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行動——化目標為現實的關鍵

(2007-09-25 04:58:24) 下一個

第五節  行動——化目標為現實的關鍵

安東尼·羅賓認為,人生偉業的建立,不在於能知,而在於能行。於無窮處全力以赴,你會發現眼目所及之處仍有無窮天地。

同樣,英國前著名的首相本傑明·笛斯瑞利曾指出,雖然行動不一定能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但不采取行動是絕無滿意的結果可言。

行動是件了不得的事。隻要一個人行為正,他就會越來越喜歡去行動。

因此,想要做一個進取的人嗎?先從行動進取開始。

詹姆·威廉斯也說,一個人的行為影響他的態度:“與其興之所至才擊節高歌,不如先引吭高歌帶動心情。”上麵所舉的例子都有相同的意義,行動能帶來回饋和成就感,也能帶來喜悅。忙著做一件事,是建設性的行為,在潛心工作時所得到的自我滿足和快樂等其它方法不可取代的。這麽說來,如果你尋求快樂,如果你想發揮潛能,就必須積極行動,努力以赴。

每天都有幾千人把自己辛苦得來的新構想取消或埋葬掉,因為他們不敢執行。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這些構想又會回來折磨他們。

因此,請記住下麵兩種方法:1.切實執行你的創意,以便發揮它的價值,不管創意有多好,除非真正身體力行,否則永遠沒有收獲。

2.實行時心理要平靜。天下最可悲的一句話就是,我當時真應該那麽做卻沒有那麽做。每天都可以聽到有人說:“如果我當年就開始那筆生意,早就發財羅!”或“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後悔當時沒有做!”一個好創意如果胎死腹中,真的會叫人歎息不已,永遠不能忘懷。如果真的徹底施行,當然也會帶來無限的滿足。

你現在已經想到一個好創意了嗎?如果有,現在就行動。

  行動幫助你完成人生偉業

你可以界定你的人生目標,認真製定各個時期的目標。但如果你不行動,還是會一事無成。如果你不行動,你就像這樣的一個人:此人一直想到中國旅遊,於是訂了一個旅行計劃。他花了幾個月閱讀能找到的各種材料——中國的藝術、曆史、哲學、文化。他研究了中國各省地圖,訂了飛機票,並製定了詳細的日程表。他標出要去觀光的每一個地點,每個小時去哪裏都定好了。

這人有個朋友知道他翹首以待這次旅遊。在他預定回國的日子之後幾天,這個朋友到他家作客,問他:“中國怎麽樣?”這人回答:“我想,中國是不錯的,可我沒去。”這位朋友大惑不解:“什麽!你花了那麽多時間作準備,出什麽事啦?”“我是喜歡訂旅行計劃,但我不願去飛機場,受不了。所以呆在家沒去。”苦思冥想,謀劃如何有所成就,不能代替身體力行的實踐。沒有行動的人隻是在作白日夢。對此,安東尼·羅賓指出,行動是化目標為現實的關鍵步驟。

  行動才是我們的目標

內斯美是一位周末高爾夫球選手,他通常能打出九十幾杆,後來有七年的時間他完全了停止玩高爾夫球。令人驚異的是,當他再回到比賽場時,又打出了漂亮的七十四杆。在這七年時間裏,他沒有摸過高爾夫球,而他的身體狀況也在惡化之中。實際上,他這七年是住在一間大約四英尺半高的俘虜收容所裏,因為他是一個越南的戰俘。

內斯美的故事說明:如果我們期望實現目標,就必須首先看到目標完成。

在這七年的日子裏,內斯美一直與世隔絕,見不到任何人,沒有人跟他談話,更無法做正常的體能活動。起初幾個月他幾乎什麽事情也沒做,後來,他覺得如果要保持頭腦清醒並活下去,就得采取一些特別、積極的措施才行。最後,他選擇了他心愛的高爾夫課程,開始在他的牢房中玩起高爾夫球來了。

