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敢作敢為的勇氣

(2007-09-25 05:01:06) 下一個

第六節  敢作敢為的勇氣

有勇氣承擔命運才是英雄好漢!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人不敢冒險,隻求穩妥。

本節所談的是敢作敢為、膽敢冒險,相信自己能展翅飛翔。

本節不是在說要粗枝大葉、閉眼蠻幹,也不是在談論隻求前進而不管實際。

那不是敢作敢為,那是莽撞蠻幹。

我們在此要考慮的是:在我們這一生中,在某些時候我們必須采取重大的和勇敢的行動,但這隻是在仔細考慮這次冒險以及成功的可能之後才采取的行動。

生活中偉大的成功者在機遇降臨時總願一試身手。有趣的是,這類成功人士多數聰明能幹,嚴於律己。

  是敢做,不是蠻幹

安東尼·羅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這樣一個人,頭腦聰明、機智靈活。他一生幾上幾下,如果把他的成功和失敗畫成圖形,那看起來肯定像阿爾卑斯山那樣起伏不平。盡管他經常冒險,但奇怪的是他並非是人們所認為的那種賭鬼,例如,他從不去賭賽馬,也不去拉斯維加斯賭博。

此君在飛機上同鄰座的陌生人談了一會兒話之後就給某個工程投資50萬,這一工程像火箭一樣升得快,但後來卻像枯草那樣垮下來;他曾坐著雇有司機的勞斯萊斯轎車到處兜風,但有一天他跑去向朋友借車,因為他已沒錢購買從芝加哥到底特律的車票。幸運的是,他的成功多於失敗。最後他住在一幢豪華的公寓裏。

安東尼·羅賓告訴我們,他這樣不是敢做敢為,是蠻幹。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個敢作敢為,並且不是蠻幹的人。

他是加拿大廣播公司裏一個年輕的電視製作人,名叫佩裏,富有經驗,想象力豐富。他頭一年一直在激勵專家查爾斯手下幹活,而且準備簽第二年的合同,但他卻得到通知,說卡斯特羅——當時他正在古巴的梅斯特拉山派鬧革命——願意讓他進行多方麵的采訪。加拿大廣播公司對佩裏說,他們願為這些冒險付錢,用豐厚的報酬向他購買每一條新聞。

但仍然存在著一個問題。人們遲遲不能證實卡斯特羅答應采訪這件事,佩裏在等待的過程中也不向查爾斯表態,這一點可以理解。而查爾斯自己也有麻煩:八月初得帶著三個電視攝製人員上路,不然就無法進行下一個季節的電視節目。查爾斯同情佩裏,對卡斯特羅的采訪無疑會使他在加拿大廣播公司內走紅,但查爾斯也有他的最後期限。

拖延了好幾天後,查爾斯給他提出了最後期限:到下個周末要他表態,不然我另雇人。當查爾斯把話說出來後,他坐立不安,猶豫不決。717周末時他來了,他抱歉地說請原諒他的延誤和猶豫,接著他說他已決定與查爾斯簽合同。

查爾斯隔著桌子望著他說道:“對不起,這份工作已經沒了。”“你說什麽?”他說,“難道最後期限不是在今天嗎?”“是的,”查爾斯說,“可是我想不通這是為什麽。”“佩裏,”查爾斯說“你想同我一起工作僅僅是不想讓工作丟掉,那麽去采訪卡斯特羅就泡湯了,我不讓你那樣做。如果你為我工作而取消了古巴之行,你會永遠都會記得是這份工作毀了你的機遇,所以我才斷然為你作出決定。你才27 歲,你很不錯,前途無量。如采訪卡斯特羅的事情告吹了,其它好事卻不會告吹。試一試,大膽些。”卡斯特羅從未答應那次采訪,但佩裏後來卻開創了自己的電影公司。他的潛能遠遠超過了他的期望。

安東尼·羅賓認為,佩裏才是真正的敢作敢為。

(一)沒有意識到的可能性

有許多人得到某個機遇時卻退縮不前,因為這一機遇涉及到冒險,佩裏就是其中一員。他有成功的潛力,但是如果他沒有被迫這樣做,他當時也許根本不會發現自己身上存在著這樣堅定的信心,去建立公司並走向成功之路。

