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信心能產生奇跡 - 安東尼·羅賓

(2007-05-23 15:59:58) 下一個
第四章    信心——潛能的高效催化劑

  心存疑惑,就會失敗;相信勝利,必定成功。相信自己能移山的人,會成就事業;認為自己無能的人,一輩子一事無成。

第一節  信心能產生奇跡

  一    信心的力量驚人
  碰上新情況時,人們往往花過多的時間去設想最糟糕的結局——這等於在預演失敗。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表明,頭腦裏的想象會按事情進行的實際情況,刺激人的神經係統,就像當一個高爾夫球運動員囑咐自己“不要把球擊入水中”時,他腦子裏將出現球掉進水中的映象,試想,在這種心理狀態下打出的球會往哪兒飛呢?一位著名的擊劍運動員在一次比賽中輸給了一個與自己水平不分伯仲的對手。第二次相遇,由於上次失利陰影的影響,這名運動員又輸掉了。盡管他並非技不如人。第三次比賽前,這名運動員做了充分的準備,他特意錄製了一盤磁帶,反複強調自己有實力戰勝對手,每天他都要將這盤錄音聽上幾遍,心理障礙消除了,他在第三次比賽中輕鬆擊敗對手。
  我們總能看到在體育比賽中,弱隊戰勝強隊,大爆冷門,或是在商戰中,實力弱的公司戰勝實力強的公司。為什麽呢?因為在諸多因素之中,充滿必勝的信心去迎接挑戰,是取得成功的基礎。
  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軟弱和事業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一個美國外科醫生,他以善做麵部整形手術馳名遐邇。他創造了奇跡,經整形把許多醜陋的人變成漂亮的人。他發現,某些接受手術的人,雖然為他們做的整形手術很成功,但仍找他抱怨,說他們在手術後還是不漂亮,說手術沒什麽成效,他們自感麵貌依舊。
  於是,醫生悟到這樣一個道理:美與醜,並不僅僅在於一個人的本來麵貌如何,還在於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一個人如果自慚形穢,那他就不會成為一個美人,同樣,如果他不覺得自己聰明,那他就成不了聰明人;他不覺得自己心地善良——即使在心底隱隱地有這種感覺,那他也成不了善良的人。
  一個人隻要有自信,那麽他就能成為他希望成為的那種人。
  有這麽一件事:心理學家從一班大學生中挑出一個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愛的姑娘,並要求她的同學們改變以往對她的看法。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大家都爭先恐後地照顧這位姑娘,向她獻殷勤,陪送她回家,大家以假作真地打心裏認定她是位漂亮聰慧的姑娘。結果怎樣呢?不到一年,這位姑娘出落得很漂亮,連她的舉止也跟以前判若倆人。她自豪地對人們說:她獲得了新生。確實,她並沒有變成另一個人——然而在她的身上卻展現出每一個人都蘊藏的美,這種美隻有在我們相信自己,周圍的所有人也都相信我們、愛護我們的時候才會展現出來。
  許多人以為,信心的有無是天生的,不變的。其實並非如此。童年時代招人喜愛的孩子,從小就感覺到自己是善良、聰明的,因此才獲得別人的喜愛。於是他就盡力使自己的行為名副其實,造就自己成為他相信的那樣的人。
  而那些不得寵的孩子呢?人們總是訓斥他們:“你是個笨蛋、窩囊廢、懶鬼,是個遊手好閑的東西!”於是他們就真的養成了這些惡劣的品質,因為人的品行基本上是取決於自信的。我們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各自為人的標準,我們常常把自己的行為同這個標準進行對照,並據此去指導自己的行動。所以,我們要使某個人變好,應該對他少加斥責,要幫助他提高自信心,修正他心目中的做人標準。如果我們想進行自我改造,進行某方麵的修養,我們就應首先改變對自己的看法。不然,我們自我改造的全部努力便會落空。對於人的改造,隻能影響其內心世界,外因隻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這是人類心理的一條基本規律。