在他自己心裏,他每天都要玩整整十八個洞。他以極精細的手法玩高爾夫球。

他“看見”自己穿上高爾夫球衣走上第一個高爾夫球座,心裏想象著他所玩的場地的每一種天氣狀況;他“見到”球座盒子的精確大小、青草、樹木,甚至還有鳥;他很清楚地“見到”他的手緊握高爾夫球的精確方式;他很小心地使自己的左手臂維持平直;他叮囑自己眼睛要好好看著球;他命令自己小心,在打倒杆時要慢而且輕輕地打,同時記住眼睛盯在球上;他教導自己在擊打時要圓滑地向下揮杆,並且順利地擊出;然後他想象著高爾夫球在空中飛過,掉在發球區與果嶺之間修整過的草地中央,滾動著,直到它停在他所選定的精確位置。

他在自己心中打球,所花的時間就跟他在高爾夫球場上打球一樣長,而且對剛擊出的球仔細觀察。換言之,他決定成為一個“有意義的特殊人物”,而不是做一個“徘徊的大多數人”。

這樣的每周七天整整持續了七年,他都在心裏玩那完美的高爾夫球。從來沒有一次漏打了球,也從來沒有一次球不進洞,這真是完美的打法,內斯美每天用整整四小時的時間來打心裏的高爾夫球,結果頭腦一直很清醒。

內斯美的故事說明了這一點:如果你想要達到目標,在達到之前,心中就要“看見目標完成”。

如果你想獲得加薪、在公司獲得較大的機會、較好的職位、你夢想中的房屋等,安東尼·羅賓建議你仔細地重讀這個故事。每天花幾分鍾遵守精確的步驟,這樣你向往的那一天終會到來。那時候,你將不僅“看見到目標完成”,而且會“達到想要的目標”。

曾有許多人計劃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一位記者對他們中的許多人都作了采訪,隻有一個人說出了“我要,”那個人是一個年輕的美國人;這位記者問他:“你是不是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呢?”這位美國人朝他看了一下,然後說:“我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最後隻有一個人登上了北麓。

他就是那位說出“我要”的人。因為隻有他“看見了目標完成。”在任何一個行業,不管我們在尋找一個較好的工作、較多的財產、永久與快樂的婚姻,或者是所有這類的事情,我們都必須在達到想要的目標之前,先看見目標完成。

當你的眼睛看著目標時,達成目標的機會就會變得無限地大。真的,不管你見到勝利或失敗,這項原則都能適用。

在帆船時代,有一位船員第一次出海。他的船在北大西洋遭到了大風暴,這位船員受命去修整帆布。當他開始爬的時候,犯了一項錯誤,那就是向下看。波浪的翻騰使船搖蕩得十分可怕。眼看這位年輕人就要失去平衡。就在那一瞬間,下麵一位年紀較大的船員對他喊道:“向上看,孩子,向上看。”這個年輕的船員果然因為向上看而恢複了平衡。

事情似乎不順的時候,要先檢查一下你的方向是否錯誤。形勢看起來不利的時候,要嚐試“向上看”,應用上麵說過的原理,再加上我們下麵要討論的原理,你就會達到目標。

把目標適當地寫在一張或多張卡片上。你要把它寫得清清楚楚,以便於你閱讀每一行中的每一個字。將這些卡片保存好,並隨時把這些目標帶在身邊,每天都要複習這些目標。但別忘了:行動才是我們的目標。當世界上最長的火車在靜止不動時,往它的八個驅動輪前麵放一塊小小的木頭,就能使它永遠停在鐵軌上。而同樣的火車在以每小時一百裏的時速前進時,卻能穿透五英尺厚的鋼筋混凝土牆壁。這就是你的寫照。請現在就開始去取得行動的勇氣,衝破介於你跟目標之間的種種阻礙與難關吧。

