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人可以改變情緒 - 安東尼·羅賓

(2007-05-29 06:56:55) 下一個

第三節 人可以改變情緒

安東尼·羅賓告訴我們,我們知道各種不少情緒,可是真正體驗的卻並不多,對於能使我們人生產生積極效果的情緒我們也應該去體驗一下才對。

一 改變表情可以改變情緒

行動會引動情緒,身體四肢的運用往往會決定我們對各種事物的不同感受,因而產生不同的做法和想法,最終便影響了潛能的發揮。

在此我們不妨做個小練習,看看行動到底對我們的感受會有多大。先假裝你是個嚴肅而又呆板的樂團指揮,手臂正一前一後地晃動著,做這個動作時要很慢很慢,千萬不可有勁,同時臉部做出十分困倦的樣子。這時你有什麽樣的感覺呢?好了,現在換另外一種動作,請把你的雙臂用力地合拍兩個動作,臉上堆滿極為高興的笑容,並且大聲地喊些能鼓舞士氣的話,這時你的感覺是不是一下子便跟先前不一樣了呢?的確,當你快速地作出一些動作,藉著身子和聲帶,你的感覺很快地便會改變。

我們每一種感覺或情緒都緊連著一種固定的表情,這些表情包括姿勢、呼吸、動作、麵部表情等,特別是當一個人感到沮喪時,這些表情就顯現得特別明顯。一旦知道什麽樣的情緒是什麽樣的表情時,當你想改變某種不想要的情緒,便可立即借著表情的改變而得到所想要的情緒。這個說起來似乎是很簡單的做法,常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絕大多數人的表情隻有習慣常用的幾種,生活中常常不期然地便會出現,殊不知單單就這幾種對我們日常的行為便造成很大的影響。

我們臉上總共有超過八十條以上的肌肉,如果這些肌肉習慣了怎樣呈現出沮喪、乏味和無奈的表情,那麽它們便會不時地以這些負麵的牽動方式控製著我們的情緒和狀態;這還僅僅是麵部而已,至於若要包括身體和四肢,那麽其影響之大就更難以估計了。有些人曾寫下在一周中所曾有過的情緒反應,幾乎每一個人能寫出來的不超過一打。為何會這樣少呢?因為大部分的人所能運用的都不多,結果不得不受控於這些有限的情緒反應。

一般而言一個人在一周中可能會產生如下情緒反應:疲倦、沮喪、生氣、不安、孤獨、無聊、痛苦、快樂、鬆弛、愛、興奮、難過。

你若是知道人生中有數千種情緒可以選擇的話,便會發現上麵所列的實在是太少了,有鑒於此,各位可要警惕不要隻有這麽多。在此建議各位就像是去吃自助餐一樣,盡可能想去嚐試一些新的菜色,你何不試試熱情、渴求、感激、和氣、溫柔、幽默、夢想、快活、好奇、周到、自信、勇氣、突破 ..這些是不是能使你的名單更長一些呢?隻要你能改變運用習慣的表情,那麽便可以經曆到上述的各種情緒,比如說你要在臉上綻放出笑容,便能很快感覺到自己的信心。有句老話這麽說:“當有一天回想今天的種種行為你便會覺得好笑。”如果這句話確有道理,那麽你何不今天就開懷地大笑一下呢?不要再浪費時間了,喚醒你的身體,學習不管任何環境中都能處在令你奮起的狀態下,至於要怎麽做?羅賓告訴我們,就是你不斷地設想自己所要處的狀態,多練習幾遍,沒多久你的感覺便會改變。

如果你一直使自己的表情處在低落的狀態,例如肩膀下垂著、走起路來雙腿仿佛有千斤重似的,那麽你就真會覺得情緒很差。然而你要怎麽改變呢?別忘了表情會引導情緒,而反過來,情緒又會影響表情,這麽一來一往就成為無休止的循環了,所以你得深吸口氣,抬起頭來挺起胸,臉上堆滿笑容並擺出生龍活虎的架式才行。如果你真希望改變自己的人生,不妨在隨後的一個星期裏每天五次、每次一分鍾地麵對鏡子擺出個大笑臉,這麽做或許有些可笑,不過隻要你做得夠勤快,這個動作便能和你的神經係統搭上線,進而形成一條神經通道,使你養成習慣性的快樂。試試看,那將會帶給你很多的樂趣。