  對真善美的自信,於我們至為重要。我們總是本能地竭力保持這種自信所造成的形象。我們也接受別人的批評,但我們接受的隻是那些善意的和那些我們認為對自己信任和愛護的人的批評。若是有人傷害我們的自尊心,即以己之見貶低我們,訓斥我們,謾罵我們是笨蛋、呆子時,我們便憤然而起,進行反擊。我們的心理自發地護衛著自己,護衛著人最寶貴的品格——自信心。假若有人削弱了我們的自信心,那我們真的就會墮落,我們追求真善美的意誌就會衰退。
  一個人真有性格,就會有信心,就會有勇氣。大音樂家華格納遭受同時代人的批評攻擊,但他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終於戰勝世人。黃熱病流傳許多世紀,死的人不計其數。但是一小隊醫藥人員相信可以征服它,在古巴埋頭研究,終告勝利。達爾文在一個英國小園中工作20  年,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但他鍥而不舍,因為他自信已經找到線索,結果終得成功。
  由此可見,信心的力量驚人,它能改變惡劣的現狀,造成令人難以相信的圓滿結局。充滿信心的人永遠擊不倒,他們是人生的勝利者。
  二    希望和信心同樣重要
  人人都想發揮潛能,人人都想成功。每一個人都想要獲得一些最美好的事物。沒有人喜歡巴結別人,過平庸的生活。也沒有人喜歡自己被迫進入某種情況。
  最實用的激發潛能經驗,可在聖經的章節中找到,那就是“堅定不移的信心能夠移山。”可是真正相信自己能夠移山的人並不多,結果,真正做到“移山”的人也不多。
  有時候,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話:“光是像阿裏巴巴那樣喊‘芝麻,開門!’就想把山真的移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說這話的人把“信心”和“希望”等同起來了。不錯,你無法用“希望”來移動一座山;也無法靠“希望”實現你的目標。
  但是,你要告訴自己,信心和希望同樣重要。
  在根據一本傳奇般的書《無畏的人》改編的電影裏,有這樣一個鏡頭:納粹德國的軍官們正在審問一位年輕姑娘。她是作為二次大戰同盟國的間諜被俘的。一個軍官試圖說服那位姑娘,她絕無逃脫的機會,應該與他們合作,免得受無數不必要的皮肉之苦。他們企圖用這樣的言辭讓她開口:“沒別的法子,我們隻好用坐老虎凳的辦法來‘招待’你。等你下來時,就成了瘸子了。”但那姑娘選擇了沉默來保護同伴。她這樣做,既為了自己的使命,同時也保留了希望。
  一個人若喪失了希望之光,隱入無力自拔的境地,不啻是精神扭曲和殘廢。你將感到沉重的壓抑,如同羈禁於人生的囚籠。這種情形持續的時間越長,帶來的消極後果越嚴重。最終,一切希望都化為烏有時,開始是精神接著肉體都將衰敗、惡化。“希望”本來純粹是精神意義上的,你可以摒棄它,也可以視其為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決定權完全在於你自己。
  對自我抱有希望和自信是同等的。兩者互為依存、不可缺少。希望意味著相信自己有能力生活得更好,要使希望成為現實,你就得有足夠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產生於行動中,絕非源於不切實際的幻想或空談。希望屬於精神,自信屬於行動。你必須摒棄那種一切都是無望的觀念。相反,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不要計較客觀環境,以希望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將有助於你果斷地采取自信的行動。幸存的戰俘以親身經曆證明了希望的重要性。威廉•尼荷斯,曾被叛亂者監禁於委內瑞拉的原始叢林中長達三年之久,最後獲救。他將自己的生還歸結於自始至終不曾放棄生存的希望。
