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古有“相思病”,今有“抑鬱症”

(2021-10-01 15:24:32) 下一個

      古人的“相思病”與當今的“PTSD”
      古人說的相思病不是疾病。在疾病單元中無法找到相思病這一疾病,屬於一種民間說法,並非一種臨床疾病,其表達的是對喜愛之人的思念之情,如某一男士鍾情於某一女士,或某一女士鍾情於某一男士,表達一種相思而不得的情感,與精神疾病無關,隻是一種情感現象,如果雙方能夠有感情交流,就不是相思病了,總之相思病並非疾病,而隻是民間對男女感情的一種描述而已。古代社會尤其是封建社會男女地位不平等,男女授受不親,界限分明。男女婚姻要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決定,自己根本做不了主。有些青年男女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或在某個偶然的機會裏相遇相交相知,互生愛慕,但礙於封建意識不能傾情告白,隻能把對對方的思念埋藏在心頭,情愫得不到發揮,久而久之便會鬱結成病,茶飯不思,此為相思病。
    相思病,是古代醫生創造的說法,到了現代,相思病卻隻是被大眾用來描述一種精神狀態,並不屬於醫學領域。
   宋代大詞人柳永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說明相思使人茶飯不思,身體健康大受影響。實際上,除了對身體的影響,相思病和精神健康也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現代醫學領域認為:相思病與精神病很接近,可以導致癲狂、抑鬱、迷茫、狂躁、妄想等症狀,嚴重者可致命。
  古人雲,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在封建禮教約束下最終能心願得償的能有幾人?不知道有多少癡男怨女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鬱鬱而終。祝英台梁山泊墳墓化蝶苦相戀,林黛玉賈寶玉木石前盟化成空,真是滴不盡的相思淚,說不完的愛恨悠悠。
      現如今,婚姻自由,古代相思病早已成為曆史。男女平等了,交往的機會多了,有話盡管大聲說,受這種感情折磨的人太少了。這是新時代青年的幸福。但是戀人之間因工作等關係兩地分居,久久不能相見的情況也不少,這便是如今的相思病。相思久了,發個微信,打個電話,或者坐上現代交通工具馬上就可以奔到對方身邊,誰也不能阻擋。
可見,無論古今,心相近才是最重要的。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心遠。
精神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創傷後應激障礙( PTSD)是指個體經曆、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後,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 PTSD的發病率報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發展為PTSD。PTSD的發生與很多因素相關聯,這些因素主要分為家庭、社會心理因素(如性別、年齡、種族、婚姻狀況、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工作狀況、受教育水平、應激性生活事件、個性特征、防禦方式、童年期創傷、家庭暴力、戰爭、社會支持等)和生物學因素(如遺傳因素、神經內分泌因素、神經生化因素等)。其中重大創傷性事件是PTSD發病的基本條件,具有極大的不可預期性。
    PTSD的核心症狀有三組,即創傷性再體驗症狀、回避和麻木類症狀、警覺性增高症狀。但兒童與成人的臨床表現不完全相同,且有些症狀是兒童所特有的。
    1.創傷性再體驗症狀
主要表現為患者的思維、記憶或夢中反複、不自主地湧現與創傷有關的情境或內容,也可出現嚴重的觸景生情反應,甚至感覺創傷性事件好像再次發生一樣。
    2.回避和麻木類症狀
主要表現為患者長期或持續性地極力回避與創傷經曆有關的事件或情境,拒絕參加有關的活動,回避創傷的地點或與創傷有關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現選擇性遺忘,不能回憶起與創傷有關的事件細節。
    3.警覺性增高症狀
主要表現為過度警覺、驚跳反應增強,可伴有注意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慮情緒。
    4.其他症狀
有些患者還可表現出濫用成癮物質、攻擊性行為、自傷或自殺行為等,這些行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為應對方式的表現。同時抑鬱症狀也是很多PTSD患者常見的伴隨症狀。
    5.兒童PTSD的症狀特征
兒童的創傷性再體驗症狀可表現為夢魘,反複再扮演創傷性事件,玩與創傷有關的主題遊戲,麵臨相關的提示時情緒激動或悲傷等;回避症狀在兒童身上常表現為分離性焦慮、黏人、不願意離開父母;高度警覺症狀在兒童身上常表現為過度的驚跳反應、高度的警惕、注意障礙、易激惹或暴怒、難以入睡等。而且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其PTSD的表現也可能不同。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宮內廳 1 日發表消息稱,德仁天皇的侄女、皇嗣秋筱宮文仁的長女真子患上精神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共同出席記者會的醫學專家稱,“真子長期反複經曆對其自身、家屬、未婚夫和未婚夫家屬的可以被視為誹謗中傷的事情,並感到無法擺脫這些事。”宮內廳在當天還發表消息稱,真子與小室圭將於 10 月 26 日結婚。有情人終成眷屬,可賀可喜!Medetashi!Medetashi!