我們中有太多的人都像這樣。

世界上有許多人沒意識到自己的潛力。過份謹慎就是其中最大的原因。

他們知道自己能幹得更好,但他們從沒有往前衝。同那些比他們成功的人相比,他們有同樣的能力,但他們卻甘願屈居下風。他們看見機遇但不去抓住它們。他們看到老朋友成功了就納悶為什麽自己不行。他們有時也有一些“賺百萬元的念頭”,但就是不采取行動。

從很大程度上看,他們的問題是惰性。

還有憂慮。

惰性指的是物體保持自身原有的運動狀態的性質,不受外力作用就不會變化。惰性的原理也適用於人,也許,適用於你。要想在工作中取得很大的變化,也許得下大決心、花大力氣。

在麵對是否采取行動的問題上,特別是這種行動涉及到冒險時,我們會發現自己猶豫不決、坐失良機。在這種情況中,是傳統的觀點在作怪:“不要魯莽行動,這裏很可能有危險,不要去嚐試。”這常常是明智的勸告,但身為作家兼牧師的威廉·埃勒裏·查寧卻這樣說道:“有時..敢作敢為最聰明。”我們常常猶豫不決,使我們的信心得不到升華,因為我們本身缺乏信心。

我們能完全意識到我們的弱點,而懷疑就經常從這種事實中產生。我們對一切了解太多,所以我們生性謹慎,願意推遲重大的決定,有時甚至無動於衷。

我們以前在關鍵時刻拿不定主意、優柔寡斷的日子仍曆曆在目。

但怎樣才知道別人比你決心更大呢?如果你既了解自己也了解他人,你可能會對他們的惡習和弱點感到吃驚。他們完全有可能比你更加躊躇不前。

問題是,你對你的一切知道得又具體又透徹,而對他人的一切卻了解甚微。

你同“那人”可能習性相同,隻要你有相同的成功機遇,你完全要以同他一決高下。

你所需要的隻是敢拚敢打的闖勁。

(二)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最嚴重時,在多倫多有位年輕的藝術家,他全家靠救濟過日子,那段時間他急需要用錢。此人精於木炭畫。他畫得雖好,但時局卻太糟了。他怎樣才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呢?在那種艱苦的日子裏,哪有人願意買一個無名小卒的畫呢?他可以畫他的鄰居和朋友,但他們也一樣身無分文。唯一可能的市場是在有錢人那裏,但誰是有錢人呢?他怎樣才能接近他們呢?他對此苦苦思索,最後他來到多倫多《環球郵政》報社資料室,從那裏借了一份畫冊,其中有加拿大的一家銀行總裁的正式肖像。他回到家,開始畫起來。

他畫完了像,然後放在相框裏。畫得不錯,對此他很自信。但他怎樣才能交給對方呢?他在商界沒有朋友,所以想得到引見是不可能的。但他也知道,如果想辦法與他約會,他肯定會被拒絕。寫信要求見他,但這種信可能通不過這位大人物的秘書那一關。這位年輕的藝術家對人性略知一二,他知道,要想穿過總裁周圍的層層阻擋,他必須投其對名利的愛好。

他決定采用獨特的方法去試一試,即使失敗也比主動放棄強,所以他敢想敢做。

他梳好頭發、穿上最好的衣服,來到了總裁的辦公室並要求見見他,但秘書告訴他:事先如果沒有約好,想見總裁不太可能。

“真糟糕,”年輕的藝術家說,同時把畫的保護紙揭開,“我隻是想拿這個給他瞧瞧。”秘書看了看畫,把它接了過去。她猶豫了一會兒後說道:“坐下吧,我就回來。”她馬上就回來了。“他想見你。”她說。