  相信自己,絕不放棄自己作為一個獨特的、重要的個人具有內在的充實感,希望才能飛臨你的身旁。換言之,隻有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你才能獲得希望。除此,沒有它途!這裏,也沒有什麽神秘可言,隻要你下定決心排除外界的幹擾,對可能遇到的困難的風險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你就完全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在行動中發現自己生存的目的和意義。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你的鄰居或許願意成為一個牧羊人;你的姐姐或許願意經營自己的書店;你父母或許熱衷於旅遊;你的弟弟身為辨護律師,因為解決了一個疑難案件而感到內心充實。所有這些或許都不適合於你,但隻要你不憚於冒險,不怕失敗,勇於創新,大膽嚐試,你一定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害怕失敗的心理是你追尋自己生存目的、使命感的最大障礙之一。
  三    擁有自信的第一條件
  要想獲得自信,第一要件,就是必須認清自己周圍的人真正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識破他們的原形。一旦你看見了那些人的廬山真麵目,你一定會覺得自己真奇怪:為什麽過去為了討好這種狡猾的人,而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
  人都有兩個自我;一個在內,一個在外。有些時候,這兩個自我是截然不同的。例如有些辯才無疑的社交好手,同時也可能是懼人症患者。就因為他懼怕人,所以才不斷地提出話題而變得多辯。
  比較傾向自我中心的人,在別人麵前反而是動作頻出的。因此,缺乏自信的人容易將別人看錯。那種自我中心意識的人,因為在行動上違背了自己的本意,所以產生了心理上的緊張。然而,喪失自信的人卻不能看穿對方的緊張。
  固執的人有時在眾人麵前卻非常地柔和。在眾人所公認的“溫和派”當中,確實有些是自我意識強、情緒激烈、且又固執的人。
  有些因為母親的緣故而導致精神病的孩子,卻仍然固執地以為“母親是我唯一的依靠”。雖然他們之所以發病,是由於母親無法了解他們內心的痛楚。但是,這些孩子還是錯誤地主張:隻有母親才能了解自己的一切。
  如果你現在正為喪失自己而煩惱;那麽請你記住:自己所深以為敵的,很可能是自己的夥伴;而你一直覺得處處在保護你的人,卻可能是壓抑你的人。此外,在你心目中是自私任性的人,其實可能是感情豐富的;而你覺得熱情的人,卻也許是冷酷無情的。
  這一切說明,你正為喪失自信而煩惱。然而擁有健全人際關係的人,很少會為喪失自信而苦惱。
  在我們要看清別人的同時,必須先看清自己。而且,我們也必須明白:一個人的高傲自大,其實是他本身對人際關係的緊張所致。有些怕女人怕得要命的人,卻經常能夠和素昧平生的年輕女子喝茶聊天,並且怡然自得。他們雖然以風流種子自居,但實際上,在麵具背後所存在的真麵目,卻是一張恐懼女性的臉。
  在看清別人,認識自己的同時,還必須正確地看清自己的人際關係。
  缺乏自信的人總會為了討人喜歡,而要求自己必須更好、更優秀才行。
  他們甚至主觀地認為:實現這些要求,是自己在生存上所不可欠缺的。殊不知:那不過是主觀上的需要罷了,在客觀的情形下,大可不必如此,別忘了:越是處在歪曲的關係之中,就越不容易自拔。
  擁有自信的人就是不費半點力氣,也能很自然地看見他人的真麵目。不過,那些真正必須看清別人真麵目的人,也就是喪失自信的人,卻往往看不透別人,甚至也看不清自己的真麵目。
  “懲羹吹膾”是一句成語。“羹”是一種熱的煮食;而“膾”則是把魚切成薄片再放到醋裏浸的食物。缺乏自信的人常把膾當作是羹,而在那兒吹個不停。這句成語是比喻疑懼過甚,而做出阿諛奉承的事。
