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相信你的本能 - 安東尼 . 羅賓

(2007-05-31 06:47:13) 下一個

第五節 相信你的本能

我們的一切進步就像展現在我們麵前的植物蓓蕾一樣,你先有你的本能,後有觀念,再有智慧,就像植物那樣,先有根,後有花,再有果。雖然這些毫無道理可言,但歸根到底,你應相信自己的本能。

如果你能克服自己的種種偏見,思索你的基本的動物的特性,你將會認識到每時每刻你的動物本能都在支配著你。人的問題在於,你能使你的生活與你的動物本能相合嗎?能做到這一點,你就能夠與你的這些本能實現“真正的和平”,並且和它們一直幸福地生活下去——換句話說,就是實現真正的發揮潛能生活。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問另一個問題:什麽是我們的本能?並且當我們從現實中感到這些時,我們又如何識別它們?安東尼·羅賓告訴我們,本能就是對環境和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本能不包括推理,它是遺傳和不變的。有些生活環境會引起動物的基本反應,從而造成肉體上的緊張,本能就是身體為消除肉體緊張而作出的反應。

換句話說,如果某個人給你一拳,你的本能就會立即使你作出如下反應:抬起胳膊阻擋或者是回避,根本不必加以思考。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動物本能在人的身上都能得到體現。我們並不具備一些動物天生的本能:如沒有經過飛行訓練,天鵝能夠按完美的隊形飛行;沒有建築學學位,蜜蜂隨時都能建築精巧的巢。但在我們身體中存在著極其強烈的生理傾向和欲望,它們並不是通過正規的訓練方法而獲得的,並且隻要我們願意,我們就能喚起那些強烈的欲望和生理預感。我們必須記住,盡管我們的動物本能比其它動物要弱,但我們能夠控製住它們,而其它動物則不能(如果我們決定反擊,我們站在那兒,以拳製之)。此外,通過吸取各種經驗,我們最終采取了防範心理,於是我們的本能係統遭受文化壓力的壓製。

自然,你身上留下的動物本能,盡管現在很微弱,但並不是邪惡的,也不應招致你的羞愧。相反地,有些人為了生存、解決問題和豐富生活,完全依賴於他們的動物本能。他們並不像許多心理健康專家尤其是精神分析專家那樣,把蘊藏在人深處的強烈欲望看作是“我們的病態麵”,而是使我們確信這些欲望是我們天性的潛在麵。這些人總是能適應生產並駕馭生活。

如果你深究自己的本質,你將不會遇到“野蠻的”、沒有文化的動物,從根本上你就不再是一個虛偽的人;如果你放棄探索你最深處的動物本能,你就會發展成為一個嚴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強奸犯、殺人犯、或者是放縱的野獸;當然,在你內部的深處幸存著的有機組織,能在任何環境下有效地行動並且能達到最高的成就境界。在你內心的深處蘊藏著先天的心態、能力和潛能,是它們幫助你實施生活的每一步行動。但是,要想敲開它們的大門,你必須使自己相信被你禁錮在深處的種種動物本能,更依賴於你那天生的能力,而不是你所學會的文化禮儀。

我們具有這麽一類特性,這類特性使我們從自己的生存需要出發,不加思索地行動,它們包括所謂的欲望、驅策力、意欲、傾向,這些都稱為“本能”。無論它們被稱作什麽,但它們確實存在,我們確實擁有,並且我們所感興趣的就是幫你更有效的把它們從你的深處召喚出來,重新和它們一道去尋求力量、寧靜和成長的源泉。

本能的性質就是這樣,為了重新與它們保持溝通,你不必刻意做任何事情——學會新技能、獲取新知識、或者榮升什麽新地位。你必須做的一切就是不要瘋狂地阻攔它們,不要與它們針鋒相對,不要藐視和奚落它們。

學會相信自己的本能並不是一開始就奮力地做什麽事情。如果你奮力地與你的本能溝通,實質上,你卻正在把不必要的壓力施加在你自己的身上。

去做一些你身體已知道怎麽做的事情——跑步、娛樂、呼吸、曬太陽;同樣,當你奮力迫使自己的身體做一些它不想做的事情,如一口氣靜坐十個小時或者抽煙,這將引起身體的反抗。

你的身體是完備的!它知道如何保持自己的模樣,如何做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如何步行、擦汗、睡覺、饑餓和哭泣。它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你能教它遊泳、開車、寫信、彈吉它或是爬山。但是,當你教它新技能時,必須順著其本能,它才去做,而不能驅使它按人為的程序,或是強迫和苛求它按“書”上所說的去做。

