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正確的抉擇能開發無限潛能

(2007-10-01 14:27:35) 下一個

第三節  正確的抉擇能開發無限潛能

  正確的抉擇能使你發揮無限潛能

安東尼·羅賓說得好:“人生實在奇怪,隻要你能選擇好的,往往都能如願。”多年前,有一位男孩願意犧牲一切,隻為了成為一名歌劇演員。他的父母花錢讓他上課,就像如今的父母,花錢讓小孩上音樂課、舞蹈課一樣。但是經過幾年的練習之後,他的老師對他是否能成為職業演唱家,不抱任何希望。“孩子,”老師告訴他,“你的聲音聽起來就像風吹著百葉窗!”然而,男孩的母親相信她的孩子。因為她曾經熱切參與他的演唱會,每天在房間裏傾聽他認真練習。因此,她送他到另一位更有經驗的老師那兒學習。為了支付兒子的學費,她沒錢買新鞋——有時甚至挨餓。這名男孩就是卡羅素,後來他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偉大的男高音——因為他的母親傾聽他的心聲,引導他發展天賦。

在卡羅素之後磯嗄輳?殖魷至艘幻?岢?璧暮⒆印K?母蓋紫M??晌?耙笛莩?遙??蓋自螄M??芄徽乙桓鑫榷ǖ鬧耙怠N?巳≡盟?祝???苯?肓街至煊頡T諞獯罄?Φつ淺沙す?討校??尷吧?摯緯蹋??痹謔Ψ堆г荷峽巍?SPAN lang=EN-US>

畢業前夕,他就未來職業請教於父親:“爸爸,我該當個老師,還是個演唱家呢?”他的父親說:“如果你想同時坐兩張椅子,你就會兩頭落空。

一生中,人隻能選擇一張椅子。”你的才能就是你的天職。你能做什麽?這是時代的質問。如果一個人位置不當,用他的短處而不是長處來工作的話,他就會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淪。反之,如果選擇長處來工作的話,則會發揮無限潛能因而成功,以下就有幾個典型故事印證了這一點:“瓦特!我從來沒有看見過像你這樣懶的年輕人。”瓦特的祖母說,“念書去吧,這樣你會有用些。我看你有半個小時一個字也沒念了。你這些時間都在幹什麽?把茶壺蓋拿走又蓋上,蓋上又拿走幹什麽?用茶盤壓住蒸汽,還加上勺子,忙忙碌碌。浪費時間玩這些東西,你不覺得羞恥嗎?”幸虧這位老夫人的勸說失敗了,全世界都從她的失敗中受益不淺。

伽利略是被送去學醫的。但當他被迫學習解剖學和生理學的時候,他學習著歐幾裏德幾何學和阿基米德數學,偷偷地研究複雜的數學問題。當他從比薩教堂的鍾擺上發現鍾擺原理的時候,他才18 歲。

英國著名將領兼政治家威靈頓小的時候,連他母親都認為他是低能兒。

他幾乎是學校裏最差的學生,別人都說他遲鈍、呆笨又懶散,好像他什麽都不行。他沒有什麽特長,而且想都沒想過要入伍參軍。在父母和教師的眼裏,他的刻苦和毅力是唯一可取的優點。但是在46 歲時,他打敗了當時世界上除了他以外最偉大的將軍拿破侖。

再也沒有比一個人的事業使他受益更大的了。這事業磨練其肌體,增強其體質,促進其血液循環,敏銳其心智,糾正其判斷,喚醒其潛在的才能,迸發其智慧,使其投入生活的競賽中。

從這些典型例子中我們可以得出:在選擇職業時,你不要考慮怎樣賺錢最多、怎樣最能成名,你應該選擇最能使你全力以赴的工作,應該選擇能使你的品格發展得最堅強和最善團結人的工作,應該選擇最能讓你發揮無限潛能的工作。

