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西德勒”在藏語中意為吉祥如意,是藏人之間見麵時常用的問候語,導遊的一句藏語問候,讓我以為他是藏族人。經詢問,原來他是漢族人,來自四川,為我們駕車的司機也是漢族人,來自於雲南省。看來,我們是天南海北地聚在一起。
接我們的車確如旅行社所述,一部 4X4 三菱越野車,導遊介紹,他和司機以及這部車將一直伴隨我們到達珠穆朗瑪峰的腳下。
拉薩的海拔是 3658 米,司機問我們的感覺如何,有沒有高原反應?我和皮爾覺得除了感冒流鼻涕加頭痛外,一切都還好。司機說他曾遇到過一位遊客,從機場接到車上,還沒送到賓館呢,這位遊客就因受不了強烈的高原反應,要求司機立即送他回機場,取消西藏行程。
旅行社為我們預定的是一家藏式賓館,門外掛著帶有藏式圖案的幔幛,前台接待的是一個藏族小夥。見到這個藏族人,以及後來又見到幾個賓館服務的藏族姑娘,才感覺到了藏族人的麵貌及著裝特征。他們的皮膚大多較黑,像是被曬黑了那種,想來是與青藏高原上較強的日照有關。在服裝上,他們大多還保留著一部分藏族傳統,男的或是斜披著棉襖,女的則多少穿著帶藏族圖案的裙子。下次見到我們的導遊和司機,再不會懷疑他們是不是藏族人了。
簡單辦理了入住手續,回房間休息。這是一家三星級賓館,與內地同級別比起來,差不到哪去。三天的旅途疲勞,我和皮爾很想痛快地洗個熱水澡。然而,熱水龍頭裏的水在放了一會兒後還是溫的,打電話詢問前台,他讓我們再多放一會兒,可是,多放一會兒後,水仍是溫的,看著清清的水就這麽流進下水道浪費掉,真可惜。隻好用熱水壺燒了些熱水,簡單清洗一下。
第二天導遊告訴我們,拉薩曾一度供電緊張,由於高原日照強,為了節省電力,大多數賓館都采取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的供熱效果不是很好,尤其是在冬季。
冬季絕對是西藏旅遊的淡季,馬路對過四層樓的賓館關門大吉,像這樣關門以節省開支的賓館在拉薩絕不是僅此一家。我們所住的賓館的旅客也寥寥無幾,在賓館餐廳部吃早餐時,隻有我和皮爾兩人,服務人員為了方便,幹脆在他們的大廚房支起一張桌子,讓我們在那裏用餐。早餐還不錯,包子,米粥,加上涼拌菜和煮雞蛋。
第一天的行程是上午去布達拉宮,下午去大昭寺。餐後,司機和導遊來接。出門時,天已大亮,店鋪已經開門,店鋪的名字除了漢語外,都有藏語標識。這裏提一下,建設銀行在拉薩設有分部,國際銀行卡可以在提款機上提款。
路過一家加油站,在加油站入口處,發現有兩名武警持槍把守。詢問導遊原由,他說,由於加油站易燃易爆的特殊性,武警是為了防止有人搞破壞而專設的,看來 3.14 事件的陰影仍在。
從停車場看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外的轉經筒
我們一路直達布達拉宮,看見布達拉宮的外圍有許多藏族人順時針繞著布達拉宮走,導遊說這是他們祈福的一種方式。買了門票,進門時發現布達拉宮的門票隻是對遊人而設的,前來朝拜的藏人一律免費。
佛堂外的門
布達拉宮始建於七世紀鬆讚幹布時期,十七世紀經五世達賴重建,形成今天的規模。其主體分為紅宮與白宮兩部分,其中紅宮的建築是靈塔殿和各類佛堂,是其“教”的部分,而白宮則是曆代達賴喇嘛起居、誦經及處理行政事務的地方,是其“政”的部分。紅宮與白宮的區分,從外麵牆體的顏色便可看出。為了保持顏色的鮮豔,布達拉宮定期都要粉刷一次,而它的粉刷方式很特別,就是在上麵將塗料沿著牆體往下倒。
從下麵看“粉刷”後的牆,像不像雪雕?
如今的達賴已經不在,不過,你仍可以看到在佛堂的每個角落,都有虔誠的藏教徒坐在那裏,借著微弱的光線誦經,據說,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成年累月地居住在這裏的。
皮爾說想要方便一下,正好前麵就是布達拉宮上的公廁。導遊風趣地說,這裏的公廁可是曆代達賴都使用過的,可以體驗一下,絕對的是“一泄千裏”。皮爾出來,不懷好意地非得讓我拿相機去裏麵拍張照片。捏著鼻子進去,裏麵簡單的隻有兩塊木板,原來導遊所說的“一泄千裏”是因為山體成了下水道,有恐高症的人最好別到這裏如廁。
由於布達拉宮依山而建,參觀它確實需要一定體力,特別是在這樣高海拔的地方。導遊讓我們在參觀的路上歇了好幾次,以緩解高原反應的不適。路旁許多樹上掛滿了各種彩色的經文條幅,確也是一道別樣的風景。藏人喜歡在有風吹過的地方掛上帶有祝福的經文條幅,他們相信,這些條幅每被風吹一下,就替他們誦了一次經,他們的祝福也就越有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