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信念的真諦 - 安東尼·羅賓

(2007-05-21 15:51:38) 下一個
第三節    信念的真諦

  一    什麽是信念
  信念若能改變其中使你設限的部分,那麽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能使你的人生整個改觀。請記住,信念一旦被接受,就有如對我們的神經係統下了一道緊箍咒,它可以激發潛能,也可以毀滅潛能,它可能擴展也可能毀掉你的現在和未來。
  如果你希望主宰自己的人生,那麽就必須好好掌握自己的信念。第一步就是你得知道信念是什麽?信念到底是什麽?在日常生活裏我們常常脫口便能說出一長串的話,其中到底有沒有什麽意義並不是十分清楚,“信念”這個字眼大家都常用,可是不一定人人都知道它的真正麵貌。
  安東尼•羅賓曾對信念有過如下定義:“信念乃是對於某件事有把握的一種感覺。比如說當你相信自己很聰明,這時說起話來的口氣便十分有力量:‘我認為我很聰明。’當你對自己的聰明很有把握時,就能充分發揮潛力,作出好的成績來。對於任何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見,即或不然也能從別人那裏問得答案;然而自己若是個優柔寡斷的人,亦即沒有堅定信念或對自己實在是沒有把握,那麽就很難充分發揮所擁有的各樣能力。”要想了解信念並不難,不妨可以從信念的最初形式——念頭——來談起。每個人日常中都有許許多多的念頭,不過可不都是深信不疑的。就以你自己為例來作個解說,或許你認為長得挺吸引人的,當你說:“我很吸引人。”這可能隻是個突發的念頭而已,若要成為一個信念還得看你相信這句話的程度而定。如果你說:“我並不怎麽吸引人。”這話意思就猶如:“我沒多大信心自認為長得吸引人。”然而你要怎樣才能把念頭轉化為信念呢?在此可以打個比方,假設你把念頭想象成是一個沒有桌腿的桌麵,當一個桌子沒有了桌腿就不足稱之為桌子。同樣地,信念若沒有支撐就不足以稱之為信念,而隻能算是個念頭而已。
  如果你自認為長得吸引人,請問你何以敢如此有自信?難道你有什麽樣的“依據”支持你這麽說嗎?若是有,這就構成你信念的支撐,使你有把握敢這麽說。
  你到底是有什麽樣的依據呢?是有人告訴你很吸引人嗎?或者是你從鏡子中所見並跟周圍那些也具有吸引力的人比較過?還是走在街上不時有人向你投以羨慕的一瞥?不管有多少這類似的依據,除非你把它們歸之於“你有吸引力”這個念頭的名下,那才足以構成這個信念的支撐桌腿。
  一旦你明白了人所說的這個比方,不妨可以審視一下自己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同時也想想如何可以改變所不喜歡的信念。從上麵所說的可以知道,隻要有了足夠的支撐——足夠的依據或參考——差不多沒有什麽是不能建立成信念的。在此,你相信人性本惡,當與人打交道時常常擔心會吃別人的虧,還是你相信人性本善,隻要對人好別人也會同樣地對你好?從多年的經驗中或從別人處得知,相信你的心裏已經有數。
  問題是這兩個信念到底哪個才是對的呢?答案是你別管哪個是對,哪個是錯,重要的是哪個能幫助你過得更快活。也許周圍的人可以提供你答案,讓你對自己的看法更有自信,不過這些是否能使你日常的生活過得更積極呢?不錯,個人的經驗是最有用的,然而你這些經驗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是看書、聽錄音帶、看電影、聽別人說的、還是純粹發自於自己的想象?這些得來的依據必然會激起我們的情緒反應,其程度的強烈自然會影響到支撐我們信念的強度。個人的痛苦或快樂經驗會造成情緒上很大的反應,其越強就越能對信念提供堅固的支撐;另外個人類似經驗的多寡也深深影響著信念的強弱,不用說支持一個信念的依據越多,所形成的信念就越強固。