  行動會增強信心

行動本身會增強信心,不行動隻會帶來恐懼。克服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行動。

要增加恐懼感的話,隻需等待、拖延、推托就可以了。

有一次一個傘兵教練說:“跳傘本身真的很好玩,讓人難受的隻是‘等待跳傘’的一刹那。在跳傘的人各就各位時,我讓他們‘盡快’度過這段時間。曾經不止一次,有人因幻想太多‘可能發生的事’而暈倒。如果不能鼓勵他跳第二次,他就永遠當不成傘兵了。跳傘的人拖愈久愈害怕,就愈沒有信心。”“等待”甚至會折磨各種專家,並使他們變得神經兮兮,《時代標誌》曾經報道美國最有名的新聞播音員愛德華·慕羅先生。他在麵對麥克風以前總是滿頭大汗,一開始播音以後,所有的恐懼就都沒有了。許多老牌演員也有這種經驗,他們同意,治療舞台恐懼症唯一的良藥就是“行動”,立刻進入情況就可以解除所有的緊張、恐怖與不安。

行動可以治療恐懼。有一天晚上,一個5 歲的小男孩已經上床半小時了,突然放聲大哭。小男孩剛才看了一部科幻片,害怕片中的綠色妖怪闖進來抓他。他父親的做法很特別,他並不是說:“不要怕,孩子。沒有什麽好怕的,回去睡覺吧。”反而用一種積極的做法來消除他的恐懼。他裝模作樣表演了一陣,然後走到每一扇窗戶跟前看看關好沒有,最後又將一把玩具手槍放在小男孩枕邊說:“畢裏,這把手槍給你以防萬一。”小家夥聽了很放心,幾分鍾就睡著了。

一般人則不了解這個道理,他們應付恐懼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不做”。

推銷員們就經常這樣,他們經常怯場,即使最老練的推銷員也難免。他們為了克服恐懼,往往在客戶附近徘徊猶豫,要不然幹脆找個地方一杯又一杯的喝咖啡,來培養自信與勇氣,這樣根本沒有效果。克服這種恐懼——任何一種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刻去做”。

你害怕電話訪問嗎?馬上就去打電話,你的恐懼便會一掃而光;萬一你仍舊拖拖拉拉,你會愈來愈不想打了。

你是不是不敢作一次全身健康檢查?隻要你去,所有的疑慮都會消失。

你可能會什麽毛病也沒有;萬一有,也可以及早發現。如果不去檢查的話,你的恐懼會越來越深,直到真正生病為止。你是不是不敢跟上司討論一個問題?馬上找他討論,這樣才會發現根本沒有那麽恐怖。

建立你的信心,用行動來激發潛能,用行動來幫助你達到目標。

有一個野心勃勃卻沒有作品的作家說:“我的煩惱是日子過得很快,一直寫不出像樣的東西。”“你看,”他說:“寫作是一項很有創造力的勞動,要有靈感才行,這樣才會提起精神去寫,才會有寫作的興趣和熱忱。”說實在的,寫作的確需要創造力,但是另一個寫出暢銷書的作家,他的秘訣是什麽呢?“我用‘精神力量’。”他說,“我有許多東西必須按時交稿,因此無論如何不能等到有了靈感才去寫,那樣根本不行。一定要想辦法推動自己的精神力量。方法如下:我先靜下心來坐好,拿一支鉛筆亂畫,想到什麽就寫什麽,盡量放鬆,我的手先開始活動,用不了多久,我還沒注意到時,便已經文思泉湧了。”“當然有時候沒有亂畫也會突然心血來潮。”他繼續說,“但這些隻能算是紅利而已,因為大部分的好構想都是在進入正規工作情況以後得來的。”

