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如何建立自信心 - 安東尼. 羅賓

(2007-05-25 19:46:41) 下一個

第三節 如何建立自信心

一 你是個天生的優勝者

遺傳學家阿蒙蘭·辛費特曾說過:“在世界的全部曆史上,從來沒有別人和你完全一樣,在那無限遙遠的將來也決不會再有另一個你。”你是一個極其特殊的人,為了捍衛生存的權利,出生之前就已進行了優勝劣汰的殊死爭鬥。那是一場角逐一個單一的目標,即一個含有細微核子的寶貴卵子的大競爭,爭奪的目標比針尖還小,精子本身,也要放大幾千倍肉眼才能看得到。你一生中最具有決定性的戰役,就是在這樣極精微的程度下打響了。

精子的染色體,含有由父親和他的祖先所提供的一切遺傳原料與意向;卵子的染色體,含有由母親和她的祖先所提供並可以遺傳的特性。你的父親和母親,則代表 20 億年人類生存鬥爭的頂點。最後有一個最快樂最健康,得到勝利的獨特精子,與那正在等待的卵子結合,而形成一個微小的活細胞。

於是,對於你來說,當世界最重要的那個人的生命便開始孕育,而在那一刻你已經是冠軍了。當你來到人世間,麵對一切實際的目的,無論它有多麽高遠,你都能達到。因為,你從過去的巨大儲藏庫中,繼承了達到目的所需的一切潛能與力量。

你是與生俱來的冠軍。無論妨礙你的是何等的困難和不幸,但與結胎之戰時所克服的困難比起來,前者還不及後者的十分之一。記住:對於活著的人,勝利乃是內藏的。

如果你有這樣一個認識和信念,必將激發起無比堅定的信心。

二 利用穿著建立自信

保持整潔,所費並不多。請隨時記住上麵的口號,並且把它解釋成:穿著得體很值得。因為這樣才會使你看起來很重要,使你覺得你真的很重要。

請你利用衣著來振奮自己的精神並建立自己的自信。

一個深諳此道的心理學老教授,常常會在期終考前勸告他的學生:“為這個考試好好打扮一下吧。打一條新領帶,衣服要燙平,皮鞋要擦亮,讓人看起來容光煥發,精明能幹。也使你覺得自己確實很精明幹練。”這位教授的確很了解上述原則。請你切實遵守,不要馬虎,因為你的外形確實會影響你的情緒,影響你內在的感覺。

拿破侖·希爾說:“小孩都玩過帽子遊戲,亦即有各種各樣的帽子,來代表?前繆蕕慕巧?N矣澇鍛?渙宋葉?喲笪賴拿弊郵錄?S幸惶燜??繆萏毓ざ釉鋇慕巧??墒撬?揮刑毓ざ釉鋇淖ㄓ妹弊印?SPAN lang=EN-US>

“我勸他用另一帽子隨便應付一下,可是他仍然吵著要一頂那種帽子,他說:‘爸爸,假如我沒有那種帽子,我就不能像特工隊員那麽思考了。’”希爾終於答應他的要求,買了一頂那種帽子。結果他一戴上,居然真的像一個真正的特工隊員了。

希爾一直記著這件事,因為我們的外表跟我們的思想的確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當過兵的人都知道,當一個軍人穿上軍裝時,就會真的感覺到自己是個軍人。當一位女士為赴宴打扮得花枝招展時,她也會真的感覺到甜蜜約會般的情調。

同樣的理由,一個經理打扮得像個經理時,就會覺得自己真的是個經理,因而表現出經理的派頭與風度。有個推銷員曾說:“除非我看起來好像業務很好,否則不會真的感覺很好。如果想要爭到大訂單,就一定要感覺自己的業績很好才行。”你的儀表會對你自己說話,也會對別人說話。它可以幫別人決定對你的看法。從理論上看來,我們應當看重一個人的內在而不是外表,但請你不要太天真,大家都是以你的外表衣著來打量你,因為你的儀表是別人打量你的第一項最簡便的工具,而且這種印象會持續下去,在許多方麵影響別人往後對你的看法。對此希爾深有體會。