你甚至於還可以更進一步,走路可以試著蹦蹦跳跳的方式,它對你會有更大的改變效果,其原因為:一、那是個很不錯的運動;二、你的身體會更有活力;三、可以消除你臉上嚴肅的表情;四、你可以給過路的人帶來歡樂。

安東尼·羅賓指出,其實單單藉著笑也能帶來很大的改變,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人生,何不每天沒有理由地來上個三次五次大笑呢?根據美國娛樂周刊所作的調查,發現 90%的人看電影是為了去笑、7%的人是為了去哭、而3%的人是為了找尋刺激。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笑實在是所有情緒中最受人歡迎的,如果你看過諾曼、卡真斯、迪帕·查普拉和巴尼·席格等人所寫的書,便會曉得笑不僅能影響人們的生理,甚至還會增強人們的免疫係統。

所以為何不去找個笑口常開的人去向他學習呢?這會很有趣的,你要學他的呼吸方式。學他的肢體動作、學他的麵部表情和他講話的語調。這麽做一開始可以會覺得好笑,可是隻要你認真做下去,便能使神經係統跟笑搭上關係,日後臉上便能很自然地不時露出笑容。的確,我們知道不少各樣的情緒,可是真正體驗的卻並不多,對於能使我們人生產生積極效果的情緒至少也應該去體驗一下才是。

當你一旦知曉了某種情緒跟某種表情有相連的關係後,日後隻要想處在何種情緒,便可借助表情的改變來完成。約·丹佛就是這樣做的,他是個著名的鄉村歌曲歌手,有多首膾炙人口的名曲,而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個性跟公共形象十分吻合,無怪乎能廣受歡迎。

他所寫出那些好聽歌曲都是在作一些運動後所得到的靈感,例如滑雪、開過小飛機或賽車之後,這一切活動都有一個特色,就是其中都包含了“速度”,使得他的腎腺大量的分泌,再伴著沿途的美麗風景,因而得以源源不斷地創作出受人歡迎的曲子。同樣地,若是各位也能這麽做,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裏有相同的改變,隻要把你的表情改一改就成了。我們的潛能一直都沒有消失,若是想把它挖掘出來,隻要讓自己處於那種能釋放潛能的狀態即可。

發揮潛能的奧秘就在於不時讓自己處於“動”的狀態,這可使你產生自信,而當你有了自信便會有各樣的能力,得以靈活地麵對各樣的環境。當一個人的能力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時,往往是因為欠缺活動之故,想想看有哪一個老人不是因為活動量減低而衰老?人老不是因為年齡大了,而是活動量減低了,而活動量減到最後的結果便是死亡。

如果你會留意雨後走在馬路上的孩子,當他們發現前麵有個小水塘時會怎麽辦?是不是很高興地跑進去玩著、鬧著、笑著?反而那些大人,是不是從水塘邊繞過去?不僅繞過去,同時嘴裏還嘟嘟囔囔地抱怨個不停。如果你希望有個不尋常的人生、如果你希望人生中常是春天,那麽就在臉上掛著笑容吧,另外展現出一副充滿活力的麵貌,讓自己對於未來有個樂觀的期望,這是你活在人世的最大權利。

二 改變注意力可以改變情緒

如果你有心想要沮喪,是不是一下子便能做到呢?這對你沒有什麽問題,隻要你把注意力放在過去那些令你不快的事情上即可。我們每個人都必然有過一些難過的經曆,如果我們不斷刻意去想這些事情,心中一直惦記著,很快地我們便會懊惱起來。各位是否會看過一些很爛的電影?如果那真是個爛片,請問你會三番兩次地去看嗎?你絕不會那麽笨,因為看那種爛片並不能讓你得著什麽好處,既然如此你又為什麽腦子中經常回想那些讓你覺得不痛快的記憶呢?為什麽又一直希望去扮演那個最不喜歡的角色呢?為什麽一再上演那個事業失敗、決策錯誤的影片?當然這些爛片子並不限於過去實際的經驗,也包括那些尚未發生而預先擔憂的事。