  行動引發行動

每一個行動前麵都有另一個行動,這是千古不變的自然原理。大自然沒有任何一種事情可以自己行動,即使我們天天要用的幾十種機械設備也離不開這個原理。

你家裏的室溫是自動控製的,但是你必須先選擇(采取行動)溫度才行。

隻有換了檔之後,你的汽車才能全自動變速。這個原理同樣也適用於我們的心理,先使心理平靜安詳,才能順利思想,發揮作用。

有一家推銷機構的經理向記者解釋,他如何訓練推銷員用自動反應的方式工作,獲得了很大成就。

“每一個推銷員都知道,挨家挨戶推銷時心理壓力很大。”他說:“早上進行的第一次拜訪尤其困難。即使是資深推銷員也有這種困擾。他知道每天多少都會遇到一點難堪,但是仍舊有機會爭取到不少生意。所以,他認為早上晚一點出去推銷沒有什麽關係。他可以多喝幾杯咖啡,在客戶附近多徘徊一下或做點其它事,來拖延對客戶的第一次拜訪。”開始推銷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立刻開始推銷。不要猶豫不決,不要顧東顧西,不要拖拖拉拉。應該這麽做:把汽車停好,拿著你的樣品箱直接走到客戶門口按門鈴,微笑地對客戶說“早安”,並開始推銷。這些都必須像條件反射一樣自動進行,根本用不著多想。這樣你的工作很快就可以活絡起來。

在第二次或第三次拜訪時,就可以駕輕就熟,你的成績也會很好。

有一個幽默大師曾說:“每天最大的困難是離開溫暖的被窩走到冰冷的房間。”他說得不錯,當你躺在床上認為起床是件不愉快的事時,它就真的變成一件困難的事了。即使這麽簡單的起床動作,即把棉被掀開,同時把腳伸到地上的自動反應,都可以擊退你的恐懼。

那些大有作為的人物都不會等到精神好時才去做事,而是推動自己的精神去做事的。

為了養成行動的好習慣練習下麵兩件事:

(一)用自動反應去完成簡單卻煩人的雜務

不要想它煩人的一麵,什麽都不想就直接投入,一眨眼就完成了。

大部分的家庭主婦都不喜歡洗碗,成功學的創始人拿破侖·希爾的母親也不例外。她卻自己發明了一套做法來處理,以便有時間做她喜歡做的事。

她離開飯桌時,便帶著空盤子,在她根本沒想到洗碗這個工作時,就已經開始賜肓耍?阜種泳塗梢韻春謾U庵腫齜ú皇潛惹逑匆淮蠖訊蚜撕芫玫腦嗯套癰?寐穡拷裉煬塗?劑廢埃?茸鮃患?闋釤盅岬墓ぷ鰨?諢姑幌腖?奶盅嶂?熬透峽熳觶?饈譴?碓遊褡鈑行У姆椒ā?SPAN lang=EN-US>

(二)將這種方法推而廣之

把這種方法應用到“設計新構想”、“擬訂新計劃”、“解決新問題”,以至所有需要仔細推敲的工作上。不能等你的精神來推動你去做,要推動你的精神去做。

這裏有個技巧保證有效,用一支鉛筆和白紙去計劃。鉛筆是使你“全神貫注”最好的工具。世界頂尖潛能大師安東尼·羅賓認為,如果要從“布置豪華、設備完善的辦公室”跟“鉛筆與紙”中任選一項來提高工作效率的話,他寧肯選擇鉛筆與紙。因為用鉛筆與紙可以把心思牢牢貫注在一個問題上。

把你的想法寫在紙上時,你的注意力會自動集中在上麵,你的潛能也會因之而迸發。因為我們無法一心二用,何況你在紙上寫東西時,也會同時將它們寫在了心裏。如果把相關的想法同時寫出來,就可以記得更久,記得更正確,這是許多實驗已經證實的結論。

一旦養成這個習慣,即使在異常吵鬧的環境中也不會受到幹擾。當你思考時,應該盡量寫下來,你的靈感就會馬上來了,這實在是個好辦法。

  立即采取行動

有些人不論機遇好壞都能成功——這些精英中也可能包括你在內。

安姬有十足的理由埋怨命運對她不公平。她母親在她還是嬰兒時便去世了。她從來不知道父親是誰,也不知道什麽是家庭的溫暖。八年級時,她被迫搬到阿肯色州和親戚同住。安姬是個孤兒,超重二十磅(因此衣服都快不能穿了),更糟的是她必須離開所有的朋友。