    關於二人婚事,據此前報道,日本社會中存在與小室家金錢糾紛相關的批評意見,宮內廳將不舉行皇室相關儀式。關於脫離皇室時由國家支付的一次性補貼,預計也將基於真子的意願而不支付。有分析稱,屆時將一並說明采取這一女性皇族結婚之際極其罕見應對的理由。PTSD是一種特權階層才會患的特別疾病。男女之間無法正常交往,更無法發泄,積勞成疾,積思成鬱,而得病。由於日本宮內廳裏的嚴格管理,男女之間也無法過上普通勞動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可能患上古代人稱的“相思病”吧。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 disorder in which a person has difficulty recovering after experiencing or witnessing a terrifying event.估計她的生活環境裏醞釀了不少刺激性事件。
    PTSD通常在親身經曆戰爭的軍人裏最常見,反映不一。感覺普通大眾裏最輕微的PTSD就是所謂的“嚇癱了”。
    生活中突如其來的災害和生活變故,會對人們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這時候,受害者的家屬和親友都非常需要他人的安慰和心理支持,幫助他們走出悲傷。但是,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撫慰受傷的心靈,也有很多“禁區”,到底怎樣的安慰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呢?
    天災人禍從古至今都對人們的生活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在關注災後人們生理上的傷害的同時,現代社會也開始重視人們受到重大打擊後的心理創傷。PTSD(創傷性應激障礙)是便是值得引起人們關注的其中一種災後心理問題。
    什麽是PTSD (創傷性應激障礙) ?
    雖然,在一般情況下,我們人類都能較好適應生活、工作上的突然改變,但有些非常突然且巨大的驟變,即便心理非常健康的人也會經曆巨大創傷下的壓力反應。心理創傷事件與生活中一般事件不同,它會使卷入意外事件的人體驗到非同尋常的緊張與焦慮,甚至影響到他們的具體生理與社會機能,比如會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喪失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嚴重的人甚至可能失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對生理及社會功能的影響,可能不僅僅集中出現在事故剛剛發生的時候,還可能在事故發生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殘存在事故親曆者的心靈中。
    除卻處理事故一發生時內心不好的情緒狀態以外,我們應該著重處理事故發生相當長一段時間後持續存在的心理問題。這種因為事故而造成的持續一段時間的心理機能障礙的情況,在心理谘詢領域一般將其界定為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
    在經曆重大災難事故後,受害者的家屬和親友都非常需要他人的安慰和心理支持,幫助他們走出悲傷。但是,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撫慰受傷的心靈,也有很多“禁區”。
災後心理幹預:什麽話不能說?
    1.不能以“別哭了”或“哭吧”相勸。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情緒發泄方式,不要對他們的情緒作“粗暴幹預”。
對應方案:讓他們真實地表達情緒,想哭的就讓他們哭,不想哭的也不用勸他哭。
    2.不要說類似“你要堅強”的話。
這些話會讓他們陷入更大的無助,特別是對孩子。
對應方案:給予陪伴,鼓勵他們表達真實的感受,傳遞信心。
    3.不要問類似“你現在怎麽樣了?”的籠統問題。
這樣的問題很可能隻能引出“好/不好”這樣的模糊回答。
對應方案:試圖采用一些具體的問題打開對方話匣,如“中午吃了什麽?”