(一)注意力是部分的真實

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什麽是絕對的,一般說來,任何一件事物給你的感受或在你心目中的意義,完全取決於你的注意力何在,這並不是事物的本體,它乃是一種觀點,隻是對事物的某一角度的認知結果而已。我們不妨拿照相機的鏡頭來作比喻,它在攝取影像時永遠隻是一個大畫麵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個角度,因而就整個畫麵而言,鏡頭很容易便會造成事實的扭曲。假設你現在帶著一台相機去參加某個宴會,在大廳裏的某個角落你把鏡頭對準其中一群正在爭吵的人,所拍出來的照片會給人什麽樣的印象?是不是好象整個宴會就是一團糟,大家都在吵來吵去,沒有一個人快快樂樂的?然而如果你把鏡頭對準了大廳另外一個角落,正有一群人高興地笑著,訴說各樣有趣的話題,這時所呈現出來的畫麵給人什麽樣的感覺呢?是不是這個宴會辦得十分成功,每個人都覺得很快樂呢?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心中怎樣呈現,感受就會怎樣被控製。

這也就是何以有些未經當事人出版的傳記會那樣引人反感的原因,因為那隻是作者個人對當事人生活的主觀認知而已,因而常常把事實的真相給扭曲了。傳記之所以不太為一般人所相信,乃是因為其中很多事跡是通過作者的“取景角度”而作的詮釋,而我們都知道照相機實在是具有很強的扭曲事實的本領,當我們使用了近攝鏡頭時往往會把事物放大甚多,若是再經過專家有心的安排,所拍出來的東西極可能模糊了事實或貶低了它的重要性。套句愛默生所說的話,我們在看別人時事實上乃是通過了自己的心。

(二)任何事物的意義取決於注意力所在

如果你召開一次業務會議,結果其中有一位仁兄未能及時到場,這時你心中的感受就取決於你的注意力所在。在你心中對於他不能到場是持什麽樣的看法?是他根本就不在乎這場會議,或者他碰巧遇上了什麽困難?這就要看你是從什麽角度去看了,你用什麽樣的注意力,就會造成什麽樣的情緒。

如果說他不能及時到場,是因為正和別人如火如荼地談到一筆大生意,你卻因不知情而發火。待日後知道真相時,那如何是好?別忘了,我們的注意力往往會決定我們的情緒,所以最好不要動不動便貿然下結論。

安東尼·羅賓說:“注意力會影響我們對於事實的認知,因而我們應當好好控製自己的注意力,免得不小心而被戲弄了。”要想控製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借助於提問題,因為你提出什麽樣的問題,腦子便立時會回複有關的答案,也就是說你找尋什麽就會得著什麽。如果你提出的問題是“這個人為什麽要占我的便宜?”這時你的注意力便會放在找尋被占了哪些便宜上,也不管這個人是不是真的占了你的便宜。相反地,若是你問道:“我怎麽才能改變不利的狀況呢?”這時你就會去想一些能使你扭轉局麵的辦法。

事實上注意力乃是開啟我們無限潛能的鑰匙,是改變我們情緒最有效且最簡單的一種方法,能在極短時間內扭轉我們人生的方向。

下麵就是一個關於上述道理的典型例子。那是一位成長於阿拉巴馬州的孩子,約在十五年前他被同校一名太保同學打了一頓,連鼻子都打出了血,氣憤之餘他發誓一定要幹掉這個家夥以報仇雪恨。於是他回家翻出了母親所擁有的一把手槍,然後就氣洶洶地出去找他的目標,可以說此時他已走到了一生命運的分界點。

終於他看見了那個太保學生,隻要輕輕一扣扳機就可一泄胸中怒氣,不過就在這重要關頭之際,他問了自己這個問題:如果扣了扳機我會有什麽後果?隨之頭腦便浮起這一幅畫麵,他得在牢獄中接受長期監禁的懲罰,裏麵會有什麽樣的非人的折磨令他難以想象。他的父母會如何傷心?這些可能的後果帶給他的痛苦實在遠遠大於複仇的一時快樂,於是他放棄了報複而把槍擊向一棵樹。

這個男孩名叫波·傑克遜,後來他在自傳中寫了這段兒時的回憶,無疑地那件事是他人生中的一個分界點,就因為把注意力從報仇的快樂上轉向坐牢的痛苦,結果使這位可能毀掉一生的孩子成為當代極富盛名的運動員。

(三)什麽是注意力

人是通過身上五種感覺器官的匯集資料來認識周圍的環境,不過每個人都會偏重其中某一種感覺器官,或者是一般人所稱的感元。比如說有的人比較容易接受他眼睛所見的影像,亦即視覺器官的功能居於這個人對外界認識的首要地位;另外有些人則較偏重使用聽覺器官或觸覺器官。每個感元下又可分為數個次感元,改變我們對外界所匯集資料的強弱變化,比如說你可在心裏思量某一個影像,然後就這個影像的某一角度(一種次感元)作某種程度的改變,使你因而有較先前不同的感受。當這個影像被你放亮一些後,你的感受很快地就會有所改變,這就是次感元的改變。通過次感元的有效控製,可以加強或減弱我們的感受,它的範圍沒有限製,可以是快樂或沮喪,也可以是好奇或失望。

