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自我激勵 - 安東尼羅賓

(2007-07-25 14:30:11) 下一個

第四節  自我激勵

  激勵由自己開始

一個人怎樣開始激勵別人呢?安東尼·羅賓指出,得首先激勵自己。如果你自己沒有積極性,是不能調動別人的積極性的;你自己沒有信念,是不能使別人有信念的;你自己沒有衝勁,是不能使別人有衝勁的;你自己沒有前進的決心,是不能帶動別人前進的。

關於這一點,以色列的大衛王(約公元前100 年)是最好的例子。大衛心中的積極性激發了其他人的積極性。年輕的大衛在沒當國王之前,有一次給當兵的哥哥送飯,他走近前線時,看見敵軍的頭號人物巨人歌利亞,巨人在嘲弄士兵,以引起他們(包括國王所羅)內心的恐懼。但大衛毫無懼色。

他調動起自己的積極性來,向歌利亞挑戰,跟他撕殺,最後殺死了歌利亞。

在大衛之前,在所羅王的軍隊中是沒人能殺巨人的,大衛,這個殺巨人的人成了國王,其後以色列軍中又產生了許多殺巨人者。你猜在所羅王的軍隊中為什麽沒人能殺巨人?原因之一是所羅本人不是殺巨人者。他沒有給他的臣民樹立榜樣,顯示像勇士一樣麵對巨人的積極性,但是,在大衛的領導下,許多兵士都被調動起來,去殺巨人。

如果你不知道怎樣激勵自己,以下幾點建議有助於你行動起來:

(一)計算一下行動起來的好處和不行動的代價

如果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行動起來,有時就需要由別人提醒我們行動起來的好處,有時又需要弄清楚不行動會有什麽壞事發生。這就像我們需要節食減肥,又提不起興趣,這時需要別人提醒自己,減肥成功之後,樣子會更好看,會感覺更健康。我們也可以想一想,現在不開始減肥,會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麽害處。越是觀望等待,消極的代價就越大。通過算清楚行動起來的好處和不行動的害處,我們就能開始行動。

(二)要培養一種緊迫感

在確信自己應該行動起來之後,下一步就是實實在在地行動起來。要做到這一點,你心中要產生一種緊迫感。你不要選擇最後的時機開始行動,而應從相反的角度看這個問題,問問你自己:“我最快什麽時候能開始?”人畢竟不會越活越年青的。你甚至可以把你的目標公之於眾,給自己增加一點鞭策力。

(三)現在就製定進度

另一個行動起來的方法是製定出進度,按進度規劃做事。有時候,這些寫成白紙黑字的東西是能鞭策自己行動的。另外,把一項大任務或大工程分解成容易完成的小任務,可使整個計劃得以實現。

(四)不要坐等自己想動時才動

說到激勵自己,人們常犯的錯誤是以為可以等到自己想動時才動。不要跌進這個陷阱裏。大概當你幹開了之後,你才會感到想動。認準了這是一件該做的事,你現在就行動起來。你的感覺會跟著你的行動走。

(五)別等到弄清問題的解決辦法之後才開始幹

塞繆爾·約翰遜說:“如果要先搬掉所有的障礙才行動,那就什麽也做不成。”成大事者會立刻抓住大好時機,迅速作出重大決定,然後馬上投入行動。如果你想成功,就要立即行動起來。

個人的積極性會使一切都動起來。積極性導致行動,也積累起衝勁,而衝勁對於成功是無價之寶。例如,你是否想過,要防止一個靜止的火車頭滑動,所需力量是多麽小?你隻需在每個驅動輪前麵放一塊一英寸厚的木頭,這火車頭就動不了。但同一個火車頭如果以60 英裏時速行駛,就可以撞穿一堵5 英尺厚的鋼筋水泥牆!有積極性和有衝勁的人也是這樣。人一旦行動起來,就能克服難以想象的障礙。