當藝術家進去時,總裁正在欣賞那幅畫。“你畫得棒極了,”他說,“這張畫你想要多少錢?”年輕人舒了一口氣,告訴他要25 美元,結果成交了。

(那時的25 美元至少相當於現在的500 美元。)為什麽這位年輕藝術家的計劃會成功?·他刻苦努力,精於他所幹的行業。

·他想象力豐富:他不打電話先去約好,因為他知道那樣做他會被拒絕。

·他敢想敢做:他不想賣給鄰居,而是去找大人物。

·他有洞察力:他能投總裁對名利的愛好,所以選擇了他的正式肖像是明智的,他知道這肯定對總裁的口味。

·他有進取心:做成生意後,他又請銀行總裁把他介紹給他的朋友。

他敢於另辟蹊徑,在采取行動前研究市場,認真估計第一筆生意後的事,他成功了。

還有,他不害怕去做那些“做不了的事情”。

(三)準備先於成功

當你敢做某事並取得成功時,那很少是走運的結果,而更可能是富有想象的思考和仔細的安排的產物。

安東尼·羅賓認為,最勇敢的事跡之一應該是1927 年美國飛行家林白的首次單獨不著陸橫越大西洋。林白當時25 歲,冷靜地用自己的生命去打賭,他贏得了看起來是不可能的一搏。

起飛前他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他從紐約長島駕駛著一架單引擎飛機起飛了,這架飛機裏擠滿了汽油桶,幾乎沒有他坐的地方,汽油的重量使得飛機負擔太重,在從紐約飛往巴黎的途中,想空降那是不可能的。

一路上大霧遮住了他的視線,當時沒有無線電讓他同地麵保持聯係,他擁有的隻是一隻指南針。好幾次他都睡著了,醒來時才發現飛機隻有幾米距離就觸海了。通過計算,他在起飛三十三個小時後就橫越了大西洋,在巴黎機場安全降落了。人們歡聲雷動,這種熱情的場麵實屬空前盛況。

是勇敢嗎?真不敢相信是這樣。

是魯莽蠻幹嗎?絕對不是。

為了這次飛行,林白作了為期幾年的準備工作,訓練自己,準備自己的飛機“聖路易精神號”。他從威斯康星大學退學出來學習飛行,加入了飛行訓練隊;他得到空軍批準,可以在閑餘時間進行飛行;他作為美國航空郵政飛行員在白天黑夜、晴天雨天都飛行,行程多達幾萬英裏;他曾遇過險情,飛機被迫降在農田裏;他學會修理飛機引擎並懂得每個零件的工作原理。

“幸運的林白,”新聞媒介這樣稱呼他,“他敢打賭而且贏了。”他們這樣說。不!他的成功不是因為他走運,而是因為在冒險之前,他準備了自己,準備了飛機,而且是盡了最大努力。他相信自己能夠發揮潛能,能成功,他知道唯一能打敗他的隻有命運的捉弄,這是我們任何人都無法控製的。

所以在他有了準備後,他才敢作敢為。

事實上,我們也能這樣做。

(四)害怕脫離正統

成千上萬的人努力工作、兢兢業業,但盡管他們一生辛勞,卻始終默默無聞。原因之一是他們害怕脫離正統。

他們把自己局限在所熟悉的人生高速公路上,他們知道一旦脫離熟悉的道路就會冒險,那是陌生的地帶,會惹出麻煩。

他們很少敢作敢為。

這條運行的高速公路會迅速安全地把他們引向他們的目的地,可是這很枯燥乏味。誠然,對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們來說,走這條路最好,但是這樣他們就錯過了青山翠穀的美麗景色,陽光普照下的樹林和田野,茂盛的大樹下母羊哺乳羔羊的鏡頭,還有小溪潺潺流過的恬靜村莊,在這樣的山村裏,你還可以駐腳歇一歇,嚐嚐隻有那裏才有的美味佳肴。

一個人能經常脫離這條運行的公路嗎?當然不能。但在我們一生中,我們得時常掙脫日常的標準去做一些脫離正統的事。

你可以就這樣繼續生活下去,從事人們期待你去做的事,每天打發八小時,遵循傳統框架、拒絕冒險,最後在退休時可能會按傳統習慣被贈予一隻金表。可是,你該更上進一些,利用你的想象力,拒絕別人在你身上的局限,時常冒一冒險,這樣你可能成為贈表人。