例如,所有因滑雪事故而導致的腿、胳膊的骨折和其它的嚴重創傷都是由於人們不顧身體的本能,又沒有相應的實踐和訓練就到非常陡峭的山穀中去嚐試而引起的。當這些準備不充分的業餘愛好者急速衝下山時,他們就會遇到各種警告的訊號。他們的本能告訴他們:“你滑得太快了,這條小徑太窄、太彎,你的身體不知道如何控製這種局麵,不知道該怎樣停下來才不致於跌倒。如果你還在繼續滑行,繼續加速,一旦以這種速度和樹木相撞,你必定會粉身碎骨。”在這一點上,相信本能的人,能最輕柔地跌落下來。當他技高一籌的同伴停下來問他怎麽回事時,他會說:“這座山太陡,我還不夠水平在這上麵滑行,我能夠安全停下來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跌一跤。我想脫下滑雪板,走到中等坡度的地方去滑行,再在山腳下與你碰麵。”為了使他的身體免受傷害,他所做的正是他的本能在一刹那間給他的命令:“迅速撲向鬆土!”在另一方麵,那些抑製自己本能的人就會在緊要關頭時說:“不,我決不讓雪碰到我的衣袖,在眾多強手麵前跌跤多丟人現眼,換一個山坡滑行未免小題大作 ..”在不相信自己本能的一刹那間,他們的身體再也控製不住這樣快的速度,他們就重重地跌了一跤,於是就發生了骨折,最樂觀的情況就是以某種方式從山上滾下來。盡管驕氣未傷,但他們的身體卻正在說:“老天爺,這是多麽遇蠢的行為,你是不是想殺死我?”相信你的本能僅僅意味著順其自然並允許你的身體做它知道該怎樣做的事情;它意味著放鬆、理順生活、消除壓力、不讓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行為;意味著真正相信你的身體,進而運用其一切令人驚奇的本能,而不是過度地奮力,不是讓你的思維中“行為評價麵”得勢。如果你發現自己因為做事不如意而懲戒自己的身體,那麽你對它已采取的態度表明,在生活提供給你的任何情形當中你並不是順勢地、自然地運用自己的本能。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對相信自己的本能說過這樣一番話:“我們的一切進步就像展現在我們麵前的植物蓓蕾一樣。你先有你的本能,後有觀念,再有智慧。就像植物那樣,先有根,後有花,再有果。雖然這些毫無道理可言,但歸根到底,你要相信自己的本能。”什麽時候你相信自己的動物本能?要回答這個問題,你不得不首先自問:“何時對我最有利的事情,而我卻把本能弄錯了?”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有個生活中的例子是最能名副其實地表現本能的例子,是所有有過孩子的人都熟悉的。 1967 年,在韋恩的女兒特雷西誕生後兩個月的淩晨三點鍾,他正坐在床上為明天的考試作準備。他的妻子在他的身邊酣睡,既不受他翻書的響聲和移動的毯子所驚攪,也不被炫耀的燈光所幹擾,對這一切她毫無感覺。特雷西的臥室在距他們有一段距離的樓下。

特雷西咳嗽了一下,清醒的韋恩幾乎沒聽見這微弱的聲音。霎間,沉睡的妻子卻立即醒來了,她對韋恩一直沒有睡感覺驚訝。“你能去看看特雷西嗎?”她問道,“我聽見她在咳嗽。”韋恩的妻子並不是在顯示超人的才能,而僅僅表現了基本的母性本能。

當她睡著的時候,除了女兒的哭叫聲和咳嗽聲以外,所有的響聲、光線、影子她都能拋到九霄雲外。母性本能如此地關切著女兒獨特的聲音,以致連遠處房裏女兒輕微的咳嗽聲她都能聽到,使她立即從酣睡中醒來,略加思索(韋恩還沒睡,他可以去照顧一下。)並提出請求,當滿意地確信女兒平安無事時,又安然進入了夢鄉。

母親與她們的嬰兒之間有一種極其特殊又難以解釋的聯係,隻有當母親爛醉如泥,或者產生類似的心理失常時,這種聯係才會中斷。正如這個例子所說明的那樣,你知道在你體內蘊藏著絕對可靠的動物本能。這些本能不是學到的,不是由環境決定的,而生來就有的。一旦幼貓需要幫助,母貓立即就會知道,而媽媽在夜中警覺遙遠的嬰兒輕微的咳嗽,兩者沒有什麽不同。

何時對你所愛的人最有利的事情,而你的本能會弄錯呢?讓我們思考另外一些探究本能的事例。那就是幸存者的經曆,他們經受了身體的考驗而活了下來,在這種考驗中退縮的就喪生。