有一天,希爾在一家超級市場看到一整桌的無核葡萄,每一磅隻賣 15美分,另一張桌上也擺了許多葡萄,用塑料袋子包裝得很漂亮,每兩磅35美分。

希爾向市場的職員打聽:“這兩種葡萄究竟有什麽不同?”“不同的地方啊?”他回答:“就是那個塑料袋而已。我們用聚乙烯袋子裝的葡萄銷售量大約是沒有包裝的兩倍。包裝以後外觀不一樣,銷售成績也完全不一樣。”是的,一個人的衣著好像真的會說話。衣冠楚楚者的儀表能告訴大家:“這裏站著一個精明能幹、很有前途、而且能擔當大任的人。他值得受人器重與信任。由於他很尊重自己,因此我也要尊重他。”而衣著邋遢者就令人不敢恭維了。他們的儀表好像在說:“這裏有個落魄的人,他不修邊幅,毫無效率,是那種可有可無的小人物。他根本不值得重視,他已經習慣被人使喚。”在各種訓練課程中,當強調衣著時會問:“假設我正準備把自己賣掉,我的儀表自然就很重要了。你們認為我會花多少裝飾費用,才能達到使自己心安和別人尊敬我的雙重目的呢?”這個問題的確使很多人為難。但是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寧可花雙倍的錢買一件高品質的衣服,不要買兩件普通的衣服。請你記住這個答案,並且身體力行。

請你記住,你的衣著會對你自己和別人顯示你的內在,一定要使你的衣著能表現出“這裏有一個很自重的人,他真的很重要,我們也要重視他。”你應該使別人都能看到你的優點,更應該創造出完美的形象。

安東尼·羅賓深信,你認為你怎樣,你真的就會怎樣。如果你的打扮看起來好像低人一等,你真的就會低人一等,如果你認為你很渺小,真的就會很渺小。因此,要使人人都看到你高雅合身的衣著,這樣你的思想和行動才會高雅動人。

三 行為端正才有自信

有一天,拿破侖·希爾正批閱學生的考卷。一位叫保羅的學生的試卷令他困惑。保羅在以前的幾次討論與測驗中顯示的實力比這份試卷要好得多,希爾認為他在課程結束時會名列前茅。可是,他的試卷顯然會使他的成績降低。碰到這種情況,希爾照例叫秘書請他來談談。

不多久保羅來了。他看起來好像剛做了一場可怕的夢。等他坐定,希爾便對他說:“保羅,你怎麽啦?這實在不是你該有的成績。”保羅顯出內心的掙紮,兩眼看著自己的腳回答:“先生,當看到你瞧見我在作弊以後,我都要崩潰了,根本無法集中精神去做任何事。老實說,這是我在大學第一次作弊。我想無論如何一定要得到甲等的成績,所以暗地裏偷看了一本參考書。”他極度地沮喪。但是他既然已經講出來了,就會接著說下去:“我想你一定會要我退學,因為任何欺騙行為都會被學校開除。”保羅又訴說這次事件會給他的家庭帶來恥辱,會毀了他的一生,以及其他種種不良後果。最後希爾說:“停一下,先聽我解釋:我並沒有看到你作弊。在你進來談話以前,我根本不知道這就是問題所在。你這種行為實在令人遺憾。”然後希爾繼續說:“保羅,告訴我,你到底想要從你的大學生活裏學到什麽?”他現在比較冷靜了,停了一下說:“我想我最終的目的是學習如何生活,但是我想我敗得很慘。”希爾告訴他:“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學習。我想你一定能夠從這次經驗中學到真正成功的教訓。

