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以堅強的意誌去迎接批評 - 安東尼·羅賓

(2007-06-04 06:10:55) 下一個

第四節 以堅強的意誌去迎接批評

安東尼·羅賓認為,某些人總是想要看到你跌倒,看到你遭逢不幸,孤立無援。

急於對別人說“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下場,真是罪有應得,”或“他一直以為自己多麽有辦法,現在請看看他的這一副德行吧!”的人,可真是太多了。他們盡力對你的人格、聰明才智、你的財物,以及朋友,作出一些惡意的批評和指責,讓你因而感到心慌意亂,不知所措。

原來這些輕視你、批評你的卑鄙小人,是你在邁向成功之途中,絕對必要的條件。以下將為你指出一些具體、有用的建議,使你心靈寧靜,從而適度保護自己,以免掉入陷阱之中。

一 不辯自明

60 年代早期,有一位很有本事,曾經當過高中校長的人,出馬競選美國中西部某一州的國會議員。這個人的資曆很好,又很精明能幹,看來他很有希望贏得這項選舉。

但是在選舉的中期,有一個很小的謠言散布開來:三四年前在該州首府舉行的一項教育大會中,他跟一位年輕教師“有那麽一點暖昧的行為”。這真是一個彌天大謊,這位候選人感到非常的憤怒,盡力想要辯解。

每一次聚會中,他都要站起來極力澄清這項惡毒的謠言。其實,大部分的選民根本沒有聽過這碼事,直到這位候選人自己提出,他們才知道。結果,這位候選人愈聲明自己是無辜的,人們卻愈相信他是有罪的,真是愈抹愈黑。

群眾振振有詞地反問:“如果他真的是無辜的,他為什麽要百般為自己辯解呢?”如此火上加油,惡化下去,最後他徹底失敗了。而且最悲哀的是,連他的太太最後也轉而相信謠言了。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被破壞無遺。

有許多很有才氣的人,都是被惡意的指控所隱害,結果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在成功學家大衛·史華茲擔任大學教授生涯的早期,曾經有過一次相似難忘的經曆。當時他一直蟬聯“退學委員會”的主席。這個委員會設立的目的是要訂立出一些政策,好讓那些成績太差必須退學的學生有所遵循。

在經過多次的聚會商討之後,委員會要對全體教職員提出一項報告。史華茲把這個報告交給大會主席以後,就坐回原位了。接著,有一位教授忽然站起來,對這項報告的每一方麵都橫加批評。他把這個報告形容為“虛弱”、“幼稚”、“正如同作者一樣的不成熟”。他所做的批評真是極盡挑剔之能事。

史華茲當時很想立刻反唇相譏,報複一番。但是,還是強迫自己在表麵上顯得若無其事一般。

他的長篇大論相當於口頭報告兩倍多的時間,會議主席轉而對史華茲說:“史華茲教授,你對這位教授的批評有什麽補充說明?”史華茲當即站起來回答:“對於這個報告不能討好這位教授,我真是感到很抱歉,如果以我自己而言,我想要來一次公開投票。”隨後又有少數幾個批評,然後就真的投票表決了。投票結果是四比一支持這項報告,史華茲獲勝了。

待散會以後,一位將近有 40 年大學行政工作經驗、長女也已半百的資深教授,把史華茲拉到旁邊說了一些話:“史華茲,我很高興你剛才並沒有跟他一般見識。你有很充分的理由將他逼得發狂,也可以針對他的指控,以同樣方式予以反擊。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仁,都認為他的批評有悖常理。但是隻要你一開始頂嘴,馬上會喪失別人對你的同情與支持。”他繼續說:“我們都認為自己很文明,但是文明有不同等級的。一個未開化的人,聽到他不喜歡的批評時,很快就會使用拳頭攻擊對方。半文明程度的人,不會使用拳頭,而是用嘴巴,用惡毒的語言來反擊對方。

“至於十分文明的人,是不屑於使用拳頭與嘴巴來反擊的,他隻是拒絕反擊而已,他深知此時能獲勝的唯一方法就是不理會他。”高明的政治家們都早就學到“唯一聰明的做法是拒絕迎戰那些明顯的謊言”這一道理。幾乎每一次選舉競爭中,都會有某種謠傳“某一位候選人的太太是一個酒鬼”,或是“他倆婚姻失諧”的謠言。