安東尼·羅賓指出,史蒂芬遜、布朗等發揮潛能而作出偉大成就的人正是這樣做的。

蒸汽機車的發明者史蒂芬遜有八個兄弟姐妹,小時候窮得全家都擠住在一個房間裏。史蒂芬遜隻好去給鄰居放牛。但一有時間,他就用粘土、用空心樹枝做管子,製造蒸汽機模型。17 歲時,他真的裝成了一部蒸汽機,還讓他父親幫他燒火做試驗。史蒂芬遜沒有機會讀書,機器就是他的老師,而他是機器非常用功的學生。當同齡人在假期遊玩、逛酒吧間的時候,他卻在洗機器、研究和做實驗。當他作為一個偉大的發明家和蒸汽機的改進者聞名於世的時候,那些遊手好閑的人又都羨慕他了。

美國著名的廢奴主義者布朗也同樣如此。他小時候為了到書店買一本書,連夜趕了30 公裏的路。書店老板盯著這個頭發蓬亂、衣衫不整的牧童,很奇怪這個鄉下孩子怎麽會提出這樣的要求。於是,老板就和眾人一起開始嘲弄他。這時進來一位大學教授,當他知道布朗的要求後說:“這樣吧,如果你能念出這本書的一行詩句,而且把它翻譯出來,我就把這本書送給你。”人們驚訝地看到,這孩子從容自若地接連念完並且譯出好幾行詩句。於是,他自豪地拿到了自己應得的獎品。他是在放牧的時候學好了希臘文和拉丁文的,這給他賴以成名的豐富學識打下了基礎。

如果普通人這樣做,也能給自己帶來一番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美國南方的一間小木屋裏,曾經住著一個窮苦的黑人婦女。她有三個男孩,但她窮得隻能給他們三個做一條褲子。為了使他們能受到一點教育,她送他們輪流上學校。老師——一位北方的姑娘注意到,三個小孩中每次都隻有一個到校,而且都穿著那條褲子。這可憐的黑人母親為孩子盡了最大的努力。後來,他們中的一個成了南方一所大學的教授;一個成了醫生;一個成了牧師。這對那些為自己浪費時間而辯護的人,是多麽好的教育嗬!“當我發現我是黑人時,”法國劇作家大仲馬說,“我決心像一個白人那樣去生活,迫使他們承認我。”在生活中,無論怎麽說,賣報這個職業都不是很理想的工作。對一般人來說,賣報頂多能指望維持生活就是了。可是,在美國最受尊敬的人當中,愛迪生正就是報童出身。他在隻有15 歲的時候,就開始做化學試驗,而且自己裝備了一個流動實驗室。有一天,當他正在火車上做實驗時,火車急拐彎,他的亞硫酸瓶摔破了,於是產生了些奇怪的氣味和亂七八糟的反應。那位很有耐性的乘務長再也忍耐不住了,他把這年輕人趕了出去,並且給了我們的科學家一記耳光。

頒布奴隸解放令的美國第16 任總統——林肯,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借著爐子的火光來學習數學和語法,曾經為買一些書走70 公裏的路。他既沒有得到過什麽遺產,也沒有碰到過什麽特別的好運氣。他之所以有出色的前途和作為,正是因為他有那不屈不撓的意誌和正直的氣質。

美國第17 任總統——約翰遜,小時候是裁縫店的學徒,從來都沒有上過學。但正是這樣一個生在小木屋、沒有讀過書、沒有良好境遇的孩子,在美國內戰期間擔任了總統。他以其豐富的實踐經驗贏得了全世界的讚揚,切實解放了400 萬的奴隸。

在世界最偉大的英雄和功臣中,有許多出身貧寒,他們一如既往地與命運作鬥爭,積累了自己的才能。每一個青年,無論他出身貧賤還是高貴,如果他有一個堅定正確的目標,穩步前進,那麽,無論是人還是魔鬼,都不能阻止他的前進。

  如何進行抉擇

人生歧路實在太多,讓我們不知道怎樣選擇。在此,我們提出了以下幾種麵臨選擇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尊重常識