要想了解次感元,不妨用商品條碼來說明會更容易了解。這些條碼事實上隻是一些粗細不等的黑色直線條,不明內情的可以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可是當它經過掃描機掃過之後,便可告訴電腦這個商品的名牌、成本、售價、庫存以及其他有關資料。次感元的作用跟商品條碼頗有雷同之處,當我們使它們經過那個稱之為“頭腦”的掃描機後,它們便會告訴頭腦這是什麽東西,有什麽樣的感覺以及該怎麽辦。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條碼編製方式,而所編製出來的項目表洋洋大觀,每一種次感元都有它自己的管轄範圍。

比如說如果你較偏重於使用視感元的話,那麽你對於某次經驗的感受,很可能就是視覺次感元所匯集到有關大小、顏色、亮度、距離和位移的綜合結果;如果你較偏重於使用聽感元的話,那麽所得到的感受就是跟那個經驗有關的音量、節拍、音調等次感元所測得的結果。如果說要想使一個人振奮的話,首先就得調好他的感元頻道,若他是偏重於視感元的話,那麽就得提供能刺激他視覺次感元的因素;若是他偏重於聽感元或觸感元的話,那就得提供刺激他聽覺或觸覺次感元的因素;至於有些人可能就得三管齊下,先用視覺、再用聽覺、最後用觸覺,當三類都用上了才能管用。一旦你了解了這些次感元對於人們認知上所扮演的角色後,便可從人們平常的談話中測知他們較偏重於使用哪一類的感元,然後便可以投其所好。

到底我們能使自己的感受改變到什麽樣的程度,就要看我們能把次感元改變到什麽程度。我們必須學會好好控製自己的次感元,讓它們所呈現給我們的一切經驗都對我們有幫助,比如說你要好好審視一下某個令你頭痛的問題,那麽就不妨把這個問題擺在腦子裏,然後想著把它拉遠,接著你站在高處換個新的角度去看它,請問你這時對這個問題的感受如何?對很多人來說,頭痛的程度會減輕。現在你再把它拉近,使它變得更大、更亮,請問此時的感受又會怎麽樣?是不是感受更強些呢?這種次感元的改變有點像是改變菜單中的菜色那樣簡單,它們確能改變你對於外界事物的最終感受。

安東尼·羅賓認為,隻要改變了次感元,你便可在很短的時間內改變對任何事物的感受。比如說就以昨天所發生的某件事而言,如果你重新把它在腦海裏呈現,把它慢慢推遠到幾乎一英裏之遠,成為一個模糊的小點直至沒入黑暗之中,請問此時這件事給你的感覺是昨天發生的,或是覺得好象發生了好久?如果這件事給你的是個好的印象,那麽就把它拉回來,否則就讓它留在那裏吧,誰希望一直記住那樣的事呢?當你有一個很好的記憶時,就算是它發生於很久之前,好好地回想一下吧,把它拉到近前,讓它變得更大、更亮、更立體、更富有色彩,現在希望你跨進去成為其中的人物,請問此時你覺得它是發生於很久之前呢?還是它就發生於近期,你瞧,我們隻要改變一下次感元,便可以把發生的時間都改變了。

三 人生中有力的十種情緒

(一)愛與溫情

任何負麵的情緒在與愛接觸後,就如冰雪遇上了陽光,很容易就消融了。

如果現在有個人跟你發脾氣,你隻要始終對他施以愛心及溫情,最後他們便會改變先前的情緒。

福克斯說的好,隻要你有足夠的愛心,就可以成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

(二)感恩

一切情緒之中最有威力的便是愛心,但它以不同的麵貌呈現出來,感恩也是一種愛,因而安東尼·羅賓喜歡通過思想或行動,主動表達出自己的感恩之情,同時也好好珍惜上天賜給他的、人們給予他的、人生經曆的。如果我們常心存感恩,人生就會過得再快樂不過了,因此請好好經營你那值得經營的人生,讓它充滿了芬芳。

(三)好奇心

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人生能不斷成長,那麽就得有像孩童般的好奇心,孩童是最懂得欣賞“神奇”了,就是因為那些神奇,才能占據孩童的心靈。