“當你作弊時,你的良知嚴重困擾你,使你有罪惡感。這種罪惡感摧毀了你的信心。就像你所說的,你都要崩潰了。

“保羅,人們判斷是非多半是根據道德或宗教的觀點。我現在並不是要跟你說教你明辨是非。可是我們來看它實際的一麵。當你做任何違反良心的事情時,罪惡感就會阻礙你的思考過程,使你無法順暢地思考,因為你內心會不時地問:‘我會不會被逮住?我會不會被逮住?’”“保羅,”希爾繼續說:“你是這樣迫切要得甲等成績,才作出違背良知的事來。同樣地,在你一生中,也會遇到許多你迫切想要獲得甲等成就的情況,而試圖去做一些有違良心的事業。例如,有一天你因迫切地想促成一項交易,而不擇手段地誘使客戶掏腰包。這樣做,成功的機會可能很大,但會產生什麽後果呢?罪惡感會纏住你,等你再碰到這位顧客時,你會感到很不自在,懷疑他是否發現你已做了手腳。你的表現也因為心神不定而亂成一團,很可能就無法再做第二、第三、第四筆不斷而來的生意。結果,使用詐術做成的生意反而擋了許多財路。

“一位曾顯赫一時的社交名流,因為深深恐懼他的太太會發現他有外遇而心神不定。結果恐懼消蝕他的信心,什麽事都做不好。

“許多犯人被捕,並不是因為留下什麽線索,而是他們表現出有罪的樣子。他們的罪惡感使他們列入嫌疑犯的名單。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向善的意願。當我們違背這種意願時,就等於把癌細胞放進自己的良知,吞噬信心,並逐漸蔓延。因此,要避免去做任何會使你自問‘我會被逮住嗎?他們會發現嗎?我能擺脫嗎?’的事情。

“因此,絕不要為了得到甲等的成績而破壞自己的信心。”令人很高興的是,聽了這番話的保羅此時已經了解正當行事的實際價值了。希爾建議他坐下來重考。然後回答他擔心的會被退學的問題。希爾說:“我很清楚校方的規定。但是,如果我們把各種方法作弊的學生全部開除,就有一半的教授跟著失業。如果把有作弊念頭的學生全部開除,學校就要關門了。

“所以,如果你幫我一個忙,我就會忘掉這件事情。”“我很樂意。”他說。

希爾走到書架旁取出一本《金科玉律伴我五十年》說:“保羅,把這本書讀完再還我,看看作者是怎樣靠正當行事而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物之一。”由此可見“行事正當”能使你的良知獲得滿足,因而建立自信。“行事出軌”會導致兩種消極的結果:第一,罪惡感會腐蝕我們的信心。第二,別人遲早會發現而不再信任我們。

下麵這個心理學原則值得反複細讀:要建立信心,就要行為端正。

心理學家克萊恩博士在他所著的《應用心理學》中曾經提到:“要記住,行動引導情緒。你無法直接控製情緒,一定要先透過選擇性的行為舉止 ..這種避免一般性悲劇(例如婚姻問題和誤解)的說法,有心理學的實用根據。

你若每天行事得當,就會感受到有相應的情緒出現。隻要你和你的伴侶能不斷有約會與親吻的動作,而且誠心讚美,互相體貼,就不會有愛的煩惱了。

你不可能一直隻有愛的行動而卻感受不到愛。”許多心理學家都告訴我們,我們能借著改變實際行動,來改變我們的心態。例如,如果你使自己發笑,你就會覺得真的很好笑。當你挺直腰背時,你就會覺得自己很優秀。相反,你若扮出一副苦瓜臉,看看會不會真的感到苦悶。

要證明控製過的行動能改變情緒很容易。自我介紹時很害羞的人,在同時采取三種很簡單的行動以後,信心就會代替膽怯。第一,伸出手來熱切地握住對方。第二,正視對方的眼睛。第三,說“我很高興認識你。”這三種簡單的行動馬上能自動驅除害羞感。有信心的行動會產生有信心的想法。所以,若要有充滿信心的思考,就要先有充滿信心的行動。並且要照你希望的方式來行動。

五 建立自信的具體方法

(一)挑前麵的位子坐

你是否注意到,無論在教堂或教室的各種聚會中,後排的座位是怎麽先被坐滿的嗎?大部分占據後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而他們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麵能建立信心。把它當作一個規則試試看,從現在開始就盡量往前坐。當然,坐前麵會比較顯眼,但要記住,有關成功的一切都是顯眼的。

(二)練習正視別人

一個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許多有關他的信息。某人不正視你的時候,你會直覺地問自己:“他想要隱藏什麽呢?他怕什麽呢?他會對我不利嗎?”不正視別人通常意味著:在你旁邊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別人的眼神意味著:我有罪惡感;我做了或想到什麽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觸你的眼神,你就會看穿我。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