  放開想象力

想象力拒絕接受分界線。

多年前,歐洲人在地圖上標著記號,說明在不能探索的地方有龍。但有人不相信有龍,於是他們勇敢地奔向大海,乘船駛向禁區。他們最終沒有發現龍,而是發現了美洲。

成功者總是拒絕人們畫出的分界線,他們向傳統的一切提出挑戰。他們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打破舊的模式,時常讓自己的信心得到升華。

我們並不是建議你去倉促行事,為了標新立異而想方設法表現出與眾不同,或錯誤地把古怪地行徑當作創造行為,我們在此所討論的是放開自己想象力的勇氣。

這是一條生活準則:從你停止生長的一刻起,你就開始死亡了。

如果我們的行為同我們的祖先一樣,那麽進化過程就會停滯不前。如果在商業中你總是毫無變化地做相同的事,那你就會破產。世界會與你擦肩而過——它隻為那些不斷超越現狀的人打開一條通向生活大門的道路。

想象指的是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體形象。所以,當你麵臨著一個好像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先研究它。如果似乎找不到解決辦法時,放開你的想象力。

威廉·澤肯多夫是六十年代美國富有光彩、富有魄力的房地產巨頭,他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感到自豪。他是個富有想象力的商人,不會被重重阻力所嚇倒,時刻都敢想敢做。

他生於加拿大,後半生在紐約市度過,在紐約時,連他去上班的路上也是一種生產過程。他手裏擁有克萊斯勒大廈,他的辦公室就設在這幢大樓裏。

每天,他坐著配有司機的、牌號為“澤肯—1”的大型高級轎車從鄉間別墅來到曼哈頓。一路上,他不斷告訴他的辦公人員他到達了哪裏,布置這天的安排並給他的秘書口授任務。克萊斯勒大廈的門房為他的到來作好準備,旁邊一個私人電梯迅速把他送上頂層,在那裏,他的手下人員已經排隊,作好了準備。

有一次他在他經營生涯的某個時候,他決定買下紐約市兩家最大的百貨公司梅西百貨公司和金貝爾百貨公司之間的整個街區,他打算重新修整路邊那一片地盤然後出租給伍爾沃思百貨公司。這樣,當購買人從梅西公司走到金貝爾公司時,他們肯定要穿過伍爾沃思公司,生意一定不錯。他讓代理人出麵來遮掩他的目的,他買下了所有必需的財產,最後隻剩下一個障礙了:在街區的中央有一個破舊不堪的消防站,而紐約市政府拒絕出售給他。整個工程就為這一點而無法上馬。

他沒被嚇倒,他在附近買了一塊地,在那修建了一個現代化的消防站,住房、娛樂廳等設施配備齊全,他甚至為消防隊員們安上了淋浴設備。他把這個消防站獻給了紐約市,隻收了一元錢,他們收下了這個消防站,生意也做成了,就像他形容的那樣,這筆生意是為那個“世界上最大的倒黴的伍爾沃思百貨公司”做的。

  麵對恐怖

你怎樣才能掙脫那種總是提心吊膽的日子,激勵自己成為敢於冒險的人?那麽麵對恐怖時我們應該做什麽呢?第一步是麵對自己的恐怖。

其次是問自己:“我害怕什麽?為什麽我總是這樣猶豫不決,抓不住機會?”重複一下人們常用的借口,都是因為你在你那一行幹得很不錯?因為你從小開始就被勸告要善始善終嗎?因為你不想冒失敗的危險?因為你不想惹麻煩?因為你對別人負有責任?因為你不想展翅飛翔?因為你知道這就象那山總比這山高?或者是因為家裏人反對?這些都可能是你維持現狀的正當理由,但進一步看,難道你不是害怕出錯嗎?事實上,是你沒有什麽目標嗎?你想聚集勇氣,為了走上成功的更高台階而不惜一搏嗎?不要把這些想法拋開,要發展這種想法。

安東尼·羅賓指出,失敗不算錯,而目標太低才是錯。

在你同自己爭論是否要采取行動時,不要一直拖延,要永遠把注意力集中在問題上而不是在可能性上。

曾榮獲諾貝爾獎的加拿大總理萊斯特·皮爾遜曾回憶起美國前總統林登·約翰遜。

“我第一次是在得克薩斯州約翰遜總統的農場裏見到他的,”皮爾遜說,“他當時上任才幾周。我們當時在大湖區域內有問題:在海員工會內存在著敵對態度,發生了暴力甚至槍擊行為。