我們常常覺得命運和自己作對,而這時候的安姬更有十足的理由相信自己受了上天的欺騙。然而她決定采取行動,她決定減輕體重,所以開始運動,消耗多餘的脂肪。她愈跑步愈體會出其中的快樂,體能也逐漸增加。她繼續訓練自己,並且開始參加比賽。

幾年後,安姬——阿肯色州立大學四年級的學生,已經贏得三項馬拉鬆及好幾項十公裏長跑冠軍了。其中包括兩次奧爾良馬拉鬆大賽,曼斐斯快捷馬拉鬆賽,以及亞特蘭大雅芳十公裏大賽。

安姬有十足的理由相信命運已宣布她為一個失敗者,但她並未如此想。

她擬訂人生目標,並不斷行動,終於發揮潛能,獲得了成功。

製定目標或許還不算太難,可是要能貫徹到底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你可能以前就有過這樣的經驗,剛訂好目標時頗有磨拳擦掌的熱情,可是過了三個星期後就沒勁了,更別提達成目標的自信,那早已蕩然無存了。當你擬訂一項目標後,首要的步驟就是把它寫在紙上,這樣才能使目標具體化,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連這麽簡單的步驟都不做。

當你把目標寫下來後,隨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立即讓自己行動起來,向著把目標實現的方向拿出具體的行動,可別一拖再拖。一個真正的決定必然是有行動的,並且還是立即的行動,此時你就要針對自己那四個迫切要在一年之內達成的目標拿出立即的行動。你先別管要行動到什麽程度,最重要的是要動起來,打一個電話或擬出一份行動方案都是可行的,隻要在接下去的十天內每天都能有持續的行動。當你能這麽做時,這十天小小的行動必然會形成習慣,最終把你帶向成功。

如果你個人成長的目標是一年之內學好爵士舞的話,那麽就“先讓手指頭動起來”,你不妨今天就去翻一翻電話簿找個訓練班,隨之便注冊入學,安排出學習的時間。

如果你的目標是一年之內買輛奔馳轎車的話,那麽就請代理商寄一份有關奔馳汽車的各種資料給你,或者當天下午親自跑一趟去了解一番。這並不是要你馬上就買,隻不過當你了解了價錢和性能之後,會更加強你要買的決心。

如果你的事業經濟目標是在一年之內賺到十萬美元的話,那麽現在就立刻擬出必須采取的步驟。到底有哪個已經賺到這麽多錢的人可以提供你建議?你是否應該去創個新事業?你是否需要去尋找某些資源?別忘了,每天你至少得體驗一下實現那四項目標的成功感受,當然最好是一天兩次,一早一晚。每六個月你得重新回顧先前所寫下的目標以確定它們是否還“活生生”的。當你決心過積極奮發的生活後,你必然會有與以往不同的認識。很可能你會將先前的目標作某種程度的修改,那麽就好好動動腦筋增減一番。

  行動要有恒心

安東尼·羅賓指出,訂出一個目標——要有耐心地完成它,即行動要有恒心。

一個人必須固定他的視野——如果他立誌要成功的話。他必須知道他正在為什麽目標而工作,然後他才會像一隻貓追逐老鼠一樣緊追不舍。一個知道自己目標的人,就不會因為挫折和失敗而泄氣了。

本傑明·富蘭克林寫道:“讓每個人確認他特殊的工作和職業,而且耐心地做著,如果他想要成功的話。”詩人撒母耳·泰勒·柯爾雷基是個最該聽從這個勸告的人,他遺留給後代的詩大部分都是未完成的。他把自己的才華分散得太微細而浪費掉了。他生活在一個不真實的夢幻世界裏,在他死後,查理·蘭姆寫信給朋友時說:“柯爾雷基死了,聽說他留下了四萬多篇有關形而上學和神學的論文——沒有一篇是完成的!”隻有聽從這個勸告的人,即隻有行動有恒心的人,才能發揮潛能,才能成就偉業,才能完成目標。行動要有恒心,這是開發潛能的重要因素,諾貝爾是深諳這一點的。