正視別人等於告訴他:我很誠實,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訴你的話是真的,毫不心虛。

(三)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 25%

當大衛·史華茲還是少年時,到鎮中心去是很大的樂趣。在辦完所有的差事坐進汽車後,母親常常會說:“大衛,我們坐一會兒,看看過路行人。”母親是位絕妙的觀察行家。她會說:“看那個家夥,你認為他正受到什麽困擾呢?”域者“你認為那邊的女士要去做什麽呢?”或者“看看那個人,他似乎有點迷惘。”觀察人們走路實在是一種樂趣。這比看電影便宜得多,也更有啟發性。

許多心理學家將懶散的姿勢、緩慢的步伐跟對自己、對工作以及對別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聯係在一起。但是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借著改變姿勢與速度,可以改變心理狀態。你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體的動作是心靈活動的結果。那些遭受打擊、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沒有自信心。

普通人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樣,作出“我並不怎麽以自己為榮”的表白。

另一種人則表現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來比一般人快,像跑。他們的步伐告訴整個世界:“我要到一個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會在 15 分鍾內成功。”使用這種“走快25%”的技術,抬頭挺胸走快一點,你就會感到自信心在滋長。

(四)練習當眾發言

拿破侖·希爾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銳、天資高的人,卻無法發揮他們的長處參與討論。並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隻是因為他們缺少信心。

在會議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認為:“我的意見可能沒有價值,如果說出來,別人可能會覺得很愚蠢,我最好什麽也不說。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並不想讓他們知道我是這麽無知。”這些人常常會對自己許下很渺茫的諾言:“等下一次再發言。”可是他們很清楚自己是無法實現這個諾言的。

每次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發言時,他就又中了一次缺少信心的毒素了,他會愈來愈喪失自信。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如果盡量發言,就會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發言。

所以,要多發言,這是信心的“維他命”。

不論是參加什麽性質的會議,每次都要主動發言,也許是評論,也許是建議或提問題,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後才發言。要做破冰船,第一個打破沉默。

也不要擔心你會顯得很愚蠢。不會的。因為總會有人同意你的見解。所心不要再對自己說:“我懷疑我是否敢說出來。”用心獲得會議主席的注意,好讓你有機會發言。

(五)咧嘴大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給自己很實際的推動力,它是醫治信心不足的良藥。但是仍有許多人不相信這一套,因為在他們恐懼時,從不試著笑一下。

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緒,還能馬上化解別人的敵對情緒。

如果你真誠地向一個人展顏微笑,他實在無法再對你生氣。

拿破侖·希爾講了一個自己的親身經曆:“有一天,我的車停在十字路口的紅燈前,突然‘砰’的一聲,原來是後麵那輛車的駕駛員的腳滑開刹車器,他的車撞了我車後的保險杠。我從後視鏡看到他下車,也跟著下車,準備痛罵他一頓。

“但是很幸運,我還來不及發作,他就走過來對我笑,並以最誠摯的語調對我說:‘朋友,我實在不是有意的。’他的笑容和真誠的說明把我融化了。我隻有低聲說:‘沒關係,這種事經常發生。’轉眼間,我的敵意變成了友善。”咧嘴大笑,你會覺得美好的日子又來了。笑就要笑得“大”,半笑不笑是沒有什麽用的,要露齒大笑才能有功效。

我們常聽到:“是的,但是當我害怕或憤怒時,就是不想笑。”當然,這時,任何人都笑不出來。竅門就在於你強迫自己說:“我要開始笑了。”然後,笑。

要控製、運用笑的能力。

(六)怯場時,不妨道出真情,即能平靜下來

內觀法是研究心理學的主要方法之一,這是實驗心理學之祖威廉·華特所提出的觀點。此法就是很冷靜地觀察自己內心的情況,而後毫無隱瞞地抖出觀察結果。如能模仿這種方法,把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的心理秘密,毫不隱瞞地用言語表達出來,那麽就沒有產生煩惱的餘力了。