  用激勵別人的原則去激勵自己

激勵能鼓舞人們作出選擇並從事行動。激勵能夠提供動因。動因僅僅是在個人體內的“內部催動”,例如本能、熱情、情緒、習慣、態度、衝動、願望或想法,能激勵人行動起來。

希望別的力量也能引起人的行動,使人希望獲得特殊的成就。

要是你知道某些原則能激勵自己,那麽你也會知道這些原則同樣能激勵別人。反之亦然。

我們講述別人成功和失敗的經曆就是為了激勵你去從事理想的工作。

因此,為了激勵自己,你要努力了解激勵別人的原則。

激勵者如何變成自我激勵者?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方法卻不難找。

激勵別人的方法同樣可以激勵自己。兩者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差別:“自我激勵的激勵因素是內在的,激勵別人的因素是外在的。”換言之,想自我激勵的人可以把本書的所有秘訣應用到自己身上。能有效運用這些秘訣,就能不依靠任何人而做到自我激勵。能做到自我激勵,激勵別人的效果也是空前的。

誰來激勵激勵者?答案是激勵者自己。其它的辦法行不通。

  提供適量的回饋

不提供正確的回饋,員工將有無比的困惑。

回饋是源於自動化和為電腦設計的名詞。它是一種基本事實,一種科學的基本觀念,也是激勵成功的重要因素。雖然這個觀念非常重要,真正被人認清楚才不過50 年。

回饋是導向係統的要素。

每個導向係統都有回饋機製。回饋機製指出該係統的實際狀態,並比較實際與預期狀態之間的差距,然後調整該差距。

飛彈是個很好的例子。回饋機製會指示飛彈偏差的程度,調整彈道,使之朝向目標。

細胞的回饋機製指示細胞什麽時候該製造蛋白質,什麽時候該停止製造蛋白質,回饋機製對健康的細胞非常重要。

在管理上,經理通過回饋機製指出員工是否向正確的目標邁進。沒有回饋機製,員工無法評估自己的工作績效,也無法做適當的調整。

回饋機製適用於各種人的情境。被領導者必須從領導者那裏得到回饋,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不論社會團體的成員、學校的學生、家中的子女都不例外。

下麵是運用回饋機製的秘訣:被激勵者隻需要適量的回饋來了解他的表現。

(一)如何決定適量的回饋

沒有回饋使整個係統崩潰。

昆蟲如果沒有回饋機製,就不知道什麽時候應該吃蔬菜的葉子,結果因饑餓而死亡。

員工得不到回饋會停止生產。某經理外出度長假,沒有做任何交代,回來後發現員工都走了,公司的門也上了鎖,這就是沒有回饋,員工無法生產的例子。

伊朗科學家曾研究孤兒院的小孩子。由於孤兒院的護士有限,沒有時間陪每個小孩,有些小孩得不到任何回饋,結果有的完全逃避與人接觸,有的則產生了極嚴重的情緒問題。

研究人員將部分有問題的小孩從孤兒院領出來,讓一些家庭領養,這些被領養的小孩得到個別的照顧,由於個別照顧的回饋機製,他們才逐漸發展成健康正常的情緒。

(二)太多回饋會造成遊移不定、崩潰

溫度計如果太敏感,隻要溫度稍一改變就會不斷地上升或下降,很快就會用壞。

演講者太注意自己的每一句講詞,可能會口吃,因為他得到太多回饋。

如果經理站在員工麵前,糾正每一個動作,會使員工緊張而犯錯。

老師如果盯著學生,將阻礙學生發展,學生會害怕犯錯,而不再進步。

(三)太少回饋會使係統迷失方向

飛彈得到的回饋太少,會擊中錯誤的目標。

員工得到的回饋太少,會在錯誤的方向上耗盡精力,甚至不知道自己犯了錯。珍的經理要她交篇報告,但沒有告訴她什麽時候要完成。兩個星期後,經理要她交報告,珍交不出來,因為她不知道限期是兩個星期。