圓鑿而方柄是絕對行不通的。事實上,許多人東試西試,最後才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美國畫家惠斯勒最初想做軍人,後來因為化學不及格,從軍官學校退學。他說:“如果矽是一種氣體,我應該已是少將了。”司各脫原想當詩人,但他的詩比不上拜倫,於是他就改寫小說。要檢討自己,在想象你的目標時多用點心思,不要妄想。

(二)不要以個人利益為抉擇的動機

著名的大政治家葛拉德士吞有一次正困於這種兩難之間。在他年輕時候——年輕總是氣盛而武斷的——他對愛爾蘭與教育的關係,有一種堅決的主張。後來他在庇爾當政時成為閣員之一的時候,卻很讚成庇爾的主張,與他以前的主張大相徑庭。如果他公然地擁護庇爾的政策,則他必須收回自己以前的主張,而別人便會罵他因為政治利益的緣故而改變自己。他必須設法使別人曉得,他之所以改變,不是為個人利益,乃是為政策的本身對與不對,而後才能收回以前的主張。他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的呢?他辭去了閣員之職——在政治上自殺——而後極力擁護政府的主張。他因主義而把個人的利益犧牲,這樣證明他改變主張乃是極誠懇的。他證明了他之所以改變主張,乃是因為主義本身,而不是為個人利益。他這種主張,雖然使他失掉了自己的利益,但別人卻因此不會疑心他的誠懇,而一致擁護他。他這種行動,獲得了許多人的同情。

如果你在兩難之中,要選定一方的時候,你要當心不可墜入為你自己利益的那方。如果你不小心自持,你就很容易以個人的利益為抉擇的動機。但是我們不喜歡承認我們的決定是自私的,而舉出許多原因來使我們的決定外表看來是不自私的。這種外表的原因大半不過是借口,用以袒護這種完全個人自私的決定。

(三)寧可矛盾不可將錯就錯

如果你想前後一致,這種一致是因為有事實根據,還是因為要得到情緒上的滿足呢?你何以一定要一致呢?是否因為虛榮心呢?是否因為承認以前的錯誤就覺得羞恥呢?要虛榮而堅持錯誤是容易的。你以前的判斷難免有錯誤,如果你堅持這種錯誤,唯一的原因就是因為你以前是這樣判定的。那麽,要“救你的麵子”,你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隻有那些頑固不化的人才堅持著永遠的前後一致,所以你應當以對與不對為標準,而不可頑固地堅持一致。

1912 年美國總統初選時,在新澤西一個小小的城市裏有一個集會,在那裏羅斯福在對鄉民演講。在演講中,羅斯福提及女子選舉權的好處。當時聽眾中有一個粗大的聲音從後麵喊著說:“大佐呀,五年之前你並不是這樣主張的呀!”羅斯福的答複就足以表現出他這個人的人格了。他說:“是的,那時我的學識還不夠,我錯了。現在我進步了。”他並不說什麽“但是”、“假若”或是其他逃遁之詞,而是發表了一個堅強有頭腦的人直率勇敢的自白,表現了他能與時代俱進的精神,勇敢直率地承認他是增長進步了。

許多統治者有時以為他們必須專製才能使下級的職員接受他們的統治,這種權威對手下無能的職員或許是必須的,因為這種無能的人遇事需要別人替他們作主張。不過像這樣的情形,統治者不可把自己所說的錯話硬以為是對的。他或許可用專製的方法以掩飾他欺騙民眾的行為,以原諒他的錯誤,但是如果他是聰明人的話,絕不會同時也來欺騙自己。

紐約《太陽報》的老板德那有一種習慣,就是在凡是他認為重要而必須刊登的文章上麵批一個“必”字。凡是批有“必”字的文章,排字間的人都不敢刪掉。但是有一天晚上,有個年輕的編輯密西爾看見批了“必”字的文章中有一段是這樣的:“我們很感謝訂閱者萊特瓦爾特先生送給我們一個極大、極紅、極神秘的蘋果。這是一個很怪異的蘋果,其原因不止一個。這個蘋果又大,又好看,但是如果有人切下來吃,那就會倒黴。因為蘋果皮上顯出很清楚的白字,是本報編輯的名字,於是我們不得不驚訝這種人工培植之驚奇而令我們不可理解了。”密西爾曉得有許多關於自然界魔術的兒童書籍,告訴兒童如何當蘋果還是青色時用紙剪成字母貼在蘋果皮上,所以其它部分因陽光都變為紅色之後,而紙遮的那部分仍舊是青色。他不願主編對公眾承認這種小小的把戲是“驚奇而令人不可理解了”,於是密西爾扣留了這篇文章而沒有發表。

