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生活手記:who made the bubble?

(2008-02-14 10:21:06) 下一個
 

Who made the bubble? 你能猜出這句話背後的真正意思是什麽嗎?如果你看過成龍的電影《上海騎士》影後的拍攝花絮,也許你會知道答案。

 

和皮爾經常一起洗澡,特別是盆浴,隻要別想歪了,其實同浴好處多多。一來省水,他那大坨兒一下水,明明半缸水,一下子溢得滿滿的,舒服。要不然,兩個人分開洗,浪費的水就更多了。二來可以有人撮撮背,在國內大學裏被室友們撮習慣了,到國外後,哪便天天洗,時間久了,仍會覺得癢。可惜一直找不到人幫忙,導致每次都把自己的胳膊抻得夠嗆。

 

一日晚飯後,臨睡前,照常放好水洗盆浴。兩個人下水沒多久,正麵對麵聊著,泡著,我的肚子裏麵咕嚕一下,這外麵的世界就有幾個泡泡從水裏冒了出來。不知是水溫的緣故,還是這姿勢,總之,連反應一下,控製一下的可能都沒有。我一臉的不好意思,馬上道歉,可這“屁”一詞,在國內四六級好像沒印象啊!在國外跟人說話也從沒使用過,情急之下,我來了句“Sorry, I made somebubbles.”聽了此話,皮爾大笑。“Ya,you made some bubbles.

 

就這樣,這一“文明”暗語很快在我和皮爾之間傳播並推廣起來。每當我們聞到什麽有此意向的怪味,就問“who made the bubble?

 

兩個人在家時,皮爾每次“犯罪”,隻要有第三者在場,第三者通常是我家的動物們,那麽皮爾的回答肯定是那個可憐的第三者。Peppy(皮爾養的小狗)替主人頂罪的次數最多,我的貓Kiki其次,灰兔Bees活著時也頂罪過幾次。

 

時間久了,bubble成了我和皮爾生活中“fart”的代名詞,對我來說,每次如果說“fart”會覺得不好意思,說“bubble”就會明正言順,臉不紅,心不跳。

 

這天,我們逛書店,正準備從架上拿起一本書,翻看一下,皮爾卻拉起我的手要走,並悄聲地在我耳邊說:“I just made a bubble.”還沒等離開,屁味已經入鼻,趕緊逃跑。“你這家夥,怎麽這麽不文明?在人家書店裏幹壞事。”我又問,“你吃什麽啦?Haveyour stomache rotten?”皮爾答,“我不知道。”瞪他一眼,求他下次到衛生間或沒人的地方makebubbles,別在公共場合汙染環境。

 

上一次去農場,忘了什麽原因提到“fart”,在場的皮爾姐姐家的孩子開始沒聽清,等聽明白了,他跟我說“ohh! Bubble,我一怔,“你知道bubble是什麽意思?”“我們早就知道。”這回輪到我臉紅了,這麽說來,皮爾早就把浴缸發生的那個“屁”事抖漏出去了,氣死我也。不知他把這“屁”事還抖漏給什麽人。這麽想來,公婆也是肯定知道的。真羞人!

 

要狀告皮爾版權侵犯罪,這bubble被盜版了,也不通知一聲。可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