可以這麽說,世界上如果有一百個人的事業獲得巨大成功,那麽,至少有一百條走向成功的不同軌跡。然而,誰能想象這樣一個人,死神在他事業的路上如影相隨,他卻矢誌不移地走向了成功。他就是家喻戶曉的諾貝爾獎金的奠基人——弗萊德·諾貝爾。

1864 年9 月3 日這天,寂靜的斯德哥爾摩市郊,突然爆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巨響,滾滾的濃煙霎時間衝上天空,一股股火花直往上竄。僅僅幾分鍾時間,一場慘禍發生了。當驚恐的人們趕到出事現場時,隻見原來屹立在這裏的一座工廠已蕩然無存,無情的大火吞沒了一切。火場旁邊,站著一位三十多歲的年青人,突如其來的慘禍和過份的刺激,已使他麵無人色,渾身不住地顫抖著..這個大難不死的青年,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弗萊德·諾貝爾。

諾貝爾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所創建的硝化甘油炸藥的實驗工廠化為灰燼。

人們從瓦礫中找出了五具屍體,其中一個是他正在大學讀書的活潑可愛的小弟弟,另外四人也是和他朝夕相處的親密助手。五具燒得焦爛的屍體,令人慘不忍睹。諾貝爾的母親得知小兒子慘死的噩耗,悲痛欲絕。年老的父親因太受刺激引起腦溢血,從此半身癱瘓。然而,諾貝爾在失敗和巨大的痛苦麵前卻沒有動搖。

慘案發生後,警察當局立即封鎖了出事現場,並嚴禁諾貝爾恢複自己的工廠。人們像躲避瘟神一樣避開他,再也沒有人願意出租土地讓他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困境並沒有使諾貝爾退縮,幾天以後,人們發現,在遠離市區的馬拉侖湖上,出現了一隻巨大的平底駁船,駁船上並沒有裝什麽貨物,而是擺滿了各種設備,一個青年人正全神貫注地進行一項神秘的實驗。他就是在大爆炸中死裏逃生、被當地居民趕走了的諾貝爾!大無畏的勇氣往往令死神也望而卻步。在令人心驚膽顫的實驗中,諾貝爾沒有連同他的駁船一起葬身魚腹,而是碰上了意外的機遇——他發明了雷管。雷管的發明是爆炸學上的一項重大突破,隨著當時許多歐洲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開礦山、修鐵路、鑿隧道、挖運河都需要炸藥。於是人們又開始親近諾貝爾了。他把實驗室從船上搬遷到斯德哥爾摩附近的溫爾維特,正式建立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廠。接著,他又在德國的漢堡等地建立了炸藥公司。一時間,諾貝爾生產的炸藥成了搶手貨,源源不斷的訂貨單從世界各地紛至遝來,諾貝爾的財富與日俱增。

然而,獲得成功的諾貝爾並沒有擺脫災難。

不幸的消息接連不斷地傳來:在舊金山,運載炸藥的火車因震蕩發生爆炸,火車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國一家著名工廠因搬運硝化甘油時發生碰撞而爆炸,整個工廠和附近的民房變成了一片廢墟;在巴拿馬,一艘滿載著硝化甘油的輪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顛簸引起爆炸,整個輪船全部葬身大海一連串駭人聽聞的消息,再次使人們對諾貝爾望而生畏,甚至簡直把他當成瘟神和災星,如果說前次災難還是小範圍內的話,那麽這一次他所遭受的已經是世界性的詛咒和驅逐了。

諾貝爾又一次被人們拋棄了,不,應該說是全世界的人都把自己應該承擔的那份災難給了他一個人。麵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和困境,諾貝爾沒有一蹶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對已選定的目標義無返顧,永不退縮。在奮鬥的路上,他已習慣了與死神朝夕相伴。