第二天早上德那先生來的時候,便馬上追問:“那篇批上‘必’字、有關蘋果的文章,哪裏去了呢?”密西爾戰栗著解釋他何以把這篇文章扣留了,而德那先生的回答正足以表現他那種真正偉大的地方:“如果有一個像那樣好的原因,不要怕把我的‘必’字取消。你不必呈請法官或陪審員通過就可以判其死刑了。”密西爾何以知道他取消這篇文章是做得對的呢?這就是因為他采用的是不將錯就錯的原則,他對此有十足的把握。他取消這篇文章對他個人並沒有什麽利益,反而使他有冒犯德那先生的危險。當然,最後他所得到的好處是不少的,正如葛拉德士吞犧牲祿位以維護他的主張而後來得到勝利一樣。不過他的判定並不是因眼前利益欲望的動機,否則恐怕馬上就會被炒魷魚了。

凡是一種斷定的結果使你個人得到利益的,就應當懷疑此種決定是否正確。

(四)你必須自己思考,並付諸行動

即使做出的決定未能如願以償,但采取行動能夠增加采取更多行動的可能性;而什麽也不做隻能增加下一次有所選擇的可能性,到時候你肯定又會隨波逐流的。

隨波逐流是輕鬆的,尤其在麵臨的選擇是轉入逆水行舟時,它可能是很有誘惑力的。可愛的斯堪的那維亞作家依莎卡·迪尼森動了手術在康複中,她會堅持寫完她當時正在寫的書嗎?她隻能平直地仰臥在床上,通過秘書口授寫作。迪尼森真的完成了她的著作,在那之後她又寫了一本。她說:“經驗告訴我,當你從事一項偉大而艱巨的工作時,有些事情看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你每次幹一點,每天幹一點,突然這項工作自己就完成了。”那些成功者,那些做出充滿艱險的決定而又能持之以恒的人是怎樣做的呢?最有說服力的是他們向自己提出的問題:可能發生的最壞的事情是什麽?當有人問一個人怎麽有勇氣離開他在紐約市一家公司那舒適的職位,而到新罕布什爾經營自己的小生意時,他回答的是一係列自問:“我希望開始我自己的生意,那樣可能發生的最壞的事情是什麽呢?我可能失敗,可能傾家蕩產。如果我傾家蕩產,可能發生最壞的事情是什麽呢?我將不得不幹任何我能得到的工作。那樣可能發生的最壞的事情是什麽呢?我又會厭惡這種工作,因為我不喜歡受雇於別人。於是,我會再找一條路子去經營我自己的生意。然後呢?第二次我將會獲得成功,因為我知道如何避免失敗了。”

(五)對你的生活負責,就要尊重自己的意誌

一個80 歲的朋友,她對自己是呆在原住處還是進療養院而再三考慮。她的年齡是個事實。她每況愈下的健康也是個事實。權衡這些事實,選擇安全的療養院該是多麽明智!然而令人叫絕的是,她沒有理會這些事實,留在了原來的地方,一直到現在。如今,她已經86 歲了,並不需要朋友們很多的幫助,自如地應付著一切,幸福地過著愉快的獨立生活。

另一個老朋友做出了相反的選擇,她說:“我累了,我現在需要被照顧了。”她的要求得到了滿足。她被供養起來,被放在床上,被挪來挪去。她現在對此厭惡了。

做出選擇時一定要慎重——你可能會自食其果的。

艱苦的選擇,如同艱苦的實踐一樣,會使你全力以赴,會使你更有力量。

躲避和隨波逐流是很有誘惑力的,但有一天回首往事,你可能意識到:隨波逐流也是一種選擇——但決不是最好的一種。

你的生活不是試跑,也不是正式比賽前的準備活動。生活就是生活。不要讓生活因為你的不負責任而白白流逝。要記住,你所有的歲月最終都會過去的,隻有做出正確的選擇,你才配說你已經度過了這些歲月。