美國羅斯福總統一生擁有許多的朋友與許多的敵人。

幾乎從他成為美國總統的第一天開始,輿論界就一直在批評他。幾年以後,口誅筆伐愈演愈烈。

到了 1940 年,羅斯福決定打破傳統,競選蟬聯第三任總統時,這些批評情況之惡劣達到了最高潮。

那麽羅斯福到底是以怎樣的方式應付呢?在一次全國性的電訊網絡演講中,羅斯福說出了以下的這段話語:“依連娜(他的太太)不介意外界的傳言,我的兒子們都不理會各方攻擊,而我本人必定不會關心那些無的放矢的批評。但是,全國同胞們,法拉(他的狗的名字),法拉將要瘋狂了!”羅斯福隻是以慣用的微笑,把那些批評輕易地支開了。

下次,當你被人逼得很想要反唇相譏時,別忘了羅斯福的這段軼事。

羅斯福總統之所以贏得勝利,就是因為他能堅持不理會那些卑鄙齷齪的批評。你當然也要辦到才是!

二 跟你的敵人握手

安東尼·羅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卡爾是一位賣磚的商人,由於另一位對手的競爭而使他陷入困難之中。

對方在他的經銷區域內定期走訪建築師與承包商,告訴他們:卡爾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磚塊不好,生意也麵臨即將停業的境地。

卡爾解釋說他並不認為對手會嚴重傷害到他的生意。但是這件麻煩事使他心中生出無名之火,真想“用一塊磚頭敲碎那人肥胖的腦袋”作為發泄。

“有一個星期天早晨,”卡爾說,“牧師講道時的主題是:要施恩給那些故意跟你為難的人。我把每一個字都記下來。就在上個星期五,我的競爭者使我失去了一份 25 萬塊磚的訂單。但是,牧師卻教我要以德報怨、化敵為友,而且他舉了很多例子來證明他的理論。

“當天下午當我在安排下周的日程表時,我發現住在佛吉尼亞州的一位我的顧客,正為新蓋一間辦公大樓要一批磚。可是他所指定的磚卻不是我們公司所能製造供應的那種型號,卻與我的競爭對手出售產品很相似。同時我也確信那位滿嘴胡言的競爭者完全不知道有這筆生意機會。

“這使我感到為難。如果遵從牧師的忠告,我應該告訴他這項生意的機會,並且祝他好運。但是,如果我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我但願他永遠也得不到這筆生意。”“那麽你到底怎樣做呢?”有人問道。

“喔!我內心掙紮了一段時間。牧師的忠告一直盤踞在我的心田。最後,也許是因為我很想證實牧師是錯的,所以我就拿起電話撥到競爭者的家裏。

他的太太先接電話,可是我要求跟他本人講話。”“他是不是感到很驚奇呢?”另一個人半帶微笑地反問道。

“他嗎?”卡爾說,“你應當可以想象到他當時的反應。他難堪得說不出一句話來。我就很有禮貌地直接告訴他,有關佛吉尼亞州的那筆生意機會。

“有一陣子他結結巴巴地說不出話來,但是很明顯的是,他很感激我的幫忙。我又答應打電話給那位住在佛吉尼亞州的承包商,並且推薦由他來承攬這筆訂單。”“以後呢?”“喔!”卡爾說:“我得到非常驚人的結果。他不但停止散布有關我的謊言,而且甚至還把他無法處理的一些生意轉給我做。現在,除了我們之間的一些陰霾已經獲得澄清以外,還有另一項作用。”“是什麽呢?”有人反問道。

“我現在心裏比以前感到好得多了。”卡爾回答說。

因此,以德報怨,以敵為友是迎戰那些終日想要讓你難堪的卑鄙小人所能采用的上策。

三 批評意味著你很重要

要抬高一個人,最容易的辦法是貶低另一個人。

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殷殷地道謝。

浮華的蝴蝶卻認為花應該向它道謝的。

在美國最受人批評、指責與嚴厲攻擊的人,並不是歹徒,也不是已宣判死刑的囚犯,更不是偵探。

而是美國的第一號人物——美國總統。

任重而道遠的人往往也是最受人攻擊的人。這種情況在每一種行業中都是一樣。

在美國好萊塢的攝影棚內,高級演員都是被嘲笑捉弄的對象;而剛入影藝圈的新秀配角們,卻能夠逃避批評與指責。

軍隊中的將領們通常都是被傳言煩得幾乎無法忍受,而一般的小兵卻無責一身輕。

當你日益位高權重,就應當預料會有更多的批評與指責落到身上。

當人們把你攻擊得體無完膚時,你要把它當成是“你繼續在成長中”的一個必然現象。

以下是一封作家來信的摘要。

“我對於某某雜誌上的書評一點也不生氣。相反的,我還感到很是受用不盡呢。在該周出版的書將近二百本,他們居然選上我的書來加以評論。我已經寫過四本其他的書,但是該雜誌卻一直沒有注意到。書評好不好並不重要,隻要他們認為這本書還值得批評就夠了。它使我感到我已經逐漸走進文學世界,慢慢步向坦途、開花結果了。”在娛樂界與政治圈中有一句老話:“隻要他們能把我的名字都拚對,說些什麽都不太重要。”當你愈重要,愈趨偉大,你被人批評的機會也會愈來愈多。所以如果你要煩惱,就該為“沒有被人批評得夠”而感到煩惱才是。