  假如有一個人,擁有自信者隻對這人下了個評論:“那人可真狡猾呀!”便不再多說什麽。可是,缺乏自信的人可就不同了,他會湊到那人跟前,然後說上一大串奉承恭維的話。於是乎,在不必把臉拉下的時候,卻硬是有人把臉給拉下了。
  缺乏自信的人,無論在任何人麵前,都不能在心理上以安定、對等的立場和對方說話。
  缺乏自信的人,動不動就在別人麵前表現一副抬頭挺胸的樣子,好讓自己受到別人矚目。自卑感重的人,尤其在同是自卑感重的人麵前,更是把腰杆挺得筆直,這似乎還是想讓人把自己看得比實際上好一點。
  自卑感重的人,對於眼前有人正為內心的糾葛而痛苦不堪之類的事,是絕對不會察覺的。有一種人,就因為自卑感的驅使,而一直想向人顯示自己的重要。然而,一旦這人連這點自信都喪失了,那麽顯示失敗的結果,往往導致自己更加貶低自己,而去討好別的人。
  由此看來,自信,並不因為你想擁有自信的意誌和願望,就能讓你擁有;就像有時候你有想睡的意誌和願望,卻翻來覆去睡不著,道理是一樣的。
  四    隻要我們有信心,我們就能幹出一番事業
  安東尼•羅賓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心就好比星星之火,而信心激發的潛能則猶如燎原之勢。
  山姆•拉布德就是由於這星星之火而終於激發出燎原之勢的。
  山姆•拉布德心想一定得阻止人們捕獲鮪魚,雖然口袋裏隻有區區八百美元,可是他毅然地駕車進了墨西哥境內,站在恩森納達的漁船碼頭邊,他暗想機會總是會有的。帶著一台可以拍攝沿途風光的攝像機,拉布德假裝成是一位很天真的美國觀光客,向停泊在碼頭邊每艘漁船的船長打探,是否有他可以打工的機會,不管是做個水手或是個輪機員都可以。
  最後他受雇於瑪麗亞•露易莎號,擔任一名臨時水手。等這艘巴拿馬籍的鮪魚船起錨離開墨西哥海岸,拉布德便開始偷偷拍攝水手們的一舉一動。
  這是件很冒險的事,若被發現很可能會被其他人給殺掉。
  想要拍攝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成群被人們稱之為“水中良民”的海豚圍繞著瑪麗亞•露易莎號,又叫又跳地歡迎遊者。海豚生性友善,見到船便喜歡跟上麵的人打招呼,卻未想到這反倒招來殺身之禍。事實上漁民的目標並不是海豚,而是通常遊在它們下方的黃鰭鮪魚,可是當漁民拋下流刺網,那時不分什麽魚都全部一網打盡。
  在這捕魚的五個鍾頭裏,拉布德一一拍下了令人慘不忍睹的畫麵。一條接一條的海豚被魚網纏住,若無法脫身並浮出水麵吸取氧氣,最後便隻有氣絕而死。
  搖搖晃晃的情況下,拉布德奮力地拍下整個殺戳鏡頭,就在這時,船長大聲喊道:“網子裏有多少了?”有名水手高聲回道:“大概五十!”隨之船長便叫收網,當水手把網子拉上來,將鮪魚跟海豚一一分開,多數海豚早已奄奄一息,了無生機的灰色軀體躺遍了整個溜滑的甲板。最後,這些美妙動物的屍體就像垃圾一般,被水手一一扔回了大海。
  拉布德所拍下的鏡頭,成為多年來人們爭執最有力的證據:漁民作業中每天至少有數百條海豚被殺害,而在過去10  年之間,估計被人類殺害的海豚數字高達600  餘萬條。拉布德所拍的畫麵雖縮剪成11  分鍾,可是卻深深震憾了每一位觀賞者,不解人類為何要殺害我們星球中如此聰明伶俐、善解人意的生物。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憤怒的消費者一個一個站了起來,拒絕購買鮪魚,隨之便形成全國性的抵製運動。
  1991  年,就在拉布德拍攝了那一場悲劇整整4  年之後,世界最大的鮪魚罐頭製造商對外宣布,即刻起不再采用流刺網所捕獲的鮪魚製造罐頭,幾個小時後,另兩家鮪魚製造商也作了相同的宣布。拉布德在瑪麗亞•露易莎號上所拍的畫麵有如化學中的催化劑,大大地改變了美國的鮪魚工業,不僅拯救了無數海豚的生命,並且對平衡海洋生物的保育工作貢獻甚大。愛默生說得好,人若不生下來,什麽都不是。