  這些構成你信念的依據得精確到什麽樣的程度才能為你所用呢?其實這沒什麽關係,不管它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是堅定的還是搖晃的,因為經過個人的認知,就算是再強固的個人,經驗也必然會被扭曲的。
  由於人類具有這種無中生有的扭曲本領,因而要想尋找構成信念的依據可說是沒有窮盡。我們不要管這些依據的出處、不要管它是真的還是假的,隻要把它當成是真的去接受就能發揮效果。
  當然,若是我們的信念是消極的,哪怕是再假的依據也會造成極大的負麵影響。既然我們有能力運用想象的依據來推動自己向前追逐美夢,那麽隻要想象得越活靈活現,好象它就是真的一樣,就能使我們越容易成功。
  為什麽有這種現象呢?那是因為我們的腦子根本分辨不出何為真實,何為生動的想象,隻要我們相信的程度越強烈,並且反複地練習,我們的神經係統便會把它當成真的,即使它是100%想象出來的。幾乎每一位有傑出成就的人都有這種能力,他們能無中生有出可用的依據,因而有充分的把握,做出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來。
  凡是使用過電腦的人,相信對“微軟”這家公司不會陌生,然而大多數的人隻知道它的創始人之一比爾•蓋茲是個天才,卻不知道他為了實現自己的信念而孤獨地走在前無古人的路上。
  當時蓋茲發現在墨西哥州阿布凱基市有家公司正在研究發展一種稱之為“個人電腦”的東西,可是它得用BASIC  程序語言來驅動,於是他便著手開始進行編寫這套程序並決心完成這件事,即使他並無前例可循。蓋茲有個很大的長處,就是一旦他想做什麽事,就必定有把握給自己找出一條路來。在短短的幾個星期裏蓋茲和另外一個搭檔竭盡全力,終於寫出了一套程序語言,因而也使得個人電腦問世。蓋茲的這番成就造成一連串的改變,擴大了電腦的世界,三十歲的時候成為一名家產億萬的富翁。
  的確,有把握的信念能夠發揮無比的威力。
  二    信念能將美夢付諸行動
  安東尼•羅賓說的好:“就我而言,信念最真實之處便是讓我能充分發揮所長,將美夢付諸行動。”人們常常會對自己本身或自己的能力產生“自我設限”的信念,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過去曾經失敗過,因而對於未來也不希望會有成功的一日。
  出於這種對失敗的恐懼,長久下來他們便開始學得“務實”。有的人經常把“務實一點”這句話掛在嘴邊,事實上他乃是害怕,唯恐再一次遭到挫敗的打擊。長久以來內心的恐懼成為一個根深蒂固的信念,當遇到事時便躊躇不前,即使做了也不會盡全力,不用說結果必然不會有多大的成就。
  偉大的領導者很少是“務實”的,他們非常聰明,遇事也拿得準,可是就一般人的標準來看可絕對不務實。然而什麽叫作務實呢?那可全然沒有個準,就甲看來是件務實的事,可是換成了乙就全然不是那回事,畢竟是不是務實,那全得看是以什麽樣的標準而定。
  印度國父甘地堅信采取溫和的手段跟英帝國主義抗爭,可以使印度獲得民族自決的權利,這是前所未有的事,就很多人來看這可是癡人說夢話,不過事實卻證明他的看法極為正確。
  同樣的情形,當年有人放話要在加州橙穀建造一座有特色的遊樂園,讓世人在其中能重享兒時的歡樂,有好多人都認為那簡直是在作夢,可是沃特迪斯尼卻像曆史中少數那些有遠見的人一樣,把神話裏的世界真的帶到這個並不美麗的世上。