炸藥的威力曾是那樣不可一世,然而,大無畏的勇氣和矢誌不渝的恒心最終激發了他心中的潛能,最終征服了炸藥,嚇退了死神。諾貝爾贏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獲專利發明權355 項。他用自己的巨額財富創立的諾貝爾科學獎,被國際科學界視為一種崇高的榮譽。

諾貝爾成功的經曆告訴我們,恒心是實現目標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條件,恒心是發揮潛能的必要條件。恒心與追求結合之後,便形成了百折不撓的巨大力量。

不但如此,諾貝爾的成功還啟示我們,幹事業要經得起挫折,不能半途而廢。美國著名學者安東尼·卡索,從他親自策劃和主持過的上百次民意測驗中,整理和歸納了美國五百家大企業創立人成功的要點和原則,得出的“創業十要”中就有這麽一條:做一件事堅持到底最重要,相反,半途而廢,就會在商場競爭中一事無成。

安東尼·羅賓認為,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而是韌性。商場競爭常常是持久力的競爭,有恒心和毅力的經營者往往成了笑在最後、笑得最好的勝利者。從龜兔賽跑的故事中可知,競賽的勝利者之所以是笨拙的烏龜而不是兔子,這與兔子在競爭中缺乏堅持精神是分不開的。因而,恒心和毅力對馳騁商戰的經營者來說,是必備的心理素質。

半途而廢,淺嚐輒止,發揮潛能的願望永遠隻能是夢。

  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是潛能的絆腳石

看了下麵的故事,你就知道,在人的一生中,果斷地作出決定是多麽重要。

美國拉沙葉大學的一位業務員前去拜訪西部一小鎮上的一位房地產經紀人,想把一個“銷售及商業管理”課程介紹給這位房地產商人。

這位業務員到達房地產經紀人的辦公室時,發現他正在一架古老的打字機上打著一封信。這位業務員自我介紹一番,然後介紹他所推銷的這個課程。

那位房地產商人顯然聽得津津有味。然而,聽完之後,卻遲遲不表示意見。

這位業務員隻好單刀直入了:“你想參加這個課程,不是嗎?”這位房地產商人以一種無精打彩的聲音回答說:“呀,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想參加。”他說的倒是實話,因為像他這樣難以迅速作出決定的人有數百萬之多。

這位對人性有透徹認識的業務員,這時候站起來,準備離開。但接著他采用了一種多少有點刺激的戰術。下麵這段話使房地產商人大吃一驚。

“我決定向你說一些你不喜歡聽的話,但這些話可能對你很有幫助。

“先看看你工作的辦公室,地板髒得可怕,牆壁上全是灰塵。你現在所使用的打字機看來好像是大洪水時代諾亞先生在方舟上所用過的。你的衣服又髒又破,你臉上的胡子也未刮幹淨,你的眼光告訴我你已經被打敗了。

“在我的想象中,在你家裏,你太太和你的孩子穿得也不好,也許吃得也不好。你的太太一直忠實地跟著你,但你的成就並不如她當初所希望的。

在你們結婚時,她本以為你將來會有很大的成就。

“請記住,我現在並不是向一位準備進入我們學校的學生講話,即使你用現金預繳學費,我也不會接受。因為,如果我接受了,你將不會擁有去完成它的進取心,而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學生當中有人失敗。