如果你不希望人生過得那麽乏味,那就生活中多帶些好奇心;如果你有好奇心,那麽便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奧妙之處,你就能更好地發揮潛能。這是個環環相扣的道理,你有必要好好去研究,因此好好發揮你的好奇心,那麽人生便是永無止境的學習,其中全是發現“神奇”的喜悅。

(四)振奮與熱情

如果做任何事情帶著振奮與熱情,它就會變得多彩多姿,因為它們能把困難化為機會。熱情具有偉大的力量,鼓動我們以更快的節奏邁向人生的目標。十九世紀英國著名首相狄斯雷利曾說過這樣的話:“一個人要想成為偉人,唯一的途徑便是做任何事都得抱著熱情。”我們要如何才會有熱情呢?就跟要如何才會有愛、有溫情、有感恩和有好奇心一樣,隻要我們決定想熱情!你可以運用表情:講話要有力、看事情要遠、以無比的決心去追求期望的目標。可千萬別想渾渾噩噩過日子,那不僅生活過得會很乏味,人生也會充滿了貧瘠。

(五)毅力

上麵所說的都很有價值,然而你若是想在這個世界留下值得讓人懷念的事跡,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毅力能夠決定我們在麵對困難、失敗、誘惑時的態度,看看我們是倒了下去還是屹立不動。如果你想減輕體重、如果你想重振事業、如果你想把任何事做到底,單單靠著“一時的熱勁”是不成的,你一定得具備毅力方能成事,因為那是你產生行動的動力源頭,能把你推向任何想追求的目標。具備毅力的人,他的行動必然前後一致,不達目標絕不罷休。

安東尼·羅賓認為,隻要你有毅力,就能夠做成任何大事;反之,缺了毅力,你就注定失敗和失望。一個人之所以敢於冒險去做任何事情,憑的就是他們的勇氣,而勇氣則源生於毅力。一個人做事的態度是勇往直前或是半途而廢,就看他們是否時常練習他的毅力“情緒肌肉”。埋著頭硬幹不表示就是有毅力,必得能察看出實際情況的變化,並不失時機地改變自己的做法。

試問,如果你隻要走兩步路便能找到出口,難道非得把牆打個洞才能出去嗎?有時候單有毅力並不一定能成事,你還得有 ..

(六)彈性

要保證任何一件事能夠成功,保持彈性的做事方法是絕不可少。要你選擇彈性,其實也就是要你選擇快樂,在每個人的人生中,都必須會遇到諸多無法控製的事情,然而隻要你的想法和行動能保持彈性,那麽人生就能永保成功,更別提生活會過得多快樂了。蘆葦就是因為能彎下身,所以才能在狂風肆虐下生存,而榆樹就是想一直挺著腰杆,結果為狂風吹折。如果你能好好培養上述那些情緒,就必須會覺得充滿 ..

(七)信心

不輕易動搖的信心是我們每個人所向往的,如果你想一直都有信心,甚至對於始終未曾接觸過的範圍,那麽你一定要打從心裏建立起“有信心”的信念。你得從此刻便開始學習想象並感受那份信心,相信自己有資格取得,但這可不能光作白日夢,希望著未來有一天它會平白地冒出來。當你有信心,就敢於去嚐試、敢於去冒險。要想建立信心有個辦法,那就是不斷練習去使用它。如果有人問你是否有信心能把鞋帶緊好?相信你在事實上會以十足信心回答說沒問題,為什麽你敢說得那麽肯定?隻因為你做過這件事已經成千上萬次了。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能不斷從各方麵練習自己的信心,遲早有一天你會慢慢地發現,不知何時信心已在那裏。

要想使自己能做各樣的事情,你一定得去訓練你的信心,千萬不可害怕。

很可惜的是,有許多人就因為害怕而不敢去做,甚至於根本還沒做就已經退縮了。在此需要告訴各位,許多成大事、立大業的人,他們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所擁有的信心,想想看,在他們之前可能還沒任何可以借鑒的例子呢!也就是信心,推動著人類不斷向前。一旦你建立起上述的情緒,就必然能體驗到 ..