一般組織常常發生這種情形:經理交代一件事,但沒有繼續追蹤考核,也沒有提供適量回饋,執行任務的員工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由於沒有回饋,即使盡全力而為,仍不知道自己的進度和結果是不是經理所要求的。

(四)隻提供壞的或好的回饋都會使係統迷失方

向跑步要消耗大量氧氣,若身體係統隻提供好的回饋,告訴人繼續跑,大腦指示肺繼續消耗氧氣,人就會因耗氧過度而昏倒。

一個日本兵在二次世界大戰後25 年仍藏匿在太平洋的島上,他因為隻給自己好的回饋,沒有得到任何壞的回饋,很難相信戰爭早已過去,和平已經降臨。

學生如果隻接受好的回饋,會認為自己不會做錯事情,結果可想而知。

(五)提供適量回饋才是有效的回饋

激勵者要提供有效的回饋,必須注意組織的目標,提醒員工修正方向朝目標邁進。有效的回饋就是提供員工必須的資料,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方向。

  天天替自己加油鼓氣

這個方法孩子氣嗎?也許。許多相當成功的人都發覺這是個建立熱心的好方法。新聞分析家專家卡特本說,他年輕而毫無見聞的時候,在法國當推銷員,每天走訪一戶又一戶的人家,每天出發以前都要對自己說一番勉勵的話。

魔術大師荷華·索士等常在他的化妝室裏跳上跳下,一次又一次大聲喊道:“我愛我的觀眾。”直到他的血液沸騰起來;然後他才走到舞台上,呈現一次充滿活力和愉快的表演。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半醒半睡地生活著。為什麽你不在每天早上對自己說:“我愛我的工作,我將要把我的能力完全發揮出來。我很高興這樣活著——我今天將要百分之一百地活著。”

  訓練自己以“服務別人”的字眼來思考

亞裏士多德提倡“開通的自私”——這對每一個追求進步的人都是個好方法。

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工作者,一隻眼睛注視著時鍾,另一隻眼睛則注視著他的薪水,這樣的人必定很厭煩、很懶,而且不會成功。

為別人服務會產生熱忱——許多有能力的人選擇低薪的社會服務和傳教工作,而不去從事比較自我的職業以賺取更多的錢,這就是例證。

打遊擊戰術也許暫時會成功,但是最後都會失敗的。最好是伸出你的手去援助別人,而不是伸出你的腳絆倒別人。

  自我激勵的“黃金”步驟

成功學始祖拿破侖·希爾曾經揭示出如下自我激勵的“黃金”步驟:(一)你要在心裏確定你希望擁有的財富數字——籠統地說:“我需要很多、很多的錢”是沒有用的;你必須確定你要求的財富的具體數額。

(二)確確實實地決定,你將會付出什麽努力與多少代價去換取所需要的錢——世界上是沒有不勞而獲這回事的。

(三)規定一個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這日期之前把你要求的錢賺到手——沒有時間表,你的船永遠不會“泊岸”。

(四)擬定一個實現你理想的可行性計劃,並馬上進行..你要習慣“行動”,不能夠再停留於“空想”。

(五)將以上四點清楚地定下——不可以單靠記憶,一定要白紙黑字。

(六)不妨每天兩次大聲朗誦你寫下的計劃的內容。一次在晚上就寢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後——當你朗誦的時候,你必看到、感覺到和深信你已經擁有這些錢!表麵上看這一組合是非常簡單的,所以希爾一再叮嚀:“對一些沒有接受過嚴格心靈鍛煉的人來說,以上六個步驟是‘行不通’的..請你先記住,將這些步驟傳下來的人不是沒有完善意識和成功勇氣的平庸之輩,而是世界上經濟和政治領域中頗為成功的一些傑出人物。”拿破侖·希爾又說:“要是你知道這六個步驟是經過已故的托馬斯·愛迪生所詳細審查過並認可了的,可能你會有更大的信心。愛迪生終生、實踐這六大步驟——他知道這些步驟不僅是致富的重要途徑,更是任何人要達到任何目標的必經之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