這些幸存者之所以優於其他人,正是因為他們真正了解如何相信自己的動物本能。當一般的人突然陷入生活的恐懼之中時,一次又一次的事實證明:那些能夠放棄主觀臆斷而完全依賴於他們本能的人經受住了品質和耐力的嚴酷考驗而活下來了,而其他的人卻不能。

埃裏克·馬裏亞·雷馬克曾在他的一部最精彩的戰爭小說《西線無故事》裏描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每日陰森可怕的戰壕生活。小說的主人公在那極其可怕的環境中經曆了數年生與死的洗禮,當時他是多麽擔心生活的本能把他拋棄,他是這樣說的:“我們疏散開來,撲在地上匍匐前進,此時此刻,我感到本能的機敏在促使我在戰火中無意識地正確行動,而且迄今還是一直促使我這樣做。”他還描述了那些放棄本能的人如何地遭受重傷,而最好的戰士如何在危急關頭完全聽從於他本能的指揮。

更易理解的一個例子莫過於震驚全球的安迪斯山飛機墜毀事件。有些人竟在這種惡性事件中幸免於死,他們沒有經過特別的培訓,也沒有穿特製的防寒服,竟然在零度以下的氣候中活命。他們也像你我一樣,普普通通,沒有三頭六臂。他們的經驗很簡單:依賴自己本能則存,以文化邪說壓製自己本能則亡。這次事件的實質在於,那些幸存者為了逃生是如何回到他們基本的本能需求的。但是駭人聽聞的新聞報道又是怎樣詳細描述的呢?這些幸存者不得不回複到“同類相食的習性”,當他們的本能告訴他們:“在這高山上,這些已死的人的軀體對我來說,是唯一的食物。我們必須吃掉他們”。

這時,他們更置身於“可怕的動物習性”。

他們的行為像動物嗎?當然!但是,像合格的動物。

那些幸存者傷害了其他人嗎?僅吃了死去同伴的肉體當然算不上傷害。

你能夠想象嗎?不幸的死者突然對你說:“別吃我的屍肉——我可以留下,我也可以不要什麽,但是,我希望你餓死,這樣可以一塊兒就地腐爛,或者被發現之後都運回家鄉的墓地。”死者當然不知道自己是否被吃。事實上,他們可能會說:“勇敢點,吃下去!我不需要什麽了。”這樣的情況下,不願做“可怕的吃人的事”就等於寧願死亡。你所想到的是,數千裏之外坐在溫暖和舒適的屋裏的人會對你的行為作出怎樣的反應。你讓這種想法支配你應該做什麽事情,也就是讓平常的社會標準(“噢,去年祖父死的時候我們並沒有吃他”)壓製了你最佳的動物生存的本能,讓這種標準殺死你。

你可以從自己的經曆中舉出反映本能行為的同樣事例,對於何時最適合你及你所喜歡的人的行為而你的本能卻弄錯了這一行為,為什麽會這樣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當我們“像合格動物”一樣尊重,發掘、聽從這種本能時,就決不會有這樣的時候。當你壓製、詆毀、輕視、擾亂、破壞它們,那麽你的本能隻能是“錯的”,隻能給你或他們帶來威脅!這時並且也隻有在這時,你的本能可能給你報複:給你帶來焦慮、恐怖、內心衝突,結果引起身體緊張。雖然你的本能知道如何盡可能以最有創建的方式解除這種緊張,但是你卻不願讓你的本能自作主張。也正是此時,本質的和機能上的緊張反複無常,此起彼伏,它們相互作用使你的生活不景氣、後退、陷入壓力的深淵。這種毀滅性的自我壓力表明你的身體和心理已處在驚恐和遲鈍之中。

這種情況的解決途徑是明顯的。甚至當你懷疑這樣做的可能性時,你仍必須相信你的身體對你的關切。你決不能忘記這些稱作身體的東西是一種奇跡中的奇跡,如果試圖否認它的完備性和以什麽來取代它的本能,結果隻能使你呈現出病態。隻要你允許你的身體施展其本能,這種內在的本能會萬無一失地使你在任何環境中既保持安全,又不損健康。成為一個合格動物的關鍵是要學會相信自己的身體,你身體中一切不可思議的天生本能將使你的生活充滿無限的樂趣,遭受最少的痛苦。

作為例子,我們接著討論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擺脫痛苦的基本本能到了怎樣的地步?痛苦是一種警告,除了人以外,一切動物都會不可避免地盡力免遭痛苦。但是你具有的文化修養會告訴你,你應該在生活中希望經受一些痛苦。