  很多人對於某些社會問題或國際大事感到無能為力,認為自己即使投入再多的心血,最後還是抵不過那些有財有勢的人。他們憂心幫派火拚、暴力犯罪的日益嚴重,也擔心政府赤字的日益惡化,其它存放款危機、無家者及文盲日眾、全球溫室效應擴大、各類生物滅絕速度加快,這一切的一切都使他們的思維掉進這樣的模式裏:就算是我和我的家人都過著很好的生活,那又有什麽意義呢?隻要哪天掌握大權的有一個不對勁,把按鈕胡亂一按,就能把我們全炸上天。一有這樣的想法,就會使人越發覺得對任何事都使不上力,當無力感產生了就不想去作任何改變,因為每當他興起一股衝勁,心裏就會浮起這句話:“幹嘛要去試呢?”當一個人沒有信心,就什麽樣的行動都拿不出來,從而不想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也不想去幫助其他的人。如果這本書你已經看到這裏,就必然知道我心中想要說的話,那就是此刻你已擁有控製自己思想、感受和行為的能力,為什麽不拿出積極的作為來呢?以往不明白主宰係統對人的影響,因而形成了今天的你,然而此刻是你頭一次可以掌握住係統,為什麽不嚐試改變自己的無力感呢?借著本書所教給你的道理和技巧,隻要能好好練習,你就必能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命運的主導者。
  不要眼睛隻盯著事情的問題麵來看,要去找出它的原因。我們不要忘了,今天所作的任何不起眼的決定,都會影響到我們未來的命運。此外也請你記住,一切的決定都會有其結果,因此我們若是不自己作主,而任由別人或環境來為我們作主,或者是連想都不想所作決定的後果,便貿然采取行動,那麽很可能就會愚蠢地釀成滔天大禍。有時候我們所作的決定是為了避開一時的麻煩,結果卻造成了長期的困擾,等到發覺事情不妙了,卻跟自己說那個問題已是沉屙難起、病入膏盲、回天乏術。
  當前我們所麵對的許多問題都很棘手,大部分人都認為要想解決恐怕隻有“超人”才有辦法。這實在是再錯誤不過的想法了,我們要知道“人生乃是不斷的積累”。在我們人生中所碰上的各樣結果,事實上都是無數小小決定積累而成,那可能是你個人的決定,也可能是你的家庭、你居住的社區、你生活的社會、乃至於你所屬的國家所作的決定。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絕不是因為他作出了石破天驚的大決定(也許它看起來像是如此),而是在於他每天所作的小小決定,以及根據這個決定所拿出來的行動。
  同樣的道理,我們若是想扭轉自己的人生、若是想跟自然界和平地相處,那麽人人都得有信心,都得每天作出決定、拿出行動並確實承擔起應盡的責任。為了造成廣大且深遠的影響,我們個人得和這個社會形成“命運共同體”,大家一起來推動“持久且不懈地改善”——也就是潛能學家羅賓一直宣揚的CAN  持續不斷的改進法則——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地形成永遠的改變。
  五    我們要有自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秘訣。拿破侖曾經說過:“我成功,是因為我誌在成功。”如果沒有這個目標,拿破侖必定沒有毅然的決心與信心,當然成功也就與他無緣。
  信心對於立誌成功者具有重要意義。有人說:成功的欲望是創造和擁有財富的源泉。人一旦擁有了這一欲望並經由自我暗示和潛意識的激發後形成一種信心,這種信心就會轉化為一種“積極的感情”。它能夠激發潛意識釋放出無窮的熱情、精力和智慧,進而幫助其獲得巨大的財富與事業上的成就。
  所以,有人把“信心”比喻為“一個人心理的建築工程師。”在現實生活中,信心一旦與思考結合,就能激發潛意識來激勵人們表現出無限的智慧和力量,使每個人的欲望轉化為物質、金錢、事業等方麵的有形價值。
  你的某些性格正昏睡不醒,成就的種子如果被喚起而付諸行動,會帶給你極高的成就,那可能是你不曾希望獲得的。
  就像一個音樂家,能夠觸摸一提琴的弦而發出優美動人的旋律,因此你可能喚起昏睡在大腦裏的天才,促使你達到你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亞伯拉罕•林肯到四十歲時還是個一事無成的失敗者,出身低微、默默無聞。直到一次偉大的經驗投入他的生活,才喚起昏睡在他內心裏的天才,給世界送來一位真正的偉人。