  選擇最好的

關於選擇,安東尼·羅賓講過以下兩個故事:車禍發生時,他正騎著一輛摩托車以一百公裏以上的時速飛馳在公路上,隻偏頭看了路邊一眼,就恢複原來的坐姿。沒想到就在他偏頭之際,原先在前頭的大卡車出人意外地刹住了。他隻有一秒鍾應變,情況萬分危急。

為了保命,他閃電似地扳下摩托車把手,側倒滑進卡車之下,此刻油箱蓋蹦跳開來,悲劇就此發生。箱裏的汽油濺出來並被火花引燃。待他蘇醒過來時,已躺在了醫院的病床上,全身灼痛不能動彈,呼吸困難。四分之三的皮膚三級灼傷。但他沒有放棄生的意誌,掙紮著活過來並重振自己的事業。不料他又遭到另一次打擊:所乘坐飛機失事,自腰部以下終身癱瘓。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必會有一次重大的挑戰,在那時刻整個人徹頭徹尾地接受著考驗,仿佛上天虧待了我們。那時刻我們的信仰、信心、耐心、同情心、毅力被逼到幾乎放棄或根本放棄的地步。有些人通過了這等考驗,成為勇者,另外一些人卻任其毀滅。不知你可曾想過,當人們麵對人生的挑戰時,是什麽讓大家有不同的反應?人們曾苦思,想找出某些人異於他人的原因。是什麽造就出一位領導者?一位成功者?為何有許多人能無視各種困境,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過著快樂的人生?而又有另外一些人終日過著絕望、憤世、沮喪的生活?下麵跟各位談談另一個人的故事,這位老兄的情況似乎非常光彩。他是一位腰纏萬貫,才華橫溢的藝人,擁有廣大的崇拜者。22 歲時,他就躋身於著名的紐約第二市立劇團,是最年輕的成員。沒多久,他就成為劇團中的支柱。很快地,他在紐約一次重要的演出中一炮走紅,成為70 年代最偉大的電視演員之一,進而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影視紅星。同時他又跨入了歌唱界,亦享有盛名。他有很多名人朋友、美滿的婚姻、華麗的住宅。幾乎人所渴望的,他一樣都不缺。

試問,上麵提到了這兩種人生讓你挑,你選哪一個?很難想象會有人舍棄後者而選前者。

不要輕易抉擇,還是看看後來吧。前者是最活躍、堅強、成功的人士之一,他的名字叫做米契爾,目前還活得好好的,住在科羅拉多州。自從那次車禍之後,他體驗到了成功與喜悅,遠超過大多數人一輩子的經曆。如今,他結交了許多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人士,事業成功使他成為百萬富翁,甚至於他不顧臉上的恐怖疤痕,還去角逐國會席位。你可知他的競選口號?“將我送入國會,我不會是另一張俊臉!”後來,他擁有了一位不尋常的紅粉知己,並且他還興致勃勃地競選了1986 年科州的副州長。

後者是一位各位熟悉的人物,曾帶給人們無數的歡樂時光。他的名字是約翰·貝路希,當代美國最著名的名星之一,他的故事是70 年代娛樂界最成功的故事之一。他豐富了無數人的生活,但卻不包括自己。在36 歲時,他死於“古柯齡和海洛因的急性中毒”。當噩耗傳來,大家都不敢相信他已變成了一個全身浮腫、藥物濫用到無法自拔的人,老得跟他的年齡毫不相稱。的確,他在外表上,是應有盡有;但在內心裏,已經空虛多年。