“手下人告訴我,說林登的助手們很緊張,害怕在總統得到詳細匯報之前我們就卷入這些重大事件之中,我的人也要我別提起大湖問題,雙方都有這種告誡的話。

“我們剛一坐下,旁邊就站著一排緊張的顧問,總統當時就說:‘看,邁克,你我到隔壁房間坐幾分鍾吧,讓這些小夥子們輕鬆輕鬆’。”“隔壁房間,”皮爾遜說,“其實是個小小的起居室。我們拖過舒適的椅子坐下,很輕鬆,也很隨便。”林登說,“邁克,他們告訴我,說你對我們兩國之間的某些聯合問題不太高興,但我對這些問題,對那些人都不太了解,不知是什麽鬼名堂,我們幹嘛不這樣做呢:告訴我你需要怎麽辦,隻要我能做,隻要不損害美國人民的利益,我會看著把它做好。”皮爾遜說了。第二天上午七點,約翰遜打電話給海員聯合工會負責人保羅·霍爾,告訴他已派車去接他到白宮來吃早餐,就在那兒問題得到了解決。

皮爾遜說完了這個故事後,把頭往後仰起笑了。“有時,”他說,“你根本不用管那些膽小鬼。”我們大家都受到過告誡:“現在注意啊,別掉進深淵裏去了。”但如果一生隻求平穩,從不放開自己去追逐獎勵,從不展翅騰飛翔,那太傻了。

生活中避免不了冒險。有個故事說一個人每天都害怕出現危險,他在家裏存夠糧食和飲水,然後關起門來躲在空房裏,結果絆了一跤折斷了脖子。

所以,下決心拋開這種優柔寡斷,行動起來!不要再順應時勢,迎合潮流。別像那個愛狗的人一樣,當新生的小狗需要剪掉尾巴時他不忍心這樣做,於是,他便一次隻剪去一寸。

美國將軍喬治·巴頓曾對下屬軍官說:“去做一起事先經過估測過的冒險,那同莽撞蠻幹是兩碼事。”

  不要犯無心之失

“旅館餐廳裏侍者送來帳單,我在帳單上簽名,可是忘了自己的房間號碼。於是我看手表。”過去兩年以來,曾有人收集了兩百多種諸如此類的行動失誤。這樣的失誤很有趣,人人都會有的。隻要沒有讓你感到難為情,你便覺得似乎隻是偶爾發生,無傷大雅。

可是有些無心之失會引起危險。一個機場指揮塔上的工作人員,有一次叫一架飛機滑行到左跑道,實際上他是要它到右跑道。把左右說反了是最常見的語誤,不過在這一事例中,這一字之差就可能造成慘劇。

有時,一次無心之失可以暴露一個人的真實思想。奧地利國會下院議長宣布會議開始時,大聲道出:“我宣布會議閉幕!”這話確實泄漏了他私下的動機。誠如精神分析學家說的:“那位議長在內心深處但願他已能宣布會議閉幕,反正那個會也開不出什麽名堂來。”人的大腦是一架高度複雜的計算機,當具有迷惑性的信息擾亂了人的信息處理係統時,就可能出現這種差錯。它大體分為以下幾類:

(一)敘述性錯誤

一架從美國休士頓市飛經加拿大蒙特利爾市的包機,剛好墜毀在美加邊界線上。因此引起了嚴重的政治爭論:應該把生還者埋葬在哪個國家?大多數人為國家的選擇而大傷腦筋。其實,這個故事的目的在於捉弄那些粗心大意的人:應該埋葬的是死者,而非生還者。由於我們懶於思索而墜入圈套,認為所爭論的對象是死人,因此不再進一步注意“生還者”這個名詞,以求深入的了解。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玩笑:一群青年中有人提出,“我們這裏誰看起來最老實?”有一位唯恐被人搶先,趕忙應道:“我!”遭到了哄堂大笑,因為“看起來老實”含有“實際上不老實”的意思。接著又有人發問:“這裏誰看起來最不老實?”居然也還有人搶著說:“我!”結果也遭到一陣大笑。