有一位善良、聰明、而且很能幹的婦女,跑來向成功學家史華茲博士請教工作方麵的問題。她大約是 60 歲了,由於她丈夫生前未投足夠的保險,突然去世以後,她就非得找份工作自力謀生不可了。幾個月前,史華茲幫她找到一份廣告方麵的工作,而這正是她35 歲以來第一次領到薪水的工作,於是她把史華茲當成“職業顧問”,向他討教。

“史華茲博士,我不知道該怎麽做才好。”她開始說:“我害怕將失去工作。”她哭了起來。

史華茲博士隻好安慰她,並請她解釋一下。

“我是知道的,”她繼續說,“我跟另外兩個婦女一起工作,這兩個人都比我年輕得多了。說得坦白些,史華茲博士,她們很想使我做不下去,把我給攆走。我們三人都是為同一老板工作,但是她們都極盡一切能事來打擊我,使我幹不下去。你說,我該做些什麽才好呢?”史華茲想了一會兒,然後答道:“誠實地說,你是不是相信自己正在做一項很好的工作?”對於這個問題,她的反應頗為積極。“是的,我已經把我的工作做得很好。我的工作很完美,一點問題也沒有。”然後史華茲又問她:“你是否認為你的老板很愚蠢呢?”這個問題不但使她不知所措,而且也使她得到一點安慰。她含笑承認,他似乎是一位很聰明的人,而且很公正,很明理。

“那麽”史華茲回答說,“你一點也不用顧慮。隻要繼續表現你最好的工作能力就行了。”“但是假定我被辭退了呢?”她再次提起。

“這麽說吧,”史華茲回答道,“如果你的工作真的做得很好,而那些卑鄙齷齪的小人竟能使老板深信你應該離職,那麽,你再為他工作就表示你是一個愚蠢的人了。”如果一位主管無法分辨哪些是挑撥離間的人,哪些是賣力工作的人,那麽,他就不是一位成功的經營者了。事實上,這位老板真是一位非常明理的人(大部分的經營者都是如此)。那兩個製造麻煩的人很快就遭到處分了。

這說明了什麽呢?那就是:別人想要使你感到難堪,攻擊你時,你必須先集中心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並且保持禮貌與和善的態度,然後不理會他們卑鄙齷齪的攻擊性舉動。

隻要能做到這三件事情,你就每次都贏定了。而且保證效果很好。

四 要承認自己的錯誤

當肯尼迪先生競選美國參議員的時候,他的對手很輕易地抓到他的一個把柄:著名的“哈佛大學插曲事件”。細節在此並不怎麽重要。總之,肯尼迪先生在學生時代,就因為欺騙而被哈佛大學勒令退學。

這件事在政治上很可能構成氫彈般的震撼與威力。競爭者隻要利用這個證據,就能使肯尼迪先生誠實、正直與道德的形象蒙上一層陰影,政治前途黯然無光了。

一般人的反應不外是努力否認,澄清自己,參議員肯尼迪先生倒是很爽快地就承認了。他以適當的措詞清楚地表達他真誠的懺悔,承認自己曾經犯了一項很嚴重的錯誤,他是這樣說的:“我對於我所曾經做過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是錯的。我沒有什麽可以辯駁的餘地。”請注意一個基本的原則。一個人既然已經承認錯誤了。那麽你還能再去攻擊他,再去跟他計較嗎?參議員肯尼迪先生不但沒有因為他有退學的經曆而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相反的是,他還將它轉變成為一個優點。第一,當他承認在學校中曾經有過欺騙行為時,他就已經把自己人性找回來了,他就和平常人一樣。何況,誰在學校沒有過違規的舉動呢!第二,承認自己有錯,贏得了人們的同情。

唯有誠實的人才會承認自己的過錯。所以肯尼迪先生更因此而贏得誠實的讚譽。

由此可見,犯了過錯,要能迅速承認、改過,才能迅速地從錯誤中掙脫出來,如果企圖抵賴,反而會陷入更嚴重的困擾之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