  如果你打算人生中做出一件錯誤的事,那麽就低估自己的能力吧(當然,那可不能危害到自己的生存),不過這件事可並不容易做,畢竟人類的能力遠大於所能想象的程度。事實上根據許多調查,發現悲觀的人與樂觀的人在學習一樣新的技能時有很大的差異,前者隻想做到合乎要求即可,可是後者往往卻想做到超過能力所及的地步,就是這種對自己不務實的要求造成後者的成功。
  為什麽最終前者會失敗而後者會成功呢?因為樂觀的人心裏根本就沒有成功或失敗的依據,即使有他們也刻意不去注意,從而就不會產生像“我失敗了”或“我不會成功”的念頭。相反地,他們不斷加強自己的信念、不斷地發揮想象力,期望後麵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好,以至於終於成功。
  就是這種特質和不尋常的觀點,讓他們得以堅持不懈,以期達到所期望的成就。成功之所以讓那麽多人向往,乃是因為他們在過去並未有過足夠的成功經驗,可是對於那些樂觀的人來說,他們隻有一個信念,就是“過去並不就等於未來”。一切偉大的領導者,不論他們是在人生的哪個領域中有傑出成就,都知道全心追求理想所能發出的力量是無比的,哪怕他們絲毫不知道要怎麽去做。如果你能有積極信念,其所衍生的信心必然能使你完成各樣的事情,即使是別人認為不可能的。
  三    信念強烈能使人有所成就
  當一個人擁有這樣的信念時,不僅堅信而不動搖,假使有人對其懷疑,還會惹得他因而動怒。這種人對於所持的信念不容有一絲的懷疑,100%地排斥新的依據,其強烈程度到了幾乎冥頑不靈的地步。
  比如說,曆代的宗教狂熱分子就隻相信他們所信的神才是世上唯一的真神,若有人敢懷疑,他們不惜生命也要維護這個信念。往往這類的狂熱信念使得野心分子自認為救世主,在神聖的名義下行其殘害他人的意圖。這也就是何以十多年前有一個名叫吉姆•瓊斯的瘋子,在圭亞那用劇烈毒藥誘騙其數百名“人民廟堂”的信徒集體自殺,造成舉世震驚的大新聞的緣故。
  當然,強烈的信念並不隻限於狂熱分子才有,任何一個對於某種思想、信仰、主義願意奉獻犧牲的人也都具有這樣的信念。一個反對地下核試驗的人必然是有他的看法,然而若他拿出大多數人不願參與也不敢投入的行動,在試驗現場附近或執行機關前抗爭,那麽他可算是有強烈的信念的了;有的人不滿公共教育的現狀,那必然也是有他的看法,可是那人若自願投入推動掃除文盲的計劃,那就非得有強烈的信念不可;一個人成天在想若是有一天能擁有一個冰上曲棍球隊有多好,這可能是個遊移的信念,可是他若千方百計地買下了一個球隊,沒有強烈的信念是不會成功的。
  你可知道肯定的信念跟強烈的信念不同之處在哪裏?不用說是在於是否有行動的意願,事實上一個有強烈信念的人對於所相信的必然很執著,為了實現這個信念,他們不怕被人三番兩次地拒絕,也不怕被人譏笑是個傻瓜。
  造成肯定的信念和強烈的信念最大的不同,或許在於後者相信的程度通常較強烈,那是因為其在腦海裏形成強烈肯定的結果,這種信念最後很可能就是這個人活著的唯一目的。抱持強烈信念的人最可慮的,就是他根本就不相信這個信念會有錯誤的可能,因此便一味死抱著不放,結果很可能是一敗塗地。由此觀之,有時候肯定性的信念或許是比強烈的信念要妥當得多。
  不過強烈的信念也有它正麵的一麵,就因為它確實能激勵人心,所以會促使我們拿出實際行動。耶魯大學心理學及政治學教授羅伯•阿拜生曾說過:“信念乃是一種動力,而強烈的信念乃是更有價值的動力,讓一個人持久不懈地努力,以完成跟大眾或個人有關的目標、計劃、心願或理想。”安東尼•羅賓指出,若是想在人生中有一番成就,最有效的辦法便是把信念提升到強烈的地步。因為隻有達到這種程度才會促使我們拿出行動,掃除一切橫在前麵的障礙。肯定的信念固然在某些時候能發揮一定程度的作用,可是有些事還真需要像達到強烈信念那樣的程度才能成功。就像是身體肥胖這件事來說,唯有強烈的信念才能迫使人下決心減肥。沒有強烈的信念,真正要減肥也非一件易事。當你強烈相信自己是個有能力掌握人生的聰明人時,這個信念就可幫助你度過人生中各種艱苦的時光。