“現在,我告訴你你為何失敗。那是因為你沒有作出一項決定的能力。

“在你的一生中,你一直養成一種習慣:逃避責任,無法作出決定。結果到了今天,即使你想做什麽,也無法辦得到了。

“如果你告訴我,你想參加這個課程,或者你不想參加這個課程,那麽,我會同情你,因為我知道,你是因為沒錢才如此猶豫不決。但結果你說什麽呢?你承認你並不知道你究竟參加或不參加。你已養成逃避責任的習慣,無法對影響到你生活的所有事情作出明確的決定。”這位房地產商人呆坐在椅子上,下巴往後縮,他的眼睛因驚訝而膨脹,但他並不想對這些尖刻的指控進行反駁。這時,這位業務員說了聲再見,走了出去,隨手把房門關上。但又再度把門打開,走了回來,帶著微笑在那位吃驚的房產商人麵前坐下來,說:“我的批評也許傷害了你,但我倒是希望能夠觸怒你。現在讓我以男人對男人的態度告訴你,我認為你很有智慧,而且我確信你有能力,但你不幸養成了一種令你失敗的習慣。但你可以再度站起來。我可以扶你一把——隻要你願意原諒我剛才所說過的那些話。

“你並不屬於這個小鎮。這個地方不適合從事房地產生意。你趕快替自己找套新衣服,即使向人借錢也要去買來,然後跟我到聖路易市去。我將介紹一個房地產商人和你認識,他可以給你一些賺大錢的機會,同時還可以教你有關這一行業的注意事項,你以後投資時可以運用。

“你願意跟我來嗎?”那位房地產商人竟然抱頭哭泣起來。最後,他努力地站了起來,和這位業務員握握手,感謝他的好意,並說他願意接受他的勸告,但要以自己的方式去進行。他要了一張空白報名表,簽字報名參加《推銷與商業管理》課程,並且湊了一些一毛、五分的硬幣,先交了頭一期的學費。

3 年以後,這位房地產商人開了一家擁有60 名業務員的大公司,成為聖路易市最成功的房地產商人之一,他還指導其他業務員工作,每一位準備到他公司上班的業務員,在被正式聘用之前,都要被叫到他的私人辦公室去,他把自己的轉變過程告訴這位新人,從拉沙葉大學那位業務員初次在那間寒酸的小辦公室與他見麵開始說起。

  不要拖拖拉拉

有個朋友問一位做事拖拉的人一天的活是怎麽幹完的。這個人說“那很簡單,我把它當作昨天的活。”拖遝豈止是昨天的活今天來幹?《韋氏新世界英語詞典》給“拖遝”下的定義是:“把(不愉快或成為負擔的)事情推遲到將來做;特別是習慣性這樣做。”如果你是個辦事拖拉的人,你大概在浪費大量的寶貴時間。這種人花許多時間思考要做的事,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找借口推遲行動,又為沒有完成任務而悔恨。在這段時間裏,其實他們本來能完成任務而且應轉入下一個工作了。

有幾個辦法可以有效對付拖拉的作風:

(一)確定一項任務是否非做不可有時,我們感覺到一項任務不重要,於是做起來就拖拖拉拉。如果這項任務真的不重要,就把它取消好了,而不是拖延然後又後悔。有效分配時間的重要一環,是把可有可無的任務取消掉。應該從你的日程表中清除亂糟糟的東西。

(二)把任務委托給其他人有時候,任務是能完成的,但是你不喜歡做。你不願意或許與你的個性或專長有關。如果你把任務委托給一個更適合做、更樂意做的人,你和他就都成了贏家。

(三)弄清楚有什麽好處,然後行動起來我們往往因為看不到完成一項不愉快任務有什麽好處而拖拖拉拉。也就是說,我們做這項任務時付出的代價似乎高於做完之後得到的好處。應付這個問題的最佳辦法是從你的目標與理想的角度分析這個任務。如果你有個重大目標,那你就比較容易拿出幹勁去完成有助於你達到目標的任務。

(四)養成好習慣許多人的拖遝已經成了習慣。對於這些人,要完成一項任務的一切理由都不足以使他們放棄這個消極的工作模式。如果你有這個毛病,你就要重新訓練自己。用好習慣來取代拖遝的壞習慣。每當你發現自己又有拖遝的傾向時,靜下心來想一想,確定你的行動方向,然後再給自己提一個問題:“我最快能在什麽時候完成這個任務?”定出一個最後期限,然後努力遵守。漸漸地,你的工作模式就會發生變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