(二)選擇性錯誤

一個人在家裏請人吃飯,小心地準備了一個蛋糕,一盆涼拌生菜,然後把蛋糕放進冰箱,把涼拌生菜放進烤爐。

這種漫不經心的態度,也會使你把糖罐的蓋蓋在同樣大小的咖啡罐上。

有一個讀研究生的學生,跑步後回到家,脫下濕透的汗衫,丟進了抽水馬桶。

不是投得不準,他的目標是要投入那盛髒衣服的籃子,而那籃子根本就是在另一間房裏。

(三)觸發性錯誤

想好了要做的事,很容易在做時出錯,一個同事告訴我,他想在書房做點事,剛要開始便先去臥室,但是到了臥室卻想不起幹什麽來的。“我在臥室不斷走動,他說,希望臥室有什麽東西能提醒我要做的事。”可是沒有。

他隻好回到書桌,這才想起原來是眼鏡髒了,心中大感寬慰,於是他又回到臥室去拿擦眼鏡所需的手帕。

(四)習慣性錯誤

這是各種錯誤中最有趣的一種。一個人心不在焉地去臥室換衣服,準備吃晚飯,結果進房後把衣服一件件脫去,鑽進了被窩,這是因為晚上脫衣服睡覺是一種習慣行為。還有人本來是到廚房裏找些吃的東西就要外出,但進入廚房後居然係上圍裙,做起飯來。

工作過於緊張,差錯也大大增加,原子能發電廠裏,種種複雜係統的操縱台總長度可達一百多英尺,各種儀表多達七百多種,又需要不斷檢查核對,試想在這裏工作,怎麽可能保證絕對不犯差錯呢?而無意的差錯又造成何等嚴重的後果。

由此可見,無心之失會帶來一些不良後果,因此,奉勸大家在行動前須三思而後行。不要再犯這種無心之失。

  作出一生事業的承諾

對於工作與事業,一個堅毅的承諾,可能比對運動員更為重要。因為,當你為完成一項銷售計劃而衝刺,或創造了新的事業藍圖時,身邊並沒有教練或啦啦隊來刺激你的腎上腺素。這份激勵的動能,必須來自你本身,你必須自我激勵:“這是我一生中的主要目標,我一定要全力以赴,殫精竭慮,盡我所能。”將承諾視為“辛勤工作”的另一種講法,頗令人心動。但是很遺憾,事情並非如此單純。統計數字顯示,美國人較以往更為辛勤工作;為數頗多的婦女,進入工作市場;雙薪家庭大為盛行,那意味著每個家庭將花費為數驚人的時間在工作上。而以生產力而言,美國也仍執世界之牛耳。但那些統計結果不過是紙上的數字罷了。

更難於測度的是,你對工作的真正感覺,及你對工作投入的程度如何?雖然並無實際數字可以為證,但很多人都有同感:構成美國經濟的社會各種階層,對工作承諾的程度,已大不如以前。

這麽說並非空穴來風。《華爾街日報》最近有篇報導曾經指出,裁員、轉業及破產,已使經理及藍領工人與公司有疏遠感,人們不願再全心投入工作,因為他們甚至對下周或下個月是否仍有工作,都無法保證,更別說投入了。人們開始覺得,將工作視為兩個周末間要做的事,較為安心。一旦持了這種想法,那就不是真正的“你”在工作了——那僅是你為了糊口而做的事。

不過,正如這篇報導所言,情況並不這麽悲觀。隻要你給員工一個機會,並激勵他們以有意義的方式投入工作,他們就會有所回應。一家叫做辛辛那提米拉克朗的公司,有一群工人創設了一座高科技、電腦控製車床,完全沒有管理階層直接監督。這些按時計酬的工人不需要打卡,但缺勤率幾乎為零。