  那種“經驗”是悲傷及愛情所變成的情緒。她是由安•路特雷基所喚起的,她是林肯唯一真正愛戀的女人。
  一個為人所知的事實是愛情與信心的心智狀態十分近似,這是愛情容易把一個人的思想衝動變成精神同等物的理由。據研究分析,數以百計有輝煌成果的男人,幾乎每個人在事業上都深受愛情的影響。
  下麵的這個故事,就印證了信心的威力。
  一個人,他把全部財產投資在一種小型製造業上。由於世界大戰爆發,他無法取得他的工廠所需要的原料,因此隻好宣告破產。金錢的喪失,使他大為沮喪。於是,他離開妻子兒女,成為一名流浪漢。他對於這些損失無法忘懷,而且越來越難過。到最近,甚至想要跳湖自殺。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一本名為《自信心》的小書。這本書給他帶來勇氣和希望,他決定找到這本書的作者,請作者幫助他再度站起來。
  當他找到作者,說完他的故事後,那位作者卻對他說:“我已經以極大的興趣聽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對你有所幫助,但事實上,我卻絕無能力幫助你。”他的臉立刻變得蒼白。他低下頭,喃喃地說道:“這下子完蛋了”。
  作者停了幾秒種,然後說道:“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我可以介紹你去見一個人,他可以協助你東山再起。”剛說完這幾句話,流浪漢立刻跳了起來,抓住作者的手,說道:“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請帶我去見這個人。”於是作者把他帶到一麵高大的鏡子麵前,用手指著鏡子說:“我介紹的就是這個人。在這世界上,隻有這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除非坐下來,徹底認識這個人,否則,你隻能跳到密歇根湖裏。因為在你對這個人作充分的認識之前,對於你自己或這個世界來說,你都將是個沒有任何價值的廢物。”他朝著鏡子向前走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胡須的臉孔,對著鏡子裏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鍾,然後退幾步,低下頭,開始哭泣起來。
  幾天後,作者在街上碰見了這個人,幾乎認不出來了。他的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他從頭到腳打扮一新,看來是很成功的樣子。“那一天我離開你的辦公室時,還隻是一個流浪漢。我對著鏡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現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三千美元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預支一部分錢給家人。我現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他還風趣地對作者說:“我正要前去告訴你,將來有一天,我還要再去拜訪你一次。我將帶一張支票,簽好字,受款人是你,金額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數字。因為你介紹我認識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麵大鏡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給我看。”那人說完話後,轉身走入芝加哥擁擠的街道,這時,作者終於發現:在從來不曾發現“信心”價值的那些人的意識中,原來也隱藏了巨大的潛能。
  世界上,除了信心之外,還有其它的力量能做這樣的事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