例如初次到某一個陌生的地方,內心難免會疑懼萬分,這時候,不妨將此不安的情緒,清楚地用語言表達出來:“我幾乎愣住了,我的心忐忑地跳個不停,甚至兩眼也發黑,舌尖凝固,喉嚨幹渴得不能說話。”這樣一來,不但可將內心的緊張驅除殆盡,而且也能使心情得到意外的平靜。

不妨再舉一個很實在的例子。有一個位居美國第 5 名的推銷員,當他還不熟悉這行工作時,有一次,他竟獨自會見美國的汽車大王。結果,他真是膽怯得很。在情不自禁之下,他隻好老實地說出來了:“很慚愧,我剛看見你時,我害怕得連話也說不出來。”結果,這樣反而驅除了恐懼感,這要歸功於坦白的效果。

(七)如用肯定的語氣則可以消除自卑感

有些女人麵對著鏡子,當她看到自己的形影或膚色時,忍不住產生某種幸福的感受。相反地,有些女人卻被自卑感所困擾。雖然彼此的膚色都很黑黝,但自信的女人會以為:“我的皮膚呈小麥色,幾乎可跟黑發相媲美。”而她內心一定暗喜不已。可是,一個缺乏自信的女人卻因此痛苦不堪地呻吟起來:“怎麽搞的,我的膚色這麽黑。”兩種人的的心情完全不同。有的女人看見鏡子就喪失信心,甚至在一氣之下,把鏡子摔破。由此可見,價值判斷的標準是非常主觀而又含糊的。隻要認為漂亮,看起來就覺得很漂亮,如果認為討厭,看來看去都覺得不順眼。尤其,關於自卑感的情況,也常常會受到語言的影響,所以說,否定意味的語言,對於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

《物性論》一書的作者是古羅馬大詩人盧克萊修,他奉勸天下人要多多稱讚膚色黑黝的女人說:“你的膚色如同胡桃那樣迷人。”隻要不斷如此讚賞對方,那麽,這位女人即使再三對鏡梳妝,或明知自己的皮膚黑黝,也會毫不在乎。這樣一來,她就能專心於化妝,而且總覺得自己不失為迷人的女性。

接著,盧克萊修奉勸我們不妨將“骨瘦如柴”改說為“可愛的羚羊”,把“喋喋不休”改說為“雄辯的才華”。不同的語言可將相同的事實完全改觀,而且也給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

總之,運用肯定或否定的措詞,可將同一件事實,形容成有如天壤之別的結果。可見措詞這件事,誠然是任何天才都無法比擬的魔術師。在任何情況之下,隻要常用有價值的措詞或敘述法,則可以將同一個事實完全改觀,當然也能驅除自卑感,而令人享受愉快的生活。

(八)自信培養自信

如果缺乏自信時,一直做些好像沒有自信的舉動,就會愈來愈沒有自信。

缺乏自信時更應該做些充滿自信的舉動。缺乏自信時,與其對自己說沒有自信,不如告訴自己是很有自信的。為了克服消極、否定的態度,我們應該試著采取積極、肯定的態度。如果自認為不行,身邊的事也拋下不管,情況就會漸漸變得如自己所想的一樣。

有某一學生團體,提倡大學生每年選出一位最合乎現代且美麗的大學生,並且舉辦比賽。以下是那裏的工作人員說的。

他(她)們到各大學、到大街上,看到美麗的人,就把小冊子拿給他(她)們看,請他(她)們參加這個比賽。從地方到中央,舉辦一次又一次各種的比賽。然而,大家變得愈來愈美,簡直讓人看不出來。

那裏的工作人員說:“大概愈來愈有自信了吧!”這話完全正確。

因為“我要參加這個比賽”的這種積極態度,使這些人顯得好美。“我要參加這個比賽”,這種肯定生活的態度產生自信,使這些人顯得更美。

丹麥有句格言說:“即使好運臨門,傻瓜也懂得把它請進門”,如果抱著消極、否定的態度,即使好運來敲自己的門,也不會把它請入內。機會來臨時,更應該拋開自己消極、否定的態度。