他們組合車床,準備電子控製板,裝妥線路,並告訴客戶如何使用。工人不必負擔任何責任,隻除了一樣——承諾竭盡所能,締造最佳成績。

(一)承諾影響成就

美國奧運希望之星都會參加一項筆試,當然不是測驗他們所參賽項目的運動知識,而是一項經特殊設計的心理潛能測驗,用以測試運動員的承諾程度。結果證明了那些想“精益求精”的選手,都願意接受時間更長、更艱苦的訓練。那些願意犧牲目前的享樂,以換取未來長遠成果的選手,最終會展現出最佳成績。當心理潛能測驗中的承諾指標下降時,選手的表現,便隨之江河日下。此法則適用於各種運動選手,從馬拉鬆運動員到冰上曲棍球球員,莫不如此。

如何為你對事業的承諾程度打分數?這無法僅以工作時間多寡,或薪資高低來衡量。不過其實也很簡單,關鍵就在於你願意追求什麽樣的成就。

承諾已定,成就將緊隨而至。要獲得卓越的成就,可能需費些時間,但你可以現在就許下承諾,誌在奪標。

(二)難以置信的決心

奧運冠軍蕾頓便是最佳典範,她驚人的成就,是一點一滴茁壯於堅毅的承諾之中的。

蕾頓並非生就一副典型的體操選手體態,她並不優雅,也沒有芭蕾舞者的柔美動作。她僅有145 公分高,有一副結實而強壯的體格,看來更像一位短跑選手,而不是一位具有潛力的體操明星。

由於她對自己許下承諾,因此她不怕為成功付出代價。她曾說:“我知道自己在地板運動、旋轉及芭蕾動作上,看起來並不優雅,但我是名優秀的短跑者,我有無窮的動能及爆發力。所以,我能夠做其他女孩做不到的事。”14 歲時,她便是弗吉尼亞州的冠軍,且在世界性的體操競賽中奪魁。小小年紀,卻有超齡的成熟,她已了解她要追求更高的目標。

“我需要有人在背後推動我,”她說:“我需要與其他誌同道合的女孩,共同奮鬥。”當大部分青少年仍處在胡思亂想的階段,絲毫不知承諾為何物時,蕾頓已為她的目標,付出了極大的犧牲。她遠離舒適的家,搬到休斯敦,住在一位陌生人的家裏,隻為了有機會受教於一位世界頂尖、且要求最嚴格的體操教練卡洛莉女士。

當其他孩子花時間在看電視、電影,與朋友廝混,或去旅行郊遊的時候,她已每周受訓七天,每天四小時。卡洛莉矯正了蕾頓八年來習以為常的所有習慣,從翻滾的方式,到每日的飲食。當奧運會日期日益迫近時,蕾頓如此描述她的一天:“八點鍾熱身運動,然後上學。放學再回到體育館練習四個小時,接著做功課,然後是上床睡覺。”很苦?當然。有趣嗎?未必。那何必呢?因為勝利者所孜孜鑽研的事,其他人甚至未曾想過要去嚐試。她可能並不喜歡每日枯燥的訓練,但是她熱愛體操,熱愛她的夢想,也就樂於接受挑戰。

然而,就在夏季奧運會開始前幾周,她的右膝突然動彈不得。裂開的軟骨碎片鬆落,嵌入膝關節中。手術後不到十天,她又回到體操館,做全套的賽前練習。時間迫在眉睫,不容拖延,所剩下的時間僅足以做最後衝刺。她已準備多年,不能讓成果如此付諸東流。堅毅的承諾使她堅持到底。

大賽中的最後一個項目——跳躍動作,蕾頓需要9.95 分,幾近滿分的成績,才能與羅馬尼亞最有希望奪得金牌的選手打平。記者如此描述她所做的努力:“她輕輕助跑至起跳線,躍然而起,在高空中旋轉,像一條鉛棒一般落下,紋絲不動,卻輕柔得猶如一隻春天的蝴蝶。”她得到完美的十分,最高境界。但使所有觀眾、裁判及其他選手驚訝萬分,又感到肅然起敬的是,她竟然要求第二次試跳。

令人無法置信,其結果仍然一樣,完美的十分!但是蕾頓絲毫不感到驚訝,她已有心理準備站在勝利者的舞台上,因為她深知她已付出代價。

你如何將奧運體操選手的成功法則,運用在你自己的生命中?請放心,那比你想象中容易多了。因為,不論是在體壇上或公司董事會中,確實是有些基本法則為勝利者所稱道。來吧,讓它們也成為你的人生守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