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日不同習慣的細微區別(57)差異、差別、歧視

(2009-01-13 21:25:38) 下一個
日本人頭腦中的“差別”和中國人說的“歧視”相通,
中國人說的“差別”相當與日本人說的“差異”相同。
“人種差別”,“少數民族差別”,“貧富差別”,“官民差別”……等等,
日本人對“差別”二字異常敏感。僅僅表示“不同”,“區別”意義的同樣
的漢字對於日本人來說是具有“歧視”的意思。
二戰前日本人之間的等級觀念很強,所謂“士農工商”等級是格外森嚴的。
戰後的日本走上和民主和自由的道路,對於過去的反省,他們極力於消滅
“差別”,尤其是對於少數民族“蝦夷族”的歧視和對於“麻風病人”,
“少數民族部落”,“朝鮮人蔑視”等歧視問題看的是很嚴重的,所以直到
最近還在各個地方出現消滅“人權差別”的運動。
日本全國有嚴格禁止的“差別用語”:對於少數民族,性別,同性戀者,障礙者,
特定疾患罹患者職業作為“差別”(歧視)為目的使用的“俗語”(蔑稱)用語。
包含有侮辱性,汙穢語言,偏見等等。

比如:對於“聾子”,“啞巴”,“盲人”,“跛腳”,“瞎子”等等語言是不能在
放送語言,大庭觀眾和正式媒體上出現的。要代之以“眼睛不自由者”,
“耳朵不自由者”,“腿不自由者”,“說話不自由者”……等等。
對那些“流浪街頭漢”是不能稱為“流浪漢”,“乞丐”的。代之而稱為
“藍色布墊族”,最近更改為“派遣村”的“村民”了。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辭去首相的記者會見時,被記者追問急了時,說了一句:
“我和你們不一樣,我知道我自己的處境……”,立即受到日本媒體的炒作。
被認為“高高在上”,“太爺作風”而轟動全日本,他的“我和你們不一樣”
成了2008年日本最佳流行語言的“第二候補”資格。
在日本戰後實行民主,自由的資本主義統治已經沒有曆史上那種“士農工商”
的等級觀念。然而任何社會都有潛移默化或曆史沿襲的舊殘餘。因此在日本
官方機構裏“官尊民卑”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在許多外國人接觸的日本外務
省、法務省官員們都是一個個耀武揚威的,因為在他們心目中他們才是日本
社會的精英。他們有國家公務員的資格是要經過嚴格的考試,要麽有堅硬的名牌
大學出身的文憑,要麽有“皇親國戚”的門路,要麽有名人的親戚朋友的後台,
否則在同等條件下要進入國家公務員的行列都是“難於上青天”的。
與此相反,在民間企業,隻要有好的條件,如學曆,年輕,可以為企業賺錢的
資本任何人都可以當“會社員”,如果不是特別情況可以永久地被雇傭。
作為日本的官僚他們是真正的“吃皇糧”的一族,不管天下如何變化他們
都是“旱澇保收”沒有被“炒魷魚”的風險。雖然年輕時期辛苦,隨著年齡
增加他們可以從這個廳到那個局,從這個“團體”到那個“組織”,或到
國有企業或民營企業任職,“降落傘”式的“上級決定”,“仙人下凡”一樣
搖身一變成為某某“取締役”,“會長”,“相談役”,“顧問”等等在日本
叫“天下”(Amakudari)。所以許多官方人士至今還有高人一等的老太爺
做派。不過每次太過份有要受到媒體的監督或公開報導。
在中國過去也有“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區別。在改革開放前後的
“事業單位”就是“金飯豌”,福利好,有住房,旱澇保收和日本的“國家公務員”
一樣是沒有憂慮的。而“企業單位”的職工起碼還要和當年的經濟利益掛鉤。
隨著市場經濟的全民化,全球化運動的深入,中國和日本都接受了世界最新
文明的洗禮。中國的公務員也在開始接受媒體的監督,不能高高在上了。
福田康夫前首相的“我與你們不一樣”差點被“上綱上線”地炒作為“差別”
(歧視)問題。幸好媒體慣例是對下台人,辭職者不深問罪,結果大事化小了。
(本文部分刪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