  四    建立一個強烈的信念
  現在你要如何來建立一個強烈的信念呢?安東尼•羅賓給我們提出了如下建議:第一,你得先有一個起碼的信念。
  其次是你得不斷吸收新的有力的依據,以強化這個信念。在此讓我們假設你打算從此不再吃肉,要想強化這個決心你不妨去請教吃素的朋友,問問他是什麽原因促使他改變成這樣的飲食習慣?這對他的健康及生活方麵造成何種影響?除此之外你還得去找資料,了解動物性蛋白質對人體有什麽樣影響?第二,給自己找一個印象深刻的例子或自創一個,讓自己明白若不這麽做可能得付出什麽代價,並且不斷提出質疑以迫使這個信念達到深信不疑的地步。就比如說你決心抗拒吸毒,要想建立這樣的信念,最好的辦法就是給自己一個對吸毒有強烈痛苦感受的經驗,你可以去看這類的影片,甚至更好的作法是親自去見識受此毒品折磨的人;如果你想戒煙,不妨去拜訪醫院的加護病房,觀察一下患肺氣腫而躺在氧氣罩裏的病人,或者看一看老煙槍肺部的X  光照片。諸如上述的經驗相信定然能使你建立真正強烈的信念。
  第三,付諸行動,因為每一次的行動必定會強化這個信念,使你有更強的決心持有這個信念。
  懷有強烈信念的人,其信念的建立是由於別人的熱情所致,他們之所以相信得那麽堅定,乃是因為別人也這麽相信,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有個稱呼叫作群體現象。當人們對於某件事沒有把握時,常常會看周圍的人是什麽個做法,然而這並不一定真有幫助,因為他人也可能是錯的。
  在羅伯•查丁尼博士所著的《影響》一書中曾舉出一個例子,那是個很獨特的實驗,就是由一個女人在大街上向一位不知情的路人大叫:“救命!有人強暴!”而旁邊另外再安排兩位喬扮的路人,對此呼救聲不聞不問而依舊往前走去。這名被當作實驗對象的不知情路人在聽到呼救聲時,所作的反應不是立刻前去搭救,而是轉頭看看旁邊的兩個人有何動靜,可是當他看到的是一臉的漠然,他也就無動於衷。
  像這個跟著大家走的群體現象會妨礙一個人的發展,而影響最大的群體現象就是太過於相信專家,難道專家就永遠是對的嗎?我們不妨以醫生為例,就在不久之前,一些受過最現代化的醫生還絕對相信水蛭吸血的醫學效果。另外,前不久醫生還流行開始給孕婦一種能治早晨精神不振的藥,結果後來造成胎兒畸型。為什麽醫生會開出這樣的藥呢?還不是因為相信了藥廠專家的話,告訴他們這個藥是當前最有效的。從這裏你便可知道,一味地相信專家還不如沒有專家,專家的話固然可信度較高,可是你在相信之前最好先求證一下,這是否有道理呢?有時候你自己的經驗也不見得就一定可信,就以造成很大影響的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事件為例,當時的人都認為太陽是繞著地球在轉。為什麽他們會有這種看法呢?因為每個走在屋外的人都會指著天空說:“瞧,太陽從東走到西,由此可見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然而在1543  年,哥白尼率先做出一套以太陽為中心的太陽係模型,他就跟曆史上其他的偉人一樣,有勇氣向當代專家的“智慧”挑戰。雖然他的論點並未被當時的人們接受,不過今天已為舉世所公認,成為天文學發展的基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