,飲恨烏江。
  而善於忍耐的德川家康,視挫折為經驗,臥薪嚐膽,韜光養晦,積蓄能量,無怨無悔,等待恰當的時機來,從而取得成功。鬆下電器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曾經說: “德川家康的生活方式、經營方法、處世哲學、人格魅力,都是處在複雜現代社會的人們所要學習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