在我們周圍經常會看到類似的例子。你可能聽過彼特·史杜德維克其人。

他天生沒有雙手雙腳,但卻成為了一位馬拉鬆的選手,至今共跑了四萬公裏。

相信你也一定知道海倫·凱勒克服盲聾啞,而學有所成的事跡。再看看肯迪萊特娜,女兒被一位酒後駕車者輾過致死,她強忍內心痛苦,呼籲成立了“反對酒後駕駛媽媽協會”,每年避免成百上千的人士失掉生命。但在相對的一端,像瑪麗蓮·夢露及海明威,生前掌聲無數,結果卻以自殺了卻了一生。

讓我們再重申一遍,如果你選擇最好的,往往都能如願。

  小心扯你後腿的人

假定你對幾個朋友說:“有朝一日我會變成一家大公司的副董事長。”這時將會怎樣呢?這些朋友可能會認為你在開玩笑,隻是隨便說說而已。他們一旦相信你說的話,可能會挖苦你:“真可憐!你得從頭學習才辦得到呢!”也可能在背地裏懷疑你有沒有當副董事長的資格。

假定你對你的董事長這麽說,又會怎樣呢?可以確信,他絕不會一笑了之,他會細細地打量你。那是因為所有的大人物都不會輕視任何一個偉大的創見。

如果你對一群普通朋友透露:“計劃買一棟五萬美元的豪華住宅”。他們會嘲笑你,因為他們認為你辦不到。但如果你告訴一個住在五萬美元房子裏的朋友,他就不會驚奇,因為他知道這不是不可能的事,他自己就做到了。

請你記住:說你辦不成某事的人,都是無法成功的人。也就是說他個人的成就,頂多普普通通而已。因此,這種人的意見,對你有害無益。

請你多多防範那些說你辦不到的人吧,隻能把他們的警告看成“證明你一定能辦得到”的挑戰,僅此而已。

此外還要特別防範態度消極的人破壞你邁向成功的計劃,這種人隨處可見,他們似乎專門破壞別人的進步與努力。大衛·史華茲就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曆:“我念大學的時候,一連好幾個學期都和W 先生在一起。他是個好人,是在你缺錢的時候借點小錢,或者幫點小忙的那種人。雖然他有這種美德,但是他對自己的生活、前途和各種機會卻尖酸刻薄,吹毛求疵。

“每當談到如何出人頭地時,這位老兄就說他的發財之道。他是這麽說的:‘大衛,目前隻有三個方法可以名利雙收:第一個就是跟一個富婆結婚,第二個就是神不知鬼不覺地去搶劫;第三個就是想盡所有的方法拉關係,以便有機會多認識一些有頭有臉的大人物。’“他時常舉例說明他的發財之道如何管用。他會從報紙上挑出一個社會新聞來證實他的看法。例如一個非常著名的勞工領袖居然把所有的基金卷走潛逃。他還會一邊張大眼睛看那‘水果小販跟富婆結婚’的花邊新聞,一麵故意大聲念給我聽。此外,他還知道有一個家夥利用第三者的關係輾轉認識了一個‘大人物’,因而爭取到一筆大買賣,發了大財。

“我不知不覺受到消極觀念的影響,陷入了‘放棄成功的基本信念’的漩渦。

“好在一天晚上跟這位老兄長談一番後,我恍然大悟,發覺自己正在傾聽失敗的論調。

“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把這位老兄看成是一個試驗品,再也不相信他的話,隻是分析這個人而已。

“往後十一年我一直沒有再見過他,但是有一個我們都認識的朋友幾個月以前見到了他——他在華盛頓當繪圖員,收入很低。我問這位朋友:‘他的作風有沒有改變呢?’“‘沒有!還是老樣子。如果一定要說他有點改變的話,那就是變得比以前更消極而已。我們都知道他確實很有頭腦,如果肯動動腦筋的話,可以賺到5 倍的收入。隻是他不會用。’”消極的人隨處可見。有些消極的人——就像上麵那位幾乎使大衛·史華茲受到影響的人便是。另外還有一些消極的人,自己不知上進,還想把別人也拖下水,他們自己沒有什麽作為,所以想使別人也一事無成。