(八)快樂

當安東尼·羅賓把快樂這一項加在最重要的追求價值表內時,大家都說:“你跟我們不太一樣,你似乎很快樂。”事實上,羅賓是很快樂,可是卻從未表現在臉上。你知道嗎,內心的快樂跟臉上的快樂有很大的差別,前者能使你充滿自信、對人生心懷希望、帶給周圍之人同樣的快樂。臉上的快樂具有能消除害怕、生氣、挫折感、難過、失望、沮喪、懊悔及不中用的能力,當你不管遭遇了什麽事,硬是在臉上浮現笑容,就會使你覺得再也沒什麽比這個更讓你難受了。

要想臉上表現出快樂的樣子,並不是說要你不去理會所麵對的困難,而是要知道學會如何保持快樂的心情,那樣就有可能改變你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隻要你能臉上常帶笑容,就不會有太多的行動訊號引起你痛苦。

要想讓自己很容易便覺得快樂,你就必須充滿 ..

(九)活力

這是很重要的一種情緒,如果你不能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那就很難享受到擁有它的快樂。你要經常注意自己是否活力充沛,因為一切情緒都來自於你的身體,如果你覺得有些情緒溢出常軌,那就趕緊檢查一下身體吧。你的呼吸怎樣?當我們覺得壓力很重時,呼吸就會很不順暢,這樣就慢慢把活力耗竭掉了。如果你希望有個健康的身體,那就得好好學習正確的呼吸方法。

另外一個保持活力的方法,就是要維持身體足夠的精力,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我們都知道每天的身體活動都會消耗掉我們的精力,因而我們得適度休息,以補充失去的精力。請問你一天睡幾個小時呢?如果你一般都得睡上 8 至10 個小時的話,很可能有些多了點,根據研究調查,大部分的人一天睡6 到7 小時就足夠了。還有一個跟大家看法相反的發現,就是靜坐並不能保存精力,這也就是為什麽坐著也會覺得疲倦的原因。要想有精力,我們就必須“動”才行,研究發現我們越是運動就越能產生精力,因為這樣才能使大量的氧氣進入身體,使所有的器官都活動起來。唯有身體健康才能產生活力,有活力才能讓我們應付生活中各樣的問題。由此可知,我們一定得好好培養出活力,這樣也才能控製生活裏的各樣情緒。

當你的心充滿一些具有活力的情緒,那麽經由對人群的服務,可以讓大家一同來分享富足。

(十)服務

某天午夜時分安東尼·羅賓駕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心中想著:“我得怎麽做才能改變人生?”突然有個意念閃過腦際,羅賓如大夢初醒,興奮地難以自持,隨即把車開下交流道並停在路邊,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句話:“生活的秘訣就在於給予。”作為這個社會的一份子,如果我們所說的話或所做的事,不僅能豐富自己的人生,同時還可以幫助別人,那種心情是再令人興奮不過了。常常我們會被那些為了追求人生最高價值之人的故事所感動,他們無條件地去關心人們,帶給人們極大的福氣。每天我們都應該好好省思,到底能為人們做些什麽事,別隻想到自己的好處。

一個能夠不斷地獨善其身並兼善天下的人,必然是因他明白人生的真義,那種精神不是金錢、名譽、誇獎所能比的。擁有服務精神的人生觀是無價的,如果人人都能效法,這個世界定然會比今天更美好。

四 人生的十大行動訊號

1.不痛快2.害怕3.難過4.生氣5.挫折感6.失望7.懊悔8.不中用9.心力交瘁10.孤獨感

每天你得好好照顧你的情緒,因為它們能使你的人生充滿活力、不斷成長,是你先前所想象不到的。如果你想盡量不出現負麵情緒,那麽就得具備一些積極的信念。

你得經常運用你的情緒,把那些行動訊號轉化為積極的行動。別忘了,不管你的感受是否舒服,它們會是你所認知的結果,今後每當你有不舒服的感受時,問問自己這個問題:“這件事還有沒有其它的解釋?”這是你掌握情緒的首要步驟。

重視你的各種情緒,並且學會感謝它們所提供的信息,因為這使你有機會學會怎樣在短時間內改變自己的人生。永遠不要把痛苦的情緒當成敵人,其實它們乃是告訴你一個信息,你有些地方需要改一改。當你運用這些行動訊號改進了自己的能力,從此就能更有效地掌握自己的人生。不要小看情緒對一個人的影響,在它剛出現苗頭時就得馬上對付,別等到它已牢牢控製了你之後才處理,那就為時已晚。就像減肥一樣,當你發現才超重一點點時,很容易就能把體重減下來,然而等你超重了三十磅才想減肥,到那時沒有很大的毅力是很難奏效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