運氣不僅發自於外,也發自於內心“今天一整天都不說刻薄話”,這些事看起來容易其實不簡單。但是,隻要下定決心去做,就做得到。如果能在聲音中表現得有笑容,那麽人生就會一天天變得亮麗起來。因為,如果聲音帶著親切的笑意,人們就會想和你交談,然後因為和人接觸而有精神起來。

電話交談時,如果用有笑容的聲音說話,對方聽了舒服,自己也覺得快意。苦著一張臉或者冷言冷語地,不僅會讓對方不舒服,自己也會不痛快。

用言語衝撞對方時,就是用言語在衝撞自己,自己對對方的態度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態度。

我們應該像砌水泥磚一樣一塊一塊砌起來,堆砌我們對人生積極、肯定的態度。

即使不能喜歡所有的人,也應該努力多喜歡一個人也好。喜歡一個人,相對地,也會喜歡自己,然後,也會克服對他人不必要的恐懼。

因為,自信會培養自信。

一次小成就會為我們帶來自信。如果一下就想做偉大、不平凡的事,就會愈來愈沒有自信。

(九)做自己能做的事

做自己做得到的事時,個性會顯現出來。

重要的是,與其極欲恢複自我的形象,不如找出現在可以做的事。知道應該做的事,然後加以實行,就可以從自我的形象中獲得解放。

總之,要試著記下馬上可以做的事,然後加以實踐,沒有必要非是偉大、不平凡的行動隻要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就足夠了。因為我們就是想一步登天,所以才找不到事做。

“今日事今日畢”,今天可以輕鬆做完的工作,如果留到第二天,工作就會變得很沉重。

如果心想“真煩!”而留待第二天,工作就會相對地變重。今天能動手做的事如果拖到第二天,那麽那些延遲的工作就會使自己的負擔加重。

從沒遇到有人說:“從明天起我要戒煙!”而把煙戒了的。也從沒有遇到有人說:“今晚酒喝到此為止!”而把酒戒掉的。

以下是一位攝影師的小故事。一次,這位攝影師出席某個聚會。前往酒會的途中,這位攝影師說道:“我戒酒了”,問他:“什麽時候開始的”,他回答:“剛才我決定戒掉的。”他把煙、酒都戒掉了。大部分的人都會回答:“待這次酒會過後”或者“這次酒會是最後一次”。

“永遠”也是一小時一小時累積起來,因為抽掉一小時,也就沒有永遠了。

試著製作兩張卡片,一張寫上“ Go ahead!”(做吧!),另一張寫上“待會兒再做”。把這兩張卡片隨身帶著,當自己不太有自信時,抽出其中一張。這時應該抽出寫著“Go ahead!”那張。

我們可以在背麵先寫上“要有自信”。

當自己不知道要不要做時,務必抽出這張卡片。因為今天關係著第二天,今天可以動手做的事如果沒有動手做,明天再要動手做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跑馬拉鬆,因為身體會疲倦,所以我們不可能每超越一根電線杆就更有動力。但是,隻要不完全是肉體上的操勞,一次一次的達成目標會帶給人更多的動力。所以,應該把大目標分成幾個小階段來達成。每達成一個階段,都會產生新的動力。然後就會激發達成終極目標所需要的動力。

心想:“大概很難吧!”然後陷入憂鬱的人,一開始就被目標屈服了,而且,這些人會立一個自己做不到的目標,可見他們內心已經扭曲。

一個健全的靈魂,會向往自己能夠做到的事。

心智發育未成熟的人,會不斷采取非常強烈的自我中心的態度。這種表現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一旦訂立目標,一定是立刻吸引眾人注意的那個目標,然後,因為執著於那個目標,而迷失了此時此地自己應該做的事。

到了最後就是獨來獨去,標新立異。年輕時候喜歡標新立異的人,老了以後往往抑鬱度日,就是這個緣故。年輕時無法克服自我表現、自我中心的個性,到上了年紀,就成了憂鬱症。

有句俗語說:“雁子飛,烏龜也跺腳”,就是說“找不到自己要做的事”的人,不就像這句話中的烏龜嗎?假設烏龜看到雁子飛過天空而自己也想飛,那不是很奇怪嗎?烏龜應該有烏龜能做而雁於不能做的事才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