    4.不要強迫受災者描述自己的經曆或感受。
因為他們可能還沒做好麵對的準備。
對應方案:可適當鼓勵,但順其自然。
    5.不能輕易給予承諾。
特別是不一定做得到的事,比如“地震不會再來了”“我們一定會幫你找到你爸爸媽媽的”。一旦獲得希望又再次失望,傷害更深。
對應方案:基於現實狀況,給予支持。比如“這裏很安全,餘震來了也不用擔心”“救援隊伍一定會盡力搜救的”
    6.不能說“你已經很幸運了”之類的話。
因為這樣會引發內疚感。
對應方案:給予真誠的關懷,讓他們覺得自己並不孤獨。
    7.不能說欺騙或敷衍的話。
對應方案:如果受災者問起關於災難過程的事情,雖然提及這些事情可能會讓他們產生害怕、挫折、悲傷等情緒,但也應該坦誠相告。如果他們不止一次地提問,也應該不厭其煩地回答。
    8.不要生硬地糾正他們的錯誤想法。
人們應對重大災難事故,難免會有一些負麵的、歪曲的想法,例如否認親友離去的事實,或者認為親友離去是自己造成的。
    對應方案:耐心引導,幫助他們漸漸擺脫這些思維。
有些時候,話語並不是最有力的溝通語言。不要強求給予喪失者話語上的撫慰。你需要做的,是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說出來,積極地傾聽,真誠地體會他們的感受(共情)。有些時候,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杯溫暖的飲料,對他們來說已是莫大的支持。隻要是真心的關懷,他們一定能感受得到。

    曹雪芹的“秦氏”情節
    莎士比亞(Shakespeare)名言:“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就是說,每個立場不同的人可以在〈Hamlets〉哈姆雷特-這本書裏看出完全不同的意境。
一千個人讀紅樓夢就有一千個注解。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雖然秦可卿在《紅樓夢》中所占篇幅不多,但離奇的死因為她籠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引來許多讀者和學者的關注。有人指出,《紅樓夢》中對秦可卿的直接描寫很少,認為她是跟甄士隱、賈雨村一樣的隱喻性人物,是一個“夢中人”的角色。也有人認為秦可卿是代表欲情的欲神大司命,或愛欲女神。該回提到了十二釵中的八釵,有秦可卿,黛玉,王熙鳳,寶釵,李紈,迎春,探春,惜春,同她們都關連,就是說:他們都姓秦(清)。這首回前詩實質是為他們做注。
    就像施耐庵在他的《水滸傳》中可以描述“潘氏”一樣,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刻意描寫了秦可卿。
    很多人認為《水滸傳》中的故事發生在宋朝時期,而當時有個太師叫做潘仁美,潘仁美陷害楊家將滿門忠良,受到很多人的譴責,所以當時潘姓很不受待見,因為施耐庵寫《水滸傳》的時候便將書中的兩個淫婦以潘為姓。
   其實並不是這樣,而是與施耐庵的個人情感因素相關,施耐庵寫《水滸傳》時是站在張士誠立場上,很卑視潘元紹、潘原明哥兒倆的為人。
   潘元紹、潘原明這倆人原來是張士誠反元起事時的夥伴,張士誠是江浙一帶的義軍領袖與地方割據勢力之一,張士誠在高郵稱吳王時,潘元紹、潘原明很受吳王的器重,潘元紹被招為吳王愛婿,潘原明則手握重兵,出鎮杭州,一時風頭無二。
   但潘元紹、潘原明這二廝在張士誠危難時,竟先後投降了朱元璋,從而加速了張士誠的失敗。因而,施耐庵寫《水滸傳》,有意將書中兩個背夫偷情的不貞之婦,都取姓為“潘”,以示恨極。曹雪芹在第五回寫眾釵,是夢境中,這回寫眾釵是幻境,批者既不在夢境,也不在幻境,而是站在“真”境之中。按“草蛇灰線”秘法,須鏈接清史,鏈接曹傳。