千萬要小心那些消極的人,千萬不要讓他們破壞你的成功計劃。

當你有任何困難時,要找第一流的人物來幫你出主意才好。如果向一個失敗者請教,就跟想請算命先生來治愈癌症一樣可笑。

  擴大自己的社交圈

大衛·史華茲夫婦跟另外五對夫婦曾應邀到一個百貨公司經理的家裏參加宴會。宴會結束後他們多留了一會兒,以便有機會問主人一個他整個晚上都想不通的問題。主人跟他很要好,因此大衛才敢打破砂鍋問到底。“今天晚上過得很愉快”大衛說,“但是有一件事我想不通。我以為今天晚上隻會碰到許多單位主管,沒想到你的客人各行各業都有,有作家、有醫生、有工程師和教師。”主人微笑著說:“是啊,我們時常招待百貨業的朋友。不過我太太海倫和我都發現,跟別的行業的人士常常聚會的話,會更新鮮、更好玩。我擔心把交往的對象局限於興趣相同的人以後,就會固步自封,沒有什麽進步了。”“何況,”他繼續說,“各行各業的人士都是做生意的對象,每天都有幾千人來照顧我們的生意。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東西越多(包括各種創見、興趣與觀念),越能把我的服務工作做得盡善盡美。”下麵這些方法可以幫你擴大社交圈,並且進入第一流的社交生活。

(一)參加各種團體

如果你的社交圈局限在一個小團體,你很快就會厭煩,而且你要記住“你必須了解群眾心理才能成功”。如果想靠研究一個小團體而學會觀察術,就像閱讀一本小書就會精通高等數學一樣不切實際。

隨時認識一些新朋友,參加新的社團組織,同時擴展自己的社交範圍。

職業不同的人就像不同的東西一樣,可以增加你的生活情趣,也可以擴大你的生活領域,因此,的確是一種很好的精神生活。

(二)新朋友的見解跟你不同才好

現代這個文明社會,心胸狹窄的人沒有多大出息,重要的職位通常都會落在熟悉人情世故的人身上。因此如果你是個共和黨員,一定要有幾個民主黨員的朋友才好,反之亦然。你也要認識幾個宗教信仰不同的人,以及做事方法與眾不同的人,但是你一定要先確定他們很有發展潛力才行。

(三)選個好的朋友

那些非常注意他的住房麵積、家用器具或者思想談吐都不如你的人,都是思想瑣碎的人。這種人不值得交往。多找注意你的心理環境、喜歡積極事物、真心希望你成功的人來當朋友。盡力找些鼓勵你的計劃與理想的人當你的良師益友。如果你不這樣做,反而找些思想消沉落伍的人來當朋友,你也會漸漸消沉下去。

我們都對麻醉毒品很敏感,一直避免中毒事件。但還有一種毒素不可輕視,那就是思想的毒素,也有人叫它“閑話”,即關於別人的消極性的談話。

思想的毒素與身體的毒素不同,思想的毒素不會影響身體各器官的功能,卻會影響大腦的思考功能。同時因為它不可捉摸,因此許多思想有毒的人自己並沒有感覺。

說閑話不是婦女的專利,有許多男士也在其中生活。每天有幾千句閑話是男士開的頭,話題離不開下麵幾種:“關於老板的婚姻財務問題”、“約翰調職的可能性”、“湯姆得寵的種種原因”以及“為什麽要任用那位新人”等等。

這種毒素的受害人起先以為自己很對,因而沾沾自喜。他似乎由於挑撥是非而獲得了某種快樂,他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正越來越惹人討厭,越來越低賤了。

有一次大衛跟幾個朋友談論富蘭克林時,有個有思想毒素的人突然不請自來,這位老兄知道大衛他們談什麽以後,立刻把他所知道的馬路消息統統抖了出來,又以一種挖苦的口氣大肆渲染一番。

也許富蘭克林在某些方麵的確如他所說,這位老兄如果也生在十八世紀,很可能利用這些“醜聞”使他無聊的雜誌大發其財。但是富蘭克林的私生活跟他們當時談論的主題毫不相幹。他們實在無法忍受,因為大衛他們多少對自己討論的人物有所認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