看一看所謂的職業曲棍球運動所發生的事件。

任何一個玩過曲棍球的孩子都能告訴你,除了一些輕微的衝撞和碰傷外,一場大型比賽中無人受傷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1980 年奧運會上,美國隊獲得曲棍球比賽的冠軍。凡是看過這場比賽的人都知道,最精彩的曲棍球比賽並不是以場上的流血換來的。

那麽職業曲棍球比賽又是什麽樣子呢?觀眾看到的簡直不是一種體育運動,而是一場“拙劣的遊戲”。那些與比賽無關的糾纏和奧林匹克精神及其規則則格格不入。接二連三的強詞奪理的吵鬥,不是有人鼻青臉腫,就是有人頭破血流。比賽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運動員們的拳腳相加中度過。有時甚至有人衝上看台對對方的球迷施以非禮。所以衡量一個職業曲棍球運動員的標準並非是他得分或防守的技能,而是他是否故意衝撞別人以及當他在自己被撞傷時能在多大程度上表現出“堅強和鎮靜”。

更進一步,那些被運動員們的所作所為為之震驚的觀眾又會說什麽呢?毫無疑問,他們會說:“他們像動物!”錯了!世界上根本沒有一種野生動物,當它們能避免痛苦時卻迎著痛苦或者使別的動物受到更多的傷害——這種傷害並不是為了生存而不得已為之的。食肉動物幹脆利落地殺死獵物,這是它們的本能。當老虎用它的犬齒咬住羚羊的脖子時,隻需腦袋一晃,羚羊就斷氣了。這一切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的。而當家貓捕捉一隻老鼠時,它可能有點拖泥帶水。這裏有難言之處:因為它被馴養得與野生動物不同,它已喪失了部分野性,在某種程度上它弄不清為什麽非要捉老鼠。但是一旦幾天不給它吃東西,你看呢,它將如何對付下一隻老鼠呢?當一名職業曲棍球運動員跌倒在場地上,意識到他應該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他會怎麽想呢?也許他想到在觀眾麵前建立起男子漢的形象;也許他認為這一切正是觀眾所期望的,觀眾來看比賽或許實際上就是為了“欣賞”這一切;也許他會詛咒觀眾,稱觀眾是動物;有些觀眾雖然在運動員射進一個漂亮的球時會熱烈歡呼,但當他們看到運動員們互相打鬥時,他們會叫得更凶。無論他怎麽想,他幾乎很難意識到每當他來到球場,參加這種被扭曲的運動,他的動物本能也就正在受侵犯。他幾乎很難意識到,當他看到斑斑血跡,發脾氣,與同行拳腳相加時,他的本能強烈地幹預這種非人道的場麵,但他的身體實際上是在反抗這種幹預,一開始就強製性地製造這樣的場麵。

因此,他首先並不是與他們相互爭鬥,而是竭盡全力地與自己天生的動物本能進行一場惡戰,因為他的動物本能反抗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反抗使別人承受痛苦。

動物天生傾向於追求享樂,我們的這一本能同樣地被顛倒了。有多少鳥兒會在她們建起鳥巢後對自己這樣說:“我不能停下來,我得再建三個巢或者將這個巢建得比隔壁的大兩倍,我要使自己成為這附近真正成功的鳥兒。”顯然,為了舒適地淋浴、歡唱、食蟲、玩耍,它們不會把建巢看作是一場苦差使,也不會在建巢中嘮嘮叨叨,滿腹牢騷。總之,它們並不苦於工作與娛樂的非此即彼觀,也不會抵抗追求享樂的天性。

隻有人才能給自己和別人強加這種奇怪的觀念:為享樂而追求享樂是不光彩的,這是享樂主義,你不應該這樣做。顯然這種觀念是違背身體本能的,但你卻從這些外在的境遇,使自己感到不幸。

甚至一朵玫瑰花都知道向著陽光生長。無論哪一種玫瑰都不會將她的枝條伸到陰濕的角落,也不會將她的幼芽埋在地下。植物的本能決不會一反常態地對植物說:“因為在陽光下真舒服,所以陽光不是好東西。如果你需要陽光,你應該為此感到羞愧。雖然我知道陽光舒服並且它幫助你茁壯成長,但如果你老是每天都追求陽光,你未免太自私了。”隻有人才會說:“等等吧,現在你得忍受孤寂、抵抗‘黑暗’,即使這一切使你窒息。 20 年後,等你老了,再享受陽光吧!”真是毫無道理!你的本能要求你以健康的方式生活。隻有順從本能,你才能富有成效地去做人生當中每一件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