   秦可卿的早逝,有人認為作者如此安排,是為了啟示讀者,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也有人認為,這是在表明“兼美”理想的破滅,或反映了作者試圖消除性衝動的願望,以維護之後情節中大觀園的純潔。
   盡管秦氏表麵上死於久病不愈,但全家在得知死訊後“無不納罕,都有些疑心”。寧國府老仆人焦大曾在酒醉後指斥府中有人“扒灰”(公公與兒媳偷情)。 有醫生曾診斷她的症狀是懷孕。秦氏死後,公公賈珍比丈夫賈蓉更為激動,表示要“盡我所有”地為秦氏料理喪事,“恨不能代秦氏之死”。喪事中,曾安排道士在天香樓設壇做超度法事。秦氏的兩個婢女也表現異常,一人自殺,一人要求以女兒身份終身供奉秦氏,不再回到賈府。俞平伯曾懷疑秦氏其實是由於跟賈珍的不倫關係(亦有說法是被奸淫)而在天香樓上吊自殺,這樣才符合判詞和判曲中的暗示。
   胡適得到紅樓夢抄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即甲戌本),為秦可卿死於自縊的推測找到了新的證據。甲戌本批注中提到,小說十三回原有“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一節,占該回約三分之一篇幅,後因批書人(據推測是畸笏叟)的意見才刪去。據真實性有爭議的靖藏本,“淫喪天香樓”部分有“遺簪”、“更衣”等情節。
更將秦可卿的死安排在《紅樓夢》第十三回。
那長一輩的想他素日孝順;平一輩的想他平日和睦親密,下一輩的想他素日慈愛,以及家中仆從老小想他素日憐貧惜賤、慈老愛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清朝滅亡於第十三位皇帝。秦可卿的死於自縊就象征崇禎皇帝的自縊而亡。
秦氏第一次登場是在第五回,榮國府女眷受邀到寧國府觀賞梅花。榮國府少爺賈寶玉想午睡,又不喜歡秦氏為他準備的房間,因此秦氏安排他到自己的、布置得十分香豔駘蕩的臥室休息。寶玉入睡後,在夢中跟隨秦氏來到太虛幻境,又在警幻仙姑教導下,與外貌兼具林黛玉和薛寶釵之長、乳名兼美、字可卿的仙姑之妹性愛。寶玉在夢中遭遇夜叉,大叫著“可卿救我!”驚醒,無意中喊出了秦氏不為他人所知的乳名。《紅樓夢》的所有暗藏機關仿佛都設置在第五回,而集中在秦可卿的出場上。秦可能就是指的“清”,
秦→清,情→清,卿→清,所有的暗示都是指向“清”朝廷。
    俞平伯認為,秦可卿排在十二金釵最末,但身兼林黛玉、薛寶釵之美,其實是十二釵之首。歐麗娟認為,秦可卿美貌如仙,性格和平可靠,心智深謀遠慮,身兼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三人之長;但她沉湎於情色,因長期縱欲(姓氏“秦”看似諧音“情”,實際指肉欲)而引發慢性病惡病體質,最終在悔恨中自縊,曹雪芹為批判表現她而將其列為十二釵最後一位。餘英時也認為秦可卿排在倒數第一最後實在表示不讚許。
    秦可卿的父親秦業是一位家境普通的官員,因為沒有子嗣,從養生堂抱養來一子一女,兒子早夭,女兒就是秦可卿。秦可卿的弟弟秦鍾是秦業老來所得之子。小說故事開始時,秦可卿已經嫁入賈家,是寧國府長孫賈蓉的妻子。在小說正文中,她稱為秦氏,賈府中人稱她蓉大奶奶;可兒是未出嫁前的乳名;可卿是昵稱,在正文中隻出現過一次,不過第十三回回目中稱她為“秦可卿”,脂硯齋批注中也稱她“可卿”。秦鍾→清終(意味著清朝“終結”)。第十回起,提到秦氏身體不適,兩個月不來月經,不思飲食,眩暈乏力,服藥後仍無起色,日益消瘦。一個活脫脫的清廷無可救藥、江河日下的爛攤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